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如何训练普通话的音变动态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训练普通话的音变
— 幼儿教师口语教学
普通话音变训练
第一节 变调 第二节 轻声 第三节 儿化 第四节 “啊”的音变
变调
变调简介
第一节 变调
一种自然的音变现象。
音变就是语音的变化。由于相邻音节的相互影响或表 情达意的需要,有些音节的读音要发生一定的变化,这就 是语流音变。普通话的音变包括:变调、轻声、儿化和语 气词“啊”的变化等。
(2)上声+上声变轻声 想想 走走 手里 哪里
一、上声变调
第一节 变调
3. 上声+非上声变为半上声+非上声
(1)上声+阴平 (调值214变211+55) 首都 火车 礼花 雨衣 省心 警花
(2)上声+阳平 (调值214变211+35) 古人 祖国 补偿 乞求 可能 厂房
(3)上声+去声 (调值214变211+35) 本质 法律 北部 百货 小麦 讲话
3)单音节+单音节+单音(阳平+阳平+上声) 软懒散 稳准很 水火土 早午晚 甲乙丙
一、上声变调
第一节 变调
5)多个上声音节相连
1. 请你|把美好|理想|给领导|讲讲。 2. 请你|给我|打点|洗脸水。 3. 请你|给我|买几把|小雨伞。 4. 我|很了解|你。 5. 展览馆里|有|好几百种|展览品。 6. 我来过,我走了。
(2)上声+阳平 (调值214变211+35) 古人 祖国 补偿 乞求 可能 厂房
(3)上声+去声 (调值214变211+35) 本质 法律பைடு நூலகம்北部 百货 小麦 讲话
(4)上声+轻声 (调值变211 +轻声) 奶奶 嫂嫂 马虎 打扮 买卖 喇叭
一、上声变调
第一节 变调
2. 上声+上声变为阳平+上声
(1)上声+上声变为 阳平+上声 保险 美满 党委 尽管 老板 本领 鼓舞 产品 永远 语法 口语 岛屿 首长 母语 水果 草稿 旅馆 海岛
(4)上声+轻声 (调值变211 +轻声) 奶奶 嫂嫂 马虎 打扮 买卖 喇叭
一、上声变调
第一节 变调
4. 三个上声相连的变调
1)双音节+单音节(阳平+阳平+上声) 演讲稿 跑马场 展览馆 管理组 水彩笔 蒙古语 打靶场 选取法 古典舞 虎骨酒
2)单音节+双音节(半调+阳平+上声) 史小姐 党小组 好小伙 跑百米 纸老虎 李厂长 老保姆 冷处理 很友好 厂党委
“啊”的音变
第四节 “啊”的音变
“啊”
语气助词“啊”,单独使用时 语音没有变化。当“啊”处在语 句末尾时,由于受到前面那个音 节末尾因素的影响,常常会发生 音变,这就是“啊”的音变。
第四节 “啊”的音变
一、“啊”的音变规律
1. 当“啊”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a、o(ao、iao除外) e、i、ü、ê时,读 ya,可以写作“呀”。如,你去哪啊?
第三节 儿化
二、儿化的音变规律
1. 音节末尾是a、o、e、ê、u(包括ao、iao中的o[u])的,直接卷舌。 2. 韵尾是i、n的(除in、ün外),儿化时丢掉韵尾, 主要元音卷舌。 3. 韵母是in、ün的,儿化时丢掉韵尾n,直接加上er。 4. 韵母是i、ü的,儿化时直接加er。 5. 韵母是-i(前)、-i(后)的,韵母变作er。 6. 韵尾是ng的(ing、iong除外),儿化时丢掉韵尾, 韵腹鼻化并卷舌。 7. 韵母是ing、iong的,儿化时丢掉韵尾ng,并直接加上鼻化的er。
二、轻声词的一般规律
1. 助词、语气词一般读轻声。 2. 叠音词和动词的重叠形式后面的字读轻声。 3. 名词、代词的后缀及复数“子”“头”“们”读轻声。 4. 用在名词、代词后面表示方位的语素或词有时读轻声。 5.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趋向的来、去、下去等词。 6. 量词“个”常读轻声。 7. 一些常用的双音节词,第二个音节习惯上要读轻声。
一、轻声的作用
第二节 轻声
1. 区分意义:老子 (人名)—老子(父亲) 东西(方向)—东西(物品)
2. 区分词性:大意 (名词)—大意 (形容词) 干事 (名词)—干事 (动词)
3. 改变语言色彩,使语气活泼: 精神 溜达 笑话 机灵 家伙
4. 增强语言的韵律美: 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第二节 轻声
5. 当“啊”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i(后)、er和儿化音节时, 读 ra,仍写作“啊”。如,多美的花儿啊!
