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园丁赞歌 记叙要选好角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是第一、二模块关于记叙类文章系列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这是一个比较侧重于“怎么写”的问题,但因为结合了“园丁赞歌”这一话题,在教学中处理得当的话,是能够引领学生从内容与形式统一的角度实实在在地提高相关的写作能力的。
1.“视角”与“角度”的概念。
一般而言,视角指作者记叙的观察点、立足点;也可以说,是指作者以什么样的身份,站在什么位置上来进行记叙的。
而“角度”指的是作者选择和处理写作素材的着眼点,就记叙文而言其目的是更好的表人物的特点或突显事件的启发意义。
采用第几人称属于写作“视角”的范畴(有无第二人称叙事视角学术界尚有争议)。
即便把“角度”宽而泛之,人称的选择也只是“角度”的子集而不是全部。
2.尽管教材也明确“在记叙人物、时间时,由于对象不同,表达的重点不同,所选取的角度也不同”,但所有示例及练习均是写人的,给学生的错觉是只有写人的文章才有“角度的选择”问题。
记叙类文章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包括纪实类的、虚构类的,前者如记叙类散文,后者如小说。
不管哪一类,写作的时候都要考虑如何“选择记叙的角度”。
3.教师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两个问题:一课程资源的开发;二针对学生实际科学设计教学方案。
【学生分析】
《教师用书》说:“提到写老师,有人会觉得不够新鲜,缺少难度”,“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过记叙的人称”。
其实“这个题目可易可难、可浅可深,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人们会对老师有更深刻的理解;而且不同时代的老师会有不同时代的特点,可以说是常写常新。
”“这次作文让学生认识记叙可有不同的角度,不同角度有不同的表达效果,以便在作文中灵活运用。
”如何实现
此目的,针对学生心理,创设合理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是必由之路。
【教学目标】:
1、弘扬尊师重教的优秀传统,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
2、了解常见的几种记叙的角度。
3、学习和掌握记叙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在比较、讨论中了解不同记叙角度的优缺点与运用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运用恰当角度写作。
【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鉴赏比较、合作讨论、指导练习。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和把握记叙文叙事角度的概念和作用,并理解掌握不同记叙
角度的利弊,根据实际恰当选用。
一、新课导入
徐本禹,大山深处孤身支教,被评为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
1999年,徐本禹成为华中农业大学的一名学生。
2003年,徐本禹以372分的高分考取了本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然而,2003年4月16日,徐本禹却作出了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决定:放弃攻读研究生的机会,去贵州省大方县大水乡大石村支教。
李桂林、陆建芬,烛照深山,被评为22008年感动中国人物。
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是凉山北部峡谷绝壁上的彝寨,村民上下绝壁都要攀爬5架木制的云梯,进出极为艰难,村民一年难得下绝壁一次。
就是在如此艰险的环境下,从汉族地区来的李桂林、陆建芬夫妻扎根这里18年,把知识的种子播种在彝寨,为村民走出彝寨架起"云梯"。
胡忠、谢晓君夫妇,坚守藏区12年支教,被评为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
在去四川藏区福利学校支教前,胡忠谢晓君夫妇都是成都中学的老师。
2000年,胡忠看了一篇关于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一所孤儿学校急需老师的报道,动了支教的念头,得到妻子的支持。
3年后,谢晓君带着3岁的女儿也来到这里支教。
2006年8月,一所位置更偏远、条件更艰苦的学校创办了,她主动前往当起了藏族娃娃们的老师、家长甚至是保姆。
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教师肩负的重任,也看到了教师的无私奉献。
他也是千千万万个教师的缩影。
尊师重教是社会文明的体现,也是我国的传统美德。
赞颂园丁也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
二、关于角度
(一)徽宗评画的故事。
宋徽宗是一个艺术上很有成就的书画名家,他创立了一个画院,广泛招收画家。
画家进入画院,必须经过考试,主考评画的就是他自己。
有一次,宋徽宗出
的画题是:“深山藏古寺”。
多数人在苍松翠柏的山谷中画了古寺的一角,或露出幡竿一支。
只有一位画师画了一个小和尚在山脚下的小溪边挑水。
徽宗看了,说此画不画古寺而古寺自在画中,巧妙地点出了“藏”字,应评为第一。
可见,画家选择一个最适当的立足点,会取得预想不到的效果。
写作和绘画的道理是一样的,选择角度是为了取得更好的表达效果。
人称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说的角度,也称为视角。
视角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记叙文的优劣,选择恰当的人称就好比游览时登上最佳观景点,能将可餐秀色尽收眼底。
想品水媚须俯首,要观山伟必仰头。
角度不同,表达效果也不同。
(二)写法借鉴
1.明确记叙的角度(阅读教材)
什么样的记叙文算是上乘之作?
