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探索生物的奥秘巩固练习-精选word文档 (4页)

合集下载

2023-2024学年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上第1单元 探索生命的奥秘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上第1单元 探索生命的奥秘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苏教版初中生物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如果让你调查一块面积很大的草坪中某种草的密度(单位面积内的株数)你认为最科学合理的调查方法是()A. 一株一株地数出总的数量再计算密度B. 根据自己的经验大概估计一下C. 在不同地点选取若干个样本地块计算密度然后取平均值D. 随机选取一个样本地块计算密度【答案】C【解析】解调查一块草地上某种草的密度普查的价值不大而且难度较大而抽样调查省时省力误差又不大因此调查一块草地上的密度最好采取选点抽样调查求平均值故选 C2.下列实例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 仙人掌的叶演变成了刺茎肥厚多汁B. 野鸭的趾间长有皮肤构成的蹼C. 昆虫体表有外骨骼可防止体内水分蒸发D. 绿色植物能更新空气【答案】D【解析】 A 、仙人掌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说明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A不符合题意B、野鸭的趾间长有皮肤构成的蹼是对水生生活的适应 B不符合题意C 、野鸭的趾间长有皮肤构成的蹼是对水生生活的适应 C不符合题意D、绿森林能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绿色植物能够更新空气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D符合题意3.在“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实验中对照组是()A. 树林B. 草地C. 裸地D. 灌木丛【答案】C【解析】题干中既然探究的是植物对环境中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影响那么应设计以植物为惟一变量的对照实验组在选择的裸地、草坪和灌木丛三个地方只有裸地没有植物其它两个地方都有植物所以在三个地方起对照作用的是裸地裸地跟草坪为对照实验探究草坪对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影响裸地跟灌木丛进行对照探究灌木丛对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影响4.在“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选择的草地和灌木丛不能是池塘边或小河边的草地和灌木丛其原因主要是()A. 不方便比较B. 不方便实验记录C. 不方便操作D. 实验结果不准确【答案】D【解析】解草坪有矮小的植物、灌木丛植物相对高大且茂密裸地没有植物、这三处的植物密度不同.若三处都无水洼则三处空气湿度的不同主要是由于植物引起的因此测量裸地、草坪、和茂密的灌木丛中的湿度能说明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因此选择草坪、灌木丛和裸地三种不同植被环境进行空气湿度测量的原因是选择这三种不同植被环境是为了说明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否则实验结果不准确.故选 D.5.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后视野变亮B. 光学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是被观察物体的倒像C. 显微镜视野中的污点可能存在于目镜、物镜或玻片上D. 对光时不能将直射阳光作为光源【答案】A【解析】A.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大因此视野内的细胞数目由多到少细胞体积由小到大放大倍数越大镜头透光直径越小通过的光线就少于是视野变暗 A错误B.用显微镜观察物像在视野中的成像特点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是放大的倒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倒像 B正确C.反光镜反射的光线是穿过玻片、物镜和目镜进入人的视野的因此显微镜视野中的污点可能存在于目镜、物镜或玻片上C正确D.使用显微镜对光时要把镜头短的物镜和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光镜对准光源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为止而不能用直射阳光作为光源 D正确故选A.6.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温度对动物生活的影响” 这里需要用到的方法主要是()A. 观察法B. 实验法C. 调查法D. 模拟法【答案】B【解析】A、观察法要求观察者对生物不施加任何影响故不符合题意B、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在改变的环境下观察生物的行为反应故符合题意C、调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的、座谈、测验和查阅书面材料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对象的材料D、模拟法是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7.在实验设计中下列选项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的是()A. 有空气和无空气B. 有氧气和无氧气C. 有光和无光D. 温度和水分【答案】D【解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所研究的条件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一般地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选项A、B、C的实验变量都惟一选项D的实验变量是温度和水分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故D符合题意8.在观察蚯蚓实验中要不时地用浸湿的棉球轻擦蚯蚓的体表以保持蚯蚓体表湿润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 使蚯蚓能保持正常的呼吸B. 避免蚯蚓体内缺水C. 便于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D. 防止蚯蚓皮肤干裂【答案】A【解析】解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粘液里然后渗透到体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因此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观察蚯蚓时要经常用浸水的棉球轻轻擦蚯蚓的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其目的维持蚯蚓的正常呼吸.故选 A9.下列生物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关系的是()A. 猫和老鼠B. 稻田中的水稻和杂草C. 许多蚂蚁共同搬运食物D. 人体内的蛔虫和人【答案】B【解析】A、“猫和老鼠” 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因此属于捕食关系 A不符合题意B、“稻田中的水稻和杂草” 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 B 符合题意C、“许多蚂蚁共同搬运食物”” 需要密切合作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因此属于合作关系 C不符合题意D、“人体内的蛔虫和人” 蛔虫寄生在人体的肠道内吸取人体的营养还分泌使我们过敏的物质有时还绞成团阻塞我们的肠道钻进我们的胆道对我们有百害而无一利属于寄生 D不符合题意10.非洲干旱导致蝗灾暴发在繁殖季节雌蝗虫将受精卵产在土壤中干燥的土壤有利于蝗虫的产卵和孵化多雨和阴湿的环境则不利于蝗虫的繁殖其中所包含的生物学知识是()A. 生物适应环境B. 生物影响环境C. 生物影响生物D. 环境影响生物【答案】D【解析】非洲干旱导致蝗灾暴发在繁殖季节雌蝗虫将受精卵产在土壤中干燥的土壤有利于蝗虫的产卵和孵化而多雨和阴湿的环境对蝗虫的产卵和孵化有不利影响其中所包含的生物学知识是环境影响生物 D正确故选D.11.下列现象说明生物的生存依赖环境的是()A. 水资源污染严重使水生生物大量减少B. 蚯蚓使板结的土壤疏松C.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 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答案】A【解析】解 A.水资源污染严重时污染物使一些有益的水生生物中毒死亡而一些耐污的水生生物会加剧繁殖消耗水中的氧气使水生生物大量减少因而水资源污染严重使水生生物大量减少说明了生物的生存依赖环境 A符合题意B.蚯蚓使土壤疏松蚯蚓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表明生物能影响环境 B不符合题意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明蚁穴能够危害河堤的安全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不符合题意D.仙人掌的叶变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 D不符合题意故选 A12.下列现象中能体现生物特征的是()A. 珊瑚礁不断长高B. 昙花一现C. 一江春水向东流D. 电视里播放动画片【答案】B【解析】珊瑚礁、水、动画片都不能呼吸、繁殖、不需要营养等不属于生物而昙花能进行呼吸、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等属于生物昙花一现能体现生物特征 B正确13.科学方法是认识自然、获得知识的程序或过程科学探究中经常应用“假设一检验”“实践一认识”的认知模式下列认知过程不需要假设的()A.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B. 探究花生种子的变异C. 检验植物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D. 米勒的模拟实验【答案】A【解析】解 A.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不需要作出假设 A符合题意B.在“探究花生种子大小的变异”活动中作出假设花生种子的变异与遗传物质或环境有关 B不符合题意C.检验植物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作出假设植物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C不符合题意D.米勒的模拟实验作出假设原生大气中能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D不符合题意故选 A14.为了检验不同抗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效果研究人员将该细菌接种于两个已消毒的培养基上每个培养基上各贴上3张浸有不同抗生素(编号为①、②、③)的无菌滤纸片加盖后置于不同温度的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后结果如图所示阴影部分代表有菌落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实验说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效果最佳的抗生素是①B. 