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名人故事初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名人故事初二
中华文化历史久远,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有2000年以上,华夏民族在中华大地上演绎出了一幕幕激动人心的故事,出现一个个叱咤风云的人物,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经典名人故事初二,欢迎查阅。

经典名人故事初二1
李嘉诚白幼丧父。

他的母亲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

她和所有善良的潮汕妇女一样,始终相信“善恶必有报应。


有一次,小嘉诚犯了个小错,不想让母亲知道,担心会遭责骂,于是在母亲面前撒了谎。

因为心里有愧,小嘉诚显得神色惊慌,一下子就被母亲看了出来,立即询问他是怎么回事。

他只好一五一十地把自己犯的错误讲了出来。

一向和颜悦色的母亲突然便得非常严厉,小嘉诚吓得哭泣起来。

母亲气愤地对他说:“你犯了错,只要如实说出来,我都可以原谅你。

可你小小年纪竟然学会了撒谎,这还了得,将来长大了,还不知要做出什么样的坏事呢?这一点我是绝不能原谅你的。

”母亲一边说一边伸出手,将小嘉诚拉到身旁,在他的屁股上重重地打了几巴掌。

小嘉诚哭得更大声了。

母亲的眼神中含着不忍,却还是严厉地问道:“你以后还敢不敢撒谎骗人了?如果再犯,就打得更重。

”小嘉诚连连点头,抽泣着回答说:“我再也不敢撒谎了。


这是幼小的小嘉诚印象中最为深刻的一次挨打的经历。

慈爱和蔼的母亲因为自己撒谎而大为生气,这一幕使得李嘉诚一生深记诚实,并以诚实作为自己的立世之根本。

1957年岁尾,长江塑胶厂改名为长江工业有限公司,李嘉诚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当时厂房分为两处,一处仍生产塑胶玩具,另一处生产塑胶花。

李嘉诚把塑胶花作为重点产品,他利用从意大利偷师学来的生产技术,提高了塑胶花的品质,一时间生意火爆。

由于产品供不应求,出现了降低产品质量来应付订单的情况。

结果许多客户对低质量的产品要求退货。

银行追债,客户追款,塑胶厂顿时陷入困境,濒临破产。

这天,母亲叫来李嘉诚:“儿啊,给妈妈泡一道功夫茶。

”李嘉诚依言泡好了茶。

母亲吩咐他坐下来,品了几口茶后,问:“你认识老家丌元寺法号叫元寂的那个住持吗?”未等他回答,母亲继续说道:“元寂年事已高,希望找个合适的接班人。

候选人是他的两个徒弟,一个法号一寂,另一个法号二寂。

”李嘉诚静静地听着母亲说,并不捅话,只是给母亲满上一杯功夫茶。

母亲呷了一口茶,义接着说:“元寂把这两个徒弟都叫到跟前,说:‘我现在给你俩每人一袋稻谷,明年秋天以谷为答卷,谁收获的谷子多,谁就是我的接班人。

’第二年秋天到了,一寂挑来慢慢的一担谷子,二寂则两手空空。

元寂却当众宣布二寂担当接班人。

”李嘉诚打断母亲的话:“不是说好谁收获的谷子多,就选谁当接班人吗?”母亲笑了笑,说:“是的。

所以一寂听了,不服气地说:‘分明是我收获了一担谷子,二寂颗粒元收,怎么能让他担任住持啊!’元寂微微一笑,高声对众人说:‘我给一寂和二寂的谷子都是用滚水煮熟的。

显然,二寂是诚实的,理应由他来当住持。

’于是,众人悦服。

”她忽然话锋一转:“经商如同做人。

诚信当头,则无危而不克。


李嘉诚听罢母亲的话,深有感悟。

不久,他的诚信打动了银行、供货商和员工,形势因之好转,危机成就了商机。

李嘉诚从此在商界站稳了脚跟。

经典名人故事初二2
有一天,孔子师徒从卫国返回鲁国,在桥上停车观赏河上风景。

河上的瀑布高悬,水流旋转,鱼鳖不能游动。

这时,他们却看见一个男子正要从那里泅渡过河。

孔子担心,赶忙让人去阻止。

男子却坚持泅渡,最后游了出来。

孔子感到奇怪,问:“你在如此湍急的水流中泅渡,有什么技巧吗?”男子说:“始吾之入也,先以忠信;及吾之出也,又从以忠信。

忠信措吾躯于波流,而吾不敢以用私,所以能入而复出也。

”意思是说遵循水性,顺从水流,没有任何差池,这就像用“忠信”托着身躯,在急水湍流中平稳前进一样,所以能游入水中而又安全游出。

这一场景,连见多识广的孔子都感到吃惊。

于是,他告诉弟子说:
“你们记住,用忠信成就自身尚且可以用来亲近水,更何况人呢?”这里的“忠信”便是掌握自然规律,顺势而为,不可不尽心竭力,不可偏离规则。

这就是“忠信”的本义。

弟子谨记孔子的教诲,并在为政生涯中加以实践。

子路治理蒲地三年后,孔子经过那里说:“好啊,仲由恭敬而有诚信。

”进入城邑,孔子说:“好啊,仲由忠信而宽厚。

”孔子到了子路的官署,说:“好啊,仲由明察而果断。

”子贡拉着缰绳,疑惑地问:“夫子还没有看到仲由怎样施政,就如此称赞,说来听听?”孔子说:“进入蒲地,看到田地都得到了整治,沟渠都得到了深挖,这说明他为政恭敬而诚信,因此百姓尽力劳作。

