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2020年高三文综历史第二次诊断考试试卷A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2020年高三文综历史第二次诊断考试试卷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
1. (2分)西周初年,周天子分封鲁国时举行了一套隆重的策命典礼,并由司空“授土”,司徒“授民”。

对此解读最恰当的是
A . 周天子器重有望成为全国大宗的诸侯
B . 鲁国国君的权力来源于周天子
C . 鲁国国君非同姓亲族分封当以礼待之
D .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典型体现
2. (2分) (2018高二下·桂林期中) 由大陆、台湾、香港的57位学者共同撰写的《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已在大陆出版。

两岸史家就其各自所熟悉的专长研究领域,在充分尊重史料的基础上,本着承认差异性的原则,共同撰写。

该丛书的编纂体现了()
A . 价值判断高于史实判断
B . 史学交流赖于经济交流
C . 历史共识需要相互包容
D . 两岸史家价值观念趋同
3. (2分) (2017高三上·郑州月考) 唐律规定:徒刑以上的案件审结后,必须向当事人及其家属宣读判决,如不服判决的,可以提出要求,由原审判机关重审。

若仍不能改判的,可以逐级向上申诉,直至上书皇帝,但一般不得越级。

唐朝的上诉规定()
A . 有效地防止了冤假错案的发生
B . 从制度上促进了司法的完善
C . 成为唐朝盛世出现的核心因素
D . 说明皇帝处理了很多的错案
4. (2分) (2018高三上·烟台期末)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

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
A . 地理环境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 . 农耕经济的封闭性和落后性
C . 鸦片的流入致使白银大量外流
D . 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5. (2分)鸦片战争后,不少仁人志士远涉重洋,奔赴欧美、日本等地寻求新知,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近代第一次大规模的出国留学运动开始于()
A .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
B . 洋务运动期间
C . 19世纪末20世纪初
D . 俄国十月革命后
6. (2分) (2019高一下·宿迁期末) 1872年起,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幼童赴美留学。

由于留美幼童逐渐接受西方文化熏陶,清政府于1881年将留美幼童召回。

《纽约时报》对此发表社论称:“中国不能只从我们这里引进知识、科学和工业模式……否则,它将什么也得不到。

”据此可知,洋务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 . 固守封建制度
B . 排斥美式教育
C . 缺乏领导核心
D . 忽视国防建设
7. (2分) (2017高三下·河北模拟) 1923年陈独秀指出,“中国国民党目前的使命及进行的正轨应该是:统率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瞿秋白在同年提出:中国的民族运动“得最宜于组织。

最宜有团结的无产阶级之猛进”,要“联合小资产阶级”,“督促资产阶级而行向民族革命。

”两者的主要分歧在于()
A . 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
B . 是否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C . 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孰先孰后
D . 民族资产阶级是否具有双重性
8. (2分)“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下列有关新中国教育的表述,按出现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②面向工农“开门”,开办工农学校
③恢复高考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A . ②④①③
B . ②③④①
C . ④③②①
D . ④①②③
9. (2分) (2016高二上·黑龙江月考) 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

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以上观点反映了()
A . 反对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追求
B . 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
C . 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D . 维护教会的神学和世俗权威
10. (2分) (2016高二上·广东月考) 它“本属行政机构,但在职能上也属立法机构,是行政权和立法权的密切结合和近乎一体的融合。

”这是一位西方宪政学家的结论。

“它”是()
A . 英国的内阁
B .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内阁
C . 美国的参议院
D . 19世纪末德国的帝国议会
11. (2分) 1936年,当埃塞俄比亚呼吁国联贷款给埃塞俄比亚买武器时,国联却以23票反对、25票弃权予以否决,只有埃塞俄比亚一国投赞成票。

这一事实()
①表明法西斯国家在国联中起重要作用
②反映了国联的本质特点
③表明了英法美的绥靖意图
④反映了国际形势不利于埃塞俄比亚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④
D . ②④
12. (2分)(2020·武汉模拟) 1988年,斯坦福大学经过一翻激烈的争论后,决定把西方文明这门课程改成包括黑人、拉丁美洲、亚洲等在内的一种世界文明概述。

1990年,英国的一些历史学家进行了类似的争论。

这表明在20世纪末期欧美()
A . 社会精神危机影响文明史研究
B . 开始重视亚非拉文明的研究
C . 多元文化观念的影响逐渐增强
D . 历史学率先突破西方中心论
二、材料分析题 (共5题;共60分)
13. (15分)材料一盛宣传怀(1844—1916),江苏武进人。

从1870年开始充当李鸿章幕僚,创办了一系列实业和教育事业。

1896年,他将自办银行的见解向清廷作了系统的表述:“银行昉(开始)于泰西,其大旨在流通一国之货财,以应上下之求给,立法既善于中国之票号、钱庄,而国家任保护,权利无旁挠,故能维持不敝。

各国通商以来,华人不知务此,英、法、德、俄、日本之银行乃推行来华,攘我大利……商务枢机所系,现又举办铁路,造端宏大,非急设中国银行,无以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

——摘编自谢俊美编《中国通商银行》材料二 1897年5月27日,经过盛宣怀一段时间的筹备,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正式成立。

银行股份全属华股,总董全是华人,其构成不是封建官僚就是买办商人,实行“权归总董,利归股商”。

它的内部章则制度完全仿照英商汇丰银行章程来拟定,用洋人为大班,掌握业务经营上的实权。

它以上海总行为中
心,积极开展业务。

中国通商银行(上海总行)各类放款占其放款总额百分比
——摘编自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室编《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的初创时期》
(1) 19世纪中后期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世界经济的基本状况。

