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称性”在高中物理力学问题中的效用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高中物理学科中,力学占有举足轻重之位。
关于力学知识点,既是高中物理学科的教学难点,也是考试不可或缺的考查重点。
无论教学课堂还是辅导工具书,对高中物理力学的解题技巧总结与讲解可谓层出不穷,本文主要从“对称性”的逻辑角度出发,探讨高中物理力学问题。
一、关于对称性与物理学的教学启发
得益于自然界的馈赠,对称之美孕育对称性原理,又指导着各科学理论规律的深入发展。
对称性在物理学理论发展历程中作用显赫,对物理学教学也深有启发性。
1.对称性现象与对称性地位
理论来源于生活,生活就像是孕育一切伟大理论的胚胎,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存在于科学发展中的普遍性规律。
无论是身处一家艺术展览画廊,抑或是徜徉在幽静的园林,还是一些古老的建筑,都不难发现一些对称之美。
即使一些建筑故意追求不对称,其实质无非还是为了在不对称之间凸显对称之美。
这类左右对称就是人们关于对称性最原始的观念,并取名为双侧对称性或者是镜面对称性。
由对称性现象总结出对称性定义,进而发展为对称性理论,已经成为一门具有上千年历史的科学研究方法。
作为自然界发展而来的一种基本属性,对称性理论在数学、物理、力学等各科学科中都能发挥作用,尤其在现代物理学中占有核心地位。
2.对称性在物理学中的效用
对称性导致物理相关问题的发生和解决,物理学中,当积累的实践经验尚未从理论上加以领悟,只能把它归到现有理论范围中或尝试建立一套新的理论时,可以运用某些对称性规律,从而发现其中的问题,此时我们把对称性理论的相关知识作为基础,解释其在现实经验材料中的存在,并且这样或那样的调整经验材料,使新的对称性规律在自己新的实验中找到相关的证明。
如在17世纪,科学家开普勒在分析行星运动观察结果时,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条规律具有对称性,但事实上,开普勒第二定律可以表述为行星的扇形速度守恒定律,第一定律假设了椭圆轨道,太阳处于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第三定律也是一种特殊的守恒定律,而开普勒的规律性既不属于哥白尼图示中,更不能纳入亚里士多德宇宙观图示中,也不能纳入伽利略,笛卡儿等的经典物理学的图示中。
为此,牛顿的《自然科学中的数学原理》能对此情况的解释,从而充分揭示了在一定条件下的“开普勒对称性”。
随着物理学本身的发展,对称性的核心作用愈发增强。
比如经典力学与量子力学的研究过程中,很多问题的解决都得益于对称性逻辑对问题的简化。
在某种程度上,对称性作为简化和处理问题的得力工具,已然成为支持物理理论寻求发展的重要支柱。
甚至在整个物质运动规律探索过程中,对称性是核心灵魂。
比如,我们所熟知的三大守恒定律无一例外都是对称性促成的效果。
其中,能量守恒定律是时间平移对称性导致的,动能守恒定律是空间平移对称性导致的,而角动能守恒定律则是空间旋转对称性导致的。
3.对称性对物理教学的启发
在传统物理学科教学过程中,可能有些教师只是一味地将一些基本理论、基本公式、基本定理告知于学生,这就导致学生空有理论了解,却不能灵活解题。
因此,教师的教学课程应该更多地向学生展现知识结构,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些概念和规律的来源,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无用学习。
既然物理学原理和规律是之于对称性发展而发现的,学生就很容易理解理论或者规律存在的缘由以及合理性。
如此反复研习,熟能生巧之后,关于对称性推导出的物理理论所运用的逻辑思维,一样可以指导学生用于相似性问题的思考与解决。
这样的教学思维,才是真正培养学生举一反三、为我所用。
二、探讨“对称性”在高中物理力学问题中效用的意义
1.新课改环境下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对新时期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各学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一改往日死读书本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更要灵活掌握学习方法技巧。
大量文献资料显示,对称性的解题方法在很多学科中均取得广泛应用,对方便教师学科教学和提高学生学习素养均发挥重要的作用。
2.提高高中物理力学问题教与学的效率
高中物理力学是教学中的难点,也是升学考试必然考查的重点,而且题目占有比例往往较大。
学校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教师尽力寻求更简便易懂的方法传授给学生。
而高中物理学科中的大量力学问题,都可以运用对称性技巧使其简化。
教师的教学方法变得简单,学生学习效果明显会有好转。
重难知识点能够轻松把握,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更有助于知识的深入学习。
如此良性循环,教师教学简化,学生解题高效。
3.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对称性思维在很多学科中都得到广泛应用,
“对称性”在高中物理力学问题中的效用探讨
余爱华
(江苏省东台中等专业学校)
摘要:力学问题作为高中物理学科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难点知识,是课程授课的重要内容,也是升学考试难以避免的考查点。
“对称性”原理作为一种逻辑技巧,被广泛运用于各科学科产生效用。
从物体质量分布不均匀问题、抛体运动问题以及特殊类碰撞问题三个角度,探讨“对称性”在高中物理力学问题中的效用。
关键词:对称性;解题技巧;高中物理;力学问题
(下转第21页)
19--
(上接第19页)从而忽视了英语句式结构,
造成简单直接的错误。
负面信息不能频繁出现,否则学生思维会受到干扰,不自觉地接受错误信息。
因此除了句子纠错外,我经常呈现一些漂亮的句子进行朗读欣赏。
同时结合某话题作文,我也会提供给他们一些常用的“多功能句型”,以便在书面表达时进行运用,增加文章的准确性和美感,如It ’s +形容词+for sb+to do sth.I am sure/hope/believe that +从句等。
