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护理专业学生压力以及心理教育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护理专业学生压力以及心理教育的研究
[摘要] 护理专业学生在接受护理教育时就已经有很明显的压力
了,而压力会产生诸多的副作用,甚至会动摇他们今后从事护理工
作的决定。
因此,需要进行切实可行的心理教育去降低护理学生的
压力水平或消除其压力源。
关键词:护理;压力;心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266-03
在护理工作中,压力的存在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已有研究证明,
护理工作是一项压力非常大的职业[1-4]。
而有研究结果[5]指
出,护理工作中的压力并非开始于护士工作以后,而是护理专业学
生在接受护理教育时就已经很明显了。
另有文章[6]指出,作为
护理队伍后备力量的护理本科专业学生,也同样承受着来自诸多方
面的压力。
虽然适度的压力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去应对日常生活的挑
战,但过高的压力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从而间接影响学
生以后从事护理工作的能力及降低护理服务的质量。
甚至有研究指
出,压力会动摇她们从事护理工作的决定[7]。
因此,本文献综述
的目的是探讨护理学生的压力与其心理教育的研究现状,希望从中
探索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去降低护理学生的压力水平或消除其压力
源。
1 压力的相关概念
压力指在某种情景下,人感受到的环境需求已超出了自身可以应付的能力,使个体感到需要付出额外的精力以保持身心平衡。
而selye[8]定义压力是机体对外界环境刺激的一种紧张性、非特异性的反应。
压力源则是指任何能使人体产生压力反应的内外环境的刺激。
心理教育则是通过提供有关心理、认知、行为等方面的知识,使护理人员、护理学生或被护理对象的压力感受降低,从而限制及控制压力对个体身心的不良影响,以维持生活质量与活力[9]。
2 护理学生的压力源与心理教育
有关国内护理学生的压力研究中,研究者们主要调查了护理学生在学校和实习期间的压力源,以及不同学历层次学生的压力水平。
在国外护理学生的压力源研究中,学生的压力源可归纳为3方面:压力来自于理论课程的学习、临床实践、个人性格和社会因素。
2.1在学校期间的压力源
曹颖等[10]对86名1~4年级本科生的压力源进行了调查,发现不同年级的护理学生由于对事物的认识不同而其压力源也不同,4个年级护理学生的主要压力源为:准备及参加考试;面对学业失败的可能性;对就业前景的担忧;社会对护理专业的看法;学习任务重;家庭经济情况及老师的评价。
通过文献查阅,国外护理学生其压力主要来自3方面。
其中与学习有关的压力有:过多考试和考核;对考试成绩关注和害怕考试不及格;理论课程多且课时长。
此外,还有缺乏自由支配时间,处理与老师之间的关系等[11-13]。
因此,准备及参加考试、学习任务重而缺乏自由支配时间是国内外护理学生共有的压力源。
对就业前景的担忧及社会对护理专业的偏见是国内护理学生特有的压力源。
当然,随着国内护理教育系统的不断完善及护理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这种偏见已不再明显。
还有相关研究探讨了护理学生在校期间的压力源,如汪涛等[14]探讨了120名护理本科生的压力源,刘军等[15]对359名军校护理学生的压力进行了调查,这些研究是以护士的工作压力源问卷调查护理学生的压力,由于其研究工具缺乏针对性,从而影响了研究结果的特异性。
采用定性研究或结合定性研究的方式可弥补单一问卷调查所产生的非特异性研究结果。
2.2临床实习阶段的压力源
冯卫红等[16]对210名护理学生实习期间压力源的调查发现:学生的压力来自个人和环境两方面,个人方面有担心出差错、临床经验不足而产生紧张、缺乏沟通技能和对护理工作认识不足等;环境方面的压力有工作强度大且节奏快、经常处理各种紧急情况、上夜班、学习时间减少等。
朱秀勤等[7]对定向实习护生进行压力源调查时发现,护士长的评价、实习结束能否留在本医院及自己喜欢的科室工作是她们特有的压力源。
另外,马丽等[17]调查了56名护理本科临毕业学生的压力与心理健康。
由于测量工具是运用护士的工作压力源问卷,且样本量偏少而影响研究结果。
国外护理学生与临床实习有关的压力包括:在早期实习期间由于缺乏实践经验
而恐惧、害怕在实习中犯错误、经常处理应急情况、要护理或面对濒死的病人,以及处理各种人际关系[11,13,18]。
通过比较,国内外护理学生在临床实习时存在相似的压力源。
