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在六月之: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五)(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五)
(满分150 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卷共有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一、文言文(42分)
(一)默写(18分)
1.几处早莺争暖树,。
(《钱塘湖春行》)
2.怀旧空吟闻笛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禅房花木深。
(《题破山寺后禅院》)
4.辛苦遭逢起一经,。
(《过零丁洋》)
5.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小石潭记》)
6.,有龙则灵。
(《陋室铭》)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8题(4分)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7.文中“竹喧”是因为。
(2分)
8.对这首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首联写出了山居秋日雨后的薄暮之景。
B.颔联写出了山居宁静安谧的自然景致。
C.颈联写浣女和渔翁的活动,以动衬静。
D.尾联点明山居是王孙们洁身自好的所在。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
周处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邅迹虎,并皆暴犯百姓。
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吴寻二陆。
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ye)?”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9.课文选自由南朝时(人名)所编撰的《》。
(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分)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义兴乡人“更相庆”主要因为他们以为周处和蛟龙都已死了。
B.周处杀虎斩蛟的行为充分体现了他骨子里所具有的英雄侠气。
C.本文通过“杀虎斩蛟”和“寻访二陆”两件事表现人物个性。
D.本文通过周处的事例告诉我们:江山易改,本性也是可移的。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蔡洪赴洛
蔡洪①赴洛,洛中人问曰:"幕府②初开,群公辟命,求英奇于仄陋③,采贤俊于岩穴。
君吴、楚之士,亡国之余,有何异才而应斯举?"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
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
圣贤所出,何必常处④。
昔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蔡洪:晋吴郡人。
②幕府:官署衙门。
③仄陋:平民陋室。
④常处:固定的地方。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1)求.英奇于仄陋()
(2)下武王伐.纣()
13.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什么特别的才能来响应这推举?
B.有什么特殊才能来响应这举措呢?
C.没有特别的才能何必参加征召呢?
D.有什么特殊才华来参加这征召呢?
14.洛中人认为蔡洪没有才能的原因是。
(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15.文中蔡洪运用比喻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说明了的道理,显示出纵横家的善辩之才。
(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二、现代文(4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22分)
留一片思想的空间
①有这样的一个课堂小片断:一个教授问他的学生,今天你做什么?学生回答是:读书。
教授又问:明天做什么?学生回答仍然是读书。
教授不但没有表扬他,反而愤怒起来:那你还用什么时间去思索呢?在这个片段中,学生的“勤奋”与教授的“愤怒”都让人感慨,而我感受最深的却是教授的“愤怒”。
如果说教授在语言上反复的发问是语句上加强语势的一种修饰,我更愿将之理解为教授对“思想”的强烈需求。
是的,读书需要思索。
②我们对读书存在不可小觑的误导。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国人的至理名言,这句名言对读书而言无疑是正确的,它强调了“厚积薄发”,但显然也易给中国教育一种误导,仿佛读书就是积累知识。
教育界一直在流行着的“仓库理论”应该有其深层的历史原因,古人的那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就反映出了这种思想的影子。
在这种思想的统治之下,教师与学生渐渐习惯了不jiǎ()思索地读书,学生们掌握了(更确切地说是记住了)书中的内容、书中的知识,考试拿了高分了,那便是会读书,便是这孩子脑子好用、聪明。
可是在世界发明史上,“会读书”的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除了古时的四大发明,近代能找出多少可以往自己脸上贴金的东西?虽然在改革开放后,一些科技领域有了的新突破,但面对与西方国家依然存在的几十年、上百年的差距。
遗憾的同时,我们只能自问:爱读书的聪明的中国人到底怎么了?