培养皿甲所处的温度太低金黄色葡萄球菌被冻死C. 与酵母菌相比金黄色葡萄球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D. ②比③的杀菌效果更好【答案】C【解析】解 A.如图所示阴影部分代表有菌落生长①处阴影部分最多说明抗生素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效果最差 A错误B.葡萄球菌属于细菌在温度过低是形成芽孢(休眠体)以度过不良环境细菌没有被冻死 B错误C.酵母菌属于真菌有细胞核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正确D.据图分析③比②的杀菌效果更好 D错误故选 C15.在设计探究实验时下列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的是()A. 有光、无光B. 干燥、湿润C. 有光、无水D. 有空气、无空气【答案】C【解析】解 A.有光、无光唯一变量是光 A不符合题意B.干燥、潮湿唯一变量是水分 B不符合题意C.有光、无水有两个变量光照和水分变量不唯一 C符合题意D.有空气、无空气唯一变量是空气 D不符合题意故选 C16.当我们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下列哪种目镜和物镜的组合视野是最暗的()A. 目镜5×、物镜10×B. 目镜12.5×、物镜40×C. 目镜5×、物镜40×D. 目镜10×、物镜10×【答案】B【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看到的数目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就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看到的数目越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在四个选项中A选项放大倍数 5×10=50(倍) B选项放大倍数 12.5×40=500(倍) C选项放大倍数 5×40=200(倍) D选项放大倍数 10×10=100(倍)只有B选项的放大倍数最大所以看到的视野最暗17.某实验小组利用苹果进行了“模拟探究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的实验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苹果皮与皮肤具有相同的结构B. 75%的酒精有一定的杀菌、消毒作用C. 皮肤能完全抵挡病原体进入人体D. 皮肤是人体抵御疾病的第二道防线【答案】B【解析】A、苹果皮神属于保护组织皮肤属于上皮组织结构不同 A错误B、据表中实验现象可见 75%的酒精有一定的杀菌、消毒作用 B正确C、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能抵挡病原体进入人体但是不能完全抵挡 C错误D、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是人体抵御疾病的第一道防线 D错误18.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小肠分泌的消化液不能消化蛔虫这是因为蛔虫体表包裹着一层()A. 黏液B. 外套膜C. 外骨骼D. 角质层【答案】D【解析】解蛔虫属于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如线呈圆柱形体壁有角质层消化管简单为一直管口腔不发达口后为一肌肉性管状咽口腔呈三角形外壁的辐射状肌肉发达有吮吸功能咽后为肠肠壁为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构成内缘有微绒毛直肠短以肛门开口于体外蛔虫无消化腺消化管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构成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生殖器官发达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这些特点都是与它的寄生生活相适应的因为蛔虫体壁有角质层所以小肠分泌的消化液不能消化蛔虫故D符合题意故选 D19.某同学想通过“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和“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结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对光时使用低倍镜视野中细胞数目少更容易找到目标B.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目镜C. 装片制作过程中都是先用碘洒染色实验材料再盖上盖玻片D. 视野中可以看到上述两种细胞结构上的区别主要是细胞壁和液泡【答案】D【解析】解 A.对光时使用低倍镜视野范围宽视野中细胞数目多更容易找到目标 A错误B.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物镜以免物镜压坏玻片标本 B错误C.染色时都是行用碘酒处理实验材料应该是先盖上盖玻片再染色 C错误D.洋葱表皮细胞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不同点洋葱表皮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口腔上皮细胞没有 D正确故选 D20.在做观察蚯蚓的试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 用塑料袋将蚯蚓包裹起来防止体表干燥B. 将蚯蚓放入水中避免体表干燥C. 经常用浸水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避免体表干燥D. 保持环境通风使蚯蚓体表干燥【答案】C【解析】解 A、用塑料袋将蚯蚓包裹起来不透气蚯蚓无法呼吸 A错误B、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将蚯蚓放入水中蚯蚓无法呼吸 B错误C 、用浸过水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可以使体壁保持湿润有利于蚯蚓的正常呼吸 C正确D、环境中空气流通好使蚯蚓体表干燥氧气无法溶解不能渗透到体壁内导致蚯蚓无法呼吸 D错误故选 C.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21.(1)在烘干加酶饲料时要在不高于某一温度下进行是因为若温度过高会导致植酸酶________21.(2)评价步骤2操作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________(写一点即可)21.(3)步骤4中若出现________的结果则说明植酸酶对动物生长有促进作用【答案】酶失去活性【解析】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过高会使酶失去活性因此“在烘干加酶饲料时要在不高于某一温度下进行” 若温度过高会导致酶失去活性【答案】合理避免了偶然性【解析】在探究实验中要求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它的量应相同在两个相同的鸡舍中各随机放养100只小鸡数量适宜遵循变量单一避免了偶然性【答案】乙组随机取20只鸡重量大于甲组随机取的20只鸡重量【解析】本实验中投喂普通饲料的是对照组投喂加酶饲料的是实验组乙组随机取20只鸡重量大于甲组随机取的20只鸡重量则说明植酸酶对动物生长有促进作用22.(1)试管1与2实验处理相比变量是________ 综合分析试管1和试管2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反应后试管1溶液中的淀粉量比试管2中的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保温后能产生α-淀粉酶使淀粉分解22.(2)试管2、3、4实验处理相比变量是________ 综合分析试管2、3和4的实验结果说明在一定范围内________22.(3)综合分析试管2、3和5的实验结果说明在该试验中GA的作用是________ 【答案】(1)胚, 少, 带胚的种子【解析】解(1)试管1与2实验处理相比变量是胚试管1的颜色比试管2的颜色浅可以判断反应后试管1溶液中的淀粉量比试管2中的少原因是带胚的种子保温后能产生α-淀粉酶使淀粉分解【答案】(2)GA溶液浓度, GA浓度高诱导种子产生α-淀粉酶的效果好【解析】(2)试管2、3、4实验处理相比变量是GA溶液浓度综合分析试管2、3和4的实验结果说明在一定范围内GA浓度高诱导种子产生α-淀粉酶的效果好【答案】(3)使(诱导)种子产生α-淀粉酶【解析】(3)综合分析试管2、3和5的实验结果说明在该试验中GA的作用是使(诱导)种子产生α-淀粉酶23.请将下列相关的内容用线连接起来【答案】A﹣﹣﹣b B﹣﹣﹣a C﹣﹣﹣e D﹣﹣﹣c E﹣﹣﹣d【解析】A、向阳花木早逢春意思是迎着阳光的花木光照自然好得多所以发芽就早最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体现了环境中阳光对生物的影响B、葵花朵朵向太阳体现了向日葵对阳光刺激作出的反应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了亲子间的相似性属于生物的遗传现象D、花香四溢彩蝶纷飞生物使环境变得怡人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E、百花齐放硕果累累果实里有种子体现了生物的繁殖现象24.(1)猫生小猫属于________24.(2)小猫长成大猫属于________24.(3)一窝猫中有白猫、黑猫及花猫这种现象属于________24.(4)猫以老鼠为食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________【答案】繁殖现象【解析】生物能够繁殖猫生小猫属于繁殖现象【答案】生长现象【解析】生物能够生长小猫长成大猫属于生物生长现象【答案】变异现象【解析】生物具有变异的现象一窝猫中有白猫、黑猫和花猫属于变异现象【答案】营养【解析】猫以老鼠为食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5.(1)蚯蚓能从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获得营养这说明生物能________环境同时蚯蚓的活动又使土壤缝隙增加肥力提高这说明生物能________环境25.(2)屎壳郎在牛粪成堆的地方生活它们不仅吃牛粪还能滚粪球改变土壤这个例子说明生物既能________环境也能________环境25.(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描述了非生物因素中的________会影响生物25.(4)“草盛豆苗稀”描述的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的________关系在生态因素中“草”属于影响“豆苗”生长的________因素【答案】(1)适应, 影响【解析】解(1)生物不但能适应环境还能改变环境像上述题中的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能从土壤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这说明生物能适应这样阴暗潮湿的环境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空隙增多植物的根呼吸通畅土壤肥力提高这又说明生物还能影响环境【答案】(2)适应, 影响【解析】(2)屎壳郎在牛粪成堆的地方生活它们吃牛粪表明屎壳郎已经适应这里的环境了屎壳郎能滚粪球把粪球埋在土壤中使土壤肥力增加表明生物能影响环境【答案】(3)温度【解析】(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答案】(4)竞争, 生物【解析】(4)“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对生物的影响草和豆苗都是生物它们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生物间的竞争关系。