五、在日常教学中进行“写作指导”
训练在日常教学和练习试卷讲评时,很多教师对于话题作文和提示作文的落实往往会忽略,所以在话题作文中,我们要拿出比较稳定的时间进行指导训练,可以通过课堂的问题提出对话操练,然后进行话题写作。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更要加强中考英语书面表达解题思路的指导。
1.认真审题,抓住要点
要准确把握信息,并加以分析、整理,明确主题,列出要点,还要注意题目要求的人称、时间、地点、人物等信息,不要急于下笔。
2.草拟提纲,
理清思路条理清晰是中考作文得高分的一个条件,
有必要拟一份提纲并按逻辑顺序列好,然后围绕顺序进行选词、选句型后再动笔。
3.语言规范,把握时态切忌逐词逐句翻译,避免“汉式英语”。
要学会“扬长避短,迂回表达”,尽量用熟悉的正确的表达,多用简单句,
慎用长句。
4.巧用连词,
行文连贯巧用连词是关键,如and ,or ,but ,because ,so ,after that ,before ,when ,then 等。
连接词的使用,行文自然流畅,文章的前后关系得以凸显。
5.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在中考评分标准中明确提出书写规范的要求,熟悉的单词要写正确,心急容易导致拼写错误,字迹潦草,
难以辨认。
正如王初明先生所说的,
写作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写一手好的作文,就应该从书写、词汇、句型、语法四个环节去引导,以便实现你我心中的“好作文梦想”。
参考文献:
[1]赵丽程.用活教材,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J ].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
[2]葛文山.做最好的英语老师[M ].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04.
•编辑
杨兆东
这一方法被证实具有很强的有效性和实际应用性
能。
如果学生能熟练掌握这一技巧并学会举一反三,
在遇到其他更多问题时就可以灵活应用并解决问题。
长此以往,在发现问题之后,会主动运用已学技巧分析问题,并尝试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最终使自己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探讨“对称性”在高中物理力学问题中的具体效用“对称性”在很多学科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在高中物理力学问题中是否也存在一定的效用呢。
下面将从物体质量分布不均匀问题、抛体运动问题以及特殊类碰撞类问题三个角度简要阐述“对称性”在高中物理力学问题中的效用。
1.“对称性”在解答物体质量分布不均匀问题中的效用
在高中物理力学知识中,
比较基础和相对简单的题目,针对的物体对象都是满足对称分布的。
因为对称分布的物体在进行力的分析时,可以简化为对物体几何中心的分析。
繁杂的物理力学问题瞬间变成小学数学问题,
求解过程因此简单许多。
但是高中物理或者日常物理问题,
面对的物体总有不满足对称性的。
为了简化解题,就需要将问题转化为对称问题。
比如,在求解重心位置问题时,又遇到几何分布不对称但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只需要适当地切割、互补,
然后转化为相对对称的物体进行力学分析即可。
这样的解题思路不仅大大节约学生的解题时间,而且容易掌握。
2.“对称性”
在解答抛体运动问题中的效用牛顿发现地心引力之后,物体运动呈现曲线状态不再无法解释,而抛体运动正是高中物理学科中曲线运动章节里的重要教学内容。
抛体运动一般分为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
前者是更为简单普遍的一种类型,后者在很多学生看来则稍微复杂。
但是用对称性的逻辑,可以将斜抛运动简化为两个平抛运动的直线对称,它们基于最高点呈竖直状态。
因此,
所有的抛体运动又可以统统简化为简单的平抛运动,然后应用相应的力学运动规律进行最终求解。
3.“对称性”在解答特殊类碰撞问题中的效用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是高中物理学科中涉及讲授的主要
内容,前者关于弹性碰撞这一知识点,问题的考查都会考虑运用物体本身兼备两个定律这一原理,即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
定律。
其中,有一种特殊的弹性碰撞比较普遍且具有相似性,只需要简单转化就可以运用以上原理迅速解决问题,最经典的就是小球碰墙壁的例子。
简单点说,
就是当一个质量足够小的球碰撞到坚硬的墙壁时,这一弹性碰撞过程中产生的入射角和反射角大小相等,现在需要求解一些力学问题。
从传统物理学解题思路出发,可以直接依照小球的运行轨迹一一进行力的分析和求解,但很明显,这无疑是一项繁琐而且可能错误百出的工作,同时也需要辅助一些假设。
相反,
若从对称性思维入手,完全可以把小球的运动轨迹看成是以碰撞点为顶点的平抛运动。
复杂的特殊类碰撞问题又变成之前讲述的平抛运动问题,解题大大简化,节约时间,而且不容易犯错。
若留意生活,就会发现,“对称性”是一门普遍存在的学科技巧。
几乎所有的物体或者物理学规律中,都巧妙融入了对称美的艺术。
从上面三类问题的举例分析中不可否认,“对称性”在高中物理力学中的运用,
确实大大简化了繁杂的力学问题,有助于解题速度和质量的提高。
因此,高中物理学教师在讲授课程时,
首先要重视“对称性”在高中物理力学问题中的效用,通过引导和讲授,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一技巧,最终增强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卓.对称性在高中物理力学问题中的应用[J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5(07):87.
[2]单海华.探析“对称性”在高中物理力学问题中的效用[J ].中学物理,2014(21):82-83.
•编辑
杨兆东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