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区龙眼产量与气象因素关系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安区龙眼产量与气象因素关系分析
陈国镇1,陈福梓2,邓林1
1.厦门市同安区气象局,福建同安361100;2.漳州市热带作物试验站363001
摘要:统计分析近35年来同安区龙眼产量与气温、降雨量、日照等气象要素关系,对龙眼生产及产量预测
具有一定参考作用。
关键词:龙眼产量;气象因素;关系分析
中图分类号:S66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327—(2020)04—0009—03
同安区位于福建东南沿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是龙眼栽培最适宜区域之一,全国著名的龙眼生产主产区,栽培面积较大;随着工业开发、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龙眼种植面积逐年减少,现存面积2308.93hm2(2017年);品种资源丰富,‘水涨’、‘赤壳’、‘凤梨穗’为三大主要品种;目前已大多改为种植‘凤梨穗’,品种继续优化的要求较高。
从历年龙眼单产资料看,年际间产量波动较大,丰收年与欠收年产量相差达3~5倍,个别极端欠收年产量不到极端丰年的十分之一。
生产实践表明:龙眼整个生育周期,从结果母枝的形成、花芽分化至开花结果,每个物候期的生长发育都与气候条件息息相关。
本文从气象角度出发,研究龙眼产量与气象因素的关系,找出影响龙眼生产的气象指标。
在定量分析气象影响因子方面,由于客观原因,90年代以后龙眼种植面积及产量资料不完整,因而选取1956-1990年资料系列。
通过资料分析得出:龙眼花芽分化期与气温呈负相关,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雌花盛开期与降水量呈负相关,与日照时数呈正相关,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
1龙眼产量分析
从同安区农业局统计资料得知,1956-1990年的龙眼年产量,并不存在隔年结果或大小年结果的问题,而是有连续几年欠收年,也有连续几年丰收年。
例如1969、1970、1971年连续三年都获丰收,而在1977、1978、1979、1980年却连续四年都是欠收年,更明显的是1985年获得大丰收之后,1986-1990年连续五年都为欠收年,这五年中,除1986年出现“冲梢”很少开花外,其余四年都是年年花开满树,而落果严重,成穗很低,造成减产。
通过资料整理,从性质上确定历年
丰、平,欠年份,把每年龙眼单产和历
年平均产量相比较,求出各年单产的距
平率,凡增25%~49%为丰年,增产50%
以上为大丰年,减25%~49%为欠收年,
减产50%以上为大欠收年。
1956~1990
年35年中,属大丰年有5年(64、67、
71、81、85),丰年有5年(57、58、69、
70、76),属欠收年有7年(59、61、66、
79、84、89、90),属大欠收年的有6年(60、77、80、82、86、87),余者12附图同安历年龙眼采摘面积与每666.67m2平均产量变化曲图采
摘
面
积
(
6
6
6
.
6
7
m
2
)
平
均
产
量
(
k
g
)
采摘面积
平均产量
年为平产年份(见附图)。
从附图不难看出,八十年代的龙眼产量总体趋势不如五、六十年代,表明气候变暖,冬、春季气温逐渐升高不利于龙眼生产。
2气象要素对比分析
据同安气象资料,把龙眼的丰、欠收年份比对气象要素条件,得知龙眼产量的丰、欠与温度、降
水量、日照和霜等气象要素存在相关,其中温度和降水量关系最大。
2.1龙眼结果母枝生长气候条件关系
龙眼结果母枝主要为前一年秋梢。
一般情况,龙眼树果实采摘(一般为8月下旬至9月上旬)后,气候温暖、土壤湿润、充分日照有利于秋梢生长和树势的恢复,能够充实采后梢,培育健壮的结果母枝。
通过资料分析,9-11月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与龙眼气象产量分级相关不显著(见附表),说明当地气候条件基本能满足结果母枝的生长要求。
2.2龙眼花芽分化期与气温关系
龙眼花芽分化期(生理分化和形态分化)1-3月的气温关系很大。
这时期要求有相对低温(不受冻害),有利龙眼冬眠,促进花芽分化,营养积累,以满足龙眼开花着果的养分需要,相反的气温偏高,休眠不足,不利养分积累,甚至在形态分化时易出现“冲梢”。
