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用物资储备量优化分析及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军用物资储备量优化分析及建议
作者:邵相军崔莉莉张瑞鹏
来源:《物流科技》2010年第03期
摘要:从我军物资储备量优化的现状入手。
分析了影响军用物资储备量的因素,提出了军用物资储备量优化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军用物资;储备量;优化
中图分类号:E233文献标识码:A
军用物资储备是国家和军队为了有效保障国防战备和未来战争需要的重要措施,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物资储备格局并保证储备机制的良性运转,是有效实施平战时物资保障的必备条件。
1我军物资储备量优化研究的现状
根据我军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要求,我军在军用物资储备量的优化上依靠其合理布局,初步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调整模型,确定了合理调整的方法,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地研究物资储备量优化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仓储理论体系进行有益的探索。
但对军用物资储备量进行系统性研究起步较晚,研究的方法也比较单一,定性研究较多,定量研究较少。
2影响军用物储备量的因素分析
军用物资储备量的分析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到很多相关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弄清这些因素和影响程度,可以抓住重点、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地搞好物资储备量优化工作。
2.1军队规模
一定数量的军队人员必须要有一定数量、一定种类的物资作为保障。
军用物资储备要保障部队在日常或战争初期“衣、食、住、行、打”的需要,必须与所要保障部队的多少、编成和所配备的武器装备相一致,同时还必须相应储备一定规模、品种的物资以保证扩军的需要。
部队构成的不同,对物资的需求也不同,这就要求对不同兵种的部队提供不同的物资。
2.2作战样式
不同作战样式,对物资消耗也不同。
在冷兵器时代,作战样式主要是短兵相接、刀剑对抗式肉搏战,后勤保障比较单纯,主要是弓、刀、剑、盔甲和人、马生活用的粮草等物资,战场空间小;在热兵器时代,作战样式主要是大规模地使用武器,尤其是火药的运用,大大拓展了战场的空间,后勤保障的重点由粮草转移到枪支、弹药、装备维修上来,物资储备的配置范围相对扩大,种类和数量也增加了:进入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机械化程度的大大提高。
射程较大的枪支、大炮的使用,使战场空间空前扩大,但是作战部队基本上以步兵为主,作战兵种比较单一,后勤保障的重点先后以给养、弹药为主和以消耗巨大的油料和弹药为主,物资储备品种和数量继续增加,配置区域也相应增大:而以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车臣战争、伊拉克战争为代表的高技术局部战争,其作战样式变为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手段,空中精确制导武器打击为主的多兵种、多维空间的联合作战。
油料(尤其是航空油料)、弹药(尤其是高精度弹药)成为物资储备的重点。
2.3后勤保障体制
后勤保障体制是军队实施供应、医疗、修理、运输保障的组织体制和组织制度的通称。
后勤保障体制的不同,对物资储备量的要求也不同。
例如,我军以前是垂直分供体制,即是按军事行政建制序列进行保障。
各军兵种“自给自足”各自为政进行物资保障,物资储备根据部队建制进行布局、存储,显得比较零星分散;目前,采取的是以军区为单位的联勤体制,对通用物资进行统供、对军兵种专用物资进行分供保障,原则上要求物资相对集中配置,形成支援保障的合力。
同时,还可以防止后勤设备、设施重复建设和物资倒流。
2.4技术因素
科技含量高的电子产品、精确制导武器装备的大量涌现,对物资储备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高技术战争的来临,战场空间骤然加大,前后方界限越来越模糊,战略支援愈发重要、突出,因此增大储备的比例愈发强烈。
同时,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加大,部队所需的各种物资层出不穷地涌现,大大丰富了军用物资储备。
但是。
由于物资的生产周期缩短,其淘汰速度也相应增大。
今天所需的物资,明天就可能已经过时、淘汰。
因此,仅仅储备