2023-2024学年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上第1单元 探索生命的奥秘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上第1单元 探索生命的奥秘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苏教版初中生物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9小题每题3分共计57分)1.小明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几只鼠妇如图所示他和同学们对鼠妇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兴趣便一起去寻找探索记录各处发现鼠妇的数据如下表根据他们的记录可知适宜鼠妇生存的环境条件是()A. 阳光充足B. 阴暗潮湿C. 空气新鲜D. 高温干燥【答案】B【解析】通过记录可以分析在水槽边的石头下和种花的湿花盆下鼠妇的数量最多而水泥路上、干草地中鼠妇的数量很少比较这两种环境的差别可以发现主要区别条件是光照和水分而鼠妇大多集中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而光亮、干燥的环境中鼠妇的数量很少可推知鼠妇的适宜生存的环境条件是阴暗潮湿2.在探究“环境中某种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以铁盘横轴中线为界一侧放湿土一侧放干土其他条件都相同那么这个实验探究的变量是()A. 光B. 温度C. 土壤潮湿度D. 空气【答案】C【解析】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在探究“环境中某种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以铁盘横轴中线为界一侧放湿土一侧放干土其他条件都相同那么这个实验探究的变量是土壤潮湿度3.初一的生物课外活动小组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其中需要修改的内容是()A. 鼠妇数量B. 光照条件C. 温度D. 土壤【答案】B【解析】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唯一变量是土壤湿度除土壤湿度不同外其它条件都应该相同且适宜如鼠妇数量、光照、湿度、土壤干湿度等表中除了土壤湿度不同外还有光照条件不同所以设计的实验方案中需要修改的内容是光照条件改为阴暗4.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活动中适合设置为对照的组合是()A. 有水无光B. 高温和有氧C. 强光和无氧D. 有光和无光【答案】D【解析】对照实验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选项A有水和无光有两个变量水分和光照选项B高温和有氧有两个变量温度和氧气选项C强光和无氧有两个变量光照和空气均不符合变量唯一的特点而选项D有光与无光有唯一的变量光照因此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中对照组设置合理的是选项D5.某合作小组要探究“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提出了四种设计方案其中最合理的是()A. 一侧放湿土另一侧不放任何东西.将10只鼠妇放到纸盒中央B. 一侧放湿土另一侧放干土.将10只鼠妇放到纸盒中央C. 一侧放湿土再用纸板盖住有湿土的一侧.将10只鼠妇放到纸盒中央D. 一侧放湿土另一侧放干土.将2只鼠妇放到纸盒中央【答案】B【解析】解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设置对照实验目的在于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对象的影响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该实验是探究“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实验变量是有无水分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潮湿和干燥两种环境.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就是形成以水分为惟一变量的对照实验组.选取2只鼠妇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而适量选取一定数量的鼠妇(10只)做实验可以减小误差.当然采用更多的鼠妇更好但会增加实验的难度.因此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 B6.下表为某同学探究“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但不完善请对其修改正确A. 左右两侧应分别为湿土和干土B. 左右两侧都应该保持20℃C. 左右两侧都应该保持阴暗环境D. 左右两侧的鼠妇数量可以不同【答案】C【解析】解设置对照实验时要根据所要探究的条件要设置以探究的条件为唯一变量的对照组探究“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变量是温度因此在此题设计对照组时必须遵照温度是唯一的变量这一原则来进行设计而表格中有温度、光线两个变量不符合对照实验的要求因此左右两侧都应该保持阴暗环境故选 C7.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下列能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有()①水②空气③温度④阳光⑤土壤湿度⑥其他鼠妇⑦食虫鸟A. ①②③④⑤B. ①②③④⑤⑥C. ⑥⑦D. ①②③④⑤⑥⑦【答案】D【解析】根据分析可知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其中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光决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活动时间等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因此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是非生物因素①水、②空气、③温度、④阳光、⑤土壤湿度生物因素⑥其他鼠妇、⑦食虫鸟等8.在研究关照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所用黄粉虫的数量是10只而不用1只的原因是()A. 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B. 数量多便于观察C. 便于计算D. 好玩【答案】A【解析】1只黄粉虫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如采集的黄粉虫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因此在研究关照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所用黄粉虫的数量是10只而不用1只的原因是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9.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活动的实验方案中一般要设置变量()A. 一个B. 两个C. 三个【答案】A【解析】对照实验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活动的实验方案中一般要设置唯一的变量如“研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实验中” 实验变量是光除”光“不同外其它条件如温度、水、土壤等都相同且适宜10.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实验的变量是()A. 湿度B. 温度C. 光D. 周围的环境【答案】C【解析】解对照试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实验的变量是光故选 C11.如图是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的实验装置适合探究的问题是()A. 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B. 光对鸟类飞行的影响C. 光对金鱼呼吸的影响D. 光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答案】A【解析】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中将实验盒一边遮光另一边不遮光这样就形成了以光照为惟一变量的对照组如图是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的实验装置将实验盒一边遮光另一边不遮光这样就形成了以光照为惟一变量的对照组目的是为了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因此选项A正确12.一个科研小组计划检测一种新研制的环保型除草剂是否能有效地除草他们选用了三块相似的草地进行实验第一块草地喷洒传统的除草剂第二块草地喷洒与第一块等量的新型除草剂第三块草地不喷洒任何除草剂几天后发现第一块草地的除草效果良好而第二块草地与第三块草地长势相似那么下列判断中合理的是()A. 实验失败B. 对照组设置不合理C. 新的除草剂能投入使用D. 新的除草剂除草效果强【答案】B【解析】解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实验形成了两组对照实验一组是第一块草地与第二块草地对照实验变量是新型除草剂第一块草地为对照组另一组是第二块草地与第三块草地对照实验变量是新型除草剂第三块草地为对照组第三块草地应设计为喷洒与第一块等量的水故选 B13.某问学设计了下图的实验装置探究环境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照B. 探究的问题是土壤的潮湿度对鼠妇生活有影响吗?C. 在湿土和干土处分别放一只鼠妇D. 该实验做一次就可得出正确结论【答案】B【解析】解 A.本实验中只有水分条件不同因此该实验的变量是水分 A错误B.该实验的变量是水分因此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土壤的潮湿度对鼠妇生活有影响吗?B正确C.为了使实验保持严谨性防止个例出现在湿土和干土中应该放入等量且多只鼠妇 C错误D.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减少实验误差因此要多做几次实验并计算实验结果的平均值D错误故选 B14.某同学为研究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条件设计实验如表他研究的实验变量是()A. 阳光B. 空气C. 温度D. 水分【答案】D【解析】根据分析可知此题某同学为研究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条件的实验设计表格信息中主要是培养皿中的水分不同其它条件光线、温度等均相同因此他研究的实验变量是水分15.小明想验证“土壤潮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 用一只健康的鼠妇做实验材料B. 统计的次数为一次且认真操作C. 分成土壤潮湿和土壤干燥两组作对照D. 设计对照实验除温度是变量外其他各项都一样【答案】C【解析】 A 、用一只健康的鼠妇由于会因偶然因素而产生实验误差所以应该需要较多只鼠妇来做实验材料如10只 A错误B、统计的次数少也会有误差实验中要进行多次实验取平均值目的也是为了减少误差B错误C 、由于该实验探究土壤潮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就应该设置以土壤潮湿与干燥为惟一变量的对照组来进行实验 C正确D、由于探究的条件是土壤的潮湿度所以变量应该是潮湿与干燥而不应该是温度 D错误16.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一定数量的鼠妇(用m表示)一半置于较暗另一半置于较明亮的环境中推测较明亮环境中鼠妇数量变化的曲线是()A.B.C.D.【答案】C【解析】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生活环境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一定数量的鼠妇(用m表示)一半置于较暗另一半置于较亮的环境中推测较明亮环境中鼠妇数量开始是1/2m 一段时间后逐渐减少而A开始是m后减少、B开始是m 后减少并趋于稳定、D先增加后趋于稳定因此较明亮环境中鼠妇数量变化的曲线是C17.某课外活动小组探究“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你认为下列实验方案需要修改的选项是()A. 鼠妇数量B. 光照C. 温度D. 湿度【答案】B【解析】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探究“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唯一变量是湿度除温度不同外其它条件都应该相同且适宜如鼠妇的数量、光照、湿度等所以实验方案需要修改的选项是B光照均改为阴暗18.在观察鼠妇活动实验中若甲同学对5次实验结果统计是80%的鼠妇在光下活动乙同学对10次实验统计结果是70%鼠妇在暗处活动你认为两位同学的实验结果()A. 甲可信B. 乙可信C. 都可信D. 都不可信【答案】B【解析】探究实验中进行重复实验实验结果更准确重复的次数越多可信度越高结果越准确因此实验结果更可信的是乙19.如表为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但不够完善.下列对其修改正确的是()A. 左半侧放置10只鼠妇B. 右半侧改为湿土C. 整个纸盒置于阴暗环境中D. 右半侧温度设置为0℃【答案】B【解析】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光照除光照(明亮、阴暗)不同外其它条件如鼠妇数量、温度、湿度等应该都相同且适宜而表格中湿度不同左半侧湿土、右半侧干土因此对其修改正确的是右半侧改为湿土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3分共计9分)20.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可以找到鼠妇.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1)提出问题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吗?(2)作出假设 ________.