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L6909J23型旅游客车设计与开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ML6909J23型旅游客车设计与开发
陈浩
【摘要】The author presents the body model, structure feature,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performance parameters of XML6909J23 touring coach%介绍XML6909J23型旅游客车的造型、结构特点及技术创新和性能参数.
【期刊名称】《客车技术与研究》
【年(卷),期】2011(000)004
【总页数】4页(P20-23)
【关键词】旅游客车;造型;结构特点;技术创新;性能参数
【作者】陈浩
【作者单位】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福建厦门36102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62.2
XML6909J23型旅游客车是厦门金旅为适应市场需求,主要针对中高端市场自行研制的,外观造型新颖、时尚,颠覆了传统的外观造型特色。

整车结构采用金旅独创发明的“脊轴式中央龙骨”全承载车身结构,布置及设计合理,性能良好,实现了当年设计当年批量生产的目标。

1 车身造型及底盘主要结构
该车的设计理念是前卫、高品质、亲和力。

饱满的车身本体上应用清晰的雕琢处理方式,凸显刚柔相济之美。

前围微笑表情以及前后灯以圆为主题的设计表现了此款中型客车的亲和力。

注重细节处理,后高位刹车灯的弧形特征与后围的整体造型相映。

侧围C型装饰亮条构成一道流动的风景线,增强整车动感。

空调外盖与车前顶盖设计成同一高度,从车前方和侧面看过去没有落差,整体感强,降低风阻,在国内尚属首创。

该车外形图如图1所示。

底盘的主要结构特点如下:
1)采用YC6A240-30发动机,最大功率177 kW,最大扭矩900 N·m,发动机储备功率大,能满足高速行驶需要。

图1 XML6909J23型客车外形图
2)选用EQ145加强型前后桥,后桥主减为精磨齿,降低噪声;采用加宽的制动蹄片,以降低制动鼓对轮胎的热传导。

3)采用北京驰创达6气囊(前2后4)空气悬架,大跨距,提高了悬架系统的行驶稳定性和可靠性。

4)采用气压双回路制动系统,并配备ABS,缓速器,自动间隙调整臂,使整车制动性能更稳定、更可靠。

5)选用綦江S6-100型变速器,三软轴操纵系统,换档更灵活、轻便。

6)对进排气及冷却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并进行严格的匹配试验,大幅度提高进排气效率,减小发动机的进气阻力和排气背压,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

7)采用发动机热管理系统,运用先进的电子温控装置,精确控制发动机舱温度,提高燃油经济性。

2 主要技术创新点
2.1 “脊柱式中央龙骨全承载车身”技术
“脊柱式中央龙骨全承载车身”的概念是基于轿车的脊柱式车架概念提出的,是我
公司通过近3年的艰辛努力取得的成果,并将其实现到客车结构的设计中。

该技
术是厦门金旅公司在行业内率先提出的新概念,并首次在客车结构上应用,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它有如下结构特点:
1)传统的全承载车身结构的中央龙骨在中部行李舱区域采用梯形结构,脊柱式中央龙骨全承载车身中部行李舱区域采用单片结构,整车的行李舱采用左右分舱,从车辆轴线上隔开,方便行李的存放和取出。

如图2所示。

2)脊柱式中央龙骨结构行李舱区域由原先的两片矩形框架结构合并成只有中部一片结构(具体结构特点可见图2)。

这种结构在不占用行李舱的情况下,在中部单片结构上可以增加斜撑(见行李舱纵向框架结构图片)。

脊柱式中央龙骨全承载车身和传统的全承载车身结构相比,可以大大提高整车抗弯刚度。

3)“脊柱式中央龙骨全承载车身”较传统半承载结构车身有以下技术优势:
①整车结构的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有明显提升,弯曲刚度可增加20%、扭转刚度
增加5%以上。

②整车材料使用降低10%以上,大大改善了整车的经济性、动力性和操控性能。

③在力学原理上充分考虑行车被动安全性要求,对车身外层结构进行充分的分析和重视,注重整车闭环设计,大大提高了整车的抗侧翻能力。

2.2 主要内饰部件的设计
1)采用分体式行李架。

目前客车配置的车内行李架有三种结构:航空行李架、分体式行李架、整体式行李架。

航空行李架主要在高等级大型客车上应用,价格较高,行李架的各个舱门是独立的,装配工作量大,对安装工艺有较高的要求,适合小批量生产。

分体式行李架与整体式行李架应用在大中型客车中较多。

我公司在开发此款车型时,经过认真调研市场,确定采用分体式行李架结构,如图3(a)和图4
所示。

图3 分体式行李架与整体式行李架结构对比
图4 分体式行李架效果图
由图3可以看出,分体式行李架底板与空调风道通过铝型材连接,不装行李架时,空调风道是独立的,不影响整车的内饰效果;而整体式行李架的底板构成了空调风道的一部分,如果取消行李架,需重新设计空调风道和前后内顶,设计改动量很大。

