动车组回送作业办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铁路总公司
发文稿纸
标题 中国铁路总公司
关于印发《动车组回送作业办法》的通知
附件
主送
各铁路局。
抄送 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南
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四方庞巴迪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铁科院,各铁路局运输处、机务处、电务处、调度所、车辆处,总公司机关相关部门。
调度部: 机务部: 电务部: ----------------------
装---------------------
订---------------------线---------------------
现将《动车组回送作业办法》(技术规章编号:TG/CL233-2014)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动车组回送作业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各型动车组回送作业,确保动车组回送安全,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动车组有动力及无动力回送作业。
第三条同型短编动车组可以重联回送。
第二章回送组织
第四条动车组出入厂、转属、借用等需跨局回送时,由动车组所在地铁路局向中国铁路总公司调度提出回送申请,总公司下达调度命令;局管内回送时,由动车(客车)段、造修单位向铁路局调度提出回送申请,铁路局下达调度命令。
第五条动车组回送申请应明确编组辆数、牵引总重、全长、随车机械师担当,建议回送日期时刻、回送区段、回送方式、回送要求、回送径路。
调度命令须明确乘务担当、回送方式、回送径路等。
第六条动车组跨局回送径路按总公司公布的跨局回送径路执行,局管内回送径路由各铁路局自行公布。
回送径路发生变化时,须由相关路局对弓网、电务设备等匹配条件进行核准确认。
第七条动车组有动力回送时,配属局依据调度命令规定的回送径路,负责确认车载电务设备相关数据。
第八条有动力回送区段超过配属局动车组司机乘务交路担当区段时,途经局应提前安排司机带道或值乘。
第九条动车组一般情况下不得通过半径小于250m的曲线,且通过半径为250m的曲线时,须限速15km/h;所有动车组不得侧向通过小于9号的单开道岔和6号的对称双开道岔。
第十条通过和停靠1200mm以上的站台时,须确认站台边缘距轨道中心线距不小于1750mm。
第十一条动车组回送作业防溜设置作业按照相关规定办理。
第三章回送分工
第十二条动车组回送作业分工如下:
(一)随车机械师:负责过渡车钩和专用风管的拆装,电气连接线的连接与摘解,动车组截断塞门操作,车门开关,连挂状态确认,开闭机构手动操作,及连挂、解编作业中其他开关操作,运行途中动车组状态监控等。
(二)动车组司机:负责连挂端激活(退出)、司机室占用,操作受电弓、主断路器、司机警惕装置、车载列控设备,自动开启头罩,牵引制动试验。
运行中监控总风压力、蓄电池电压及列车运行状态,配合随车机械师安装与拆卸过渡车钩和专用风管。
(三)机车司机:负责机车与回送过渡车的连挂和回送过渡车与机车间车钩、软管摘解(单班单司机值乘由车辆乘务员负责),机车折角塞门的操作,其他按照《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规定执行。
(四)回送过渡车押运员:负责回送过渡车与机车间软管连接,回送车折角塞门操作。
单班单司机值乘时负责回送过渡车与机车间车钩、软管摘解和机车与回送过渡车的连挂。
其他按照《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规定执行。
负责运行过程中过渡车运行状态的
监控与车上设备的操作。
第四章有动力回送