(3)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静置2分钟观察鼠妇的行为.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表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进行处理取这五组数据的平均值.根据分析的实验结果最终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答案】鼠妇(不)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光, 不可以, 如果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 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解析】解 ((2)作出假设假设是对问题肯定或否定的解答根据问题“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吗?”作出的假设是鼠妇(不)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3)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静置2分钟观察鼠妇的行为”.两侧唯一不同的是光因此该实验的变量是光.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不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原因是如果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4)从表格中看出明亮处平均只有1只阴暗处平均有9只.因此根据分析的实验结果最终得出的实验结论是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故答案为 (2)鼠妇(不)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3)光不可以如果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答到具有偶然性就可以给分)(4)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21.(1)该小组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实验设计体现了________原则21.(2)实验步骤中重复操作4次并求平均值的原因是________21.(3)分析表中数据统计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21.(4)该小组为继续探究水分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把实验装置中透明玻璃板一侧的湿土换成了干燥土壤你认为还需要改变什么条件?________【答案】光, 单一变量【解析】实验的设计中惟一的变量是光照条件不同故该小组探究的问题是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实验设计体现了单一变量的原则【答案】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解析】实验步骤中重复操作4次并求平均值的原因是减少误差避免偶然因素的干扰【答案】鼠妇适合生活在阴喑的环境中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解析】分析图示数据统计鼠妇大都集中在阴暗处很少处于明亮处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鼠妇适合生活在阴喑的环境中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答案】把玻璃板换成黑纸板【解析】该小组为继续探究水分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把实验装置中透明玻璃板一侧的湿土换成了干燥土壤我认为还需要改变的条件是把玻璃板换成黑纸板这样就能保证水分是惟一的变量排除了光照条件的影响22.下面是关于探究“光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报告部分内容请你将它补充完整并回答相关提出的问题实验中探讨的问题 ________影响黄粉虫的生活吗?依据生活经验你做出的假设________.设计方案①材料用具 20只黄粉虫湿润的土壤纸盒一个纸板、玻璃板各一块②实验装置在纸盒里放上一层湿润的土壤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玻璃板一侧盖上纸板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环境.③方法步骤第一步将黄粉虫放入纸盒中盒中央的两侧放入数量________的黄粉虫静置2分钟(\min )第二步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黑暗处的黄粉虫数目统计10次.实验记录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黄粉虫数目结论 ________对黄粉虫的生活有影响黄粉虫喜欢在________的环境中生活.根据实验回答问题①这个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②实验过程中对黄粉虫的数目统计10次的目的是________.③实验中为什么用20只黄粉虫而不是2只________.【答案】光, 光影响黄粉虫的生活, 明亮, 黑暗, 相等, 光, 黑暗, 光, 减少实验误差, 因为用2只黄粉虫具有偶然性【解析】探究“光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的” 因此实验中探讨的问题光影响黄粉虫的生活吗?依据生活经验做出的假设光影响黄粉虫的生活.设计方案①“材料用具 20只黄粉虫湿润的土壤纸盒一个纸板、玻璃板各一块”.②实验装置“在纸盒里放上一层湿润的土壤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玻璃板一侧盖上纸板” 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明亮和黑暗两种环境.③方法步骤第一步探究“光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光其它条件都相同因此盒中央的两侧放入数量相等的黄粉虫静置2分钟(\min )第二步“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黑暗处的黄粉虫数目统计10次”.实验记录结论光对黄粉虫的生活有影响黄粉虫喜欢在黑暗的环境中生活.根据实验回答问题①这个实验的变量是光.②一次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取多次实验的平均值这样可以减少误差避免偶然性.因此实验过程中对黄粉虫的数目统计10次的目的是减少实验误差.③2只黄粉虫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如采集的黄粉虫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因此所用黄粉虫的数量要多所以实验中用20只黄粉虫而不是2只是因为用2只黄粉虫具有偶然性.三、解答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0分共计10分)23.(1)实验前必须先将________(选填“同一种”或“不同种”)树的落叶分成等量的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23.(2)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23.(3)经过一段时间后 ________组的树叶会出现腐烂现象说明该细菌对落叶有分解作用23.(4)如果将灭菌处理后的甲、乙两组都放在自然条件下培养 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预期的结果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同一种【解析】解(1)因为这个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所以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有无细菌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因此甲乙两组要用相同的树叶【答案】(2)细菌【解析】(2)该实验的变量是细菌对照组是甲实验组是乙探究该细菌对落叶的分解作用【答案】(3)乙【解析】(3)实验结果预测经过一段时间后乙组的树叶有腐烂现象甲组的树叶没有腐烂现象说明该细菌对落叶有分解作用【答案】(4)不能, 自然环境存在细菌【解析】(4)在实验过程中严格控制实验条件避免或减少其他因素对实验的干扰保证实验的严谨有效在自然条件下存在其它种类细菌的干扰导致甲乙两组落叶都会出现腐烂现象因此她不能得到预期的结果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计7小题每题15分共计105分)24.(1)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24.(2)该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__ 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环境以便对照.24.(3)每个实验装置中放入10只鼠妇每分种统计一次明亮和阴暗土壤中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计算10次统计数的________值.24.(4)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24.(5)如果“探究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则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__ 需要给鼠妇提供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环境.24.(6)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________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答案】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解析】作出假设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答案】光, 明亮, 阴暗【解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实验变量是光照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明亮和黑暗两种环境.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形成以光照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说明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这样就保证了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确定的变量引起的.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答案】平均【解析】实验材料达一定数量或设置重复组是为了避免偶然性计算平均值是为了减少误差.每个实验装置中放入10只鼠妇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和阴暗土壤中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计算10次统计数的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由偶然性引起的误差.【答案】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解析】分析现象得出结论阴暗环境下的鼠妇数目多明亮环境中鼠妇数目少说明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鼠妇喜欢在阴暗的环境中生活.【答案】湿度, 潮湿, 干燥【解析】影响鼠妇生活的非生物因素除光外还有水分、温度、空气等因素对鼠妇生活都有影响.如果“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则实验中的变量是土壤湿度需要给鼠妇提供的两种环境是潮湿和干燥.【答案】相同【解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惟一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25.(1)该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是________25.(2)实验中用20只鼠妇而不是用1只鼠妇原因是________25.(3)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 除该变量不同之外其他条件应该________ 25.(4)将湿土和干土中鼠妇分布的百分比用曲线画在表中25.(5)从曲线反映出鼠妇喜欢生活在________环境中实验结束后对鼠妇的处理方式是________【答案】土壤干湿程度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解析】提出问题尝试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尝试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描述已知科学知识与所发现问题的冲突所在(一定是问句“?”)如图是某小组设计的“土壤干湿程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探究因此可以提出问题是土壤干湿程度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答案】避免实验的偶然性【解析】1只鼠妇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如采集的鼠妇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因此实验中用20只鼠妇而不是用1只的原因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答案】土壤干湿程度, 一致。

