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新)专升本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新)专升本答案
一、单选(共计100分,每题2.5分)
1、从资本形态上看,资本输出可分为()
A. 私人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
B. 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C. 国家资本输出和借贷资本输出
D. 私人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答案:【B】
2、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
A. 伟人之言
B. 吾人之心
C. 众人意见
D. 社会实践
答案:【D】
3、价值规律调节社会资源配置的作用是通过()
A. 商品价格始终与价值相一致实现的
B. 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实现的
C. 商品价格经常高于价值实现的
D. 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实现的
答案:【B】
4、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
A. 按需分配的原则
B. 集体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C. 人道主义原则
D. 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答案:【B】
5、芹菜、韮菜、白菜、菠菜等与蔬菜的关系属于()
A. 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B. 偶然与必然的关系
C.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D. 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答案:【A】
6、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
A. 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B. 意识是人脑的一种分泌物
C.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源泉
D.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答案:【D】
7、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所获得的平均利润必须分割为()
A. 利息和企业利润
B. 租金和企业利润
C. 工资和剩余价值
D. 利息和超额利润
答案:【A】
8、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重商主义
B. 古典政治经济学
C. 庸俗政治经济学
D. 空想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
答案:【B】
9、社会意识是()
A. 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B. 对政治状况的反映
C. 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D. 人民群众愿望的表现
答案:【A】
10、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
这些人的做法违背了()
A. 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B. 事物永恒发展的观点
C. 量变和质变统一的观点
D. 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观点
答案:【A】
11、“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之一”,这是()
A. 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C.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 历史宿命论的观点
答案:【C】
12、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
这在哲学上符合()
A. 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
B. 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 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 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
答案:【B】
13、我国发展农业的根本出路是()。
A. 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增加政府对农业的投入
C. 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D. 发展科技和教育
答案:【D】
14、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
A. 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
B. 社会政治制度的性质
C.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 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
答案:【C】
15、在经济社会形态的范围内,有两种基本的划分方法,它们是()
A. 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划分法
B. 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划分法
C. 进步社会和落后社会划分法
D. 五种社会形态和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
答案:【A】
16、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析性统一的规律是()
A. 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B. 对立统一规律
C. 质量互变规律
D. 否定之否定规律
答案:【D】
17、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 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 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 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答案:【B】
18、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
A. 根本动力
B. 直接动力
C. 最终动力
D. 唯一动力
答案:【B】
19、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含义的是()
A. 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
B. 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的活动
C. 实践是主体改造客体的活动
D. 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
答案:【C】
20、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A. 社会资本的周转速度问题
B. 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划分问题
C.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问题
D.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答案:【D】
21、1980年5月,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
A. 本质
B. 特征
C. 目标
D. 原则
答案:【A】
22、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
它指的是()
A. 历史主体和历史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形式
B. 人与人之间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
C. 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活动
D. 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赖形式
答案:【B】
23、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了()。
A. 商品的社会价值
B. 商品的市场价格
C. 超额剩余价值
D. 平均利润率
答案:【D】
24、事物的质是指()
A. 事物的规模和发展程度
B. 事物中所包含的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C. 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限度
D. 使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答案:【D】
25、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
A. 前者认为真理是发展的,后者认为真理是不发展的
B. 前者认为真理中包含着错误,后者认为真理是绝对正确的
C. 前者认为真理具有客观性,后者认为真理是纯粹主观的
D. 前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客观世界,后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先验原则
答案:【A】
26、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最显著特点在于它具有()
A. 社会性
B. 历史性
C. 系统性
D. 实践性
答案:【D】
27、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
A. 生产经营的国际化
B. 市场交换的国际化
C. 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D. 社会消费的国际化