第十三条新造或检修出厂的动车组回送前,造修单位负责组织列控车载设备单位对ATP、LKJ、CIR状态进行检查确认,保证状态良好。
新造动车组出厂回送时,造修单位及ATP生产厂家应派员押运。
第十四条有动力回送前,动车组技术状态及车载行车安全设备技术性能均需满足上线运行的条件;回送途中,动车组采用ATP/LKJ控车,按动车组标尺速度运行。
第十五条安装CTCS-3级ATP设备的动车组新造出厂时按C2模式行车,在测速雷达没有标定时,为防止速度跳变触发制动,最高速度250km/h。
第十六条动车组运行有关要求按《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相关规定办理。
第五章无动力回送
第十七条动车组无动力回送时列车管压力为600kPa。
使用统型过渡车钩时,须确认相互连挂的车钩中心水平线高度差不得超过50mm,如超限,由随车机械师调整过渡车钩高度。
第十八条CRH2A/2B/2C/2E/380A(L)/380A(统型)/380AM 型动车组无动力回送时间在2小时以内时,可使用机车直接连挂动车组的方式回送;无动力回送时间超过2小时时,必须加挂能向蓄电池供电的回送过渡车。
第十九条使用回送过渡车时,回送过渡车比照客车车辆管
理。
回送过渡车所属主机厂须委派具备车辆乘务员资质的押运员担当回送过渡车值乘任务。
第二十条动车组无动力回送,制动可用时限速120km/h,制动不可用时限速5km/h。
第二十一条动车组使用非统型过渡车钩无动力回送时,CRH3、CRH380B(L)、CRH380CL型动车组通过的线路坡度不应大于20‰,CRH3型动车组重联无动力回送限速80km/h。
第二十二条动车组无动力回送时,发生紧急制动后,本务司机必须通知随车机械师,经随车机械师检查过渡车钩状态良好后方可继续运行。
第二十三条无动力回送作业具体操作见附件。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由总公司运输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自2014年7月1日起施行。
原铁道部运输局印发的《动车组有动力回送办法》(运装客车〔2008〕481号)、《动车组无动力回送作业办法》(运装客车〔2008〕328号)、《关于修订CRH2、CRH3型动车组无动力回送作业办法的通知》(运辆动车电〔2012〕2571号)、《CRH380型动车组无动力回送作业办法》(运装客车〔2011〕75号)同时废止。
前发其他文电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附件:1.CRH1A/1B/1E/380D型动车组无动力回送操作程序
2.CRH2A/2B/2C/2E/380A(L)型动车组无动力回送
操作程序。
3.CRH2A(统型)及CRH380A(统型)动车组无动力回送操作程序
4.CRH3C、CRH380B(L)、CRH380BG型动车组无动力回送操作程序
5.CRH5A型动车组无动力回送操作程序
6.CRH380CL型动车组无动力回送操作程序
7.CRH380AM型(暂定)高速综合检测列车(动车组)无动力回送操作程序
附件1
CRH1A/1B/1E/380D型动车组
无动力回送操作程序
一、连挂准备
1.动车组停车并施加停放制动;确认连挂端司机室处于激活状态;打开连挂端前端开闭机构,(CRH1B/1E型动车组在车下手动操作);断开主断路器,降下受电弓;确认动车组蓄电池电压不低于97V;将DSD及ATP/LKJ隔离开关置“隔离”位。
2.通过连锁装置切断受电弓升弓装置的供风。
CRH1A型重联动车组须在激活前将前车重联端司机室内的144802号线断开。
3.确认动车组所有受电弓均处于降弓状态,连挂端开闭机构处于全开锁闭状态、密接车钩处于伸出状态,制动管(BP)截断塞门、电气钩头截断塞门在关闭位置。
4.安装过渡车钩(CRH1B/1E型动车组不需此操作),确认安装状态良好。
5.机车停在距离动车组约3m的位置,机车车钩置于全开位。
二、连挂作业
1.机车以不超过5km/h的速度连挂,连挂后试拉,确认车钩连接良好。
2.确认机车车钩、过渡车钩、动车组密接钩连挂状态。