生物7年级上北师大版2.3、1探索生命的奥秘练习

生物7年级上北师大版2.3、1探索生命的奥秘练习

生物7年级上北师大版2.3、1探索生命的奥秘练习二:完成以下填空。

1、生物:有的物体2、生物体有一定的结构。

除外,生物基本上由构成的。

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差不多单位。

3、生态因素分为因素和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等。

4、生物的生存环境,因此生物要环境。

生物的生存也能环境。

5、生物学:研究生物和的科学。

6、是探究生命的重要方法7、科学探究包括:、、、和表达、交流等方面8、在科学探究中,、是基础;、、是获得事实和证据的多种途径;、是得出结论的重要过程。

1、生命2、病毒、细胞、细胞3、生物、非生物、阳光、水分、空气、土壤、温度4、依赖、适应、妨碍5、生命现象、生命活动规律6、科学探究7、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得出结论8、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观看、实验、调查、推理、判断9、显微镜的差不多结构中,与观看有关的是:、;与调节有关的是:转换器、〔粗调〕、〔细调〕;与光线强弱有关的是:通光孔、〔当光线较弱时,用的光圈〕、〔当光线较弱时,用镜〕;10、使用显微镜〔1〕、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左手托住。

〔2〕对光〔对光完成后能够看到的视野。

〕〔3〕观看:向目镜内看,右眼;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看着,以免〕。

三:中考真题1.〔2017台州〕8.雷鸟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

以下现象与此不相类似的是A蚯蚓活动使土壤更肥沃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D、有些树木秋天落叶,有些四季常青2.〔2017聊城〕1.“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生物所具有的特征是A.遗传和变异B、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生活需要营养D、生长和繁殖3.〔2017聊城〕19.生物的形态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以下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鱼体呈梭型,用鳃呼吸,适于水中生活B、荷的叶柄中空,便于根的呼吸C、家鸽前肢变成翼,适于空中飞翔D、昆虫具有外骨骼,不易被天敌吃掉4.〔2017济宁〕3、去年我市出现了严峻旱灾,春节期间温家宝总理亲临曲阜视察灾情,并做出重要部署——严防因干旱导致的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小学生物练习题探索生命的奥秘

小学生物练习题探索生命的奥秘

小学生物练习题探索生命的奥秘小学生物练习题:探索生命的奥秘生命是什么?如何形成?为什么我们能够活动、思考、成长?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

生命的奥秘隐藏在我们周围的自然界中,今天我们来一起通过解决一些小学生物练习题的方式,探索生命的奥秘。

一、选择题1. 植物具有以下哪项特征?A. 吃食物和水B. 呼吸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C. 无法感知外界信息答案:B. 呼吸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解析: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生成氧气,同时也会呼吸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

这是植物与动物在呼吸方面的一个重要区别。

2. 动物和植物的共同特征是什么?A. 呼吸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B. 可以进行自我繁殖C. 有感知能力和行为活动答案:A. 呼吸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解析:动物和植物都需要呼吸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这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但是在繁殖方式和感知能力上,动物和植物有所不同。

二、填空题1. 植物通过_____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_____和_____。

答案:叶子;养料;氧气解析:植物通过叶子中的叶绿素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养料(如葡萄糖)和氧气。

2. 动物的细胞是由_____构成的。

答案: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解析:动物的细胞主要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这些结构共同完成细胞的功能。

三、解答题1. 请简述一下生命的起源和演化。

生命的起源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目前没有得出明确的答案。

科学家们普遍认为,生命可能起源于地球上早期的化学反应,通过一系列的化学进程形成了最早的原始细胞。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改变,生命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发展出不同的形态和功能。

2. 什么是遗传?父母是如何将特征传递给子女的?遗传是指生物个体通过基因将自身的特征和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的过程。

父母将各自的基因组合成为子女的遗传信息。

通常情况下,子女会从父母那里继承到一部分基因,这些基因决定了孩子的一些特征,如眼睛颜色、血型等。

本文中的练习题帮助我们了解了生命的基本特征和生物之间的差异。

小学生物学探索能力考试试题

小学生物学探索能力考试试题

小学生物学探索能力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1. 动物中,哪一种是属于冷血动物?A. 乌龟B. 蛇C. 鳄鱼D. 猫2. 植物通过什么结构进行光合作用?A. 叶子B. 茎C. 根D. 花3. 下列哪一种是昆虫的特征?A. 身体由鳞片覆盖B. 有两对触角C. 生活在水中D. 无脊椎动物4. 下列哪种生物被称为“森林之王”?A. 老虎B. 狮子C. 狼D. 大象5.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动物的生活特征?A. 食草B. 飞行C. 响声D. 爬行6. 某种植物需要昆虫传播花粉,这种花的结构一般具有以下哪些特征?A. 非常深的花萼B. 长而结实的花茎C. 鲜艳的花瓣D. 带有香味的花蕊7. 下列哪一种是淡水鱼的特征?A. 耐盐性强B. 呼吸器官为鳃C. 有长鳍D. 毛细血管丰富8. 混合混合蚊香、点燃蚊香后,蚊香燃烧物在空气中会产生什么物质?A. 水B. 氧气C. 臭氧D. 二氧化碳9. 下列哪一项是描述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A. 生命活动缓慢B. 吸收和利用光能C. 用尖刻的牙齿咀嚼D. 巡视和搜寻食物10.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调查生物数量的方法?A. 人工养殖B. 采样调查C. 足迹记录D. 无人机拍摄11. 古代人类的生存主要依赖于?A. 编织绳网B. 火的掌握C. 种植农作物D. 动物的驯养12.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植物的生物学特性?A. 叶子B. 根C. 树皮D. 花二、填空题(每题10分,共40分)1. 恒河是哪个国家的河流?答:印度2. xxxx植物属于什么类别?答:多肉植物3. 下列哪一种动物是有羽毛的?答:孔雀4. 牛属于哪种类型的动物?答:哺乳动物三、解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1. 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

