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第九章 科技成果转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多少?
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四:三点 七分。
5、农业科技贡献率
➢ 科技进步是指能使一定量的投入生产出更多的 产品的所有影响因素共同发生作用的过程,包 括各种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生产、管理和服 务技术的改进。
➢ 科技进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仅包括自然科学技术 进步的称为狭义的科技进步
➢ 在狭义科技进步基础上,再包括政策、经营管理和 服务等社会科学技术进步的,则称为广义的科技进 步。
新增投入量产生的总产值增长率后的余额 ➢ 农业科技进步率除以农业总产值增长率,就是农业
科技进步贡献率。
第三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四:三点 七分。
一个时期的农业科技进步率的计算公式为:
➢ 农业科技进步率 = 农业总产值增长率-物 质费用产出弹性×物质费用增长率-劳动 力产出弹性×劳动力增长率-耕地产出弹 性×耕地增长率
➢ 一般所指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是广义的
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四:三点 七分。
广义科技进步是经济学家提出的概念。如果用Y表 示经济总有效产出量,则有:
Y=f(L,M,E,G,…,t,) 其中,L,M,E,G,…分别表示投入的劳动力、
原材料、燃料、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数量;t表示 时间;f表示生产函数关系。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四:三点 七分。
广义上,指科技成果由科技部门向生产领域转移,包括:
➢ 基础性研究成果转化为应用性研究成果
➢ 应用性研究成果转化为发展性研究成果,直到在生产中加 以推广应用,形成生产能力,并获得直接或间接的效益为 止
狭义上,是指科研单位在试验场、实验室条件下获得的应 用性、开发性科技成果,通过试验、示范、推广,被农民 认识、采纳、应用,使其在生产领域中发挥作用,形成生 产能力并取得规模效益
❖ 推广指数=√推广率×推广度*100% ❖ 推广指数可以作为评价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四:三点 七分。
某单位“十五”期间共取得农业 应用成果(自然科学领域) 10 项。假
设这些成果的正常转化周期均为
5年,每项成果的实际转化周期、年最高推
广度及平均推广度分别为:
成果代号
✓ 转化周期越短,研究成果推广速度越快,则转 化率越高。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四:三点 七分。
➢ 转化率可用下式表示
➢ R=a0*t/a*t0*100% ➢ R——转化率; ➢ a0——实际转化成果数; ➢ a——研究成果数; ➢ t0——实际转化周期; ➢ t——正常转化周期
a0 ≤a, t0 ≥ t因为实际转化周期短于正常转化
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研究设计的 “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作为农口 测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统一使用方法
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四:三点 七分。
➢ 在正常年景,农业总产值的增长来自两个方面: ➢ 一部分来自生产投入的增加
➢ 一部分来自科技进步带来的投入产出比的提高 ➢ 因科技进步产生的总产值增长率,叫科技进步率 ➢ 因此,农业科技进步率是农业总产值增长率中扣除
(二)原因分析
❖ 农业科技成果有效供给不足
❖ 农业科技成果有效需求不足 ❖ 缺乏有效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四:三点 七分。
1、农业科技成果有效供给不足
➢ 农业科技投入不足 ➢ 农业科研体制不顺 ➢ 成果转化主体不当 ➢ 科技成果质量不高 ➢ 成果转化人员不足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四:三点 七分。
周期,表明成果未达正常转化周期,或者无转化周 期,这样的成果推广开来是草率的,不符合推广程 序,不应列入转化率的计算。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四:三点 七分。
某单位“十五”期间共取得农业科技成果 240项,实际转化成果为120项。假设正 常成果转化周期为4年,实际转化周期10 项为3年,50项为5年,60项为6年,问 该单位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为多少?
转化率 推广度 推广率 推广指数 农业科技贡献率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四:三点 七分。
1、转化率
➢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程度通常用转化率来表示
➢ 转化率包括:①转化周期;②转化成果数
✓ 转化周期,是指科研成果自鉴定之日起,到生 产上普及推广之日止的时间
✓ 转化成果数是指在生产上得到了推广应用的成果数
➢ 推广度在0%~100%之间变化 ➢ 一般情况下,一项成果在有效推广期内的年推
广度变化趋势呈抛物线,即推广度由低到高, 达顶点后又下降,降至为零,即停止推广
➢ 依最高推广率的实际推广规模算出的推广度为该成 果的年最高推广度
➢ 依某年实际推广规模算出的推广度为年推广度 ➢ 有效推广期内各年推广度的平均称该成果的平均推
成果扩散系统(转化系统) →成果采纳系统(生产 应用系统)三部分 成果产出以后能否形成现实生产力,关键在于成 果扩散系统和成果采纳系统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四:三点 七分。
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特点
❖1、转化时间的长周期性
❖2、转化过程的复杂性
❖3、转化条件的选择性
❖4、转化动力的市场性
❖5、农业成果保密性差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四:三点 七分。
2、推广度
推广度 是反映单项技术推广程度的一个 指标,指实际推广规模占应推广规模的百 分比。
推广度=实际推广规模/应推广规模×100% 实际推广规模指己推广的实际统计数。 应推广规模指某项成果推广时应该达到、
可能达到的最大局限规模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四:三点 七分。
➢ 劳动力贡献率=βL/Y= 0.20×0.28% / 5.74% = 0.98%
➢ 耕地面积贡献率=λK/y= 0.25 ×( -0.61%)/ 5.74% = -2.66%
1 2 3 4 5 6 7 8 9 10
实际转化期(a) 5 4 5 5 6 6 6 5 8 8
年最高推广度% 19 22 25 18 35 44 43 12 38 48
平均推广度 % 8 8 16 9 21 38 35 5 24 36
问:该单位“十五”期间的成果转化率、群体推广度、推广1105.85 32797.5 9212.0
“九五”时期农业GDP年增长率= 5√ 26890.67/20340.86-1=5.74% 物质费用年增长率= 5√ 11105.85/8339.75-1=5.90% 农业劳动力年增长率= 5√ 32797.5/32334.5-1=0.28% 耕地面积年增长率= 5√ 9212.0/9497.1-1=-0.61%(即年增长率为 -0.61%)
✓ L:劳动的年增长速度
✓ a:年科技进步速度

α:资金的产出弹性(其他条件不变,资金增加1%时,产出增
加α%)

β:劳动的产出弹性(其他条件不变,劳动增加1%时,产出增加β%)
➢ 上式是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推荐的增长速度方 程
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四:三点 七分。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
农业部科技司1997年1月23日发出了“关于规范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方法的通知”
为了简便,一般认为除劳动力和资金投入增加使经 济产出量增长之外,其他使经济增长的所有因素均 为科技进步。显然这种广义科技进步把政策、社会 和自然条件的变化都包括在科技进步之内了。
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四:三点 七分。
➢ 于是,公式就简化为:
➢ Y=a+αM+βL