3.连接制动软管,打开动车组制动(BP)管折角塞门和机车折角塞门。
4.将救援回送装置控制开关置于“回送”位。
三、制动试验
1.机车向动车组充风至600kPa。
2.确认动车组全列制动缓解(含停放制动)。
3.列车管减压至400kPa以下。
4.确认动车组全列紧急制动施加。
四、运行监控
1.运行中总风压力不低于400kPa,蓄电池电压不低于97V,禁止操作“蓄电池”开关。
2.若蓄电池电压降至97V时,动车组司机通知本务司机申请就近车站停车升弓供电,待蓄电池充电电流变为零后,动车组方可继续回送。
3.运行中应尽量避免紧急制动,发生紧急制动后须检查过渡车钩连接状态。
五、机车摘解
1.列车停车。
2.施加停放制动。
3.关闭动车组连挂端制动(BP)管和机车列车管折角塞门,解开列车管连接。
4.摘解车钩。
5.拆卸动车组过渡车钩(CRH1B/E型动车组不需此操作)。
6.关闭前端开闭机构(CRH1B/1E型动车组在车下手动操作)。
7.将救援回送装置控制开关置于中间位,DSD及ATP/LKJ隔离开关置正常位,CRH1A型重联动车组须将前车重联端司机室内的144802号线恢复。
附件2
CRH2A/2B/2C/2E/380A(L)型动车组
无动力回送操作程序
本作业程序适用于CRH2A/2B/2C/2E/380A(L)型动车组(8辆单组、同型短编重联或16辆长编)直接连挂,或动车组与回送车进行连挂的无动力回送。
一、2小时以内的无动力回送
1.动车组与机车连挂准备
1.1 动车组停车,制动手柄移置“B7”位,保持动车组制动状态,确认动车组总风缸压力在780kPa以上,蓄电池电压87V以上;断开主断路器,降下受电弓;闭合司机室配电盘内(联解控制)和(联解限位开关)断路器,打开连挂端开闭机构。
确认连挂端头罩打开后,断开(联解控制)断路器;闭合(救援转换装置)断路器,分别将两端司机室总配电盘内“救援转换集控隔离开关”合上(动车组重联回送时4个司机室总配电盘内“救援转换集控隔离开关”都合上),准备工作完毕。
1.2 目视确认动车组所有受电弓均处于降下状态;确认连挂端开闭机构打开,检查密接式车钩、电气连接器状态良好。
1.3 安装过渡车钩,确认状态良好。
1.4机车停在距离动车组约3m的位置,确认机车车钩置于全开位。
2.连挂作业
2.1机车以不超过5km/h的速度连挂,连挂后试拉,确认车钩连
接良好。
2.2 连接机车与动车组的供风管:
若机车采用单管供风,将机车的列车管与动车组的BP软管连接。
打开机车的列车管和动车组BP管的折角塞门,打开“救援旁通断”塞门,确认动车组的MR压力达到600kPa时,关闭“救援旁通断”塞门,打开“救援断”塞门;
若机车采用双管供风,将机车列车管、总风管与动车组BP管、MR管连接。
打开动车组BP管、MR管和机车列车管、总风管折角塞门。
3.制动试验
3.1机车向动车组充风至600kPa。
3.2复位动车组紧急制动,动车组制动手柄至于“运行”位。
3.3 确认动车组全列制动缓解。
3.4 列车管减压50kPa。
3.5确认动车组全列空气制动施加。
4.运行监控
4.1 运行中总风压力不低于530kPa,蓄电池电压不低于84V。
电压降至84V时,动车组司机通知本务司机申请就近站停车后升弓充电,待蓄电池电压高于87V以上后,动车组方可继续回送。
4.2监视动车组的制动和缓解情况,确认途中无异常声响和振动。
4.3 运行中应尽量避免紧急制动,发生紧急制动后须检查过渡车钩状态。
5.机车摘解
5.1 列车停车。
5.2 制动手柄移置“B7”位,保持动车组制动状态。
5.3 关闭机车列车管折角塞门。
5.4 单管供风时,关闭动车组BP管和“救援断”塞门;采用双管供风时,关闭动车组BP管、MR管和机车列车管、总风管折角塞门。
5.5将机车与动车组的供风管分离,将动车组侧BP管软管连接器、MR管软管连接器拆下。
5.6 摘解车钩。
5.7 拆卸过渡车钩。
5.8 恢复电器开关。
二、动车组2小时以上的无动力回送
1.动车组与回送过渡车的连挂
1.1 动车组按第一项“动车组2小时以内的无动力回送”的第1条“机车与动车组连挂前的准备”完成全部准备工作。
单编组动车组回送时,确认与回送过渡车连挂一端司机室配电盘“机车电源”断路器为断开状态。