2. 什么是生态系统?举例说明一个生态系统。

以上是小学生物学探索能力考试的试题,希望同学们认真答题,展示你们对于生物学的理解和知识。

祝大家成功!。

苏教版初一上册生物第1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单元巩固练习题

苏教版初一上册生物第1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单元巩固练习题

选择题植树造林可以减少风沙,这说明:()A. 生物适应环境B. 环境制约生物C. 环境改变生物D. 生物影响环境【答案】D【解析】试题绿色植物的根可以将土壤牢牢地抓住,防止水土流失,具有防风固沙的作用;绿色植物可以减缓雨水对陆地的冲刷,使更多的雨水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可以起到防止土地沙漠化的作用。

总之,植树造林可以减少风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选择题下面的哪一项属于生命现象( )A. 机器人弹钢琴B. 火山喷发C. 钟乳石慢慢长大D. 小树长大。

【答案】D【解析】试题生物基本特征是除病毒以外,生物一般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能够进行新陈代谢;生物能够生长发育;生物能繁殖后代;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一般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机器人的行为受人的操纵,它无生命现象。

火山喷发和钟乳石长大是自然现象。

小树长大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

选择题“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生物()特征.A. 应激性B. 遗传C. 变异D. 生长和繁殖【答案】B【解析】变异现象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遗传现象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了亲代与子代之间具有相同的性状,因此体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而不是变异现象。

故选B。

选择题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 聚沙成塔B. 雨后春笋C. 乌龟产卵D. 开花结果【答案】A【解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A、聚沙成塔,属于堆积,不属于生命现象,故A符合题意;BCD、雨后春笋、乌龟产卵、开花结果,说明生物能繁殖,属于生命现象,故BCD不符合题意。

选择题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 北极熊皮下厚厚的脂肪可以适应极地寒冷的环境C. 光照会影响植物的分布,如:小麦喜欢生活在光照充足处,而人参喜欢阴暗的环境D. 捕食使大量个体死亡,不利于物种的生存和发展【答案】D【解析】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增加降水量,还可以改善温室效应,美化环境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故A不符合题意;北极地区气候寒冷,温度很低。

第1单元 探索生命奥秘 达标测试卷(含答案)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1单元 探索生命奥秘 达标测试卷(含答案)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1单元探索生命奥秘达标测试卷(时间:60分钟满分:60分姓名: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我国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撰写的《本草纲目》共分16部,其中动物药6部,植物药5部。

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A.遗传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C.生态系统多样性 D.营养物质多样性2.下列选项中没有体现生命现象的是()A.枫叶似火,硕果累累 B.天高云淡,大雁南飞C.和风细雨,润物无声 D.种瓜得瓜,种豆得豆3.(莱阳期末)李清照《如梦令》中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体现出的生物的基本特征是()A.生长 B.新陈代谢C.应激性 D.繁殖4.“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诗中的树、儿童、黄蝶、菜都是生物,下列不属于这些生物都具有的特征是()A.能进行呼吸作用 B.能进行光合作用C.新陈代谢 D.应激性5.在美丽的校园、茂密的森林、碧绿的草地、广阔的海洋,到处都有生物。

以下不属于生物的是()A.蘑菇 B.珊瑚 C.佛手状茄子 D.枯叶蝶6.乐乐参加学校举办的“诗词大赛”的晋级赛题目是:说出包含生命现象的诗词,下列能满足要求的诗句是()A.春江潮水连海平 B.黄河之水天上来C.飞流直下三千尺 D.几处早莺争暖树7.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科学,其研究的对象是()A.物质的组成 B.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C.语言文字艺术 D.环境变化8.哈维用结扎和剖切血管放血的实验方法,研究血液流动方向,他因此发现了()A.血液的成分 B.血液循环的过程C.血管的结构 D.心脏的结构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科学B.生物学是实验科学C.达尔文的进化论促进了人们对生物发展史的理解D.分子生物学建立在哈维发现的血液循环基础上10.在探究“响尾蛇是根据什么标记去追寻中毒的猎物”的实验中,若剪掉响尾蛇的舌头,它还能不能追寻到已中毒的猎物()A.一定不能 B.不能C.可能 D.要设计实验进行探究11.下列有关探究的一般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探究一般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B.设计探究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C.所有的问题都能通过一次探究得出正确结论D.得出结论后,对整个探究过程要进行反思12.鼠妇是一种生活在墙脚或石头下的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

广西壮族自治区2019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第1单元 探索生命的奥秘 单元巩固练习题(I)卷

广西壮族自治区2019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第1单元 探索生命的奥秘 单元巩固练习题(I)卷

广西壮族自治区2019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1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单元巩固练习题(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如果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转动目镜,污点没有动。

转动转换器,污点依然没有动,由此推断,污点在()A.反光镜上B.目镜上C.物镜上D.玻片标本上2 . 显微镜的使用过程中,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A.物镜B.目镜内C.载物台D.通光孔3 . 美丽的工艺品珊瑚属于()A.具有优美造型的天然矿物质B.植物的化石C.植物D.腔肠动物分泌的石灰质骨骼4 . 一滴糖水引来一群蚂蚁,说明了生物具有()A.生长现象B.对刺激做出反应C.繁殖现象D.新陈代谢5 . “草盛豆苗稀”与“雨露滋润禾苗壮”都说明了A.环境对生物的作用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生物对外境的适应D.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6 . 现代医疗技术虽然日新月异,但是大多数遗传病目前仍然难以治愈。