③真正的读书必须要思索。
记得以前,有老师教我一句读书的秘诀,那就是将书读薄。
就是说,要懂得在书的世界中发现自己所需要的,并将书中的知识融化成自己的东西。
我想在这读薄的过程中,是一种选择与汲取,这就需要思索。
在这知识的海洋中,我们读书,需要的就不该只是“读”,而该是融入了许多的思索在其中的,这思索既有对书的精华的汲取,也有在其基础上的“背叛”以及“突发奇想”。
任何学科的诞生,任何发明的出现从来都是
以否定为前提条件的。
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读死书,而不留下一点思维的空间的话,我们的大脑真的只能成为“仓库”。
当它挤得满满,再也装不下新的东西的时候,它只能僵硬地老去。
④就像科学家们所证实的,做白日梦有益身心一样的,思索表面上是浪费大好时光(按传统的看法,那是“发呆”)。
实际上思索是读书的“实”之后所应有的“虚”,这个“虚”将“实”净化与升华,将“实”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将这个“实”变成含有自己思想的鲜活的生命,在这个“实”的基础上,“虚”的思维就有了创新的基础与空间。
⑤想起了一位著名作家的话,你的案头该“永远有一本读一半的书,另一半用你的猜想去完成它”。
是啊,写不尽的是历史,读不尽的是好书,读书的世界是寂静的,让我们用思索去添补另一半无限的空间,它将随着我们的思想在寂静里高高飘扬,成为思想的风景,思维的放风时间。
16.读拼音,写汉字(2分)
不jiǎ()思索
17.第②段划线句想表达的意思是,这段话属于论据,作用是。
(7分)
18.第③段中“将书读薄”是指;把大脑说成是“仓库”是因为。
(6分)
19.说说第⑤段划线句子的含义。
(4分)
2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3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1-26题(26分)
花工老缪
①校园里有160多位教书育人的园丁,侍弄花草的,只有一个,姓缪。
“花工老缪”,大家都习惯这样称呼她。
我不知道她的名字,因为,教工名册上是没有临时工的。
②老缪的个子不高,一脸朴实,满身土气,是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妇女。
她的皮肤黝黑而粗糙,和田间劳作的农民别无二致,也难怪,成天和泥土打交道的,风吹日晒,自然会保持着劳动人民“本色”。
背地里,老缪的称呼很多:打杂的、养花的、除草的……最高雅的则是:园艺师。
这虽说好听,其实就是养花种草、护理树木。
可能是职业习惯,老缪看校园里的一草一木的眼神,总是那么亲切专注,含情脉脉。
③教书育人的地方,当然少不了绿草鲜花来陶冶性情,于是,老缪的工作就显得极其重要了。
一大早,老缪便忙碌开了,浇水、施肥、修剪……她好像有做不完的事情:菊花花朵太小了,要施肥了;天冷了,铁树要捆捆扎扎了……无论什么时候你走进来,校园里都漂漂亮亮,路旁、操场边打扮得花枝招展,红的、绿的、黄的、蓝的,姹紫嫣红,争妍斗艳,一朵朵鲜花像一张张盛开的笑脸,迎来送往着老师和学生。
④校园里有多少种花草,没有人说得出,也没有人统计过,可老缪能说得出。
上百种花草树木,她能娓娓道来,一气呵成,如数家珍。
老缪熟谙每个花草的习性,就像老师熟谙班上的学生一样。
有人说,老缪把花草树木看成了自己的学生。
老缪“班”上人多,百十号人员的大班,但再多的“学生”,她也面向全体。
无论是春天的桃花、夏天的石榴,还是秋天的菊花、冬天的茶花,老缪总能说出一串故事或者养花经来。
哪个“孩子”性格乖巧老实,哪个“孩子”脾气古怪,哪个“孩子”性格坚忍刚强,老缪心里有本台帐,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比较而言,数杜鹃和茶花比较娇嫩了,这两个孩子,花费了老缪更多的时间。
杜鹃,浇水很讲究,温度低时少浇;高时,要随干随浇,绝对不能积水。
茶花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不耐严寒,性高温,属半阴性植物,忌直射光曝晒,以肥沃、疏松的微酸性壤土为好。
⑤说老缪不偏心是假的,这些“学生”中,老缪还是有所侧重的:海桐和丁香。
这一
对宝贝疙瘩,“德高望重”,100多岁了,江苏省建设局挂牌树木,活古董啊,老缪自然倍加疼爱。
每天,老缪都要来这转上一圈,看看这位,瞅瞅那位,一有风吹草动,老缪就紧张得要命。
上学期,海桐生了一场病,树叶变黄,簌簌地直往下掉。
老缪伤心得就像自己的孩子生病一样,鼻子上不停沁出汗珠,眼睛里含着些泪花。
还好,海桐生命力也顽强,慢慢,又枝繁叶茂,充满生机。
老缪的脸上也终于多云转晴,阳光明媚。
⑥园丁是免不了和粪水打交道的,为此,老缪干脆“承包”了学校的几个厕所。
老缪冲厕所很认真,穿上雨靴,套着围裙,大有不冲干净誓不罢休的精神。
每当老缪推着粪车从校园走过,总有人捂着鼻子,表情夸张,心里肯定是直喊臭,老缪笑笑,心里在嘀咕:“臭?呵呵,外行了不是?没有臭来哪有花香!”