✓ Y:产出的年增长速度
✓ M:资金的年增长速度
2、对农业科技成果有效需求不足
❖ 农业企业方面的制约 ❖ 源于农户方面的制约 ➢ 农户分散小规模经营
➢ 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
➢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 ➢ 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四:三点 七分。
3、缺乏有效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推广体系不完善 农村科技中介未成体系 技术市场发育不健全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四:三点 七分。
第九章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四:三点 七分。
第一节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概述
一、农业科技成果的含义 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含义 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
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特点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四:三点 七分。
一、农业科技成果的含义
1、农业科技成果概念 农业部《农业科技成果鉴定办法(试行)》 农业科技成果是指“在农业各领域内,通过调查、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四:三点 七分。
按我国科技部的统计口径,凡一项农业应 用技术成果的推广度≥20%,则判定该项 技术成果已推广。
凡一项农业管理技术(或其他软科学研究 成果)的推广度≥50%,则判定该项软科 学研究成果已被推广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四:三点 七分。
4、推广指数
❖ 推广指数作为同时反映成果推广率和推广 度的共同指标,可较全面地反映成果推广 状况。推广指数可用下式表示:
研究、试验、推广应用,所提出的能够推动农业 科学技术进步,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并通过鉴定或被市场机制所证明的物质、方法或方
案。”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四:三点 七分。
农业科技成果
包括 ❖物质形态成果 ❖技艺形态成果 ❖知识形态成果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四:三点 七分。
2、农业科技成果属性
成果先进性 生态区域性 效果不稳定性
广度,也就是一般指的某成果的推广度。 ➢ 各成果推广度的平均值称为群体推广度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四:三点 七分。
3、推广率
推广率 是评价多项农业技术推广程度的指标, 指推广的科技成果数占成果总数的百分比。
推广率=已推广成果数/总成果数×100% 例:某单位“十五”期间共取得农业科技成
果620项,已推广的成果为310项,推广率为: 推广率=310/620×100%=50%
第三节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益与评价
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益 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指标与评价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四:三点 七分。
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益
1、经济效益 2、社会效益 3、生态效益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四:三点 七分。
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指标与评价
衡量和评价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程 度和效率的指标主要有
➢ 其中,物质费用、劳动力和耕地的产出弹 性,在方法中,计算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 献率时分别取0.55、0.20和0.25。
第三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四:三点 七分。
农业GDP(亿元) 物质费用(亿元) 农业劳力(万人) 耕地(万公顷)
1995年 20340.86 8339.75 32334.5 9497.1
一般地说,农业推广工作所承担的“转化”就是指狭义的 转化 ,表现形式是把潜在的、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
物质形态的生产力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四:三点 七分。
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
按阶段分,包括基础理论→应用科技阶段;应用科 技→现实生产力阶段;科学技术→人的内在因素
按系统分,涉及成果产出系统(研究系统) →
第三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四:三点 七分。
根据以上参数,我国“九五”时期: ➢ 农业科技进步率= 5.74% - 0.55×5.90% -
0.20×0.28% - 0.25 ×( -0.61%)= 2.592%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2.592% / 5.74% = 45.16%
➢ 物质费用(资金)贡献率=αM/Y=0.55×5.90%/ 5.74% = 56.53%
应用分散性
商品交易性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四:三点 七分。
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含义
1996年5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 化法》
“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
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 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 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 可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有广义、狭义之分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四:三点 七分。
第二节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条件与机制
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条件 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主要机制
三、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状况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四:三点 七分。
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条件
成果质量 转化系统 农民需求 政策资金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四:三点 七分。
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主要机制
科、教、推三结合
技、政、物三结合 研发、示范、推广三结合
企业、基地、农户三结合 经营、咨询、推广三结合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四:三点 七分。
三、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状况 (一)转化现状:三低
❖ 贡献率低 ❖ 转化率低 ❖ 技术效率低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四:三点 七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