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自我综合评价(一)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在实验室操作练习中,王明同学观察并记录了下列实验操 作过程,其中错误的是( D ) ①通过品尝某包白色固体是否有咸味确定其是不是食盐 ②取用锌粒时,直接将锌粒倒入手中 ③刷洗试管时,将试管中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后的剩余物倒入 下水道 ④在进行锌和盐酸反应的实验时,为使现象明显,向盛有一粒 锌粒的试管中多加盐酸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2.《天工开物》中记载了“蜀省井盐”的制备步骤,其中涉及 化学变化的是( D )
A. 挖凿盐井 B. 剖竹去节 C. 汲取卤水 D. 井火煮盐 3.在镁条燃烧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A ) A. 燃烧匙 B. 酒精灯 C. 坩埚钳 D. 陶土网
4.体育课掷铅球活动结束内__壁__的__水__既__不__聚__成__水___滴_也__不___
_成_股__流__下___判断已经洗净,与玻璃仪器洗净的判断方法相似;
厨房里的色拉油用_细___(填“细”或“广”,下同)口瓶盛装,
食盐用_广___口瓶盛装,与实验室贮存试剂相似。
(3)要学会如何正确地处理实验剩余的试剂,下列处理方
行探究,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磁
铁吸一下。“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C )
A. 提出问题
B. 形成假设
C. 实施实验方案
D. 形成结论
5.(2022北京改编)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B )
A. 滴加液体 B. 倾倒液体 C. 加热液体 D. 取用固体 粉末
6.泡腾片放入水中会发生剧烈的反应,生成很多气泡,兴趣 小组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探究环节。这些环节正确的先后 顺序为( A ) ①产生的气泡是什么 ②气泡可能是二氧化碳气体 ③将产 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④气泡是 二氧化碳气体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③④①② D. ④①②③
1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有许多和传统节日有关的 习俗。下列习俗活动中与物质化学性质相关联的一项是 (A ) A. 清明节——酿美酒,祭祖先 B. 端午节——赛龙舟,插艾草 C. 中秋节——观菊花,赏明月 D. 春节——剪窗花,贴对联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 化学变化过程中可能同时伴随发光、发热、颜色改变、 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B. 化学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 响,如环境污染等 C. 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伴随发生物理变化 D. 用水彩笔给图案涂上颜色,产生了变色的现象,因此这 个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8.下列变化中,发生了化学变化且颜色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D ) A.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 B. 将锌粒投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且溶液变蓝 C. 将蔗糖放在燃烧匙内灼烧,固体不变色 D. 向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9.(2023恩施州)关于铁的性质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B ) A. 铁的熔点较高 B. 铁易生锈 C. 银白色、具有金属光泽 D. 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17.(1分)试管是实验室最常见的仪器,如图1-C-5所示, 在不同的化学实验中试管口的朝向不同。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_b_c_(填字母)。
图1-C-5
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朝向如图① b.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时,试管口的朝向先如图②,最后 如图① c.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朝向如图④ d.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试管口朝向如图③
13.(2023滨州)诗歌是中华文明皇冠上的璀璨明珠。下列 诗句与化学变化有关的是( A ) A.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石灰吟》 B.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行路难》 C.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D.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相关解析
1.A [解析] 化学实验的成功需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的实 验方案,另外还需要科学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并不是通过 偶然的巧合就能成功的。 2.D [解析] 挖凿盐井、剖竹去节、汲取卤水的过程中没有新物 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井火煮盐的过程中,发生了燃料的燃烧,燃 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A [解析] 燃烧匙一般用于粉末状固体的燃烧,镁条不应放在燃 烧匙内燃烧,应用坩埚钳夹持。
18.(6分)图1-C-6中A ∼ H为实验室常用的八种仪器。 图1-C-6
(1)写出仪器的名称:C_胶__头__滴__管___;F_酒__精__灯___;G __集__气__瓶___。 (2)给仪器H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要略_向__下__倾__斜___。 (3)在实验室里,一般用_漏__斗___(填仪器名称)向F中添加
理)
在火焰上方罩一 烧杯内壁出现
个烧杯
_水__珠___
燃着时 在火焰上方罩一 澄清石灰水 个内壁沾有澄清 __变__浑__浊___ 石灰水的烧杯
续表 蜡烛燃烧生成 了_水___
蜡烛燃烧生成 了_二__氧__化__碳___
燃着时
用烧杯完全 _一_会__儿__后__蜡__烛_ _烧__杯__中__的__氧__气__耗__尽__ 罩住蜡烛 _熄_灭_____
(4)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最能说明其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
是_D__(填字母)。
A.蜡烛变短
B.放出大量的热
C.发出黄光
D.生成小水珠
20.(7分)化学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绚丽多彩,学习化学要与 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1)倒开水时,要把热水瓶的软木塞_倒__放___(填“倒放”或 “正放”)在桌面上,其操作与化学中取用_液__体__试__剂___的操 作相似,观察到热水瓶中有热气冒出,这时水发生了_物__理__ _变_化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自我综合评价(一)
