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文学中的女性贞操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洲文学中的女性贞操偏见
作者:吕雪萱
来源:《世界文化》2020年第03期
欧洲中古世纪的文学多源自于传说,北欧除外,主要分为两大系统:一为亚瑟王、圆桌武士和圣杯骑士的传奇故事;另一系统华人较不熟悉,是查理曼大帝与阿拉伯帝国之战的故事,其中最出名的是《罗兰之歌》,故事歌咏查理曼手下大将罗兰的事迹。
“罗兰之歌”被吟游诗人传到文艺复兴的意大利,早先有诗人博亚尔多(1441—1494)把它写成史诗,但未完成。
后来“意大利的荷马”——诗人阿里奥斯托(1474—1533)续成为《狂怒的欧兰朵》,一时洛阳纸贵,传遍全欧,直到19世纪仍然是许多画家爱用的题材。
此书虽名为“欧兰朵”,其实书中重要人物很多,多线进行,有如中国的演义小说。
另外又掺杂宗教、神话、魔法等元素,描述每位骑士的云游、历险、爱情、战迹。
有趣的是,故事开端几位查理曼麾下的武士都爱上了美丽的中国公主安吉丽卡。
安吉丽卡在逃离查理曼宫廷的途中,遇到一位受伤的穆斯林骑士,两人坠入情网,欧兰朵因此伤心嫉妒而发狂。
不过本文要讨论的不是歌剧《狂怒的欧兰朵》,而是以该歌剧为源本的另一部更有趣味的韩德尔歌剧名作《阿里欧唐德》。
《阿里欧唐德》剧情如下:英雄骑士瑞纳多是安吉丽卡的爱慕者之一,因追踪逃离的安吉丽卡来到苏格兰,投宿在一所修道院。
修士告诉他,苏格兰公主贵娜薇被一贵族陆卡尼欧控告婚前失贞,依法应处以火刑,除非有一英勇骑士愿为她应战控告者。
国王下令,如果保护公主名誉的骑士得胜,可迎娶公主。
少女婚前失贞就得处死?连瑞纳多都说这条法律不但对女性不公平,而且疯狂混账至极,他自愿为她出战,不要报酬。
《罗兰之歌》
出发前,公主的女侍达琳娜前来告知瑞纳多一项惊天秘密——公主是被人陷害的,而陷害她的人是达琳娜的“爱人”坡立内克斯公爵。
原来,达琳娜热爱坡立内克斯公爵,不惜为他献身。
但是,坡立内克斯公爵并不真爱她,反而一心想和王室联姻,心仪的人就是贵娜薇公主。
但贵娜薇公主却心有所属,她爱的是从意大利来的英勇骑士阿里欧唐德,暗暗发誓非他不嫁。
于是,坡立内克斯公爵设下一条奸计:他令达琳娜在公主入睡后穿上贵娜薇的衣服,再从阳台放下绳梯,迎他进屋。
同时,坡立内克斯公爵又骗阿里欧唐德,说贵娜薇公主其实爱的是他自己,并且他俩已经有了肌肤之亲,还说若不信,骑士可以自己去现场查看。
阿里欧唐德信以为真,于是让弟弟陆卡尼欧暗中跟随保护,来到现场。
阿里欧唐德目睹了假公主和公爵的亲密一幕,心如刀割,当场打算自尽,幸亏被弟弟阻止。
阿里欧唐德万念俱灰,扬帆出海,不知所终。
一星期后有消息说阿里欧唐德跳海自尽。
弟弟陆卡尼欧悲痛交集,当众指控贵娜薇不贞。
坡立内克斯公爵又生一毒计,谎说为了达琳娜的安全,要送她到他的城堡躲藏,却暗中下令护送的人杀她灭口,还好被她侥幸逃脱。
瑞纳多到达比武现场时发现比武已经开始,一位无名骑士为保护公主名誉正与陆卡尼欧决斗。
瑞纳多要求终止战斗,并向国王道出故事真相。
坡立内克斯当然否认,便向他挑战。
公爵哪里是盖世英雄瑞纳多的对手,没几回合就被击倒马下,临死前承认了自己的阴谋。
国王要求无名骑士除下头盔,不料正是大家认为已丧生海底的阿里欧唐德。
结局自然是皆大欢喜,阿里欧唐德不但获得美人归,也得到了公爵的领地为嫁妆。
达琳娜被赦,心灰意冷,出家为尼。
大部分华人熟知该剧作者韩德尔,主要是因为他的传世名作《弥赛亚》和《水上音乐》,其实韩德尔是巴洛克式“严肃歌剧”的巨擘,曾作歌剧四十二部,除了《阿里欧唐德》和《狂怒的欧兰朵》,另外如《瑞纳多》《阿琪娜》(二者亦源本自《狂怒的欧兰朵》)《、朱利