从资料统计分析,这段时期要求平均气温:一月低于13℃、二月低于14℃、三月低于16℃。
如果高出这些指标,不利花芽分化,成为导致减产的因素之一,相关系数-0.601,达极显著水平。
2.3冬春季(12月至翌年3月)低于12℃总寒积量的统计分析
以日平均气温12℃为营养生长抑制临界温度,以12℃减去某天日平均温度低于12℃的温度之差值为某天低温寒积量,某段时间低温寒积量之和为该段时间总寒积量。
通过资料整理得知低于12℃总寒积量不小于65℃均为丰收年,不大于40℃为欠收年;总寒积量天数不低于35天为丰收年,不高于25天为欠收年。
表明在龙眼花芽分化期要求有一定的低温寒积量,低于12℃总寒积量和天数越多,有利龙眼丰产,总寒积量及天数少,会造成减产,其相关系数为0.678和0.646,达极显著水平(见附表)。
冷空气活动平均强度弱的年份龙眼产量一般偏低。
2.4冬春季(12月至翌年3月)霜日分析
同安最低温度一般在0℃以上,对龙眼不会造成冻害。
当晴朗微风的夜晨,气温降至4~0℃时可能出现霜天气,反而对龙眼的花芽分化有利,其相关系数为0.524,达显著水平(见附表)。
2.5雌花盛开期与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的关系
同安龙眼主栽品种是‘赤壳’和‘水涨’,雌花盛开期主要在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这两旬降水量和日照多寡关系到龙眼授粉授精,因龙眼是异花授粉,要求较少的降水量和较充足的光照。
通过资料统计,这两旬降水量低于70m ,日照高于100h 为丰产年景,如降水量大于100m ,日照小于80h 即成欠收年。
通过相关分析,降水量相关系数为-0.516,日照相关系数为0.543,均达显著水平(见附表)。
3结论
从上述的龙眼产量与气象要素关系的分析研究,表明龙眼产量不稳定,波动性较大,原因故然是
附表气象因子与龙眼气象产量分级值相关系数表
多方面的,但受气象因素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
从同安区气象局1956-1990年气象资料对比分析得出:(1)龙眼在花芽分化期1-3月份要求有相对低温,同安临界温度(平均温度)为一月低于13℃、二月低于14℃、三月低于16℃,并呈负相关;
(2)冬春季(12月至翌年3月)小于12℃总寒积量与龙眼产量呈正相关,当小于12℃总寒积量不低于65℃为丰年,不高于40℃为欠收年;
(3)冬春季(12月至翌年3月)小于12℃总寒积天数与龙眼产量呈正相关,当天数不低于35天为丰收年,不高于25天为欠收年;
(4)冬春季霜日总天数与龙眼产量呈正相关;
(5)雌花盛开期4月下旬-5月上旬适宜龙眼生长的降水量指标为低于70mm,并呈负相关;
(6)雌花盛开期4月下旬-5月上旬适宜龙眼生长的日照时数指标为高于100h,并呈正相关。
据23年来龙眼产量丰欠的回归分析,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误差在±30%的准确率达83%,即23年有19年准确,只有特大丰产两年和特别欠收两年误差较大。
理论产量(Y)与气象要素关系方程式:
Y=118.8-7.695X1+3.879X2+1.036X3+8.534X4-0.493X5+0.034X6
其中:X1为1-3月平均气温;X2为12-3月总寒积量;X3为12-3月平均气温低于12℃总天数;X4为冬春季霜日总天数;X5为4月下旬-5月上旬降水量;X6为4月下旬-5月上旬日照时数。
4讨论与建议
(1)基于气候变暖、冬春气温升高的气候趋势,品种的选择和良种的优化栽培不可忽视,可以考虑引进、培育更适宜同安种植的龙眼新品种。
根据气候相似性,推荐引进原产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南县的‘石硖’龙眼。
‘石硖’有黄壳、白壳、青壳三个品系,以黄壳‘石硖’为最优,该品种适应性强,粤中、粤东、粤西引进均获得丰产、稳产。
对比同安区与广东中部气候条件,建议同安区引进黄壳石硖龙眼。
(2)加强现有果园田间管理,应用气候预测,采用生长调节剂等技术措施,控制冬梢和春季“冲梢”,防止早花及保花保果,以期龙眼高产稳产。
参考文献
[1]蔡文华,陈家金,陈惠.福建省2004-2005年冬季低温评价和果树冻害成因分析[J].亚热带农业研究,2005,1(3):35-39.
[2]甘一忠,李耀先.冬春温度和降水对龙眼丰欠年型的影响[J].广西气象,2006,23(2):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