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一中高二化学上学期暑假开学考试试卷(含解析)-人教版高二全册化学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学年河北省邯郸一中高二(上)暑假开学考试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15题每题2分,16-21每题3分,共48分)1.1996年2月,德国某研究所在高能加速器中,将Zn 撞入一个Pb的原子核并释放出一个中子后,合成一种人造超重元素的原子.该元素原子内中子数为()A.278 B.277 C.166 D.165
2.X2+和Y﹣与氩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X>Y B.原子序数X>Y
C.最外层电子数X>Y D.电子层数X<Y
3.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A.碘升华B.溴蒸气被活性炭吸附
C.葡萄糖溶于水 D.HCl气体溶于水
4.已知自然界氧的同位素有16O、17O、18O,氢的同位素有H、D、T,从水分子的组成来看,自然界的水一共有()
A.3种B.6种C.9种D.18种
5.已知下列元素的原子半径:
元素N S O Si
原子半径/10﹣10m 0.75 1.02 0.74 1.17
根据以上数据,磷元素的原子半径可能是()
A.0.80×10﹣10m B.0.70×10﹣10m C.1.20×10﹣10m D.1.10×10﹣10m
6.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一氯乙烷的结构式CH3Cl B.乙烷的结构简式CH3CH3
C.四氯化碳的电子式 D.苯的分子式
7.下列各组物质按熔点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是()
A.O2、S、Br2B.CH4、SiH4、GeH4
C.Li、Na、K D.H2O、H2S、H2Se
8.卤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A.单质熔、沸点逐渐降低 B.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C.气态氢化物沸点逐渐升高D.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
9.下列四种X溶液,均能跟盐酸反应,其中反应最快的是()
A.20℃20mL 3mol/L的X溶液B.20℃10mL 4mol/L的X溶液
C.20℃30mL 2mol/L的X溶液D.10℃20mL 4mol/L的X溶液
10.可逆反应:2NO2⇌2NO+O2在固定体积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①④⑥B.②③⑤C.①③④D.①②③④⑤⑥
11.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首要原因是()
A.充电后可再使用
B.回收利用石墨电极和金属材料
C.防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污染土壤和水源
D.防止电池中的电解质溶液腐蚀其他物品
12.下列物质中,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葡萄糖B.蔗糖 C.淀粉 D.油脂
13.区别棉花和羊毛的最简单的方法是()
A.加入稀硫酸后加热使之水解,检验水解产物能否与新制Cu(OH)2反应
B.浸入浓硝酸后,观察其颜色是否变黄色
C.在火中灼热,闻其是否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D.通过化学方法测其组成中是否含有硫、氮等元素
14.许多国家十分重视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下列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够从海水中获得的是()
A.氯、溴、碘B.钠、镁、铝C.烧碱、氢气D.食盐、淡水
15.当今国际能源研究的热点之一是寻找新能源,下列能源不属于新能源的是()A.太阳能B.氢能 C.风能 D.水能
16.根据图所示的各物质能量变化关系,判断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s,金刚石)+O2(g)═CO2(g)△H1=a kJ•mol﹣1(a<0)
B.C(s,石墨)+O2(g)═CO2(g)△H2=b kJ•mol﹣1(b>0)
C.C+O2═CO2 △H3=c kJ•mol﹣1(c>0)
D.C(s,金刚石)═C(s,石墨)△H4=d kJ•mol﹣1(d>0)
17.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1<△H2的一组是()
①CH4(g)+2O2(g)═CO2(g)+2H2O(l)△H1;CH4(g)+2O2(g)═CO2(g)+2H2O(g)△H2
②2H2(g)+O2(g)═2H2O(l)△H1;H2(g)+O2(g)═H2O(l)△H
③2SO3(g)⇌SO2(g)+O2(g);△H1>0;2SO3(l)⇌SO2(g)+O2(g)△H2>0
④CaCO3(s)═CaO(s)+CO2(g)△H1;CaO(s)+H2O(l)═Ca(OH)2(s)△H2.