明确:一是条理清楚,二是人物个性鲜明,三是感情真挚动人。
如何做到条理清楚,人物个性鲜明,感情真挚动人呢?其关键是什么?
明确:关键之一在于选取好记叙的角度。
记叙的角度有三种(读教材)
1、第一人称的记叙:
以当事人的口吻来记叙的,叫第一人称记叙。
作者在文章里以“我”(或“我们”)的身份直接出现,所记叙的都是“我”(或“我们”)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
如:
我常常把童年在大自然中的陶醉,比拟成一朵长醉不醒的睡莲。
细长细长的枝蔓,支撑起我的骨架;圆圆的绿色叶子,编织成我一个个梦的摇篮。
我在一条东流的春水中,起伏颤动,每一朵童腮般的粉艳的花蕾里,都藏着我幼小的精灵。
我睡卧花丛,任风儿摇摆,任春水颠簸;不管它流向哪里,都流不走我的精灵,我的梦境……待睡莲的花蕾睁开睡眼,则童年的岁月,已被流水驮走,东去的春水,便再也不回头了。
——丛维熙《裸雪》
2、第三人称的记叙
以局外人的身份来记叙的,通常叫第三人称的记叙。
这种记叙,作者站在旁观者的立场,用“第三者”的口吻,将“他”或“她”的经历和事情的变化过程告诉读者。
如:
每当穿行于闹市之中,他常常不会留意到姑娘们爱慕的目光。
越过一片熙熙攘攘的人群,他看见的仍然是那片绿色的草地,奔腾的马群和那张亲切可爱的粉红色笑脸;耳边也总是传来那支慑人魂魄的歌声……他有时候就旁若无人地满面泪水在街头行走,而不管有多少惊诧的目光在瞧他……
最近一些日子,随着气候渐渐转暖,他的情绪却不知为什么越来越糟糕。
奇妙得很!季节往往能影响人的心境。
当他看见河岸上一缕缕如烟似雾的柳丝和山湾里那霞光般灿烂的桃花时,一种无限忧伤的感情就涌上了他的心头。
他想叹息,想唱歌,想流泪,尤其想和什么人谈一谈他曾有过的幸福和不幸,以及那早已流逝但永远不能忘却的往事……
——路遥《平凡的世界》
3、第二人称的记叙
第二人称的记叙,是以“你”(或“你们”)为对象的叙述。
因此,它自然具有一种双重交流的对话性质。
有人把它叫做“对向视角”。
如:《大堰河——我的保姆》
记叙的人称,就是作者记叙的观察点、立足点。
也可以说,是指作者以什么
样的身份。
站在什么位置上来进行记叙的。
(三)比较文例总结特点
下面出示五例文片段:
例文: A
我自愧没有生花妙笔,不能倾吐胸中的柔情,我时而痴情焦虑,时而热烈希望,时而又心中悚然,若有所畏惧。
让这张素笺来证明你的美貌在我心中燃起的爱火是多纯洁、多炽热吧!话虽如此,但是我的爱情是无法传达的,我的胸臆是语言所不能表述的。
你的美貌使我心中充满了惊奇之感,你的通达事理使我倾倒,你的善良使我膜拜。
情欲使我颠倒,疑虑使我迷惘,急躁的心情使我受尽折磨。
——[英]斯末莱特《蓝登传》
例文: B
不虞的发现使我惊诧不已欣喜若狂。
我的心被一种巨大的引力牵引着,我的心被一股巨大的活力充塞着。
我为老者的话成立而感到高兴我为父亲有过这样光辉灿烂的过去而感到荣幸。
即刻,在我的眼中,父亲的形象是那么高大,就像刚刚揭开的一尊铜像。
——王登磊《鸿沟》
例文:C
她夜夜都梦见这座门楼,这所院子,梦见院子里的天空,梦见天上的月亮,梦见那一双永远也不能忘记的眼睛,梦见那一声声牵心动腑的呼唤……
天上有明月,年年照相思。
她夜夜沉醉在梦中。
梦把空间缩短了,梦把时间凝固了,梦把世界净化了。
梦中没有污秽,没有嘈杂,没有邪恶;梦中没有分离,没有创伤,没有痛苦;梦中只有柔和的月色,只有温馨的爱;梦使她永远年轻,使她不原醒来。
…………
啊,那个世界,是为天下最真最善最美的心灵准备的,艺术家怀着虔诚的情
感,用充满魔力的琴弦,在人们的心中筑起了一座不朽的天堂,它像天地一样长久,日月一样永恒!新月微微地闭着眼睛,她清清楚楚地看到了那座天堂,真真切切地触到了那座天堂,冰凌砌成墙壁,白云铺成房顶,雾霭织成纱幔,星星串成明灯;在那里,她的头发像沐浴之后那样清爽柔软,随风飘拂,她的肌肤像披着月光那样清凉润滑,她的那颗心啊,像浸润着蒙蒙细雨的花蕾,挂着晶莹的露珠,自由地呼吸……她沉醉在那个一尘不染的美好的境界,如歌如诗,如梦如幻,如云如月,如水如烟……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
例文: D
烙印除掉之后,海丝特发出一声深长的叹息,从这一声叹息中,耻辱和苦闷的重荷,从她的精神上离开了。
啊!多么怡然轻松!在她没有感觉到自由以前,她是不晓得它有多么重!由于另一种冲动,她取掉那束着头发的一般规格的帽子,于是浓密乌黑的发落在她的双肩上,在丰茂中即刻现出光与影,而且使她的容貌增添了柔和的美。
仿佛从女性内心中涌现出来的一种灿烂温柔的微笑,戏舞在她学嘴边,并从她的双眼里发射着光芒。
在她那久已苍白的颊上,烧起一片红潮。
少女的希望和前所未有的幸福,就都一起聚集在此刻的幻术圈里。
——[美]霍桑《红字》