[范围: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时间:40分钟 分值: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每 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与化学实验成功无必然联系的因素是( A ) A. 偶然的巧合 B. 科学的实验方案 C. 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 D. 严谨的科学态度
法中正确的是_C__(填字母)。
A.倒入水池,用水冲走
B.带回家
C.放入实验室指定的容器中 D.放回原瓶中,以免浪费
21.(4分)走进化学实验室要遵守实验 室规则。图1-C-8中的哪些做法是不安 全的?请写出四条。 ①_在__实__验__室__里__打__闹___; ②_在__实__验__室__里__吃__食__物___; ③_用__手__直__接__拿__着__试__管__加__热___; ④_湿__手__接__触__电__源__(__合__理__即__可__)___。
2
酒精,所加酒精的体积不能超过其容积的_3_。
19.(6分)人类的发展历程也是人类追求光明的历程。人类 照明经历了如图1-C-7所示的过程。请结合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图1-C-7 (1)在上述照明方法中,_电__灯___照明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2)蜡烛燃烧的过程并不简单,主要包含以下过程:石蜡 先熔化成液态,再汽化成气态,石蜡蒸气再燃烧。在该过 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石__蜡__先__熔__化__成__液__态__,__再__汽__化__成__气__态__;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石__蜡__蒸__气__燃__烧___。由此说明发生化学 变化时_一__定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3)制造电灯的过程除了需要设计灯的形状,还需要研制 发光效率高的灯丝以及透光性能好的玻璃。这些过程中与 化学无关的是_设__计__灯__的__形__状___。
熄灭后
固体质量 _减__少___
_反_应__生__成__了___水__蒸__气__和 _二_氧__化__碳_____
(5)通过该实验知道了蜡烛的燃烧产物,请写出蜡烛燃烧 点燃
石蜡+氧气 水+二氧化碳 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通过探究,谈谈对学习化学的感受:__化__学__能__够__为__我__们__ _展_现__化__学__反__应__的__现__象__、__本__质__,__能__够__指__导__我__们__的__生__活__和__生__产___ _(_合__理__即__可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12分) 23.探究“蜡烛及其燃烧”。 (1)探究内容名称:探究“蜡烛及其燃烧”。 (2)用品:蜡烛、火柴、2个烧杯(洁净干燥)、澄清石 灰水等。 (3)实验目的:探究蜡烛的特性、燃烧的条件、燃烧后的 产物。
(4)探究步骤:
步骤 点燃前
现象及描述 白色、_固___态
分析现象成因 (可以是假想、推
7.D [解析] 实验室中的试剂有的有毒,有的有腐蚀性,不能品尝, 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试剂;反应后的剩余物应倒入指定容器内,然后 再对试管进行清洗;取用试剂时,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 用,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1~2 mL)取用液体。 11.D [解析] 蓄电池放电过程中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12.A [解析] 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是实验现象,而是实 验结论。
13.A [解析] “烈火焚烧若等闲”中,包含了在高温条件下碳酸钙 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欲渡 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中,只是物质的状态的改变,没有新 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 只是水的流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中,狂风卷走茅草,只是茅草的位置或形状改变, 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二、填空题(共33分) 16.(5分)观察图1-C-4,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图1-C-4
(1)人类认识到世界万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说明_原__子___是真实存在的。 (2)水是由_水__分__子___构成的,而水分子是由_氢__原__子__、__氧___ _原_子___构成的,水的化学符号是_H__2_O_。氢原子和氧原子还能 两两自相结合形成_氢__分__子__和__氧__分__子___。
图1-C-8
22.(4分)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是四 个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下列是有关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①流水能蒸发成水蒸气 ②水蒸气可以变成天空中的白云 ③白云变成了雨滴或雪花降落到地面 ④铁矿石冶炼成钢铁
⑤钢铁能生成铁锈 ⑥煤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 请你分析,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①__②___(填序号,下 同),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⑤___,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③___,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④__⑥___。
11.化学反应不仅生成了新物质,还伴随着能量变化。下列 事例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D )
A. 灯泡发光 B. 风力发电 C. 太阳能供热D. 蓄电池放电
12.下列对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 ) A. 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B. 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 C. 火焰分为三层 D. 吹灭后有一缕白烟飘出
10.2023年4月24日是第八个“中国航天日”,主题是“格物致 知,叩问苍穹”。下列有关航天的课题属于化学学科研究领 域的是( B ) A. “嫦娥二号”探月卫星轨道的计算 B. 发射“神舟”系列飞船的火箭所需新型燃料的研制与生产 C.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对接 D. “祝融号”火星车与“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之间的信息传递
15.D [解析] 用水彩笔给图案涂上颜色,产生了变色的现象,但这 个过程没有产生新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17.bc [解析]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使试管倾斜并与桌面约成 45°角;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时,先将试管平放,把固体试剂放在 试管口,然后使试管慢慢竖立起来,使固体试剂缓缓滑到试管底部; 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加热时产生的 液体倒流至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时,试管口应竖直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