A.①②③B.②④ C.②③④D.③④
18.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A.用钠、镁分别与水反应,可证明钠、镁的金属性强弱
B.用氯化镁、氯化铝分别与过量浓氨水反应,可证明镁、铝的金属性强弱
C.用铁、石墨与硫酸铜溶液组成原电池,可证明铁、铜的金属性强弱
D.把氯气通入到硫化钠的水溶液中,看到淡黄色沉淀,可证明氯气、硫的非金属性强弱19.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反应A(g)⇌B(g)+C(g);△H<0(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若反应物的浓度由2mol/L降到0.8mol/L需20s,那么反应物浓度由0.8mol/L降到0.2mol/L 所需的时间为(假设反应温度不变)()
A.10s B.大于10s C.小于10s D.无法判断
20.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0.1mol,完全燃烧得0.16molCO2和3.6g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混合气体一定没有甲烷
B.混合气体中一定是甲烷和乙烯
C.混合气体中一定没有乙烷
D.混合气体中一定有乙烯
21.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分离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混合物试剂分离方法
A 溴苯(溴)乙醇分液
B 甲烷(乙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洗气
C 乙酸乙酯(乙酸)氢氧化钠溶液蒸馏
D 溴乙烷(乙醇)蒸馏水分液
A.A B.B C.C D.D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2.用50mL 0.50mol/L盐酸与50mL 0.55mol/L 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填“偏大、偏小、无影响”)(4)如果用60mL0.50mol/L盐酸与50mL 0.55mol/L 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填“相等、不相等”).
简述理由.
23.(1)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有些反应的反应热虽然无法直接测得,但可通过间接的方法测定.现根据下列的3个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FeO2(s)+3CO(g)═2Fe(s)+3CO2(g);△H=﹣25kJ/mol
②3Fe2O3(s)+CO(g)═2Fe3O4(s)+CO2(g);△H=﹣47kJ/mol
③Fe3O4(s)+CO(g)═3FeO(s)+CO2(g);△H=+19kJ/mol
写出FeO(s)与CO反应生成Fe(s)和CO2的热化学方程式:.
(2)1mol气态钠离子和1mol气态氯离子结合生成1mol氯化钠晶体释放出的热能为氯化钠晶体的晶格能.
①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能直接表示出氯化钠晶体晶格能的是.
A.Na+(g)+Cl﹣(g)→NaCl(s);△H
B.Na(s)+Cl2(g)→NaCl(s);△H1
C.Na(s)→Na(g);△H2
D.Na(g)﹣e﹣→Na+(g);△H3
E.Cl2(g)→Cl(g);△H4
F.Cl(g)+e﹣→Cl﹣(g);△H5
②写出△H1与△H、△H2、△H3、△H4、△H5之间的关系式.
24.下表中的数据表示破坏1mol物质中的化学键需消耗的能量(即键能):
化学键H﹣H Cl﹣Cl H﹣Cl
键能/kJ•mol﹣1436 243 431
H2和Cl2反应生成HCl过程中的热效应可用下图表示,回答下列问题:
(1)△H1= ,△H2= ,△H3= .
(2)据实验测定,H2和Cl2的混合气体在光照下反应生成HCl,你认为引发该反应的第一步是上图①~③中分子转化为原子的哪一步(填序号)步,请说明原因:(3)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5.利用反应2FeCl3+Cu═2FeCl2+CuCl2设计一个原电池.
①画出原电池的装置图,并标明两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
②写出电极反应式:
负极:.
正极:.
26.(1)某可逆反应(ABC均为气体)从0﹣2分钟进行过程中,在不同反应时间各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开始至2分钟时,能否用C表示反应速率?;若能,其反应速率为,若不能,则其原因为;(2)在一密闭的2L容器中装有4mol SO2和2mol O2,在一定条件下开始反应.2min末测得容器中有1.6mol SO2,则①2min末SO3的浓度为;②2min内SO2的平均反应速率.
27.A、B、C、D、E都为短周期元素,A是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元素;B的+1价阳离子和C 的﹣1价阴离子都与氖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D在C的下一周期,可与B形成BD型离子化合物;E和C为同一周期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一种强酸.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B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周期族.
(2)画出D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与E的氢化物分子所含电子总数相等的分子是(举一例、填化学式,下同)、离子是.
(4)A与C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化学键的类型是.
(5)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填化学式,下同),酸性最强的是.
28.乙烯是石油裂解气的主要成分,它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烯的电子式,结构简式.
(2)鉴别甲烷和乙烯的试剂是(填序号).
A.稀硫酸 B、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C.水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3)下列物质中,可以通过乙烯加成反应得到的是(填序号).
A.CH3CH3 B.CH3CHCl2 C.CH3CH2OH D.CH3CH2Br
(4)已知 2CH3CHO+O22CH3COOH.若以乙烯为主要原料合成乙酸,其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乙烯A B乙酸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工业上以乙烯为原料可以生产一种重要的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类型是.
(5)有机化学中常用18O原子作示踪原子来研究乙酸()与乙醇()
反应生成酯()和水的反应机理,反应过程中酸分子断裂C﹣O单键,醇分子断裂O﹣H键.试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
+CH3CH2﹣18O﹣H.