动车组重联回送时,确认重联端两头车司机室和重联动车组与回送过渡车连挂端司机室配电盘“机车电源”开关(共3处)为断开状态,将两根动车组连挂回送用DC100V电缆的两端,分别压接在重联处两动车组头车DC110/100V电源变换装置输出端的103Y和100A7处,闭合连挂处两头车的“机车电源”断路器,将靠近回送过渡车侧的2号或6号车的“蓄电池接触器”“直流电源2”“电压检测器”断路器闭合保留,断开其它所有蓄电池车的上述三个断路器。
1.2连接动车组与回送过渡车间的DC110V电源线并固定。
1.3启动回送过渡车发电机组,确认回送过渡车供电正常。
1.4 单编组动车组回送时,将连挂处头车的“机车电源”开关置ON位,确认直流电压为100V。
动车组重联回送时,闭合重联处两头车的“机车电源”开关与回送车连挂端司机室配电盘“机车电源”开关, 确认直流电压为100V。
2.机车连挂
机车以不超过5km/h的速度与回送过渡车连挂,连挂操作按照《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相关规定执行。
3.制动试验
同动车组2小时以内的无动力回送。
4.运行监控
同动车组2小时以内的无动力回送。
5.回送过渡车摘解
5.1 列车停车。
5.2动车组司机将动车组制动手柄置“B7”位,保持动车组制动状态。
5.3 停止回送过渡车向动车组供电。
5.4断开动车组与回送车连挂端司机室的“机车电源”断路器。
重联动车组还应断开重联端两司机室的“机车电源”断路器,拆除重联端的DC100V电缆。
5.5拆下BP管软管、MR管软管。
5.6摘解车钩。
5.7恢复电器开关。
附件3
CRH2A(统型)及CRH380A(统型)动车组
无动力回送操作程序
本作业程序适用于机车与CRH2A(统型)、CRH380A(统型)(8辆单组、同型短编重联)动车组直接连挂,或动车组与回送车进行连挂的无动力回送。
一、2小时以内的无动力回送
1.动车组与机车连挂准备
1.1 动车组停车,制动手柄移置“B7”位,保持动车组制动状态,确认动车组总风缸压力在780kPa以上,蓄电池电压87V以上,施加停放制动;断开主断路器,降下受电弓;闭合司机室配电盘内(联解控制)和(联解限位开关)断路器,打开连挂端开闭机构。
确认连挂端头罩打开后,断开(联解控制)断路器,将连挂端“警惕报警隔离”开关右旋至隔离位;闭合(救援转换装置)断路器,分别将两端司机室总配电盘内“救援转换集控隔离开关”合上(动车组重联回送时4个司机室总配电盘内“救援转换集控隔离开关”都合上),准备工作完毕。
1.2 目视确认动车组所有受电弓均处于降下状态;确认连挂端开闭机构打开,检查密接式车钩、电气连接器状态良好,确认电钩处于缩回位置。
1.3 安装过渡车钩,确认状态良好。
1.4机车停在距离动车组约3m的位置,确认机车车钩置于全开位。
2.连挂作业
2.1机车以不超过5km/h的速度连挂,连挂后试拉,确认车钩连接良好。
2.2连接机车与动车组的供风管:
若机车采用单管供风,将机车的列车管与动车组的BP软管连接。
打开机车列车管折角塞门,打开“救援旁通断”塞门,确认动车组的MR压力达到600kPa时,关闭“救援旁通断”塞门,打开“救援断”塞门;
无2.3???若机车采用双管供风,将机车列车管、总风管与动车组BP管、MR管连接。
关闭“救援MR断”塞门、打开“被救援MR 通”塞门,然后再打开机车列车管、总风管折角塞门。
2.4切除【CRH2A(统型)1、4、5、8车,CRH380A(统型)1、3、7、8车】停放制动。
3.制动试验
3.1机车向动车组充风至600kPa。
3.2复位动车组紧急制动,动车组制动手柄至于“运行”位。
3.3 确认动车组全列制动缓解。
3.4 列车管减压50kPa。
3.5确认动车组全列空气制动施加。
4.运行监控
4.1 运行中总风压力不低于530kPa,蓄电池电压不低于84V。
电压降至84V时,动车组司机通知本务司机申请就近站停车后升弓充电,待蓄电池电压高于87V以上后,动车组方可继续回送。
4.2监视动车组的制动和缓解情况,确认途中无异常声响和振动。
4.3 运行中应尽量避免紧急制动,发生紧急制动后须检查过渡车钩状态。