(2)根据材料一,归纳盛宣怀提出的中国自办银行的理由。

(3)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通商银行初创时期放款的重点领域。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行在重点领域放款所起的作用,指出该行在初创时期存在的不足。

14. (5分) (2019高二下·万州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人在向清廷上奏的《学务纲要》中强调:“戒袭用外国无谓名词,以存国文,端士风”,奏文得到批准。

这些戒用的“外国无谓名词”被称为“新名词”。

有的学者指出,当时的“新名词”实际是“现代性”导入中国的具体征象,这些“新名词”或者直接反映了现代性物质文明的成果(如“蒸汽船”“火车”等等),或是直接反映了现代性的制度及其实践,或者凝聚了做为现代性之核心的某些价值观念,亦或是现代学科知识和成果的学术术语。

当时“新名词”如涌泉而来,其势头根本抵遏不了;即便对“新名词”没有好感的人,也不得不感慨言之:“学者非用新词,几不能开口动笔。

没有了“新名词”作为“概念工具”,一些人居然就失去了发声创言的能力。

即使痛斥“新名词”的人,到头来还是逃离不了“新名词”的“魔障”,张之洞在奏文中也大量引用了日本宪法中“民权”“义务”等新名词。

市面上还出现了诸如《新尔雅》等专门介绍“新名词”的专书。

各式各样的“新名词”,已然在人们的知识结构和日常用语里,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影响深远。

——摘编自潘光哲《从“新名词”到关键词研究中国近代思想史的一个视角》
材料反映了一种中国近代文化现象,蕴含了中国近代文化转型的诸多启示。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代史知识予以说明。

15. (15分)(2019·聊城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都城的选址不仅关乎城市本身的发展更与国家的命运密切相关。

材料一:刘邦称帝,初定都洛阳。

多数大臣认为:“周王数百年,秦二世即亡。

洛阳东有咸皋,西有毅、渑、倍河,乡伊、洛,其阖亦足恃也。

”留侯张良曰:“洛阳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

夫关中左毅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

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輸。

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于是,
高帝即日驾,西都关中。

——摘编自柳华《从西汉定都长安看中国古代都城的选址问题》
材料二:两京制始于西周。

西周都镐京,同时经营洛邑;西汉都长安,实以洛阳为陪都;东汉都洛阳,又以长安为西京;唐都长安,洛阳居于陪都地位,武则天曾一度迁都洛阳;北宋都汴梁,以洛阳为西京。

——摘编自王明德《南京与北京:中国古代都城的两极发展与空间互动》
材料三:为了更接近东南方经济重心获取资源以维持自身生存的需要,草原民族的势必然也随之由西向东转移。

“燕都地处雄要,北倚山险,南压区夏,若坐堂隍,俯视庭宇”。

因而不仅辽朝,而且金朝择都时都看中了北京,“燕盖京都之首选也”。

此外,隋代以后大运河的兴修使得南北大规模物资运输成为可能,而元代大运河的修浚更使大运河上的物资运输畅通无阻,这便在很大程度上清除了建都北京在经济上所面临的障碍。

因而元朝以后,北京便开始由分裂政权的首都上升为封建大一统帝的首都,历元明清三代,经久不衰。

——摘编自邱国盛《再论古代北京发展成为中国首都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邦“西都关中”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周至北宋时期都城变迁的主要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成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以后北京作为大一统帝国首都的利弊。

16. (15分) (2019高二下·桃江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不知道世人对我是怎样看的,不过我只觉得自己好像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孩子,有幸拾到光滑美丽的石子,但真理的大海,我还没有发现。

我所以有这样的成就,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

——牛顿的名言
材料二: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

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人教版《历史》必修③
请回答:
(1)牛顿在经典力学领域所拾到的“光滑美丽的石子”有哪些?
(2)相对论是谁提出的?
(3)请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上述科学家的哪些优秀品质值得学习。

17.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徐光启出身农家,自幼即对农事极为关心。

他的家乡地处东南沿海,水灾和风灾频繁,这使他很早就对救灾救荒感兴趣,并且讲究排灌水利建设。

步入仕途之后,又利用在家守制、赋闲等各种时间,在北京、天津和上海等地设置试验田,亲自进行各种农业技术实验。

因此,徐光启一生关于农学方面的著作甚多,计有《农政全书》、《甘薯疏》、《农遗杂疏》、《农书草稿》、《泰西水法》(与熊三拔共译,1612)等等。

其中,《农政全书》又堪称代表。

材料二:李时珍在艰巨的研究工作中,“无书不读”,涉猎诸家。

……1552年(明嘉靖三十一年)李时珍35岁时,开始了《本草纲目》的写作。

在编写过程中,他脚穿草鞋,身背药篓,带着学生和儿子建元,翻山越岭,访
医采药,足迹遍及河南、河北、江苏、安徽、江西、湖北等广大地区,以及牛首山、摄山、茅山、太和山等大山名川,走了上万里路,倾听了千万人的意见,参阅各种书籍八百多种,历时二十七年,终于在他六十一岁那年(1578年)写成。

这部伟大的著作,吸收了历代本草著作的精华,尽可能地纠正了以前的错误,补充了不足,并有很多重要发现和突破。

(1)根据材料一,归纳徐光启“经世致用”活动的主要表现,并说明促使徐光启取得农学成就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李时珍研究的主要方法和编写《本草纲目》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二、材料分析题 (共5题;共60分)
13-1、
13-2、
13-3、
14-1、
15-1、
15-2、
15-3、
16-1、
16-2、
16-3、
17-1、
1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