与学生的个人及社会因素相关的压力源有:经济压力、担忧将来的职业生涯、适应新的工作日程,以及很多年轻的学生要承担的责任与实际年龄不符[12,18]。
综上所述,国内外护理学生经历着来自个人、社会、学习和临床实习等方面的压力。
2.3 心理教育
尽管大量的研究探讨了护理学生的压力源,但对国内学生进行有关心理教育的研究仅有2篇报道,其一为柯永红[6]对61名护理学生进行了18时减轻压力训练的心理教育,包括理论课10学时(采用自编教材《护理专业学生减轻压力训练教程》,以讨论课形式进行),实验课8学时(为情景设置训练,具体技能包括:正确认知、系统脱敏;自觉体验、正确应对;自我管理、循序渐进)。
其二为袁华等[9]对80名护理本科学生的心理教育训练,对学生进行了为期3周的训练(每周2次,每次2h),以集体辅导形式进行;其训练内容包括理解压力、时间管理、人际沟通交流技巧、放松训练、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建立积极的人生理念;课程评价包括提问学生及学生演示。
从培训的形式和内容上,虽然此两项研究存在不同之处,但其培训结果都是能对护理学生的压力水平产生正面影响。
国内有相关研究探讨了护理学生个人的心理教育,包括接受现实、
与同学或朋友谈谈压力事件、看事物积极的一面、寻找放松方法以转移注意力、向老师请教、听天由命,总结过去的经验以寻求解决办法[10,19-20]。
可见,护理学生在应对压力时主要是积极地进行心理教育,但也有时采用消极的方式应对压力,如听天由命。
由于压力的复杂性和压力源的多样性,心理教育不仅需要学生个人去积极应对,还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干预。
国外研究者们对护理学生心理教育的建议有开设压力管理课程,开展娱乐节目,为学生建立来自同学、朋友、家人和老师的情感支持网络,设立心理咨询中心。
mcvicar[21]建议早期预防护士压力的可行办法是把心理教育加入到护理课程中,以保证学生有相关的技能去应对压力。
winwood等[22]指出,虽然早期的心理教育课程对预防压力是有效的,但在澳大利亚仍没有相关的心理教育加入到护理课程中。
据笔者所知,在中国的各种护理教育课程中也未设相关的心理教育的培训。
因此,在护士的早期职业生涯中缺乏压力预防的心理教育培训,这将意味着护士缺少一项很重要的护理经验,这经验将会对他们以后的职业生涯产生潜在的影响。
然而,心理教育是一个持续长期的过程。
在学校里进行压力的心理教育预防培训未必能满足护理学生去应对她们以后的职业生涯。
因此,有人建议护理协会或护士的工作场所发起和举办相应的心理教育培训项目,这样可以使护理学生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去应对压力。
3小结
在护理学生的压力源研究中,其研究工具多样化,有自行设计的,有翻译国外护理学生压力的评价工具,有的研究直接运用护士压力源问卷进行护理学生压力源的调查。
由于测量工具的多样性,使得研究结果的普遍性降低。
同时,在国内护理学生压力的研究中,大多数研究是以单一的问卷调查为数据收集方式的定量研究。
而有人指出,定量研究在回答人类主观判断的问题上存在不足之处,且定量研究使参与无法提供除问卷以外的信息。
另外,在现有的大多数研究中,其样本多在100例之内,这将使样本的代表性偏低而影响研究结果的普遍性。
因此,在今后护理学生的压力源研究中,应当制定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压力源调查工具;在抽样时尽量通过增加样本量而提高样本的代表性;在研究设计上,最好结合定量和定性两种研究方式。
压力不仅存在于护理工作中,全球范围内的护理学生也经历着各种不同的压力源。
虽然大量的研究探讨了护理学生的压力源,但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方面的研究较少。
在以上心理教育的研究中,柯永红[6]未设立对照组而使其研究结果的说服力降低,同时其研究缺乏严密的评价工具对减压训练的效果进行评价;袁华等[9]虽然设立了对照组,但同样缺乏严密的评价方式和工具对压力管理效果进行评价。
所以,在将来的心理教育研究中,需要设立严密的评价方式和工具,对护理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方面的研究,并对心理教育训练进行有效的评价。
参考文献
[1] stordeur s,d’’hoore w,vandenberghe c.lead-ership,organizational stress and emotional ex-haustion among hospital nursing staff[j].jou-rnal advanced nursing,2001,35:533~542 .