例文: E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
它使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
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觉他们是最可爱的
人。
也许有的人在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他们看来是很
平凡,很简单的哩。
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明的知识,又看不出他们有丰盛细致
的感情。
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你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因此,你没有能够
了解到: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
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
朋友,当你听到这段事迹的时候,你的感觉又是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
士是最可爱的人吗?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片段)》
三、小组合作讨论:上面例文运用了那种叙述的角度?这样的记叙有什么妙处和不足呢?
交流展示:
例文A、B为第一人称记叙
优点——便于作者直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读起来使人感到真实、亲切、自然。
缺点——这种记叙只限于“我”(或“我们”)的所见所闻,不是“我”所亲身经历的人和事就无法直接记叙,在反映生活的广度和记叙人物的深度上受到一定的限制。
例文C、D为第三人称记叙
优点——不受叙述范围的限制,能较自由广阔地反映生活。
缺点——缺乏第一人称的真实感和第二人称的亲切感。
例文E为第二人称记叙
从作者记叙时的立足点、观察点着眼,从叙述者、读者和被叙述对象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在行文中用“你”、“你们”、“朋友”等来称谓来呼唤读者,直接与读者发生感情上的交流。
优点——这种视角能紧紧抓住读者,使之有一种参与感。
第二人称的突出长处在于它的“透视性”。
它便于作者挖掘人物的意识,也便于读者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
运用它既可以让人物作心理呈示,又可以从人物之外作心理描写。
缺点——叙述中受到“我”和“你”关系的制约,只能向特定的接受者“你”表达,只能表达“你”“我”之间的事情及与“你”“我”有关的事情,不可随意诉说“你”“我”关系之外的事情。
在写作中,还存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替使用的情况。
如鲁迅的小说《祝福》就用了两种人称来叙述。
但我们在使用两种人称叙述时应注意:一是不得频繁更换;二是改换时要交代清楚,不能随意打断叙述的线索。
四:小结
写作时,到底是用第一人称、还是用第三人称或者是用第二人称叙述,应该从用哪一种人称叙述来处理材料、表现主题最有利的角度来考虑。
不管采用哪一种人称叙述,都必须事先确定好,并且要贯穿文章始终,做到前后人称的一致。
否则,叙述人称比较乱,就会条理不清,影响文章中心或主题的表达。
五:作业布置:完成课后写作练习一,以第一人称为记叙角度,从苗老师的角度来写《小站故事》。
六:板书设计
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
第一人称优点:真实、亲切,抒情鲜明人称(视角)缺点:非“我”经历,无法记
第二人称优点:有“透视性”,便于抒
缺点:对象特定,难以拓展
第三人称优点:自由灵活,随意转换
缺点:缺真实感,少亲切感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通过课堂练习学会能够运用恰当角度写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明确各人称视角的优缺点
二、学生根据表达的需要现场写片段,之后成果推荐展示,点评。
(一)堂上练习1:情境:一位新调来的年轻女老师在上语文课时把陕西作家贾平凹的“凹”字读作“Wā”。
而一位学生高举字典说只能读作“āO”,结果老师没办法说服学生,只好尴尬收场。
假如你是那位学生,你将如何记叙这件事情?