实物物资必将造成巨大浪费,必须把“技术储备”、“资金储备”与“实物储备”相结合,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2.5军用物资自身因素
每种物资由于其自身的结构和成分存在差异,表现出的属性和特点各不相同,对存储环境和要求也千差万别。
例如:枪、炮等由铁、钢等元素构成的物资,要存储在比较干燥的环境中,以免受潮;一些药物要在较低温度,甚至要在医用冰箱中储存,否则会变质,失去作用;汽油、煤油等油料必须远离火源等。
这些因素造成物资不能正常使用,在储备初期就应该考虑到,从而适当地加大储备量,以保证物资的正常供应。
2.6仓库容积
由于全军仓库占地面积等因素的影响,各仓库的物资储备能力显然会受到仓库大小、数量的影响,储备的数量也有大有小。
3军事物资储备优化的对策建议
3.1建立“模块化”的硬储备结构
3.1.1储备品种结构的确定
战略后方基地仓库侧重储备技术含量高、生产周期长、价值昂贵、战时不易生产筹措的重要装备;战役后方仓库则侧重储备一般的、常用的物资和少量的重点物资。
通常来说,短线的、急需的、技术含量高、国内资源少、转产困难且专业性强的重点物资要多储备:技术含量低、通用性强的物资要少储备;军民通用物资和战时可以在短时间内从地方征用的物资要少储甚至不储。
在确定物质的品种结构时要注意做到齐全配套、比例适当,以满足军队遂行不同作战任务的需求。
3.1.2实行“三合一”的储备方式
它是指整机、部件、器材相结合的储备结构。
亦即对高精尖装备和战时难以生产的物资采取整机储备;对通用装备只储备精密部件和难以生产的部件;对那些拆装组合方便的装备可考
虑分离式部件集装化储备模式;对军民通用物资一般采取平时储备相对萎缩,战时急剧膨胀的储备方式。
3.1.3建立安全可靠的“备份储备系统”
这亦是建立以硬储备为主、以软储备为辅、三军一体、军民兼容、上下衔接且左右连贯的储备运行机制。
3.2调适储备数量,改善储备布局
应按照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物资消耗的特点、军事物资的使用属性、物资的品种类型、军工生产能力四个方面的因素确定物资储备标准,而不能单纯追求物资数量的无限扩大:高技术武器装备在未来战争中的广泛应用和作战物资更新周期的加快,从客观上要求我军不宜也没有必要储备过多过滥的物资:有限的国力和有限的军费也不同程度地限制我军的物资储备量。
合理的物资储备布局不但可以弥补储备数量不足的缺陷,而且可在战时各种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实施有效的保障,我军物资储备必须真正确立起优化储备布局的指导思想。
我军储备布局要由现在的单一配套改变为方向配套,实行三军通用物资统一规划储备的区域性综合配套。
可先按照重点地区和主要作战方向需要实现局部地区的方向配套;在局部实现配套的基础上向总体区域性群体综合过渡配套。
原则上,每个区域性物资储备群体必须保证自身的配套储备,每个群体中的单个仓库必须是单一类别的“专业化”仓库,特别是大型、贵重、高技术装备必须采取专业化储备。
这种网络型格局的物资储备布局,既能在点上满足对于各种突发性战争的单一性保障要求,又能在面上达成对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全局性保障要求,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大范围内零散的军用物资储备量。
尤其是在当我们不可能在客观上对我军现有仓库进行重新部署和建设的情况下,通过调整物资储备布局将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3.3打破三军界限,实行集约储备
实行高效的合成化保障是新时期我军后勤建设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全面实行三军物资的集约化储备。
则是有效构成合成化后勤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彻底打破三军界限,全面实现集约化储备,才能最终实现我军物资储备的良性发展。
3.3.1储备体制的合成,与三军联勤保障相适应
三军联勤保障体制是三军联勤保障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集中统一的物资储备体制并按照合成化保障要求形成能够对三军物资储备实施总体调控的权威性机构,从根本上解决主观指导与客观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是实现三军物资集约化储备的重要一环。
所谓物资储备体制的合成,亦是指建立能够对三军物资储备形成有效宏观调控能力和业务指导能力的宏观决策机
构,这个机构应由各军兵种抽组共同组成,或将其机构设置在解放军四总部现行编成机构内,或将其独立设置隶属于军委直接领导。
从而形成储备决策的一致性、储备实施的一致性、储备管理的一致性和标准制度的一致性。
有效地形成三军物资储备建设储、管、用“三位一体”的宏观调控机制。
3.3.2储备计划的统一,与物资集约储备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