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五第9课《说“木叶”》课件 (共23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诗句,说说它们的特定文化意味: 1、酒
(1)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 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
行》) (2)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
维《送元二使安西》) (3)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
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4)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
自主赏析这首词在摄取景物上的特点, 并探究词人在词中蕴含的情感。 苏幕遮·怀旧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 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
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 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
思泪。
明确:他人抒写羁旅愁思,往往摄 取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范仲淹却反其道而 行之,摄取阔远而艳丽的景物来表达。 这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开阔和对生 活、对自然的热爱;另一方面,又使下片 郁积的乡思旅愁在外物触发下发展到最 高潮,所抒之情柔而有骨,挚而不颓。
(3)描写“木叶”的诗句有: ①“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九歌》 ) ② “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谢庄《月赋》) ③ “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陆厥《临
江王节士歌》)
④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王褒《渡河北》)
⑤“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柳恽《捣衣诗》 ) ⑥“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沈佺期《古 意》 )
(1)描写“树叶”的诗句有:
①“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 萧纲 《折杨柳》 )
②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陶渊明 《拟古》 )
③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曹植 《野田黄雀行》)
(2)描写“落叶”的诗句有:
①“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吴均《答柳恽》)
②“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 曹植《美女篇》 )
明确:作者写“木叶”真正 目的是为了阐述诗歌语言暗示 性的问题。
5、作者是如何阐释诗歌语言的 暗示性的特点的呢?筛选文中的 相关语句回答。
“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 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觉察它的存 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 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 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 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它在不知不觉之 中影响着我们;它之富于感染性启发性者在 此,它之不落于言荃者也在此。”
9、说“木叶”
林庚
【学习目标】 1、读懂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培养学生筛选课文中的主要信
息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主 要观点。
3、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 示性的特点,进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 能力。
【学习重难点】 1、理解“树叶”和“木叶”以
及“落叶”和“落木”的不同意味, 从而明确“木叶”的艺术特征,把握 其在古典诗词中的意蕴。
照《声声慢》)
明确:在很多传统诗歌中,酒是愁的象征。
2、月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 我还。(《泊船瓜州》王安石)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杜甫)
(3)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 处同。(《望月有感》白居易) (4)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李白)
明确:在很多传统诗歌中,月是思乡、思亲的象征。
木 秋 脱尽 风叶 叶子 落
树 春 枝叶 夏繁 之茂 交
颜色 质感
枯黄 干燥
绿(叶) 饱含 褐绿( 水
干) 分
意蕴
空阔 疏 朗
饱满 绵 密
联想或情 感
离人的叹 息
游子的漂 泊
密密层层 浓阴满地
4、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 的艺术特征吗?写“木叶”的真 正目的何在?(结合文章第五段相 关信息回答问题)
2、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文章由 “木叶”所阐释的诗歌语言暗示性的 理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林庚(1910—2006),著名学者,诗人。 字静希,原籍福建闽侯,1910年2月出生于北京。 他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1933年出版了 他的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俞平伯在为《夜》 所作的序言中称之为“异军突起”。此后,林庚 陆续出版了《春夜与窗》、《北平情歌》、《冬 眠曲及其他》、《林庚诗选》等诗集和诗、论合 编的《问路集》及诗性哲理随笔《空间的弛想》。
板书设计: 说“木叶” (1)树叶 使用场合:春夏; 特征:繁茂的枝叶,枝叶的绿色, 树干褐绿色,饱满; 意味:密密层层,浓阴满地。 (2)木叶 使用场合:秋风叶落; 特征:木质的树干,隐含落叶的因 素,微黄,干燥; 意味:空阔,疏朗的清秋气息,有飘零 意 味,会让人感伤 ,离人的叹息,游人的漂泊。 (3)落木 场合:深秋;
特征:空阔。
得意时应善待他人,因为你失意时会需要他们。 青春一经“典当”,永不再赎。 只要更好,不求最好!奋斗是成功之父。 人必须有自信,这是成功的秘密。 相信就是强大,怀疑只会抑制能力,而信仰就是力量。 人若软弱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竞争,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友谊,在对手的帮助下提高你自己,害怕竞争的人已经输给了对手,注定难取得大的成就。 松软的沙滩上最容易留下脚樱钽也最容易被潮水抹去。 家!甜蜜的家!!天下最美好的莫过于家! 不要觉得全心全意去做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是一种浪费,小事做的得心应手了,大事自然水到渠成。 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的胜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 强烈的信仰会赢取坚强的人,然后又使他们更坚强。 明天的希望会让我们忘了今天的痛苦。 只要你在路上,就不要放弃前进的勇气,走走停停的生活会一直继续。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孤独并不可怕,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可怕的是害怕孤独。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任何人都可以变得狠毒,只要你尝试过嫉妒。 没有所谓失败,除非你不再尝试。
(4)描写“落木”的诗句有: ① “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庾信《哀江南赋》) ②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③“日暮风吹,叶落依枝。” ( 吴均《青 溪小姑歌》 )
3、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第4自然段至第6 自然段的相关信息,比较课文中“木” 与“树”不同。
意 时 外形 象间 场 合
通。
潦艰百万不无渚风
倒 新 停
难 苦 恨
年 多 病
里 悲 秋
尽 长 江
边 落 木
清 沙 白
急 天 高
登 高
浊繁独常滚萧鸟猿
酒 杯
霜 鬓
登 台
作 客
滚 来
萧 下
飞 回
啸 哀
杜 甫
。,。,。,。,
1、教师检查学生预习课文情况,要求学生整 体把握课文结构。
明确:第一部分(1---3)列举了我国古代诗歌 史上的一个现象,就是“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
爱的形象。 第二部分(4—6)说明了木的两个艺术特征,
以及为什么有这些特征 ——暗示性。 第一个特征是“它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第二个特征是“木”暗示了它的颜色。 第三部分(7)总结。说明诗歌中“一字之差”, 在艺术形象领域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的。
2、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 文, 找出有关“树叶” 和“落 叶” 、“木叶”和“落木” 的诗句。
林庚先生在中国文学史研究领域也有突出
的贡献,先后出版了《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 《诗人李白》、《中国文学简史》、《中国历代 诗歌选》等著作。此外,林庚在楚辞、唐诗研究、
明清小说等方面也有较高的造诣。
二、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唐诗综论》一书。作者林庚, 既是一位诗人,又是一位学者。他从中国古代 传统诗歌中,发现了诗人极少用“树叶”一词 而大多用“木叶”一词。从这一很容易被人忽 略的细微用语中的差别入手,作者展开了深入 的分析研究,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艺术欣赏的大 门,令我们惊奇地发现,在貌似平常的简单用 语的后面,是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是诗人的 感情,是诗人精心遣词用语的良苦用心。本文 作者在“木叶”上所下的功夫,对我们体察诗 歌艺术中的精微之处颇有启发。它从一个侧面 告诉我们该怎样欣赏古诗词,推而广之,启发 我们去思考该怎样欣赏文学作品。在古典诗词 中,类似“木叶”这样的意象的事物不在少数, 本文作者的分析,促使我们举一反三,融会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