(二)、要求:
1、从记叙的角度入手,可采用多种手法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文段;
2、内容是《我的语文老师》;
3、分工与角度:第一大组用第一人称写,第二大组用第二人称写,第三、四大组用第三人称写;
4、时间10分钟左右;
5、用黑色字迹笔,书写规范。
(三)、交流、小组推荐、成果展示、点评
三、教师展示示范:
(一)、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写我的语文老师(200字左右的片段)
例:那年我16岁,上高一,上我们语文课的是位刚刚调来的年轻女教师,她讲到一个名人的名字叫贾平凹,老师把“凹”字读作“Wā”。
那时的我特爱出风头,大声叫“āO”,老师说我错了,我高举字典,并说字典中就只读“āO”,不知
从哪儿蹦出个“Wā”的音来,尤其对“蹦”字提高了音量,全班沸腾了。
我发现老师不知所措,满脸通红,用上牙紧咬下唇。
而我却喜形于色,像只斗胜的公鸡。
摇头晃脑,眼睛周游列国,大有“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势!
(二)、以第二人称的角度写我的语文老师(200字左右的片段)
例:老师,您知道吗?您是我很想说“对不起”的语文老师,不知您还记得不,那年高一,您给我们将文化名人之事,您把贾平凹的“凹”字的确读作“Wā”,而我高举字典,并说字典中就只读“āO”,何来“Wā”音。
您当时很尴尬,而我却很得意而嚣张,这更加增添了您的窘迫。
但您很大度,您尽管涨红了脸,您并没有向我发脾气,只是默默的转过身去,并在黑板上写了一句话:“对不起,我没有查字典!”您可能不知道,现在我也是语文老师,您当年读“Wā”是对的,我想对您说:“对不起,老师!”
(三)、以第三人称的角度写我的语文老师(200字左右的片段)
例:老师看到高举的字典,顿时慌了神,低下了头,不再出声;她显得不知所措,满脸通红,用上牙紧咬下唇。
她背过身去,不让同学们看到她的眼,但是她拗不过眼睛的叛逆,眼睛向同学们昭示她就要哭了。
班内的沸腾她已经完全听不到了,她静静的站着,但她觉得世界在天旋地转,心跳的却特别厉害,好像马上就要从喉咙里跳出来。
她用眼睛的余光扫视了一下周围,就觉得灯光特别刺眼。
该怎么办,该怎么办,她在脑海中努力搜索贾平凹的“凹”字为什么读作“Wā”,但是她没有想到。
四:处理上节课布置的课外作业:
完成课后写作练习一,以第一人称为记叙角度,从苗老师的角度来写《小站故事》。
交流、小组推荐、成果展示、点评上一节课布置的作业
教师试笔——教师朗读下水作文(多媒体展示),并说明构思要点。
师生交流看法。
小站歌声
山村的小站昏暗静谧。
黑黝黝的群山像怪兽一般无情地撕扯着我的心。
三天前,我去县城体检。
那张小小的化验单,分明就是医生对我的“死刑宣判”——我患了白血病,只剩半年时间了!