2014-2015学年河北省邯郸一中高二(上)暑假开学考试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15题每题2分,16-21每题3分,共48分)1.1996年2月,德国某研究所在高能加速器中,将Zn 撞入一个Pb的原子核并释放出一个中子后,合成一种人造超重元素的原子.该元素原子内中子数为()A.278 B.277 C.166 D.165
【考点】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专题】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
【分析】根据3070Zn 撞入一个82208Pb的原子核并释放出一个中子后,合成一种人造超重元素的原子,并利用质子数和质量数的关系来解答.
【解答】解:3070Zn撞入一个82208Pb的原子核并释放出一个中子,形成新的原子的质子数为30+82=112,质量数为70+208﹣1=277,则新形成的原子的中子数为277﹣112=165,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质量守恒以及原子的组成,注意质量数为70+208﹣1=277,1为释放的中子来解答..
2.X2+和Y﹣与氩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X>Y B.原子序数X>Y
C.最外层电子数X>Y D.电子层数X<Y
【考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专题】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
【分析】氩是18号元素,原子核外有18个电子,X2+和Y﹣与氩的电子层结构相同,阳离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18,所以X质子数是20,该元素是钙元素;阴离子Y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18,质子数=17,所以Y是氯元素.
【解答】解:氩是18号元素,原子核外有18个电子,X2+和Y﹣与氩的电子层结构相同,阳离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18,所以X质子数是20,该元素是钙元素;阴离子Y 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18,质子数=17,所以Y是氯元素.
A、钙原子半径大于氯原子半径,故A正确.
B、钙原子序数是20,氯原子序数是17,所以原子序数X>Y,故B正确.
C、钙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所以最外层电子数X<Y,故C错误.
D、钙原子有4个电子层,氯原子有3个电子层,所以电子层数X>Y,故D错误.
故选CD.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难度不大,明确阴阳离子中核外电子数与原子序数的关系是解本题的关键.
3.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A.碘升华B.溴蒸气被活性炭吸附
C.葡萄糖溶于水 D.HCl气体溶于水
【考点】共价键的形成及共价键的主要类型.
【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
【分析】发生化学反应或电解质溶于水或电解质处于熔融状态都发生化学键被破坏.
【解答】解:A、碘升华,只是碘状态发生变化,发生物理变化,共价键未被破坏,故A错误;
B、溴蒸气被活性炭吸附,发生物理变化,共价键未被破坏,故B错误;
C、葡萄糖溶于水,葡萄糖在水溶液里以分子存在,所以共价键未被破坏,故C错误;
D、HCl溶于水时,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所以共价键被破坏,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键的破坏,只有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或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键才能被破坏,注意:化学反应中一定有化学键的破坏,但有化学键的破坏并不一定发生化学反应,为易错点.
4.已知自然界氧的同位素有16O、17O、18O,氢的同位素有H、D、T,从水分子的组成来看,自然界的水一共有()
A.3种B.6种C.9种D.18种
【考点】同位素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水的组成是由氢、氧元素组成,在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由氧的同位素有16O、17O、18O,氢的同位素有 H、D、T,
在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若水分子中的氢原子相同,
则16O可分别与H、D、T构成水,即存在三种水;
17O可分别与H、D、T构成水,即存在三种水;
18O可分别与H、D、T构成水,即存在三种水;
若水分子中的氢原子不同,
则16O可分别与HD、DT、HT构成水,即存在三种水;
17O可分别与HD、DT、HT构成水,即存在三种水;
18O可分别与HD、DT、HT构成水,即存在三种水;
综上所述,共形成3×6=18种水,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同位素及水的构成,明确水中的氢原子相同或不同是解答的关键,并学会利用组合的方法来分析解答即可.
5.已知下列元素的原子半径:
元素N S O Si
原子半径/10﹣10m 0.75 1.02 0.74 1.17
根据以上数据,磷元素的原子半径可能是()
A.0.80×10﹣10m B.0.70×10﹣10m C.1.20×10﹣10m D.1.10×10﹣10m
【考点】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分析】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同一主族元素,原子半径随着电子层的增多而增大,据此分析.
【解答】解:N、P是同一主族元素,P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比N元素原子的电子层多,所以P的原子半径大于N的原子半径,Si、P、S是同一周期的元素,且P的原子序数大于Si的原子序数小于S的原子序数,所以P的原子半径小于Si的原子半径大于S的原子半径,则磷元素的原子半径可能为1.10×10﹣10m,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难度不大,注意理解掌握微粒半径比较规律、注意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方法.
