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口语交际:
名字里的故事》
1. 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名字的含义、来历以及背后可能蕴含的文化内涵。

-
学会倾听他人讲述名字里的故事,并能在倾听后进行简单的复述和总结。

-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有条理、有重点地讲述自己或他人名字里的故事。

1.2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小组讨论、个人分享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
鼓励学生向家人询问名字的相关信息,锻炼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名字所蕴含的家庭期望、文化传承等情感意义,体会名字中包含的父母或长辈对自己的爱。

-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文化认同感。

2. 教学重难点
2.1教学重点
-
让学生清楚、完整地讲述自己名字里的故事,包括名字的含义、来历等。

- 引导学生在讲述过程中表达出名字背后蕴含的情感意义。

-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名字里含有“萱”字,这个字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忘忧草,家长取名为“萱”可能是希望孩子能够无忧无虑地成长。

教师要引导学生准确地把这种含义以及家长的期望表达出来。

2.2教学难点
-
使学生能够理解名字背后可能蕴含的文化内涵,如家族传承、传统文化寓意等。

-
如何让学生在倾听他人讲述名字里的故事后,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如提问、补充等。

-
比如有的学生名字是按照家族字辈来取的,这涉及到家族传承的文化知识。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这种较为抽象的文化内涵存在一定难度。

而且在同学讲述完名字故事后,部分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恰当地进行回应,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

3. 教学方法
3.1谈话法
-
在课堂开始时,教师通过与学生轻松的谈话导入课题。

例如,教师可以先分享自己名字的简单情况,如“老师的名字叫[名字],这个名字是我的父母取的,那你们想知道自己名字背后的故事吗?”这样的谈话方式能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兴趣。

3.2小组合作法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4 -
6人。

在小组内,学生们可以互相分享自己名字里的故事,然后互相帮助、互相补充。

比如有的学生可能只知道自己名字的一部分含义,小组内的其他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或者知识给予提示,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3情境教学法
-
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口语交际。

例如,教师可以假设一个“名字博物馆”的情境,每个学生都是博物馆里的讲解员,要向其他“参观者”讲解自己名字里的故事。

这种情境能够让学生更加投入地进行讲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 教学过程
4.1导入(5分钟)
-
教师先进行自我介绍:“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开启一段很有趣的口语交际之旅。

老师先来说说自己名字的故事。

我的名字是[名字],这个名字是我的爸爸妈妈取的。

[名字]里的[字],是因为他们希望我[具体含义]。

那同学们,你们对自己的名字有没有好奇过呢?想不想知道自己名字里隐藏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
通过这种方式,引起学生对自己名字的好奇,激发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4.2了解名字的构成(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的名字一般都由姓和名组成,那谁能说说自己的姓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姓氏的来源。

例如,有的学生姓“赵”,教师可以补充说:“赵姓可是百家姓中的大姓呢,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赵姓人物,像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

那你的名字里的名又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呢?”
-
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名字的基本构成以及姓氏可能蕴含的文化意义。

4.3小组分享与讨论(15分钟)
-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 - 6人。

-
教师布置任务:“现在,大家在小组里轮流分享自己名字里的故事。

可以说说自己名字是谁取的,有什么含义,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来历。

如果有同学不太清楚自己名字的含义,小组里的其他同学可以一起帮忙猜猜或者出出主意哦。


-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各个小组,倾听学生的讨论内容,适时给予指导。

例如,当听到有的学生讲述自己名字的含义比较模糊时,教师可以引导说:“你可以再想想,爸爸妈妈有没有说过取这个字是希望你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4.4全班分享(20分钟)
-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全班分享。

-
代表讲述时,教师引导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例如,一位同学说:“我的名字叫李悦,悦是喜悦的悦。

我的爸爸妈妈说,他们希望我每天都能开开心心的,所以就取了这个名字。

”教师可以问其他同学:“大家从李悦同学的名字里听到了什么呢?”引导其他同学进行复述和补充。

当有同学分享名字背后有家族传承的意义时,如“我的名字里有一个‘宇’字,按照我们家族的字辈,我这一辈是宇字辈,所以名字里有这个字。

”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那你知道你们家族为什么要有字辈这种传统吗?”引导大家对家族传承文化进行思考。

4.5互动交流(15分钟)
-
在同学分享完名字里的故事后,教师引导其他同学进行提问或者补充。

-
例如,一位同学分享完后,教师可以说:“现在大家可以向这位同学提问关于他名字的问题,或者补充一些你知道的关于他名字里某个字的文化知识。

”如果有同学名字里有“瑞”字,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说:“瑞这个字在古代象征着吉祥,很多时候和好运联系在一起呢。


-
这种互动交流能够加深学生对名字文化内涵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4.6总结与拓展(5分钟)
-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今天,我们一起探索了名字里的故事,发现每个名字都有着独特的含义和来历,它们都包含着父母或者长辈对我们深深的爱,有的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
布置课后作业:“回家后,大家可以再向爷爷奶奶或者其他长辈询问一下家族里名字的更多故事,下节课我们再来分享。


5. 课堂练习
5.1例题1
- 请简要讲述自己名字里最有意义的一个字的含义。

答案示例:我的名字里有个“涵”字,涵的意思是包容、涵养。

我的爸爸妈妈希望我做一个有涵养、能够包容他人的人。

5.2例题2
-
如果你的同学名字叫“晓阳”,你能根据这个名字的含义进行合理的想象,猜测一下他的名字有什么来历吗?
-
答案示例:我觉得晓是早晨的意思,阳是太阳。

他的爸爸妈妈可能是希望他像早晨的太阳一样充满活力,充满希望,朝气蓬勃地成长。

5.3例题3
- 在小组分享名字里的故事时,如何做到有条理地讲述?
-
答案示例:首先要介绍自己的名字是谁取的,然后说每个字的含义,再讲讲有没有特殊的来历或者故事,最后可以说说自己对这个名字的感受。

6. 教学反思
6.1成功之处
-
在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讨论和全班分享环节学生参与度较高。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们能够互相启发,挖掘出更多关于名字的信息。

在全班分享时,大部分学生能够比较清楚地讲述自己名字里的故事,并且在互动交流环节,同学们也表现出了对名字文化内涵的兴趣,能够积极提问和补充。

6.2不足之处
-
部分学生在理解名字背后的文化内涵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尤其是涉及家族传承等较为抽象的内容。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准备更多形象的资料或者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

在互动交流环节,有少数学生比较害羞,不太敢主动提问或者补充。

以后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口语交际。

6.3改进措施
-
可以提前收集一些关于家族文化、传统文化寓意等方面的视频或者小故事,在课堂上播放或者讲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名字背后的文化内涵。

-
对于比较害羞的学生,可以提前安排一些简单的任务给他们,如在小组里先练习提问,然后逐渐引导他们在全班进行互动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