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下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窗》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下
册)
一、教材分析:
小说是四大文体(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小说的学习不同于其他文体的学习,它需要调动学生多方面的互动因素,共同完成对小说中心思想(主题)的理解。
《窗》在篇幅上属于小小说,而且故事情节广为流传,学生一读便懂;它是本单元讲读课文最后一篇,因此学习的重点是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创造性阅读,并转化为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和体验作品给予我们的生活观和人生哲理,发现和创造新的艺术形象。
二、教学目标
1、运用创造性阅读的方法领悟小说的艺术技巧。
2、初步学会用创造性阅读的方法欣赏文学作品,能够运用对比和想象的艺术手法,增强文学作品的感染力。
3、通过阅读,让学生懂得健康的心态对人生的重要意义。
三、重点难点
学习对比和想象的艺术手法,挖掘出人物形象,归纳文章的主题。
巩固创造性阅读,并在实际中运用。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立标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以欧亨利的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导入,设置题目:
同样是在病房,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不同人身上会有怎样的
不同结果呢?让学生在对故事的对比当中,领会文章的主题。
出示学习目标齐读学习目标引发学生求知欲望,调动学
习积极性、主动性
达标(含查标、补标)一、整体感知课文
读完整个故事,说说故事的哪一场景对大家的触动最深?
二、设置问题,突出重点。
问题:
(1)大家想一想,到底窗外有没有很美的景色呢?为什么两位病人通过同一扇窗户所看到的景色却完全不同呢?
(2)小说的两个人物各是什么样的性格?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3)在分析归纳的过程中,你运用了哪些阅读方法?
三、精彩赏析。
在描述者死去的那个夜晚,作者多次描写了另一个病人
的眼神,但同样的眼神表现的是不一样的心态,仔细揣摩一下,他此时心里在想什么?
(1)一天晚上,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这时他在想:。
(2)他的同伴大声咳嗽着……他两手摸索着,在找电铃的按钮……但是另一位病人却纹丝不动地看着。
这时他在想:。
(3)病人终于停止了呼吸,另一位病人继续盯着天花板,这时他在想:。
四拓展迁移:
1、看过了整个故事,现在再来看看题目。
小说以简单
的“窗”为题,有怎样的寓意?
2、我们通过对文中两个人物的分析,已经明显的在情
感上有了倾向性,大家来说一说,你的倾向性是什么?
3、你认为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
谈对这一主题的看法。
生读课文,思考、发表看法
提倡、鼓励学生有不同见解、有创新,答案不要求完全
一致。
学生思考“窗”的象征意义。
)第一个问题设置面向全
体学生,从刚刚分析完毕的情节结局入手,让学生的思维迅
速从故事的情节转入对人物形象地分析探究中来;第二个问
题有一定的难度,意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为学生搭建知识
的台阶;第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学会在分
析中运用创造性阅读的方法。
通过以上问题的探讨,让学生在联想和想象中,丰满人
物形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巩固联想式、空白式的创造性
阅读方法。
评标
五、布置作业作业:结合你对这篇小说的理解,为小说结尾作一个续写:
六、教学后记:
在教学中,我努力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学法指导上,以灵活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以认可、赞赏、宽容、鼓励去激活他们的学习欲望,使程度不同的学生都能在愉悦的状态中茁壮成长。
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