6. 当“啊”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i(前)时, 读 za,仍写作“啊”。如,你去过北京几次啊?
第四节 “啊”的音变
二、“啊”的音变练习
1. “啊”变“ya”练习 2. “啊”变“wa”练习 3. “啊”变“na”练习 4. “啊”变“nga”练习 5. “啊”变“ra”练读 6. “啊”变“za”练习 7. “啊”音变综合练习
第三节 儿化
一、儿化的主要作用
1. 区别词义: 头(脑袋)—头儿(带头的)
2. 区分词性: 堆(动词)—一堆儿(量词)
3. 区分同音词: 拉练(指行军、野营训练) —拉链儿(指拉锁)
4. 表达一定的感情色彩: 花猫儿 好玩儿 女孩儿 脸蛋儿 臭味儿
5. 表示细小、轻微、少的东西: 小手儿 小瓶儿 一丁点儿 门缝儿 小事儿 一会儿
2. 当“啊”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u (包括ao、iao)时, 读 wa,可以写作“哇”。如,你在哪住啊?
3. 当“啊”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n(前鼻音的韵尾)时, 读 na,可以写作“那”。如,学习要专业啊!
4. 当“啊”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ng(后鼻音的韵尾)时, 读 nga,仍写作“啊”。如,这几天可真冷啊!
一、上声变调
第一节 变调
普通话上声音节在单念或处于句尾以及处于句子 中语音停顿位置时,没有后续音节的影响,即可读原调。 组成词语且上声音节在前都会产生变调。
一、上声变调
第一节 变调
1. 上声+非上声变为半上声+非上声
(1)上声+阴平 (调值214变211+55) 首都 火车 礼花 雨衣 省心 警花
第一节 变调
二、“一”字变调
1. 在去声音节前变阳平调(调值35) 2. 在非去声音节前变去声(调值51) 3. 夹在词语中读轻声
三、“不”字变调
第一节 变调
1. 在去声音节前变阳平调(调值35) 2. 夹在词语中读轻声
四、重叠词变调
第一节 变调
1. AA+儿(的)式: 第二个音节变阴平同时儿化。
感谢聆听!
第二节 轻声
三、轻声的读法
阴平加轻声 读2度(半低) 姑娘、跟头、哥哥、刀子、风头
阳平加轻声 读3度(中) 棉花、石头、迷糊、夺来、聊聊
上声加轻声 读4度(半高) 姐姐、里头、躺下、打扮、使唤
去声加轻声 读1度(低) 地方、奔头、坐下、票子、罢了
儿化
儿化简介
第三节 儿化
普通话里,韵母er不能与声母相拼,它除了自 成音节外,还可与其他韵母结合成一个音节。 即er在词尾时,由于在口语中处于轻读的地位, 长期与前面的音节流利地连读而产生音变,失 去了独立性,“化”到前一个音节,只保留一 个卷舌动作,使两个音节融合成为一个音节, 前面音节里的韵母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这 种现象就是“儿化”,带有卷舌色彩的韵母称 “儿化韵”。
2. ABB式: 后两个音节都读阴平。
3. AABB式: 第二个音节读轻声,后两个音节变为阴平。
轻声简介
第二节 轻声
轻声
汉语普通话的每个音节都有一定的声调, 可是在词或句子里有些音节常常失去原来 的调值,变成一种又短又轻的调子,这就 叫轻声。
轻声作为一种变调的语音现象,一定体现在词语和句 子中,因此,轻声音节的读音就不能独立存在。它是语流 音变中的弱化现象。
— 幼儿教师口语教学
普通话音变训练
第一节 变调 第二节 轻声 第三节 儿化 第四节 “啊”的音变
变调
变调简介
第一节 变调
一种自然的音变现象。
音变就是语音的变化。由于相邻音节的相互影响或表 情达意的需要,有些音节的读音要发生一定的变化,这就 是语流音变。普通话的音变包括:变调、轻声、儿化和语 气词“啊”的变化等。
(2)上声+上声变轻声 想想 走走 手里 哪里