[2] bianchi er.stress and coping among cardi-vascular nurses:a survey in brazil[j].issuesin mental health nursing,2004,25(7):737~745.
[3] dewe pj.identifying the cause of nurses’’stress:
a survey of new zealand nurses[j].work and stress,1987,1(1):15~24.
[4] demerouti e,bakker a,nachreiner f,et al.amodel of burnout and life satisfaction amongstnurses[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00,32:454~464.
[5] rhead m.stress among student nurses:is itpractical or academic[j].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1995,4(6):369~376.
[6] 柯永红.护理专业学生减轻压力技能训练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1,16(9):523~525.
[7] 朱秀勤,邱晓钰,张雪花.定向实习护生临床实习期间压力源调查[j].现代护理,2007,13(28):2686~2688.
[8] selye h.stress without distress[m].newyork:mcgraw
hill,1974.
[9] 袁华,李小妹.压力管理训练对护理本科生压力水平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1,16(9):523~525.
[10] 曹颖,戴舒霞,于艳秋.护理本科生的压力及应对方式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0,15(3):166~168.
[11] jones mc,johnston dw.distress,stress andcoping in first-year student nurses[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1997,26(3):475~482.
[12] evans w,kelly b.pre-registration diplomastudent nurse stress and coping measures[j].nurse education today,2004,24(6):473~482.
[13] tully a.stress,sources of stress and waysof coping among psychiatric nursing students[j].journal of psychiatric mental healthnursing,2004,11(1):43~47.
[14] 汪涛,谭静,冯正直,等.护理本科学生实习前工作压力源与应对方式的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10):924~925.
[15] 刘军,寻丽彬,王丽君,等.护理士官技能学习压力源与应对方式调试[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7,5(5):316~318.[16] 冯卫红,王爱英,王辉,等.护理专业学生实习压力来源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6,6(7):45~47.
[17] 马丽,耿瑶,朱晓丹,等.护理本科生临毕业压力及心理健康调查分析[j].九江医学,2007,22(4):41~44.
[18] burnard p,edwards d,bennett k,et al.acomparative,longitudinal study of stress instudent nurses in five countries:albania,brunei,the czech republic,malta and wales [j].nursing education today,2008,28(2):134~135.[19] 于丽荣,冯先琼.护理系学生学习压力及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2a):56~58.
[20] oermann mh,standfest km.differences instress and challenge in clinical practiceamong and and bsn students in varyingclinical courses[j].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1997,36(5):228~233.
[21] mcvicar a.workplace stress in nursing:aliterature review[j].journal of advancednursing,2003,44(6):633~642.
[22] winwood pc,lushington k.disentanglingand physical work demands on sleep,re-covery and maladaptive chronic stress out-comes within a large sample of australiannurses [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06,56(6):679~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