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高血压,保护心脑血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控制高血压,保护心脑血管
一、概况:
1、每年的10月8日是全国高血压日。

今年高血压日的宣传主题是:普及高血压知识,减少高血压危害。

2、高血压防治办法是向群众宣传、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唤起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

采取均衡膳食,限盐,适当运动,控制体重,心胸开朗,戒烟限酒,生活规律,平衡降压。

高血压病的治疗目的,既要降低血压又要防止或减少心脑血管、眼、肾并发症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3、高血压与高血压病的区别。

高血压是指经常性血压升高,并超过正常的一种病理状态。

高血压病以持久高血压为特征,促使全身细小动脉壁增厚、管腔狭窄,引起各脏器供血不足,导致心功能不全、冠心病、脑血栓、脑出血及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

4、血压单位换算法:mmHg×0.1333=Kpa。

或1 个KPa=7.5 mmHg.
二、什么是高血压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所产生的一种压力称为血压。

我们平常所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通常是用血压计在肱动脉上测得的数值来表示。

动脉血压包含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两个数值。

收缩压是指心脏在收缩时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舒张压是指心脏在舒张时
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正常血压标准:小于 130/85mmHg(毫米汞柱)。

高血压标准:如果连续三次不在同一天测量,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40mmHg,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0mmHg。

(≥140/90 mmHg)
高正常血压:在正常血压与高血压之间,即血压在130-139/85-89 mmHg。

理想血压:小于120/80 mmHg。

三、发病概况
1、高血压是当今世界最广泛流行的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无声的杀手”,在各种心血管病中患病率最高。

我国15岁以上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为11.26%,患病人数达1.3
亿人,每年发现新病者300万人,每年死于高血压并发症的人数达160万以上。

高血压可造成病者脑、心、肾、眼等器官的严重并发症,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塞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目前,高血压逐步向年青化发展。

一旦患了高血压,就得终身服药。

出现并发症,往往为时已晚,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和思想的负担。

2、普遍对高血压的严重性认识不足,相当一部分人对高血压不以为然。

高血压具有三高三低的特点: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等。

3、引起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很多,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不良的
生活方式等,其中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在高血压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通过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可减少55%的高血压发病率。

对高血压患者的早期和规范治疗又可使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再减少50%,也就是说,75%的高血压及其引起的并发症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资料显示:当收缩压每降低9mmHg,舒张压每降低4mmHg,脑卒中将减少36%,心肌梗塞将减少34%,由此可见,中年人的血压如何,将直接影响其后半生的生活质量。

四、高血压的病因
导致高血压和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很复杂,有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
1、生理因素:①吸烟和大量饮酒。

肥胖且不运动。

②饮食因素:高脂肪、高热量、高食盐而少维生素、少纤维素的饮食习惯。

③职业与环境:司机、知识分子、会计、记者、高空作业患高血压率较高。

过度紧张的脑力劳动,过强而持续剌激的环境,均易患高血压。

④家族与遗传:50-60%的高血压患者有高血压家族史。

⑤年龄与性别: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40岁以后患病率明显增多。

男性略高于女性,但女性绝经期后则高于男性。

2、心理因素:①情绪的变化:情绪愤怒时,由于小动脉外周阻力增加,能引起舒张压显著升高,出现恐惧和焦虑情绪时,由于心
血输出量增加,则引起收缩压明显升高。

②随着现代社会节奏加快,生活方式及膳食结构不合理,人们在心理、工作、生活方式上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反复长期的过度紧张和精神剌激,使大脑皮质对血管运动中枢失调,全身细动脉痉挛,阻力增大,从而导致血压升高。

③与性格关系:A型性格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患高血压。

④父母早亡、父母离异或不和、父母管教过严或不一致,母(父)子不协调的家庭环境因素,都可以使儿童长大后患高血压。

⑤外界不良剌激反复或持久作用于人体,如在强噪声环境中工作,均可使血压升高。

⑥、心理可以治疗高血压:鼓励、帮助病者主动采取措施,克服或消除一些与高血压的不利心理因素,使病者放松精神,睡眠充足,改变不良情绪,注意劳逸结合,生活有规律,饮食清淡少盐,去掉不良嗜好或辅之一些药物,常可收到理想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