一、上声变调
第一节 变调
3. 上声+非上声变为半上声+非上声
(1)上声+阴平 (调值214变211+55) 首都 火车 礼花 雨衣 省心 警花
(2)上声+阳平 (调值214变211+35) 古人 祖国 补偿 乞求 可能 厂房
(3)上声+去声 (调值214变211+35) 本质 法律 北部 百货 小麦 讲话
3)单音节+单音节+单音(阳平+阳平+上声) 软懒散 稳准很 水火土 早午晚 甲乙丙
一、上声变调
第一节 变调
5)多个上声音节相连
1. 请你|把美好|理想|给领导|讲讲。 2. 请你|给我|打点|洗脸水。 3. 请你|给我|买几把|小雨伞。 4. 我|很了解|你。 5. 展览馆里|有|好几百种|展览品。 6. 我来过,我走了。
(2)上声+阳平 (调值214变211+35) 古人 祖国 补偿 乞求 可能 厂房
(3)上声+去声 (调值214变211+35) 本质 法律பைடு நூலகம்北部 百货 小麦 讲话
(4)上声+轻声 (调值变211 +轻声) 奶奶 嫂嫂 马虎 打扮 买卖 喇叭
一、上声变调
第一节 变调
2. 上声+上声变为阳平+上声
(1)上声+上声变为 阳平+上声 保险 美满 党委 尽管 老板 本领 鼓舞 产品 永远 语法 口语 岛屿 首长 母语 水果 草稿 旅馆 海岛
(4)上声+轻声 (调值变211 +轻声) 奶奶 嫂嫂 马虎 打扮 买卖 喇叭
一、上声变调
第一节 变调
4. 三个上声相连的变调
1)双音节+单音节(阳平+阳平+上声) 演讲稿 跑马场 展览馆 管理组 水彩笔 蒙古语 打靶场 选取法 古典舞 虎骨酒
2)单音节+双音节(半调+阳平+上声) 史小姐 党小组 好小伙 跑百米 纸老虎 李厂长 老保姆 冷处理 很友好 厂党委
“啊”的音变
第四节 “啊”的音变
“啊”
语气助词“啊”,单独使用时 语音没有变化。当“啊”处在语 句末尾时,由于受到前面那个音 节末尾因素的影响,常常会发生 音变,这就是“啊”的音变。
第四节 “啊”的音变
一、“啊”的音变规律
1. 当“啊”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a、o(ao、iao除外) e、i、ü、ê时,读 ya,可以写作“呀”。如,你去哪啊?
第三节 儿化
二、儿化的音变规律
1. 音节末尾是a、o、e、ê、u(包括ao、iao中的o[u])的,直接卷舌。 2. 韵尾是i、n的(除in、ün外),儿化时丢掉韵尾, 主要元音卷舌。 3. 韵母是in、ün的,儿化时丢掉韵尾n,直接加上er。 4. 韵母是i、ü的,儿化时直接加er。 5. 韵母是-i(前)、-i(后)的,韵母变作er。 6. 韵尾是ng的(ing、iong除外),儿化时丢掉韵尾, 韵腹鼻化并卷舌。 7. 韵母是ing、iong的,儿化时丢掉韵尾ng,并直接加上鼻化的er。
二、轻声词的一般规律
1. 助词、语气词一般读轻声。 2. 叠音词和动词的重叠形式后面的字读轻声。 3. 名词、代词的后缀及复数“子”“头”“们”读轻声。 4. 用在名词、代词后面表示方位的语素或词有时读轻声。 5.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趋向的来、去、下去等词。 6. 量词“个”常读轻声。 7. 一些常用的双音节词,第二个音节习惯上要读轻声。
一、轻声的作用
第二节 轻声
1. 区分意义:老子 (人名)—老子(父亲) 东西(方向)—东西(物品)
2. 区分词性:大意 (名词)—大意 (形容词) 干事 (名词)—干事 (动词)
3. 改变语言色彩,使语气活泼: 精神 溜达 笑话 机灵 家伙
4. 增强语言的韵律美: 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第二节 轻声
5. 当“啊”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i(后)、er和儿化音节时, 读 ra,仍写作“啊”。如,多美的花儿啊!