下列关于遗传病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B.变异一定会导致产生遗传病C.近亲结婚增加后代发病率D.血友病、色盲都属于遗传病7 .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是A.温带地区的许多植物冬季出现落叶现象B.生活在沙漠地区的仙人掌叶变为刺状C.蚯蚓能疏松土壤D.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8 . 在潮湿温暖的地区,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远比那些干旱地区的多,影响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A.水和温度B.植物C.细菌、真菌D.光、空气、土壤9 .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A.相互影响,毫无作用B.相互作用,毫无影响C.相互影响,相互作用D.毫无关系10 . 在实验中绘制细胞图时,对细胞中比较暗的部分的画法是()A.铅笔涂黑B.铅笔画斜线C.铅笔点上比较密的细点D.留着空白11 . 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物像在视野的左边,要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则装片移动的方向是A.向左B.向右C.向上D.向下12 . 下列各组中均属于生物的是()A.克隆羊、蛹蛆、钟乳石B.磨菇、珊瑚、松鼠C.珊瑚虫、菊花、“非典“病毒D.智能机器人、小鱼、杨树13 . 下列为小敏使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部分操作与问题分析,其中合理的是()A.显微镜对光时,应调节图甲中的④B.图乙中小明看物镜镜头的目的是防止物镜下降过程中压到玻片C.图丙视野中出现黑色圆圈的原因是口腔上皮细胞未经染色处理D.欲将图丁视野中细胞a移至中央,需向左下方移动装片14 . “落叶归根”、“飞蛾扑火”、“芝麻开花——节节高”反映的生物基本特征分别是()①生物能从外界获得食物②生物的运动③生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④生物的生长和繁殖⑤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A.①②③B.①③④C.⑤②③D.⑤③④15 . 下列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A.都能运动B.都由细胞构成C.都能呼吸D.都能制造有机物16 . 下列能体现生物对环境适应的现象是()A.冬天到了,北方的阔叶树木纷纷落叶B.地衣加速可岩石的风化C.夏天的树林里比较凉爽D.森林地区往往多雨17 . 下列有关显微镜结构与功能的说法准确的是()A.镜座--用手握镜的部位B.载物台--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C.反光镜--可以反射光线D.镜臂--稳定镜身18 . 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第1单元 探索生命的奥秘 单元巩固练习题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第1单元 探索生命的奥秘 单元巩固练习题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1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单元巩固练习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下列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春来江水绿如蓝”B.“雨露滋润禾苗壮”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2 . 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A.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生物都能快速运动C.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D.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3 . 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发现视野的左上方有一个白细胞,若将视野中的白细胞向右下方移动,则涂片的移动方向是()A.左下方B.右下方C.右上方D.左上方4 . 北极的极地狐耳朵小,沙漠的大耳狐耳朵大。

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A.空气B.水分C.光照D.温度5 . 下列关于绘制生物图的方法和基本要求中,叙述错误的是()A.图形大小要依据物像大小而定,比例适中B.图形位置一般在绘图纸中央偏左上方C.用铅笔涂上阴影表示观察物像的明暗差异D.图形轮廓线条要均匀,粗细一致6 . 下列属于生物的是()A.电脑病毒B.生石花C.珊瑚D.钟乳石7 . 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偏左下处,要使细胞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将装片向A.左上方移动B.左下方移到C.右上方移到D.右下方移动8 . 在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操作正确的是()A.更换物镜应转动转换器B.对光时应该先将高倍镜正对通光孔C.下降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目镜D.要使视野变明亮,可以调节细准焦螺旋9 . 下列关于植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最合理的是()A.“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生物能够影响环境B.植物开花结果时,所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C.沙漠中,影响植物最主要的因素是阳光D.影响植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是指阳光,温度,空气和水分等非生物因素10 . 成语“大汗淋漓”体现了生物生命现象中的()A.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B.适应环境C.由小长到大D.排出体内的废物11 . 某同学在白纸上写了一个“上”放在一台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的显微镜下观察,他会看到()A.什么都看见B.上C.D.12 . “沙漠地区栽种植物能防风固沙”,这是生物影响环境的一种现象,下列现象与此相类似的是()A.雾霾导致人呼吸系统患病B.水质污染造成赤潮C.刺槐的光合作用使大气的氧含量提高D.蚯蚓生活在潮湿的土壤13 . 沙漠上的不毛之地,寸草不生,说明下列哪种因素影响了植物的分布()A.氧气B.水C.温度D.土壤14 . 下列现象中属于生长和繁殖的是A.蘑菇从小长到大B.人遇到狼群时感到害怕C.植物落叶D.人体排汗15 . 把载有透明物体“b”字的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在视野中所看到的物像是()A.d B.q C.p D.b16 . 下列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A.病毒B.霉菌C.树D.斑马17 . 若①②为物镜;③④为目镜;⑤⑥为观察时物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

探索生物的奥秘练习-初中一年级生物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初中生物试卷

探索生物的奥秘练习-初中一年级生物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初中生物试卷

探索生物的奥秘练习-初中一年级生物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测验题、复习资料-初中生物试卷-试卷下载探索生物的奥秘练习1.实验法的基本步骤为()①提出假设;②发现问题;③通过实验检验假设;④得出结论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②①④D.④②①③2.自然界中,凡是有________的物体都叫生物。

3、生命的最基本的特征是进行,不断地跟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第一章第一节观察细胞的用具1.遮光器上光圈的作用是()。

A.调节焦距B.调节光亮度C.调节光线角度D.调节图像清晰度2.转动时能使镜筒快速升降的是()。

A.粗准焦螺旋B.细准焦螺旋C.转换器D.反光镜3、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若光线较暗,则应使用:()A、大光圈、平面镜B、大光圈、凹面镜C、小光圈、平面镜D、小光圈、凹面镜4、若要使位于视野右上角的图象移至视野中央,移动玻片的方向是:()A、右上角B、右下角C、左上角D、左下角5.已知一台显微镜,它有5×、10×、15×三个目镜和10×、45×两个物镜,那么这台显微镜的最低放大倍数和最高放大倍数分别是()。

A.50225B.100450C.50675D.1506756.将贴有“b”字样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时,你所观察到的是()。

A.b B.p C.dD.q7.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第一次使用5×目镜、10×物镜,第二次使用10×目镜、40×物镜,那么,第二次观察到的情况与第一次相比()。

A.视野亮,细胞数目多B.视野亮,细胞数目少C.视野暗,细胞数目多D.视野暗,细胞数目少8.用显微镜观察时,镜筒下降,双眼应注视____ ___与_______的距离,而不能注视目镜,以免压破玻片标本,损坏镜头。

9,几位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的永久装片时,其中有一个同学已经对好光并且看到标本上的细胞,但是另一同学将显微镜移到自己面前观察却看到视野很暗而没有观察到细胞。

人教版初二上册生物第六单元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单元巩固训练题及解析

人教版初二上册生物第六单元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单元巩固训练题及解析

人教版初二上册生物第六单元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单元巩固训练题及解析一、选择题1.在新疆温泉县境内的国度级珍稀两栖植物是〔〕A. 新疆北鲵B. 四爪陆龟C. 大鲵D. 新疆大头鱼2.以下不是维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的是〔〕A. 制定维护性法律法规B. 给每种生物拍照、记载存档C. 树立自然维护区D. 用高科技手腕对濒危生物的遗传物质停止维护3.假设在青藏高原的可可西里树立自然维护区,是为了维护〔〕A. 藏羚羊B. 大熊猫C. 白鳍豚D. 扬子鳄4.以下图中的植物是我国的国度一级维护植物,为了维护该植物而树立的自然维护区是〔〕A. 神龙架自然维护区B. 武夷山自然维护区C. 青海湖自然维护区D. 卧龙自然维护区5.维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A. 树立自然维护区B. 制定更完善的法律C. 树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D. 引进更多外来物种6.以下有关生物多样性的看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生物多样性是指基因的多样性B. 维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树立自然维护区C.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D. 为了丰厚我国的动植物资源,应鼎力引进外来物种7.港珠澳大桥项目直接投入国度一级维护植物中华白海豚的维护费用达八千万元,是陆地开发和环境维护结合的范例。