奥 ·凯撒》等,至今仍在世界各大剧院演出。
韩德尔
18世纪的严肃歌剧主题大多是神话、历史、宗教中的英雄人物,皆以意大利文演唱。
剧情并不是重点,观众主要是欣赏歌唱技巧,尤其是红极一时的阉伶。
早期的严肃歌剧有不少缺点,剧本差,独唱部分的文词常来回重复,剧情松懈拖拉冗长。
如今又不再有阉伶超人的音色音域和歌唱技巧,全凭韩德尔的音乐吸引观众。
《阿里欧唐德》1735年在伦敦首演,此剧的音乐十分优美动听,尤其是第二幕阿里欧唐德和公主的咏叹调特别抒情感人。
不过歌剧的剧本实在编得不太高明。
剧作者对原著做了一些改动:瑞纳多被删除(这倒无可厚非,因为他和剧情发展并没有直接关系),达琳娜改为向阿里欧唐德陈述真相,而公爵在比武时是被陆卡尼欧杀死。
书中的国王同情并保护女儿,但在歌剧里他相信陆卡尼欧片面之言,反而不信自己的女儿清白,对她的求情无动于衷,将她下狱,而整个宫廷竟然没有一个同情公主为她辩护的人。
歌剧中的阿里欧唐德并没有挺身而出、为保护爱人名誉参加比武,反倒是陷害公主的公爵为她决斗。
歌剧的结局是:真相大白后,阿里欧唐德和贵娜薇得到国王的祝福并结合一起了。
这样的改编,也许迎合了18世纪的观众,皆大欢喜。
但是令今天的女性观众看了,心里肯定不免为贵娜薇抱不平。
这令人想起莎士比亚的喜剧《无事自扰》中的希罗和克劳帝欧。
希罗如贵娜薇一样被人陷害,也是她的侍女冒充她和其他男人有亲密关系(莎翁的这段剧情有抄袭阿里奥斯托的嫌疑),而克劳帝欧误以为真,在婚礼中当众辱骂她并解除婚约。
不同的是,希罗的亲人都相信她无辜,支援她,而真相大白时克劳帝欧履行了一串希罗父亲要求的悔罪行为。
即使如此,当最后希罗原谅并接受他时,仍然使人感到不值。
希罗是总督独女,地位高贵,没有必要和一个不信任她又侮辱伤害过她如此深的人言归于好。
说到这种剧情,中国故事《金玉奴棒打薄情郎》更让人气愤。
金玉奴父女对莫稽有恩,不但让他衣食无虞,又助他读书,而且金玉奴花容月貌,知书识礼,作为妻子并不辱没他。
不料他科举高中后竟然忘恩负义,嫌妻子出身低,竟狠心将她推落水,幸被救起。
金玉奴日后对这个谋害过她的丈夫仅打了几棒就算完事了,仍收覆水,为夫妻如初。
这大概是因在男尊女卑的中国古代,妇人须从一而终,所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了莫稽这个杀人犯也只好认命了。
行文至此,回到文首,再来说说阿里奥斯托。
阿里奥斯托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诗人,生于贵族家庭,曾供职宫廷,热爱法律和文学。
早期写有讽刺诗 7首和《列娜》《妖术》等风俗喜剧。
《狂怒的欧兰朵》是阿里奥斯托的代表作,融叙事与抒情、悲剧因素和喜剧因素、严肃与诙谐为一体,对欧洲的叙事长诗产生了深远影响。
长诗于1502年开始写作,1532年最后定稿,前后历时30年方才完成。
作品借用中世纪流行的骑士传奇的体裁,反映出意大利的现实生活以及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对中世纪宗教对女性的偏见和禁欲主义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不论是原诗《狂怒的欧兰朵》,还是改编的歌剧《阿里欧唐德》,这些欧洲文学业中所涉及的女性“贞操”话题至今都让人深思。
阿里奧斯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