6. 当“啊”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i(前)时, 读 za,仍写作“啊”。如,你去过北京几次啊?
第四节 “啊”的音变
二、“啊”的音变练习
1. “啊”变“ya”练习 2. “啊”变“wa”练习 3. “啊”变“na”练习 4. “啊”变“nga”练习 5. “啊”变“ra”练读 6. “啊”变“za”练习 7. “啊”音变综合练习
第三节 儿化
一、儿化的主要作用
1. 区别词义: 头(脑袋)—头儿(带头的)
2. 区分词性: 堆(动词)—一堆儿(量词)
3. 区分同音词: 拉练(指行军、野营训练) —拉链儿(指拉锁)
4. 表达一定的感情色彩: 花猫儿 好玩儿 女孩儿 脸蛋儿 臭味儿
5. 表示细小、轻微、少的东西: 小手儿 小瓶儿 一丁点儿 门缝儿 小事儿 一会儿
2. 当“啊”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u (包括ao、iao)时, 读 wa,可以写作“哇”。如,你在哪住啊?
3. 当“啊”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n(前鼻音的韵尾)时, 读 na,可以写作“那”。如,学习要专业啊!
4. 当“啊”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ng(后鼻音的韵尾)时, 读 nga,仍写作“啊”。如,这几天可真冷啊!
一、上声变调
第一节 变调
普通话上声音节在单念或处于句尾以及处于句子 中语音停顿位置时,没有后续音节的影响,即可读原调。 组成词语且上声音节在前都会产生变调。
一、上声变调
第一节 变调
1. 上声+非上声变为半上声+非上声
(1)上声+阴平 (调值214变211+55) 首都 火车 礼花 雨衣 省心 警花
第一节 变调
二、“一”字变调
1. 在去声音节前变阳平调(调值35) 2. 在非去声音节前变去声(调值51) 3. 夹在词语中读轻声
三、“不”字变调
第一节 变调
1. 在去声音节前变阳平调(调值35) 2. 夹在词语中读轻声
四、重叠词变调
第一节 变调
1. AA+儿(的)式: 第二个音节变阴平同时儿化。
感谢聆听!
第二节 轻声
三、轻声的读法
阴平加轻声 读2度(半低) 姑娘、跟头、哥哥、刀子、风头
阳平加轻声 读3度(中) 棉花、石头、迷糊、夺来、聊聊
上声加轻声 读4度(半高) 姐姐、里头、躺下、打扮、使唤
去声加轻声 读1度(低) 地方、奔头、坐下、票子、罢了
儿化
儿化简介
第三节 儿化
普通话里,韵母er不能与声母相拼,它除了自 成音节外,还可与其他韵母结合成一个音节。 即er在词尾时,由于在口语中处于轻读的地位, 长期与前面的音节流利地连读而产生音变,失 去了独立性,“化”到前一个音节,只保留一 个卷舌动作,使两个音节融合成为一个音节, 前面音节里的韵母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这 种现象就是“儿化”,带有卷舌色彩的韵母称 “儿化韵”。
2. ABB式: 后两个音节都读阴平。
3. AABB式: 第二个音节读轻声,后两个音节变为阴平。
轻声简介
第二节 轻声
轻声
汉语普通话的每个音节都有一定的声调, 可是在词或句子里有些音节常常失去原来 的调值,变成一种又短又轻的调子,这就 叫轻声。
轻声作为一种变调的语音现象,一定体现在词语和句 子中,因此,轻声音节的读音就不能独立存在。它是语流 音变中的弱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