⑦有时,几个喜欢“沾花惹草”的教师,看到老缪培育的花儿繁盛,垂涎欲滴,向老缪开口:“这盆吊兰,给我吧?”“ 这朵菊花真漂亮,我要下了。
”老缪总是笑笑,点头同意——人家开了金口,不能让人难堪,拿去吧,不就是花的时间嘛。
遇到谦虚的老师向她讨教养花诀窍,老缪也毫无保留,竹桶倒豆子一般告诉你,直到你听懂为止。
⑧老缪是个临时工,收入不高,谈不上“绩效”,但是,工作性质并没有影响她的热情和干劲,照常起早贪黑。
学校大门口,有一块鲜亮的牌子,“绿色学校”,是江苏省教育厅颁发的。
不要说,里面有着老缪的一份功劳。
⑨隔行如隔山,隔行不隔理。
老缪说:“花性就是人性,养花和教人是一码事。
”朴实话语给了我很多的启发,也许,让我这个做教师的能受用一生。
21.第①段中的“劳动人民本色”是指。
(2分)
22.第③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修辞方法,作用是。
(4分)
23.第⑤段划线主要运用描写方法,作用是。
(5分)24.本文主要表现了老缪和两方面的思想品质。
(4分)
25.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写我不知道老缪的名字,更突出老缪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士。
B.第④段写老缪把花草树木看成了自己的学生,突出了他对花木的喜爱之情。
C.第⑥段写看到有人捂着鼻子走过粪车的景象,意在批评这些人的无知外行。
D.第⑦段写老缪的话语对我的启发,进一步写出了老缪思想品质的崇高境界。
26.本文中老缪哪一点最令你感动?请写80字左右的感受。
(8分)
三写作(60分)
27.题目:你是我的一本书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五)·参考答案
一、文言文(42分)
(一)(共18分,每小题3份错一字扣1分,扣完为止)
1.谁家新燕啄春泥
2.到乡翻似烂柯人
3.竹径通幽处
4.干戈廖落四周星
5.似与游者相乐
6.水不在深
(二)(4分)
7.(2分)洗衣服的姑娘们笑着归来了(归浣女)
8.(2分)D简析:这首诗中的“王孙”是诗人自称,而不是指其他的王孙们。
9.(2分)刘义庆(1分)世说新语(1分)
10.(3分)蛟龙有时浮起,有时沉没,周处和它一起在水中漂游了几十里。
(关键词:或、行、之)
11.(3分)A 简析:“里人相庆”的原因是他们以为周处死了。
(四)(12分)
12.(4分)(1)寻求,寻找(2分)(2)讨伐,进攻(2分)
13.(3分)D
14.(2分)君吴、楚之士,亡国之余
15.(3分)圣贤不是产出在固定的地方
二现代文(48分)
(一)(22分)
16.(2分)假
17.(7分)只注重死记硬背,使中国科技落后,至今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3分)事实论据(1分),有力地论证了我们对读书攒竹不可小觑的误导及由此带来的后果(3分)
18.(6分)字书的世界中发现自己所需要的,并将书中的知识融化成自己的东西。
(3分)说成“仓库”,是因为如果只是一味死读书而不会思索的话,那么,大脑将只有死记知识的存储功能
这和仓库无异(3分)
19.(4分)对一个人而言,读书应该是永无止境的(2分),而伴随读书的思索也是永无止境的(2分)(言之成理即可)
20.(3分)读书需要思索
(二)(26分)
21.(2分)老缪的皮肤黝黑而粗糙
22.(4分)拟人(1分)(答“比喻”不得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校园里鲜花的缤纷美丽,表达了对校园鲜花的喜爱之情(3分)
23.(5分)动作描写肖像描写(2分)生动具体地写出了老缪爱护花木的X状,表现了她把花木当成自己的孩子的感人敬业精神(3分)
24.(4分)爱护花木和高度的敬业精神(2分)待人热诚、善良无私(2分)
25.(3分)C 简析:第6段写看到有人捂着鼻子走过粪车的景象,意在突出老缪的敬业精神,而不是批评这些人的无知外行。
26.(8分)要求:感点明确(2分)能围绕感点作议论(4分)。
语句通畅,层次清晰(2分)。
感点:学习老缪高度敬业精神;学习她对花木的挚爱之情;学习他待人热诚、善良无私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