6.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一氯乙烷的结构式CH3Cl B.乙烷的结构简式CH3CH3
C.四氯化碳的电子式 D.苯的分子式
【考点】结构式;电子式;分子式.
【专题】化学用语专题.
【分析】A.从结构式的书写方法分析,应体现原子间的成键方式;
B.结构简式把碳氢单键省略掉即可,碳碳单键可以省略也可不省略,但应体现结构中的官能团;
C.从是否满足各原子的8电子稳定结构的角度分析;
D.苯的分子式为C6H6.
【解答】解:A.一氯乙烷的结构式为,故A错误;
B.结构简式把碳氢单键省略掉即可,碳碳单键可以省略也可不省略,乙烷的结构简式为CH3CH3,故B正确;
C.不满足各原子的8电子稳定结构,应为,故C错误;
D.苯的分子式为C6H6,题目为结构简式,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用语,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的区别及书写方法.
7.下列各组物质按熔点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是()
A.O2、S、Br2B.CH4、SiH4、GeH4
C.Li、Na、K D.H2O、H2S、H2Se
【考点】晶体熔沸点的比较.
【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
【分析】晶体熔沸点高低顺序是: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熔沸点差别较大,金属晶体熔沸点与离子半径成反比、与电荷成正比,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这几种物质都是分子晶体,分子晶体熔沸点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且常温下氧气是气体、S是固体、溴是液体,则这三种物质熔点从低到高顺序是O2、Br2、S,故A错误;
B.这几种氢化物都是分子晶体,分子晶体熔沸点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所以熔沸点从低到高顺序是CH4、SiH4、GeH4,故B正确;
C.这几种金属都是碱金属,金属单质熔沸点与离子半径成反比、与电荷成正比,离子半径大小顺序是K>Na>Li,碱金属单质熔沸点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降低,所以熔点从低到高顺序是K、Na、Li,故C错误;
D.这几种氢化物都是分子晶体,但水中含有氢键,熔沸点最高,H2S、H2Se中不含氢键且前者相对分子质量小于后者,所以熔沸点从低到高顺序是H2S、H2Se、H2O,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晶体熔沸点比较,为高频考点,明确晶体熔沸点影响因素是解本题关键,注意:分子晶体熔沸点与其相对分子质量及氢键有关,与化学键强弱无关,为易错点.
8.卤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A.单质熔、沸点逐渐降低 B.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C.气态氢化物沸点逐渐升高D.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
【考点】卤素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比较.
【分析】卤族元素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对应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分子晶体的熔沸点与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还与氢键有关.
【解答】解:A.卤素单质都是分子晶体,其熔沸点与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随着原子序数增大,其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单质的熔沸点逐渐升高,故A错误;
B.随着原子序数增大,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其单质的影响逐渐减弱,故B错误;C.卤化氢都是分子晶体,但HF中含有氢键,所以卤化物熔沸点高低顺序是HF>HI>HBr>HCl,故C错误;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卤素随着原子序数增大其非金属性减弱,则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卤素性质,为高频考点,明确同一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是解本题关键,注意分子晶体的熔沸点与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还与氢键有关,为易错点.
9.下列四种X溶液,均能跟盐酸反应,其中反应最快的是()
A.20℃20mL 3mol/L的X溶液B.20℃10mL 4mol/L的X溶液
C.20℃30mL 2mol/L的X溶液D.10℃20mL 4mol/L的X溶液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
【分析】题中影响角度为浓度和温度,一般来说,温度越高,浓度越大,则反应速率越大,以此解答.
【解答】解:对比题中各项数据,温度越高,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则只有B符合,则B 反应速率应最大.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难度不大.
10.可逆反应:2NO2⇌2NO+O2在固定体积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①④⑥B.②③⑤C.①③④D.①②③④⑤⑥
【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从平衡状态的两个重要特征上判断:(1)v(正)=v(逆),(2)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百分含量不变.
【解答】解:此题列出了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各种可能情况,应从平衡状态的两个重要特征上判断(1)v(正)=v(逆),(2)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百分含量不变.①符合特征(1);②表示的都是正反应方向;③说明了反应中各物质的转化量的关系;④NO2是红棕色气体,颜色不变时说明NO2的浓度保持不变,符合特征(2);⑤中若是恒容条件,
则ρ始终不变;若恒压条件,则ρ随反应而变;⑥也说明符合特征(2).故①④⑥能说明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注意分析时要从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特征判断,平衡状态的本质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11.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首要原因是()
A.充电后可再使用
B.回收利用石墨电极和金属材料
C.防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污染土壤和水源
D.防止电池中的电解质溶液腐蚀其他物品
【考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专题】电化学专题.
