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庭院养殖技术要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泥鳅庭院养殖技术要点
前言
泥鳅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水产养殖品种,其富含丰富的
营养成分,能够促进人体健康。

在庭院养殖中,泥鳅的养殖方式相对简单,但也存在一定的技术要点。

本文将从水体净化、泥鳅选择、投放、饲养管理、环境条件等方面进行介绍,以帮助读者了解泥鳅庭院养殖的技术要点。

水体净化
水体净化是保证泥鳅养殖健康的前提。

在进行养殖前,首
先需要清除水中的杂质和氨氮等有害物质。

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沉淀法:将新鲜水放于缸中,静置1-2天后,水中
的杂质和悬浮物就会沉淀到缸底。

将上部清水留下即可。

2.过滤法:通过布袋过滤原理或自制过滤器进行滤水,
可以过滤掉较细小的泥沙、悬浮颗粒等杂质。

3.生态浮床法:利用浮床上的生物吸附和降解有害物
质来净化水体。

具有低成本、无化学污染等特点。

泥鳅选择和养殖密度
选择品种优良、生长快、体质壮健的泥鳅,有利于提高生
产效益。

同时,正确的养殖密度也是保证泥鳅成长和健康的关键。

1.选泥鳅要注意以下几点:
•外形完整,体魄健康,无明显的损伤。

太瘦的泥鳅密度低,生长速度慢,太胖的泥鳅口撑不大,不利于养殖。

•活泼有力,眼亮、肉质鲜活。

活鱼活跃度高,鱼体健康,易保证预防疾病并且能促进养殖效益。

•规格大小要统一,避免太小或太大的泥鳅。

太小的泥鳅容易死亡,太大的泥鳅增加了维护和喂养的难度。

2.养殖密度
•土法养殖一般每个平方米投放泥鳅100-300尾.
•水面养殖一般每立方米养殖300-500尾。

投放
泥鳅在缸池水中游荡寻找底部的沉渣,逐渐适应新环境,感受缸池水流动,过滤着环境中的营养物质。

投放前需要先熟悉放鱼缸池的方法,以免造成损坏和压伤。

1.缸池的准备:
•确保缸池内部干燥清洁,没有异味。

若发现异味,需要清洗一遍,再放入鱼类。

•需要按照养殖密度投放泥鳅,养殖密度不宜过高。

2.投放的方式:
•均匀地泼洒在池塘中,让泥鳅在水中攀游一会儿,此后放入新池中。

•投泥鳅要注意水的温度变化,以免出现温度反差,引起泥鳅的惊慌和伤害。

饲养管理
1.饲料的选择泥鳅必须放养后才能投放饵料。

初期要
喂蚯蚓、虫蛹等小型的活饵料,珂粮、糠饼等粗饲料投喂量不宜太多,以免造成缸池水质恶化。

2.饲料的投喂
•养殖初期一般每日投喂一次,而后逐渐增加至每日三次左右,饵料要分多次进行投放,喂料时间要固定。

•居住环境要适宜,温度要保持在15-25℃之间,施肥量应根据水质和养鱼头数进行调整。

过度投肥会导致饵料残留过多,池水浑浊,并可能导致鱼体过度发育。

3.疾病防治疾病预防是泥鳅养殖的重要环节。

常见的
疾病有鳞背病、鱼眼病和通碱病等。

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
行预防和治疗:
•处理传染源:如清除水池中的杂草、落叶等,增加池水流动量,同时做好对水质的监测。

•预防用药:合理使用氯化铜、漱口拯救病等抗病药物进行预防,保护泥鳅健康成长。

•注意处置病死鱼:避免死亡的鱼被都移到活鱼群中,及时处理并加强缸池清洗。

环境条件
泥鳅养殖环境应当适宜。

1.pH值:保持水质的中性或碱性,维持环境内微生物、
资料分解等生态平衡,pH值一般在7.0以上。

2.温度:泥鳅养殖温度一般应在15℃-25℃之间,室
内养殖要保持温度,避免大温度变化。

3.光照:光照充足的养殖环境,有利于泥鳅成长和发
育.
结语
庭院养殖泥鳅虽然相对简单,但是要注意一些技巧和要点。

本文从水体净化、泥鳅选择、投放、饲养管理、环境条件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使读者能够合理有效地进行庭院养殖泥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