我不得不告别讲台。
可是怎么舍得抛下我那朝夕相处的学生?在这子夜时分,孩子们睡得香吗?明天谁来给他们代课呢……这些孩子,听说我要走了,一个个满脸稚气地追问:“苗老师,你不喜欢我们吗?不要走好不好,我们再也不淘气了……”我噙着泪花,欲言又止。
能告诉孩子们真相吗?不能,绝对不能!怎忍心让幼小的心灵蒙上阴影?我神秘地挤出一丝笑脸,告诉孩子,苗老师要去千里之外和男朋友举行婚礼,不回来了。
这是我第一次“骗”学生啊!深怕临别的难舍难离,悄悄的我走了。
泪眼模糊中,我突然看见昏暗的小站冒出一个学生,二个、三个……全班四
十多个孩子全来了!班长提着一篓子山核桃,篓把上贴着个红双喜字。
这是山里人祝贺新婚的礼节。
孩子们围着我,悲凄地立着,谁也没张口,只将一串串难舍难离的泪水洒下。
远处传来了列车的长鸣。
班长扬起脸冲我一笑说:“咱们为苗老师唱一首《好人一生平安》吧。
”
歌声在夜空中响起:“有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有过多少朋友/仿佛还在身边/也曾心意沉沉/相逢是苦是甜/如今举杯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这歌声像让泪水滤过似的,低沉悲哀。
“好人一生平安”,这是孩子们送我的真诚祝福啊!
我再也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
拉过一个个孩子的手,哽咽着说:“孩子,苗老师下辈子还做你们的老师!”
五:写作指导:关于切入点
“切入点”即狭义的角度。
写作任何文体的文章都有个角度的选择问题。
就记叙类文章而言,“切入点”即作者选择和处理写作素材的着眼点,其目的是更好的表现人物的特点或凸显事件的启发意义。
就像摄影,可正面,可侧面,可俯拍,可仰拍……选准了恰当的角度,就能拍出最佳艺术效果的照片。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切入的角度得当,就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人称其实只是角度的一部分,材料如何选择也属于角度范畴,选择的材料一定要为中心思想服务,所以一定要具有代表性。
在写人叙事时一定要注重真实性,不要一写教师就套用“万能公式”——老师带我去看病、老师深夜改作业、老师为我开小灶等等。
这样的文章容易流俗,学生笔下的教师就像生产线的产品——同一个模子印出来的。
老师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也会有喜怒哀乐,而学生笔下的教师往往是“蒙娜丽莎”——对谁都微笑,我们千万不能把教师刻画成一样的产品。
可以选一些趣事或你和老师之间的“战争”。
切入点要做到“新”、“奇”、“巧“,新在独出机杼(有自己的特点,不与别人雷同),奇在意料之外(出人意料,但不要故弄玄虚,要符合生活的规律),巧在情理之中。
六、小结
视角的选择更多的体现了写作技巧方面的要求,但绝不能忽略内容表达与情感抒发方面的制约;而切入点的确定则更多地体现了观察、思考方面的深度与敏锐度,其中也有技巧方面的影子。
写文章只有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才能写出美文,才能出精品。
七:作业布置
整篇作文:任选一题
①我的老师
[写作指导]“老师”是这个文题要写的中心人物。
“我”限定作者与老师的关系,因此写作本文,可以选取第一人称的记叙角度,也可选取第三人称的
记叙角度。
学生尊敬老师,老师爱护学生,这是所有民族传统、道德的规范,如果都按这一共性来写老师,恐怕天下的老师都是一个样子了。
要写好这一题目,必须重点写出老师的个性。
“个性”是独有的,是其他人不具备的东西。
你的老师的个性,在外人看来可能“很怪”,但你却能透过外在表层,发现其中美好的东西。
你只有把这些美好的东西充分地挖掘出来,才能给读者树立一个既具有共性,又具有个性的形象,而且只有这样的形象才是完整、真实、感人的形象。
在语言表达上,用亲切、幽默、直率的语言会收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②老师的眼睛
[写作指导]“眼睛”的记叙的主体,但此文题中的“眼睛”并不是抽象的,不是让你就老师的眼睛写眼睛,而是要把老师的眼睛同老师的职业与心灵结合起来去记叙和描写。
写作本文宜选取第一人称的记叙角度。
写老师的“眼睛”,可以根据老师所处的不同的环境,从不同的角度去写。
③以“老师,我永远忘不了您”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这是一道让人动情的文题。
写作时应围绕老师,选取自己与老师相处的日子里的一件或几件典型事例,从语言、行动、神态等方面的描写中,突出老师思想品质中的高尚与感人之处,抒发自己对老师的怀念和崇敬之情。
八:板书设计
新别出心裁
材料选择奇意料之外
巧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