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港射阳港区航道整治工程自然条件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城港射阳港区航道整治工程自然条件分析[摘要] 本文根据实际工作经验,以盐城港射阳港区航道整治工程(一期)
为例,进行了整项工程的自然条件要点分析,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工程项目;自然条件
一、工程地理位置及气象条件
盐城港射阳港区航道整治工程(一期):SG-1标段位于盐城市射阳港区射阳河口处,射阳港北距连云港80海里,南距上海港280海里。
射阳县地处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并受海洋气候的影响,气候温和,季风盛行,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四季分明。
(1)气温
射阳县地处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并受海洋气候的影响,气候温和,季风盛行,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四季分明。
根据射阳县气象站(东经120015’’,北纬34005’’) 1953-2000年多年统计资料:极端最高气温:390C(1966年8月8日)
极端最低气温:-150C(1969年2月6日)
年平均温度:14 0C
每年最高气温出现在7, 8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2月~翌年2月。
1953~1980年日最高气温350C的天数,平均每年4.9天,日最高气温≦-100C白天数,平均每年1.4天。
(2)风况
本港区地处亚热带和温带的过渡地带寒潮和台风是影响本海区的两个主要天气因素,冬季受极地大陆气候影响,以西北风为主,夏季受热带暖气流控制以偏北风为主。
从射阳县气象站1975~2004年近30年的长期资料来看,多年平均风速为3.Im/s, 最大年平均风速3.6m/s (1978, 1979年),最小年平均风速2.7m/s (1996年),泉年最大风速为21.3m/s (NNW)。
该区常风向为SE向,次常风向为NNE,出现频率分别为11.71/6V 8.7%;强风向为NNE、NE、SE、风玫瑰图如下。
(3)降雨
本地区夏季多雨,冬季干燥,降水主要集中于6~9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6%,其中又以7、8月份最多,而12月至次年2月降雨量仅占7%。
多年平均降水量1953-1980年为1034.8mm,1953-1980年白降水量325mm的天数,平均每年为1斑。
二、潮汐与水位
1)基面关系
根据2008年4月国家海洋局第二研究所论证并经专家评审,确定射阳港各基面关系如下图所示。
除特别说明外,以下水位特征值均以当地理论最低潮面起算。
射阳港各基准面关系示意图
2)主要潮位特征值
根据射阳港口水文站1986年7月一1988年12月资料统计,本区主要潮位特征值如下:
最高潮位4.13m(1988年8月)
最低潮位一0.05m (1987年2月)
平均高潮位2.84m(1986年7月一1987年6月)
平均低潮位0.7m(1986年7月~1987年6月)
平均潮位1.85m(1986年7月一1987年6月)
平均潮差2.15m
最大潮差4.16m
平均涨潮历时约5h
平均落潮历时7h26min
3)设计水位及设计高程(当地理论最低潮面)
设计高水位(高潮累积频率10%) 3.32m
设计低水位(低潮累积频率90%) 0.24m
极端高水位(50年一遇)5.23m
注:极端高水位是利用1978-2007年射阳河闸(闸下)潮位资料与射阳河口潮位相关统计推算而得。
三、水流
射阳河口潮流受山东半岛反射而产生的旋转潮波系统控制,工程水域潮波系统属于驻波性质。
2006年及2008年的水文测验表明:最大涨潮垂线平均流速为2.02m/s,最大落潮流垂线平均流速为1.78m/s,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
根据交通运输部夭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2010年7月心射阳港万吨级码头及进港航道工程波浪潮流泥沙及通航条件模拟研究总报告》,南导堤内侧各工况下流速变化较小,落急时刻流速最大点出现在南导堤中部,径流丰水年流速最大为0.72m/s;北导堤内侧受射阳河闸下泄流量的变化,落急时刻流速最大点出现在射阳河口附近,径流丰水年流速最大为1.81m/s.各工况典型点落急时刻流速见下表。
各工况典型点落急时刻流速统计表
四、波浪
根据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1986~1987年研究资料,该区观测期间常浪向NNE及NE向,强浪向NE向,最大实测波高为5.7m。
五、地质
1)地形地貌
本工程区域地势较平坦,地形起伏不大,隶属我国东部新华夏系第二巨型隆起带上,秦岭东向复杂的构造带也东延至此。
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各类构造形迹致杂,规模不等,性质各异,可归纳为三个主要构造体系,即纬向构造体系、华夏系或华夏式构造和新华夏系,本场地属华夏系和华夏式构造,位于盐城凹陷处。
本地区新构造运动有明显的继承性和不均一性,受到NEE与下NW两个方向构造控制,时间愈新,NNW方向的控制愈明显。
新第三系后本区地面已趋准平原化,第四纪沉积物为被盖式沉积,新构造运动微弱。
2)土层的构成与特征概况
初勘深度范围内揭露的土层为全新世松散堆积层。
根据揭露的各土层地质时代、成因类型、埋藏深度、空间分布发育规律、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其工程地质特征,划分为6个大层及11个亚层。
3)土层的物理力学性指标及评价
经对场地各勘探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在划分同一工程地质单元体的基础上,依据国标规范方法在剔除异常值后进行数理统计,分别统计计算出各土层的算术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和变异系数。
统计结果表明,除部分土层因取样难度较高或厚度较薄子样个数偏少,造成指标离散程度较高,变异系数较大,代表性不足外,其它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基本呈正态分布,其变异系数均在正常范围内,说明试样具有足够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本报告提供的标贯击数N 值,均为现场实测值。
试验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并做到孔壁稳定,清孔彻底,试验值较为可靠。
静力触探试验孔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循规范、规程及技术要求的规定,试验取得了较为可靠的数据,试验指标反映了相应土层的强度特征。
地基土层中粉性土、砂土经颗粒分析试验,颗粒组成百分数见下表:
地基土层颗粒组成百分数(%)
土层序号土层名称砂粒(mm)粉粒(mm)粘粒(mm)
0.25~0.075 0.075~0.005 <0.005
①2 冲填土 4.3 82.4 13.3
②1 砂质粉土8.7 81.4 9.9
②2 砂质粉土10.3 82.1 7.6
②3 粘质粉土7.1 79.0 13.9
③2 含粘粉砂49.7 43.1 7.2
④2 灰色粉质粘土夹粉土17.6 66.2 16.2
⑤粉质粘土 5.4 78.9 15.7
⑥砂质粉土16.8 75.3 7.9
六、地震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港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l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0.65s,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工程的自然条件还是相当好的。
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气候条件,亦或者土质,都是很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