【分析】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离子,如随意丢弃会污染土壤和水源,一般不能继续充电使用.
【解答】解:废旧电池一般不能继续充电使用,石墨电极和金属材料回收的价值不大,但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离子,如随意丢弃会污染土壤和水源,必须进行集中处理.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废旧电池的污染及处理,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12.下列物质中,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葡萄糖B.蔗糖 C.淀粉 D.油脂
【考点】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专题】糖类与蛋白质专题.
【分析】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上的有机化合物为高分子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分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淀粉、纤维素、蛋白质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解答】解:A.葡萄糖为单糖,分子式为C6H12O6,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A不选;
B.蔗糖为二糖,分子式为C12H22O11,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B不选;
C.淀粉为多糖,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上,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C选;
D.油脂为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下,不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D不选;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高分子化合物,明确物质的成分及相对分子质量即可解答,较简单.
13.区别棉花和羊毛的最简单的方法是()
A.加入稀硫酸后加热使之水解,检验水解产物能否与新制Cu(OH)2反应
B.浸入浓硝酸后,观察其颜色是否变黄色
C.在火中灼热,闻其是否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D.通过化学方法测其组成中是否含有硫、氮等元素
【考点】有机物的鉴别.
【专题】物质检验鉴别题.
【分析】棉花属于纤维素,羊毛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根据二者的性质进行区别.
【解答】解:棉花属于纤维素,羊毛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最简单的检验方法是在火中灼热,有烧焦羽毛的气味的是蛋白质,其它方法较为复杂,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常见有机物的鉴别,题目难度不大,注意蛋白质的特征反应.
14.许多国家十分重视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下列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够从海水中获得的是()
A.氯、溴、碘B.钠、镁、铝C.烧碱、氢气D.食盐、淡水
【考点】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专题】卤族元素.
【分析】根据从海水制备物质的原理可知,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需要利于化学反应来制取,而食盐可利用蒸发原理,淡水利于蒸馏原理来得到.
【解答】解:A.可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通过电解熔融氯化钠得到钠和氯气,是化学变化,通过氯气将溴离子和碘离子氧化为溴单质和碘单质,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
B.可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电解熔融氯化钠得到钠和氯气,是化学变化,通过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和氧化铝即得镁和铝,是化学变化,故B错误;
C.可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配制成饱和食盐水,然后电解,即得烧碱、氢气和氯气,是化学变化,故C错误;
D.把海水用蒸馏等方法可以得到淡水,把海水经太阳暴晒,蒸发水分后即得食盐,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够从海水中获得,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海水的成分,海水提炼氯气、溴、碘、钠、镁、氢气等物质的原理,难度不大,掌握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15.当今国际能源研究的热点之一是寻找新能源,下列能源不属于新能源的是()A.太阳能B.氢能 C.风能 D.水能
【考点】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清洁能源.
【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氢能、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都是新能源.【解答】解:太阳能、氢能、风能是新能源,水能是传统能源.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新能源,难度不大,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16.根据图所示的各物质能量变化关系,判断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s,金刚石)+O2(g)═CO2(g)△H1=a kJ•mol﹣1(a<0)
B.C(s,石墨)+O2(g)═CO2(g)△H2=b kJ•mol﹣1(b>0)
C.C+O2═CO2 △H3=c kJ•mol﹣1(c>0)
D.C(s,金刚石)═C(s,石墨)△H4=d kJ•mol﹣1(d>0)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依据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分析判断,图象分析,金刚石能量高于石墨,依据能量守恒分析能力变化;
【解答】解:A、图象分析可知金刚石燃烧放热,焓变为负值,故A正确;
B、说明燃烧是放热反应,焓变为负值,故B错误;
C、碳燃烧是放热反应,方程式中物质聚集状态未标,故C错误;
D、金刚石能量高于石墨,转化过程是放热过程,焓变小于0,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和反应能量变化实质理解,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较简单.
17.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1<△H2的一组是()
①CH4(g)+2O2(g)═CO2(g)+2H2O(l)△H1;CH4(g)+2O2(g)═CO2(g)+2H2O(g)△H2
②2H2(g)+O2(g)═2H2O(l)△H1;H2(g)+O2(g)═H2O(l)△H
③2SO3(g)⇌SO2(g)+O2(g);△H1>0;2SO3(l)⇌SO2(g)+O2(g)△H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