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国际化经营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1:中石油09年大事记
/cn/gywm/dsj/dsj2009.htm
2002年以后,中石油进入了大规模海外并购的 浪潮中。以2009年为例,就有多大十多项重大 海外合作。
2009.4.16与哈萨克斯坦国家油气股份公司签署 了《关于扩大石油天然气领域合作及50亿美元 融资支持的框架协议》。双方还与中亚石油有限 公司签署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哈萨克 斯坦国家油气股份公司联合收购曼格什套油气公 司的协议》。
2009.12.31随着西气东输二线北疆管网联络线建成投 产,来自中亚的天然气开始输入新疆乌鲁木齐市,标 志着西气东输二线(西段)工程建成投产并投入商业 供气。 2009.12.29收购阿萨巴斯卡油砂公司两个油砂项目的 协议获得加拿大政府批准。 2009.12.17与哥斯达黎加国家石油公司在哥斯达黎加 首都圣何塞正式完成合资公司中哥炼油股份有限公司 注册,双方合作进入全面实质性操作阶段。合资公司 将负责实施MOIN炼厂升级改造和扩建项目
中石油的国际化经营
一、中石油的国际化经营(纵向对比) 1、中国石油企业发展背景 2、中石油的国际化经营 3、中石油海外上市的作用 二、与中海油、中石化的对比(横向对比)
一、中石油国际化经营
中国石油企业发展背景 中石油的国际化经营 中石油海外上市的作用
一、中石油国际化经营—背景
上个世纪90年代始,我国石油工业面对的一个 严峻现实是:中国已从石油出口国变为净进口 国,保障国家石油供应压力增大。 近年来石油市场特点:国内产量稳定,国内消 费量不断攀升,对外依存度高。实施国际化经 营成为获取可靠原油的保证。
2009.8.18控股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 公司与埃克森美孚签署价值410亿美元的液化天 然气供应协议,协议期限20年。根据协议,埃克 森美孚每年将从澳大利亚高更气田向中国石油供 应225万吨液化天然气。埃克森美孚拥有高更气 田25%的产量份额。
2009.7.25由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工厂化” 整体EPC总承包的阿尔及利亚500万吨/年凝析油 炼厂项目实现一次投产成功,并顺利通过监理公 司和业主验收。
2009.6.5所属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与马来西亚UMW公司合资 组建的中油宝世顺(秦皇岛)钢管有限公司正式开业。合资公司 拥有大口径直缝埋弧焊管生产线、大口径预精焊螺旋埋弧焊管生 产线和内外防腐生产线,每年可生产大口径直缝和螺旋焊管40万 吨、钢管防腐600万平方米。
2009.6.30在伊拉克第一轮国际油气田招标中,与BP公司联合中标 获得鲁迈拉油田作业权。 2009.6.27签署《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乌兹别克国家油气公 司关于扩大油气领域合作的协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与乌兹别克国家油气公司关于联合勘探开发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 明格布拉克油田合作原则协议第一号补充协议》、《中国石油天 然气勘探开发公司与乌兹别克国家油气公司关于成立合资公司联 合开发卡拉吉达—贡哈纳区块卡拉吉达构造的原则协议》,为双 方进一步扩大石油天然气领域合作奠定了基础。
2009.11.17与苏丹能矿部签署《关于喀土穆炼厂 二期扩建项目谅解备忘录》。同时,还与苏丹能 矿部和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签署了《关于进一 步加强在苏丹共和国上游油气项目合作谅解备忘 录》。
2009.11.10与壳牌公司签署《四川盆地富顺—永 川区块页岩气联合评价协议》,标志着国内首个 页岩气合作开发项目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2009.12.14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通气仪式在土库曼斯 坦阿姆河右岸巴格德雷合同区第一天然气处理厂举行。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 别克斯坦三国总统共同出席通气仪式,祝贺工程如期竣 工。