答案:【C】
28、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
A. 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的观点
B. 实践标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的观点
C. 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
D. 具体的实践能对一切认识做出确定检验的观点
答案:【C】
29、从根本上说,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
A. 继承前人创造的知识
B. 继承他人创造的知识
C. 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D. 科学家之间的合理分工
答案:【C】
30、部门之间竞争的手段是()。
A. 改进技术
B. 价格竞争
C. 资本转移
D. 降低成本
答案:【B】
31、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斗争性,另一个是()
A. 同一性
B. 普遍性
C. 绝对性
D. 客观性
答案:【A】
32、现实可能性是指()
A. 现实中有充分根据和必要条件的可能性
B. 现实中虽有一定根据,但根据尚未充分展开的可能性
C. 目前尚未实现,将来可以实现的可能性
D. 实现的可能性
答案:【A】
33、社会生产过程包括的环节是()
A. 购买、生产和销售
B. 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
C. 循环、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
D. 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
答案:【B】
34、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
A. 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
B. 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
C. 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
D. 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
答案:【A】
35、资本主义条件下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资本形态是()
A. 产业资本
B. 商业资本
C. 借贷资本
D. 农业资本
答案:【C】
36、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实践活动的是()
A. 农民插秧种稻
B. 医生诊病开药
C. 交警维持交通秩序
D. 科学家做物理实验
答案:【A】
37、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
A.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B. 物质文明的发展水平
C. 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
D. 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
答案:【A】
38、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A. 生产关系
B. 家庭关系
C. 政治关系
D. 思想关系
答案:【A】
39、世界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
A. 对于自然现象的基本观点
B. 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
C. 对于人生意义的独特见解
D. 对于社会问题的具体看法
答案:【B】
40、劳动在人类意识产生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这是因为劳动()
A. 使自然环境发生了变化
B. 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
C. 为人类提供了生活资料
D. 使人更好地适应自然
答案:【B】
41、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A. 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 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 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D. 事物发展的顺序和形式
答案:【C】
42、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
A. 资本家的节俭
B. 资本的价值
C. 剩余价值
D. 扩大再生产
答案:【B】
43、划分两种历史观的根本标准是()
A. 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B. 是否承认国家的存在
C.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 是否承认人类社会的内在矛盾
答案:【C】
4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这说明()
A. 真理具有客观性
B. 真理具有绝对性
C. 真理具有相对性
D. 真理具有全面性
答案:【C】
45、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A. 风来雨至
B. 冬去春来
C. 摩擦生热
D. 电闪雷鸣
答案:【C】
46、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
A. 事物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方面
B. 事物中消极的方面
C. 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D. 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答案:【D】
47、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
A. 人类需要和欲望的不断增长
B. 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
C. 人类认识器官的逐渐发达
D. 人类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
答案:【B】
48、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并决定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经济规律是()
A. 价值规律
B. 剩余价值规律
C. 社会基本经济规律
D.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答案:【D】
49、“天不变,道亦不变”。
这是一种()
A.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 朴素辩证法观点
C. 相对主义观点
D. 形而上学观点
答案:【D】
50、商品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A.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B.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C.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
D.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基础,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答案:【A】
5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A. 在时间上是相互分离的
B. 在空间是相互分离的
C. 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D. 是先后进行的两次劳动
答案:【C】
52、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
A. 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
B. 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
C. 内容和形式都处在不停的显著变动状态
D. 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
答案:【B】
53、在头脑中回忆起苹果的形状、颜色、气味和滋味,这种反映形式属于()
A. 概念
B. 表象
C. 知觉
D. 感觉
答案:【B】
5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 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B. 先进与落后、革新与守旧之间的矛盾
C. 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
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答案:【D】
55、下列选项中,属于理性认识不同于感性认识的特点的是()
A. 直接性
B. 主观性
C. 摹写性
D. 抽象性
答案:【D】
56、加快资本周转可以提高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根本原因是()
A. 预付可变资本增加了
B. 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
C. 剩余价值率提高了
D. 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了
答案:【B】
57、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 具体劳动和私人劳动的矛盾
C.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答案:【C】
58、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
A. 社会劳动为尺度
B. 私人劳动为尺度
C. 简单劳动为尺度
D. 抽象劳动为尺度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