进入蒲邑,看到城墙房屋都很坚固,树木很茂盛,这是因为他忠信宽厚,因而百姓毫不懈怠。

进入蒲地,看到官署内很清闲,手下人都听从命令,这说明他明察而果断。

”子路为政,以“忠信”治理蒲地,不仅自己恭敬诚信,而且以“忠信”教化百姓,使他们毫不懈怠,尽心竭力。

经典名人故事初二3
苏东坡在落难的时候,才在岸边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这样完美的诗句。

受到皇帝赏识时,苏东坡的书法漂亮、工整、华丽,而且得意。

因为他是一个才子,才子总是很得意的。

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他让很多人受过伤,他得意的时候,很多人恨得要死,别人没有他的才气,当然要恨他,但是他落难时写的书法,这么笨,这么拙,歪歪倒倒却变成了中国书法的。

他原来是朝廷大员,但因为政治,朋友都避得远远的。

当时他的朋友马梦得,不怕政治上受连累,帮苏轼夫妇申请了一块荒芜的旧营地使用,苏轼始号为“东坡”。

苏东坡开始在那里种田、写诗,他忽然觉得:我何必一定要在政治里争这些东西?
那时候,他写出了的诗。

他有米可吃了,还跟他太太说,让我酿点酒喝好不好?他还是要喝酒!“夜饮东坡醒复醉”是说,晚上就在这个坡地喝酒,醒了又醉,醒了又醉;“归来仿佛三更”说的是,回来已
经很晚;“家童鼻息已雷鸣”是说,当地还有一个小孩帮他管管家务;“敲门都不应”是指苏东坡敲门小童都不应。

在他之前的诗里,敲门都不应,他肯定就要发脾气了,现在就算了,他颇有兴致地走去听江水的声音,“倚杖听江声”。

苏轼变成了苏东坡后,他觉得丑都可以是美。

他开始欣赏不同的东西,他那时候跑到黄州的夜市喝点酒,碰到一身刺青的壮汉,那个人把他,在地上说:“什么东西,你敢碰我!你不知道我在这里混得怎样!”
他不知道这个人是苏东坡,然而倒在地上的苏东坡忽然就笑起来,回家写了封信给马梦得说:“自喜渐不为人知。

”这真是了不起的生命过程!他过去为什么这么容易得意忘形?他是才子,全天下都要认识他,然后他常常不给人好脸色,可是落难之后,他的生命开始有另外一种包容,有另外一种力量。

历那些争名争利,最后变成一场虚空。

苏东坡写过一首很有名的诗说:“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意思是:我回头看我走来的这一生,心很静,也就无所谓了。

经典名人故事初二4
1997年1月,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要做一个大内网,加上一个官方政府网站。

外经贸部最关心的是找到优秀的、最合适的人才,负责这个项目。

在杭州,因为经营《中国黄页》声名大振的马云,成了外经贸部领导眼中理想的人选。

刚到北京,团队成员一共13个人,分成三个小组,分住在三套简陋的房间里。

到了运营的环节,问题出来了,政府的“红头文件”下去了,业务非常冷清,原因很简单,大内网工程的商业运营模式行不通。

于是,马云开始游说高层,扩大内网,改建互联网。

1998年7月,经外经贸部批准,成立合资的国富通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由马云出任。

“国富通”成立以后,马云带领团队开发“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
场”,这是一个真正的互联网项目,也是马云真心想做的。

很快,网站开始盈利,“国富通”和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网站,都是在创建的当年实现盈利的项目,纯利高达287万元。

可是,马云并不开心。

长期以来,他发现很多事情在政府的框框里很难做,存在着许多说不清的问题。

尽管外经贸部给了马云很高的礼遇,很高的职务,但马云心里清楚,他就是一个做网站的高级打工仔。

如果部里有会做网络的人才,谁会找他们?
到了1998年,网络大潮席卷全球,中国第一次出现了网络热。

直觉告诉马云:中国的网络形式,已经开始发生变化,全世界互联网高潮马上就要到来,留在政府机构里,对不起这个千载难逢的良机。

1998年年底,马云突然向大家宣布:我要回杭州。

马云把从杭州带过来的团队成员召集在一起,说:“你们可以留在部里,有外经贸部这棵大树,也有宿舍,在北京的收入非常不错;你们也可以到‘雅虎’,这是一家特别有钱的公司,工资很高,每月几万块;也可以去刚刚成立的‘新浪’,我可以推荐。