2009.12.11在伊拉克第二轮国际油气田招标中,与道达 尔、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组成投标联合体,成功获得 哈法亚油田服务合同。 2009.12.1间接控股的境外红筹公司——中国(香港) 石油有限公司以每股8.27港元的发行价格,成功配售 4.5亿股股份,募集资金约37.22亿港元。
海外收入增长显著
摘自10年半年报
国际化经营分布
中石油的四大进口通道
在西北,中亚天然期管线已经建成; 在东北,中俄原油管道正在抓紧建设,预计将于 年底建成; 在西南,中缅油气双线管道已经敲定; 再加上海运通道,中石油的油气进口四大战略 通道已初步成型。
附2:国际化经营地区分布 (图来自08年年报)
2009.10.14与哈萨克斯坦国家油气公司签署《关于中哈 原油管道二期二阶段建设的框架协议》和《关于联合开 发乌里赫套气田的框架协议》。 2009.10.13分别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和俄罗斯石油 公司签署《关于俄罗斯向中国出口天然气的框架协议》 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俄罗斯石油公司关于推 进上下游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2009.10.9中哈原油管道二期一阶段肯基亚克-库姆科 尔原油管道正式开始商业输油。
1998年,我国石油产业重组 2001年底加入WTO 2004年,对外开放成品油零售市场 2006年12月11日,对外开放中国成品油批发市 场 外国公司纷纷进入,建立了油库、销售网络。
先内后外。上世纪80年代,中国石油工业打开国门,先海 洋后陆地,引进外资60亿美元,通过对外合作这一窗口, 感受到了国际石油工业跳动的脉搏。正是有了国内对外合 作的探索,才有上世纪90年代开拓海外的快速启动。 从小到大。1993年起,先后在秘鲁、加拿大、泰国、苏丹 等国建设了几个小项目。小项目投资不多,风险不大,但 却是中国石油开拓国际市场的“敲门砖”。一个个小项目 的历练,积累了从事大中型项目的雄厚实力,实现了从小 舢板到大舰艇的跨越。 由低到高。先后经历了从海外练兵,低风险项目探索到风 险勘探三个阶段,熟悉了国际惯例,积累了经验,锻炼了 队伍。也正是经历了一次次低风险项目,才磨炼出能承受 高风险项目的硬肩。
2009.5.11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10亿美元境内中 期票据。2009.4.22以现金方式独家认购克拉玛依市商 业银行新发行股份,成为克拉玛依市商业银行的主要股 东。重组后的克拉玛依市商业银行将更名为昆仑银行, 实际运营总部设在北京,目标是建成全国性商业银行和 国际化银行。
2009.6.21控股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对新加坡 石油公司45.51%股份的收购,交易的现金对价为每股6.25新元, 共计约14.7亿新元(约合10.2亿美元)。 2009.6.16签署《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缅甸联邦能源部关于 开发、运营和管理中缅原油管道项目的谅解备忘录》
国际化经营趋势
这个之前似乎一直很确定的答案正在被改写
中国油企海外并购主要看重的只是石油、天然气等上 游资源吗?
从上游到下游
2009.6.21控股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 限公司完成对新加坡石油公司45.51%股份的收 购,交易的现金对价为每股6.25新元,共计约 14.7亿新元(约合10.2亿美元)。 2009年6月,中国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投资 收购新日本石油有限公司大阪炼厂部分股权项 目。中石油收购股份比例为49%。
本石油公司总裁西尾进路签署合作协议。
中石油频繁出手收购关 ,培 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必须充分 认识产融结合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石油频繁出手收购金融企业