采用分体式行李架,空调风道与前后顶的对接处理比较容易,只考虑风道与前后顶的配合即可,不需考虑行李架与前后内顶的配合问题。

在设计整体式行李架时,要考虑风道和行李架的组合结构与前后顶的对接,必须设计过渡的装饰件与前后顶相衔接,对安装工艺有较严格的要求。

如果处理不当,前后顶与行李架有阶差,或缝隙不均等缺陷,影响制造质量和生产进度。

整体式行李架最大的优点是整体感强,风道底板在车长方向是一个整体;而分体式行李架底板与风道之间在车长方向上有一条缝隙,这是分体式行李架美中不足的地方,处理好风道与行李架底板之间的对接缝是设计分体式行李架的关键。

此款行李架在行李架底板与风道之间通过铝型材连接,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行李架在设计时,前部从驾驶区上部开始,向后延伸到最后排双人座椅上面结束。

行李架前后端设计了圆弧形的端头,防止行李滑落(见图4)。

设计行李架时,需要充分考虑后排五人座的乘坐空间,当有急刹车或乘坐不稳时,乘客头部不会撞到后顶处。

在设计整体式行李架时也有此方面的考虑,与整体式行李架相比,采用分体式行李架,后排乘坐空间更宽敞。

2)扬声器的布置。

客车中顶板上要安装空调回风格栅、天窗、顶灯、扬声器等部件,这样整车顶部中间看上去很凌乱。

中顶板设计应趋向简洁。

扬声器布置可以安装在风道下方,设计在行李架吊柱上等多种方案选择。

如果扬声器设计在行李架吊柱上,需要在行李架底板上设计过线罩,否则扬声器线束会外漏,既不安全,也不美观,同时也会增加成本。

该车型将阅读灯控制面板、冷风出口、扬声器融合在一
起,结构紧凑,使用方便。

3)超薄饮水机的设计(见图5)。

采用超薄饮水机,也称作护栏式饮水机,具有
护栏和饮水机双重功能。

饮水机冷水与热水按钮设计在护栏上,靠近过道处,和普通饮水机操作一样方便。

饮水机水桶通过工具箱固定在行李舱内靠近整车右侧区域,方便水桶的更换。

饮水机水桶固定在工具箱内,并不接触行李舱内物品,保证饮用水的质量。

护栏宽度仅180 mm,而普通饮水机的宽度在300~350 mm,增加
了座间距,提高了乘坐舒适性。

该款饮水机安装方便,成本相对于护栏和普通饮水机的总成本增加甚微。

该饮水机采用注塑件,外观考究,性价比高,看上去很上档次。

图5 超薄饮水机
2.3 主要外饰部件的设计
1)前后风窗玻璃及侧窗玻璃采用粘接工艺,能大大提高整车的密封性和美观性。

左右尾窗采用隐形推拉窗,合理设计隐形窗的开口尺寸,满足国标安全出口要求。

2)侧围蒙皮采用辊压蒙皮工艺,提高蒙皮平整度,降低原子灰的用量。

配合整车造型,将蒙皮上下端设计成工艺圆角,能增加侧围的立体效果,避免整车侧围平直呆板的印象。

3)采用铝合金舱门,材质轻,耐腐蚀性好。

目前客车用行李舱门铰链大致分为三类:橡胶铰链、合页铰链、四连杆或六连杆铰链等结构。

橡胶铰链成本低,安装方便,但易老化,影响使用寿命;部分客车厂家使用合页铰链,缺点是舱门开度小,同时安装合页铰链时在行李舱高度方向上占了100 mm左右的空间,影响了行李
舱容积;该车型采用六连杆铰链,工作可靠。

如图6所示。

图6 六连杆铰链
2.4 主要性能参数
外形尺寸/mm
长 /宽 /高8 998×2 500×3 390
轴距/前悬/后悬 4 300/1 920/2 778
质量/kg
整备质量 8 950
最大总质量 11 995
基本性能参数
最高车速/(km/h)≥115
发动机型号 YC6A240-30
排放标准国Ⅲ
综合燃料消耗值/(L/100 km)18.93
行李舱容积/m3 4.2
3 结束语
目前全承载技术在大型客车上应用比例较大,中型车采用半承载式车身结构居多。

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脊柱式中央龙骨全承载车身”是本车的亮点。

XML6909J23客车已经过整车性能和可靠性实验。

凭借其优越的可靠性、使用经济性,迅速占领高速客运这一细分市场。

投放市场以来,不断得到用户的好评,相信该产品必将为公司和用户创造良好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关文献】
[1]羊拯民.汽车车身结构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展洪文,张金光.客车内饰设计[J].客车技术与研究,2008,(3):21-24.
[3]刘桂林.YBL6119H型系列客车设计[J].客车技术与研究,2008,(3):17-18.
[4]姚成,朱铭.全承载式客车车身结构设计[J].客车技术与研究,2008,(2):13-16.
[5]邓庄.XML6155大型城市客车的设计与开发[J].客车技术,2010,(2).
[6]吉英之.中型旅游客车总体布置设计[J].客车技术与研究,2010,(4):23-25.
[7]高云凯.汽车车身结构与分析[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