维护中华白海豚最有效的措施是( )A. 移入陆地馆B. 树立自然维护区C. 完善法律法规D. 树立种质库8.当你发现有人滥杀青蛙、偷猎鸟类,或许知道有人盗伐林木时,最好的措施是()A. 去和他们争辩,不让他们继续这么做B.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C. 将这些人抓住,送往××局惩罚D. 通知外地政府或有关部门,及时制止和惩罚他们9.关于生物多样性的维护,以下做法正确的选项是〔〕A. 麻雀会偷吃粮食,所以应当斩尽杀绝B. 树立自然维护区C. 不经论证引进一些外来物种D. 捕猎国度一级维护植物来制造药物10.陕西省洋县自然维护区所维护的濒临绝灭的植物是〔〕A. 丹顶鹤B. 斑头雁C. 朱鹮D. 褐马鸡11.以下哪一项不是要挟生物多样性的缘由〔〕A. 森林面积增加B. 环境污染C. 生物退化D. 生物入侵12.我国对麋鹿所采取的维护措施属于〔〕A. 就地维护B. 易地维护C. 法制教育和管理D. 包括A,B,C13.我国对大熊猫的维护所采取的措施是〔〕A.易地维护B.就地维护C.法制教育和管理D.包括A,B,C1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现象已越来越少,以下哪项不是形成蛙类少量增加的主要缘由〔〕A. 传染病的盛行B. 栖息地和繁衍环境遭到破坏C. 环境污染日趋严重D. 人类少量的捕杀15.就地维护的主要措施是〔〕A. 树立自然维护区B. 易地维护C. 法制教育和教育D. 维护植物的多样性16.据有关报道,如今地球上每年有至少一种鸟类或哺乳植物灭绝,形成其灭绝的主要缘由是〔〕A. 火山喷发。

第二周生物巩固与练习

第二周生物巩固与练习

第二周(生物)1、绿色植物营养来源:从外界吸收水(H2O)、无机盐和,通过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动物和植物不同,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以或为食,获得营养。

2、下列关于生物基本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都能运动B.生物都由细胞构成C.生物都能繁殖后代D.生物都必须生活在水中3、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母鸡下蛋B.铁皮生锈C.雨后春笋D.葵花向阳4、下列能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是()A.人喝水后会排尿B.鲸呼气时会产生雾状水柱C.西瓜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D.含羞草的叶受到触碰时会合拢5、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的一组是()A.机器人、蜻蜓、钟乳石B.蘑菇、珊瑚虫、松树C.珊瑚、菊花、水草D.枯枝、鱼、树6、.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

A.生活需要营养B.进行呼吸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生长和繁殖7、小麦和水稻是粮食作物,菊花和牡丹是观赏植物,甘草和田七是药用植物。

这是根据生物的什么特征来进行分类的?()A.用途B.形态结构C.生理功能D.生活环境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能够变大的物体一定是生物。

B、植物可以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C、“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不同”,这句话描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

D、鳄鱼、牛马、大象、猫都是通过胎生繁殖。

9、下列生物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的是()A.人类B.豌豆C.青蛙D.病毒10、下列有关生物的描述,正确的是()A.动植物都能自己制造有机物B.动物能进行呼吸,植物不能C.动物能排出体内的废物,植物也能D、针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比较高的地方,这是受温度影响。

11、一般说来,生物种类不会由于一个个体死亡而导致该物种的绝灭。

这是因为生物体具有()A.遗传特性B.生殖作用C.生长现象D.应激性12、草履虫在阳光下向暗处移动,在光线弱时向光源处移动,这一现象说明生物具有()A.应激性B.遗传性C.适应性D.能发育13、关于植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下列例子中不正确的是:()A、秋天日照时间短了,菊花绽放B、含羞草的叶子受到刺激后合拢C、朵朵葵花向太阳D、风吹杨柳摆。

公选课《生命的奥秘》总复习题

公选课《生命的奥秘》总复习题

6、无性生殖—不涉及性别,没有配子参与,没有受精过程的 、 生殖,称为无性生殖 7、抗体—-浆细胞产生能与抗原特异结合,并将抗原消灭的 、 物质。 8、生殖隔离――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亲缘关系接近的类群 之间在自然条件下不交配,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后代或不能 产生可育性后代的隔离机制,便称为生殖隔离。 9、互补原则 、互补原则-DNA上相对碱基排列是有规律的,一条长链上的 上 A 总是和另一长链的T通过氢键结合,G总是和C互相结合,这 称为互补原则 10、体液免疫—由B细胞产生抗体而进行免疫的方式。 11、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围核的细胞,其遗传物质分散于整 个细胞或集中于某一区域形成 12、真核细胞:有核膜包围的完整细胞核结构的细胞。多细胞 生物的细胞及真菌类。单细胞动物多属于这类细胞。
35、有些细胞一旦长成,就不再分裂。有些细胞(如肝细胞 和淋巴细胞),虽然在正常情况下不分裂,但 在某些因子 作用下 可以恢复其分裂能力,重新进入 细胞周期 。 36、动物对食物的消化方式可分为两种,即 细胞内消化 和 细胞外消化 。 37、染色体分为 常染色体 染色体和 性 染色体,性染色 体是决定 性别 染色体。 38、睾丸是 雄性生殖 器官,也有 分泌雄性激素 功能。 39、呼吸系统是由 鼻腔 , 喉 , 气管 和 肺泡 等组 成, 肺泡 是肺的功能单位。 40、呼吸运动决定于 肋间外肌(肋间肌)和 横膈膜 的活 动。呼吸方式分为 胸式呼吸 和 腹式呼吸 。 41、心脏是 心 肌构成 。
46、血糖,即血中葡萄糖。 47、窒息,如果O2供应发生障碍组织细胞呼吸受阻,这就是 窒息。 48、血管硬化――血中胆固醇过多,肝脏失去调节能力,胆 固醇沉积于血管壁,刺激细胞增生,血管壁变厚变硬,弹性 降低,称为血管硬化。 49、补吸气量,平静吸气后继续深吸又可吸入一部分空气, 称为补吸气,吸进的气量称为补吸气量。 50、补呼气量,平静呼气后继续深吸又可呼出一部分空气, 称为补呼气,呼出的气量称为补呼气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探索生物的奥秘巩固练习
巩固强化
1.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 ),绪言探索生物的奥秘练习。

A.菊花 B.病毒
C.花生 D.雪花
2.人们所吃的食物中,不是来源于生物的是( )。

A.白糖 B.食盐
C.鸡蛋 D.水果
3.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________,要________地、________地、________地观察,观察时要认真地________,并如实做好________。

4.判断:科学实验的假设必须支持假设。

( )
5.被国际上赞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 )。

A.吴文俊 B.袁隆平
C.杨振宁 D.虎克
6.18世纪,欧洲科学家通过实验证实:疟疾的病原微生物是________,疟疾是通过________传播的。

7.在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可以依赖生物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物科学知识的普及来解决的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8.自然界中生物种类繁多,目前已知的生物种类约有( )种。

A.30多万种 B.150多万种
C.180多万种 D.200万种
9.实验法的基本步骤为( )。

①提出假设;②发现问题;③通过实验检验假设;④得出结论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④②①③
迁移拓展
10.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遗传、进化和生态的是( )。

A.生物科学 B.自然科学
C.仿生学 D.微生物学
11.我国现代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的一项科研成果是( )。

A.针灸麻醉 B.杂交稻技术
C.断肢再植 D.胰岛素合成
12.下列属于生物生命现象的是( )。

A.江水奔流 B.山洪暴发
C.虾吃小型藻类 D.风吹雨打
13.植物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有( ),生物试题《绪言探索生物的奥秘练习》。

A.制造氧气、吸收有毒气体 B.吸附灰尘、降低噪音
C.保持水土、调节气候 D.以上三项都是
14.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现状是( )。

A.土地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 B.环境污染日益加剧
C.水土流失严重 D.以上三项均是
应用创新
15.下列做服装的原料中,来自于植物的是( )。

A.绸缎 B.皮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