反正我是要回杭州。


接着,马云又说:“你们要是跟我回家,二次创业,月工资只有500元,不许打的,办公就在我家那150平方米的房间里,做什么还不清楚,我只知道,我要做一个全世界的商人网站。

如何选择,我给你们三天时间考虑。


当时,不管别人多么反对,多么不理解,真正做抉择时,马云这支13人的团队,没有任何人犹豫,也不用三天时间考虑。

五分钟后,结果出来了,都跟马云回杭州。

回到杭州,马云说:“我要创办全世界的公司。


这个公司,就是此后的阿里巴巴集团,它诞生于杭州西部一个普通的居民小区湖畔花园。

确切的地址是湖畔花园风荷院16幢1单元202号,一栋四层居民楼中的一套四居室的房子,面积150平方米,这里是马云的新家,“阿里巴巴”的办公地点。

“阿里巴巴”的模式,对于中国互联网来说,是非常独特的。

起初,马云团队的大多数人认为,做一个像“雅虎”“新浪”那样的门户网站,是可行的方案。

马云认为,“大部分人看好的东西,你不要去搞,已经轮不到你了”。

于是,“阿里巴巴”选择创新,尽管创新的风险更大。

如此“出格”的冒险之举,放在北京,放在外经贸部,或者放在“国富通”的框架里运行,显然是不可能的。

马云离开北京,他必须找个合适的窝,孵化“阿里巴巴”,孵化他的理想,在他还没有真正壮大之前。

经典名人故事初二5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刚从农村考入大学时是班里最差的学生。

那时的他操着一口谁也听不懂的普通话,英语发音如同日文,学习成绩也极差,在一群北大才子当中显得尤为突兀。

因此几乎没有优等生愿意跟俞敏洪讲话,他只能待在差生的圈子里自怨自艾。

有一天,俞敏洪因为课业成绩不理想而萌发了退学回老家的想法,便躺在宿舍的床上唉声叹气。

这时同宿舍一位叫周华的同学刚好回来,看见俞敏洪颓废的样子便给了他一个苹果。

那个苹果触发了俞敏洪的谈兴,他鼓起勇气问周华:“你的理想是什么?我的理想就是拥有一辆永久牌自行车。


“我的理想是将来有一辆保时捷汽车。

”周华回答说。

这个答案让俞敏洪大吃一惊,他突然意识到;如果继续待在自己的圈子里,被所谓的自卑情绪所纠缠,不去接触那些优等生,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就会越拉越大,最终再也无法跨越。

于是,俞敏洪决定放下自尊心去融入优秀者的圈子,从根本上改变自己。

此后的俞敏洪就像变了一个人,他主动承担起了打水与扫地的责任,开始学着和优等生们交朋友。

他常常留意大家在读什么书,做什么事,讨论什么话题。

看见有同学在背英语教材,他也开始背《新概念英语》,并尝试着写起了诗。

在这个过程中,俞敏洪发现自己的思维也变得越来越开阔。

读大学时,俞敏洪染上了肺结核。

患病期间,他想起自己最崇拜的班长王强曾说过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集》非常经典,便想借来背
诵。

于是他熬夜给王强写了一封信,请他帮忙借书。

没想到王强收到信后并没有帮忙,而是回了一封长达十几页的信来教育俞敏洪,说他还没达到读《十四行诗集》的境界,要他先去读一些简单的书。

收到信后,俞敏洪不但没生气,反而很感激。

因为他从王强的信里学到了许多闻所未闻的新知识,所以他不觉得自己受到了轻视,反而满心都是喜悦。

除了王强,俞敏洪读书时还很仰慕团委的徐小平老师,于是经常去找他谈话。

徐小平口才极好,讲起话来总是旁征博引,口若悬河,经常把俞敏洪说得目瞪口呆。

在徐小平面前,俞敏洪只能做个旁听者,带着自卑仰视对方,但他还是坚持隔三差五去团委听教,并在交流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虽然不断进步,但毕业时俞敏洪还是班里最差的学生,全班50个同学,其中49人都出了国,只有他不管怎样都拿不到签证。

后来他只好独辟蹊径创办了新东方英语培训机构,并且凭借自己的努力将事业做大,很快就拥有了千万身家。

初步取得创业成就之后,俞敏洪决定找几个伙伴和自己一起干,这时他想到了大学里两位秀的朋友:王强和徐小平。

于是他又带着甘当凤尾的想法飞往国外,成功说服两位朋友回国创业。

后来三人齐心协力将企业做大做强,成为了名震新东方的三驾马车,而俞敏洪也由凤尾变成了凤头,成为了大家心目中领袖气质的人物。

而由他们的故事改编成的电影《中国合伙人》也于不久前在国内上映。

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俞敏洪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与他甘当凤尾的精神密不可分。

因为,如果志在做鸡头,那就永远走不出狭隘的小圈子,就难以突破自我;相反,如果勇于做凤尾,就能在与精英们打交道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最终实现生命中的华美蜕变,找机会实现做凤头的梦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