10多年前,中石油就已组建中油财务公司,开展吸收成员单位存款、 发放贷款、成员单位间的内部转帐结算等业务,是全国最大的财务 公司之一。这也被认为是中石油进军金融领域的征兆。 中石油成功收购了克拉玛依商业银行。中石油集团通过现金方式认 购克拉玛依市商业银行新发行股份,成为后者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 高达92%。入股后,克拉玛依市商业银行更名为昆仑银行,计划发展 成全国性商业银行和国际化银行。 中石油在重庆发起设立金融租赁子公司,注册资本金为60亿元。如 果顺利发展,中石油将开创国有企业发起设立金融租赁公司的先河。 于此同时,中石油收购金港信托。至7月1日,中石油宣布,其全资 直属子公司中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现金方式对金港信托进行增资, 股权增至82.18%,成为其控股股东。金港信托也更名为昆仑信托, 由于中石油的加入,该公司注册资本从4.07亿增至30亿,一跃升为 全国第二大信托企业。
一、中石油国际化经营—背景
近10年来,世界最大几家跨国石油公司,埃克 森美孚、BP、道达尔、雪佛龙通过一系列的并 购活动成为石油产业领导者。
一个国际化石油公司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就是在全球获取资源的能力,西方大石油公司 就是通过大规模的跨国经营走向强盛。
一、中石油国际化经营—背景
2009.2.17与俄罗斯管道运输公司签署了《关于 从斯科沃罗季诺—中俄边境原油管道建设与运营 合同》,与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俄罗斯管道运输公 司分别签署了开展长期原油贸易的协议,奠定了 中俄原油管道建设的基础。
2009.5.18中俄原油管道中国境内段漠河-大庆原油管 道开工建设。中俄原油管道起自俄罗斯远东管道斯科沃 罗季诺分输站,经俄边境加林达计量站,穿越黑龙江, 途经中国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12个县市,止于大 庆末站,设计年输量1500万吨。管道全长1030千米,俄 罗斯境内约63.4千米,中国境内965千米,计划2010年 底建成投产。
1997 年至 1999 年三年间,中国国有石油公司在主要产油国如哈萨克斯坦、 委内瑞拉、尼日利亚、科威特和埃及,以及政治因素更为敏感的苏丹、伊朗和伊拉 克都有了自己的位置。
第三阶段;2002 年至今中国石油的海外并购逐渐活跃。
一是除中国石油外,中国石化、中海油也开始积极寻找海外资产; 二是纳入考虑范围的地理位置开始拓宽:非洲、拉美和东南亚、中亚等都进入 了视野; 三是项目规模日益扩大,并尝试进入一些传统的高风险项目。特别是 2005 年, 中国石油企业的海外并购引起了世人的关注。2005 年 6 月 23 日,中海油斥资 185 亿美元现金向优尼科发出要约,8 月 2 日,宣布退出;2005 年 8 月 22 日, 中国石油以 41.8 亿美元的高价收购 PK 公司;2005 年 9 月,中国石油、中国石 化以 14.2 亿美元联手收购加拿大石油公司在厄瓜多尔的石油资产和管道资产,等 等
中石油国际化发展前景
三大海外运营中心 根据中石油的战略规划,未来将建设三大海外运 营中心,一是以收购的新加坡石油公司为桥梁,把 新加坡定位为中石油国际贸易运营中心,二是以 南美洲为重点的美洲运营中心,三是中东及非洲 运营中心。
积极展开各种国际合作
中日双方将分别控股49%和51%。根据双方 签署的协议,新日本石油将主要负责大阪 炼油厂的运营,而中石油主要负责原油采 购与精炼产品销售。 据介绍,新日本石油自2004年起就与 中石油签订了石油委托精炼合同,一直在 向中国出口石油制品。出口量也将从2004 年起的2万桶/日稳步上升到今年的7万桶/ 日。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和发电行业对石 油制品的需求迅速增长,而日本国内由于 需求下降,炼油厂的生产能力处于过剩状 态。图为中石油总裁蒋洁敏(左)和新日
原因之一
相对上游业务来说,中石油的石油化工板块并 不是强项,与国外众多跨国石油公司相比差距 巨大,甚至与中石化相比也属落后。
弥补炼化短板之外,抢占海外市场、实现炼化 业务全球布局则是中石油频频海外并购的另外 一个重大战略。
原因之二
近几年来中国的石化市场受到来自中东地区产 品的严重冲击,数据显示销往中国的化工产品 从中东全部产量的3%上升到了20%。由于特殊 的资源禀赋,中东石化产品成本优势明显,以乙 烯为例,其生产成本最低不到我国的五分之一。 内忧外患之下,中国油企取经海外、加速海外 下游资源并购也就成为必然之举。
国际化经营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1992 年至 1996 年,国际化在中国石油企业中仅是 中国石油一枝独秀
在国际上购买的一些零星资产大多需要再开发、复产才能投产,地理分布较 为广泛,从巴西、加拿大、印度尼西亚、泰国一直到巴布亚新几内亚,都有相应的 项目。
第二阶段:以 1997 年为转折点,中国石油开始投资储量丰富 且高产的成熟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