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X线检查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冈上肌出口位
摄影体位 :患者站立面向于成像板,
使患侧紧贴成像板,健侧远离成像板。 身体冠状面与成像板成45°角,并将 患侧手臂屈肘抱胸。
中心线 :x线管球向足侧倾斜
10°~15°,使中心线切过肱骨头上 缘到达成像板。
摄影条件 :管电压: 60~70kv
管电流量:32~50mAs 胶片距: 100cm 滤线栅: (+)
管电流量:18~25mAs 胶片距: 100cm 滤线栅: (+)
前后位(正位)
照片显示:肩关 节、肩锁关节、 肱骨上端、锁骨 外2/3、肩胛骨及 部分肋骨。
*显示肱骨头与
关节盂的关系
*显示肌肉、肌腱
或关节囊结构的 钙质沉积
前后斜位
摄影体位 :患者站立于摄影架前,
身体成前后位。将被检侧肩部紧贴成像 板,健侧向前旋转,使身体冠状面与成 像板成35°-45°角。
摄影体位 :患者站立面向于成像板,
使患侧紧贴成像板,健侧远离成像板。 身体冠状面与成像板成45°角,并将患 侧手抱头或经胸前扶住对侧肩膀
中心线 :对准肩胛骨内侧缘
摄影条件 :管电压: 60~70kv
管电流量:32~50mAs 胶片距: 100cm 滤线栅: (+)
显示肩胛骨边缘 的骨折
下上轴位(腋位)
摄影体位 :患者采用站立位或仰卧
位。将患侧上臂尽量外展达90°,手 掌面向上。成像板置于患侧肩部上方
中心线 :向内上方倾斜10°~15°,
经肩关节间隙射入成像板
摄影条件 :管电压: 60kv
管电流量:10mAs 胶片距: 100cm 滤线栅: (-)
显示肱骨头和肱 骨颈的侧位像
显示组成肩肱 关节的肱骨和 关节盂的关系
管电流量:32~50mAs 胶片距: 100cm 滤线栅: (+)
X线片评价标准
1.肩峰和喙突形成Y字 的两上段并几近对称
2.如果肱骨无骨折, 肱骨头应与“Y”字的 交叉处重叠
3.肩胛骨体部至末端 不应与肋骨重叠
显示肱骨近段和肩胛骨 的骨折和(或)脱位
肩关节前脱位时,肱骨 头位于喙突下方;后脱 位时(较少见),肱骨 头位于尖峰下方
肩部的X线摄影
背景
肩部是上肢与躯干的连接部位
包括肩锁关节、肩肱关节
肩关节易出现脱位、外科颈 易出现骨折等情况需拍X线片 评价结构损伤
不同体位的肩部影像需掌握 不同解剖部位间的相互关系
外伤检查 非外伤检查
1 、前后位 2 、前后斜位 3 、穿胸位 4 、肩胛骨Y位 5 、冈上肌出口位 6、肩胛骨侧位 7 、下上轴位(腋位)
谢谢!!!
穿胸位
显示肱骨近段 的骨折和(或) 脱位。
显示肱骨头与 关节盂的关系。
肩胛骨Y位
摄影体位 :患者站立面向于成像板,使
患侧紧贴成像板,健侧远离成像板。身体 冠状面与成像板成45°角,并将患侧手臂 屈肘抱腹。
中心线 :中心线垂直于成像板,对准
肩 胛骨下5~6cm处垂直射入。
摄影条件 :管电压: 60~70kv
中心线 :中心线垂直于成像板且对准
肩肱关节射入成像板 。
摄影条件 :管电压: 60~70kv
管电流量:18~25mAs 胶片距: 100cm 滤线栅: (+)
前后斜位
显示肱骨近段的骨 折和(或)脱位, 以及上关节盂或关 节上缘上缘的骨折。
*可完整显示关节盂,肱骨 头不被重叠
穿胸位
摄影体位 :患者呈站立位侧立于摄影
架前。将患侧手臂自然放于身体一侧, 尽可能下垂肩部,紧贴成像板;上举健 侧手臂并将手放于头顶,尽可能抬高肩 部,以避免与患侧肩重叠。
中心线 :中心线水平方向通过健侧
腋下,经患侧肱骨的外科颈垂直射入。
摄影条件 :管电压: 60~75kv
管电流量:40~60mAs 胶片距: 100cm 滤线栅: (+)
前后位(正位)
摄影体位 : 患者采用站立位或仰卧位,
身体呈前后位,使肩膀紧贴成像板或检查床。 被检侧肩关节对准成像板中心,被检侧上肢 伸直,稍外展(手旋后),直至肱骨远端双 上髁与成像板平行
注:采用仰卧位时,还需将健侧肩部及髋部 垫高
中心线 :中心线对准喙突垂直射入成像板
摄影条件:管电压: 60~70kv
喙肩弓
冈上肌 出口区 域
X线片评价标准
1.肩峰和喙突形成Y字 的两上段并几近对称
2.冈上肌出口区应为 开放的,没有肱骨头 的重叠
3.肩胛骨体部至末端 不应与肋骨重叠
喙肩弓
显示肱骨撞击综合征时,特 别显示喙突肩峰弓的冈上 肌出口区
冈上肌 出口区 域
肩胛骨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