5.机车摘解
5.1 列车停车。
5.2 制动手柄移置“B7”位,保持动车组制动状态,恢复停放制动并施加。
5.3 关闭机车列车管折角塞门。
5.4 单管供风时,关闭动车组BP管和“救援断”塞门;采用双管供风时,关闭动车组BP管、MR管和机车列车管、总风管折角塞门。
5.5将机车与动车组的供风管分离,将动车组侧BP管软管连接器、MR管软管连接器拆下。
5.6 摘解车钩。
5.7 拆卸过渡车钩。
5.8 恢复电器开关。
二、动车组2小时以上的无动力回送
1.动车组与回送过渡车的连挂
1.1 动车组按第一项“动车组2小时以内的无动力回送”的第1条“机车与动车组连挂前的准备”完成全部准备工作。
单编组动车组回送时,确认与回送过渡车连挂一端司机室配电盘“机车电源”断路器为断开状态。
动车组重联回送时,确认重联端两头车司机室和重联动车组与回送过渡车连挂端司机室配电盘“机车电源”开关(共3处)为断开状态,将两根动车组连挂回送用DC100V电缆的两端,分别压接在重联处两动车组头车DC110/100V电源变换装置输出端的103Y和100A7处,闭合连挂处两头车的“机车电源”断路器,将靠近回送过渡车侧的2号或7号车的“蓄电池接触器”“直流电源2”“电压检测器”断路器闭合保留,断开其它有蓄电池车的上述三个断路器。
1.2连接动车组与回送过渡车间的DC110V电源线并固定。
1.3启动回送过渡车发电机组,确认回送过渡车供电正常。
1.4 单编组动车组回送时,将连挂处头车的“机车电源”开关置ON位,确认直流电压为100V。
动车组重联回送时,闭合重联处两头车的“机车电源”开关与回送车连挂端司机室配电盘“机车电源”开关, 确认直流电压为100V。
2.机车连挂
机车以不超过5km/h的速度与回送过渡车连挂,连挂操作按照《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相关规定执行。
3.制动试验
同动车组2小时以内的无动力回送。
4.运行监控
同动车组2小时以内的无动力回送。
5.回送过渡车摘解
5.1 列车停车。
5.2动车组司机将动车组制动手柄置“B7”位,保持动车组制动状态,恢复停放制动并施加。
5.3 停止回送过渡车向动车组供电。
5.4断开动车组与回送车连挂端司机室的“机车电源”断路器。
重联动车组还应断开重联端两司机室的“机车电源”断路器,拆除重联端的DC100V电缆。
5.5拆下BP管软管、MR管软管。
5.6摘解车钩。
5.7恢复电器开关。
附件4
CRH3C、CRH380B(L)、CRH380BG型动车组
无动力回送操作程序
本作业程序适用于CRH3C、CRH380BL、CRH380B(非高寒)及CRH380BG(高寒)型动车组(8辆单组、同型短编重联或16辆长编)无动力回送。
一、连挂准备
1.动车组停车并施加停放制动;确认连挂端司机室处于“占用”状态;打开连挂端开闭机构,自动伸出密接式车钩(CRH380BL手动打开连挂端开闭机构,伸出密接式车钩);断开主断路器,降下受电弓;确认动车组蓄电池电压不低于105 V;退出司机室占用,拔下占用钥匙;关断“蓄电池”开关;将“拖曳”开关置“开”位。
2.非连挂端“信号灯”开关置于“红灯开”位;确认动车组所有受电弓均处于降弓状态;确认连挂端开闭机构处于全开锁闭状态、密接车钩处于伸出状态、制动管(BP)截断塞门Z13和总风管截断塞门Z17处于关闭位(与管路垂直)。
3.打开Z30阀(与管路平行),关闭车钩顶部红色球阀(与管路垂直,除CRH380BL)。
4.安装过渡车钩,确认安装状态良好。
5.机车停在距离动车组约3m的位置,机车车钩置于全开位。
二、连挂作业
1.机车以不超过5km/h的速度连挂,连挂后试拉,确认车钩连接良好。
2.确认机车车钩、过渡车钩、动车组密接钩连挂状态。
3.连接制动软管,打开Z13阀(与管路平行)和机车折角塞门。
三、制动试验
1.机车向动车组充风至600kPa。
2.确认动车组全列制动缓解。
3.列车管减压50kPa,缓解停放制动。
4.确认动车组全列空气制动施加、停放制动缓解。
四、运行监控
1.运行中总风压力不低于530kPa,蓄电池电压不低于96V,禁止操作“蓄电池”开关。
2.若蓄电池电压降至96V时,申请就近车站停车升弓供电,待蓄电池电压高于105V后,动车组方可继续回送。
3.运行中应尽量避免紧急制动,发生紧急制动后须检查过渡车钩连接状态。
五、机车摘解
1.列车停车。
2.施加停放制动。
3.关闭动车组连挂端Z13阀、Z30阀(与管路垂直)和机车列车管折角塞门,解开列车管连接。
4.摘解车钩。
5.拆卸动车组过渡车钩,密接式车钩手动移至中心位置(除CRH380BL、CRH380BG),打开自动车钩钩头处的红色球阀(与管路平行,除CRH380BL)。
6.将“拖曳”开关置“关”位,升弓供电,关闭前端开闭机构。
将“信号灯”开关置于“自动”位。
附件5
CRH5A型动车组无动力回送操作程序
一、连挂准备
1.动车组停车并施加停放制动;连挂端司机室处于激活状态(主控钥匙在“激活”位);打开连挂端开闭机构;断开主断路器,降下受电弓;确认蓄电池电压不低于20V。
2.断开所有车辆QEL电气柜内照明、空调、卫生、撒砂系统相关空开。
3.确认动车组受电弓处于降弓状态、连挂端头车开闭机构打开,检查密接式车钩、电气连接器状态良好;打开Z30阀(与管路平行)。
4.若回送时间超过2小时,需关闭所有头车的N02、N07阀,并逐辆车打开BCU处的裙板,将B22.02阀关闭,锁闭好裙板。
5.将ATP的紧急制动选择开关和警惕装置开关分别置于隔离位,断开激活司机室QEL电气柜内的30Q12空开。
6.安装过渡车钩,确认安装状态良好。
7.机车停在距离动车组约3m的位置,机车车钩置于全开位。
二、连挂作业
1.机车以不超过5km/h的速度连挂,连挂后试拉,确认车钩连接良好。
2.检查机车车钩、过渡车钩、动车组密接钩连挂状态。
3.连接制动软管,打开Z06阀(与管路平行)和机车折角塞门。
三、制动试验
1.机车向动车组充风至600kPa。
2.确认动车组全列制动缓解。
3.列车管减压50kPa,缓解停放制动。
4.确认动车组全列空气制动施加、停放制动缓解。
四、运行监控
1.运行中总风压力不低于530kPa,蓄电池电压不低于20V,禁止操作“蓄电池”开关。
2.若电池电压低于20V,应请求在就近车站停车,升弓供电,或关闭所有头车的N02、N07阀,并逐辆车打开BCU处的裙板,将B22.02阀关闭,然后锁闭好裙板,继续运行。
3.运行中应尽量避免紧急制动,发生紧急制动后须检查过渡车钩连接状态。
五、机车摘解
1.列车停车。
2.施加停放制动。
3.关闭动车组连挂端Z30阀、Z06阀(与管路垂直),确认N02、N07阀处于开启位;若回送时关闭了B22.02阀,逐辆恢复。
4.将ATP的紧急制动选择开关和警惕装置开关恢复正常位,恢复激活司机室QEL电气柜内的30Q12空开。
5.关闭机车折角塞门,解开列车管连接。
6.摘解车钩。
7.拆卸动车组过渡车钩,关闭前端开闭机构。
8.恢复所有车辆QEL电气柜内照明、空调、卫生、撒砂系统相关空开。
附件6
CRH380CL型动车组无动力回送操作程序
一、连挂准备
1.动车组停车并施加停放制动;确认动车组蓄电池电压不低于105V,退出司机室占用,拔下司机钥匙;关断蓄电池。
2.断开端车断路器43F09,隔离ATP。
3.重新激活司机钥匙,通过32S03启动车辆蓄电池BN2供电;ASD隔离开关置于关位,拖拽开关置于开位,拔出司机钥匙。
4.非联挂端信号灯开关置于红灯开位;断开各车电气柜内的
21FXX、22FXX、23FXX、24FXX、31FXX、34FXX、36FXX、42FXX、45FXX、52FXX断路器。
5.确认动车组所有受电弓均处于降弓状态;确认连挂端前端开闭机构处于全开锁闭状态、密接式车钩处于伸出状态;确认Z30阀处于开通位(与管路平行);确认Z17阀和Z13阀处于关闭位(与管路垂直)。
6.安装过渡车钩,确认安装状态良好。
7.机车停在距离动车组约3m的位置,机车车钩置于全开位。
二、连挂作业
1.机车以不超过5km/h的速度连挂,连挂后试拉,确认车钩连接良好。
2.确认机车车钩、过渡车钩、动车组密接钩联挂状态。
3.连接制动软管,打开Z13阀(与管路平行)和机车折角塞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