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11:2.2.1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课时1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人们把森林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三北”防护林的作用主要是()
A.净化空气、吸烟除尘B.美化环境、调节气候
C.防风固沙、保持水土D.提供木材、供应林产
2.交通道路绿化带的主要作用有()
①放氧除尘、吸毒杀菌②降噪隔音、减轻污染③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④防风固沙、保持水土⑤划分车道、隔离交通⑥提神醒脑、减少事故
A.①②③⑤⑥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
3.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美化环境、调节气候
C.过滤空气、降低噪声
D.提供动物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下图是低、中、高三个不同纬度的自然带(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

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所储存养分百分比的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质养分流的大小。

读图,完成4~5题。

4.对土壤、生物量、枯枝落叶在生态系统所储存养分的比重大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A.气候条件B.土壤条件
C.生物条件D.地质条件
5.图中所示三个自然带纬度由低到高排列的是()
A.①②③B.②①③
C.③①②D.③②①
红树林是一种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一般分布于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的潮间带中。

读“非洲红树林分布图”,回答6~7题。

6.红树林在南回归线的大陆西岸缺失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B.光照
C.距海远近D.洋流
7.下列不属于红树林生态效益的是()
A.固岸护堤B.调蓄洪水
C.防风消浪D.净化海水
美国航空航天局使用卫星第一次以三维方式量化了非洲撒哈拉沙漠尘埃被搬运到南美洲亚马孙雨林的数量,这些尘埃中包括沙子和南美洲亚马孙雨林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磷等。

据此完成8~9题。

8.撒哈拉沙漠尘埃中的沙子、磷等进入亚马孙雨林生态系统,可以()
A.促进岩石风化,释放养分
B.随雨水带来可溶性养分
C.促进地表径流,带走养分
D.促进土壤的淋溶作用
9.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其所指的生态环境效应是()
A.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水平衡
B.调节全球气候,维护生态平衡
C.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大量氧气
D.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
森林白天可以吸收CO2,放出O2,在不受其他条件的影响下,林区的CO2浓度(PPM)具有如下图所示的明显日变化。

读“某高纬地区森林CO2浓度日变化图”,完成10~12题。

10.当地CO2浓度最低时的地方时是()
A.日出前后B.12:00
C.14:00 D.日落前后
11.该地的经度可能是()
A.15°E B.75°E
C.75°W D.150°W
12.下列关于该地沼泽广布的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A.降水丰富,河流众多,湖泊面积广大
B.地势低洼,海水大面积倒灌
C.有凌汛现象
D.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13.读“热带雨林破坏对环境影响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右侧是未受破坏的雨林,森林覆盖使土壤免受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雨林要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可以靠不断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经微生物分解为营养物质,归还给土壤,又供植物利用,使森林资源得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左侧大量的雨林遭到采伐,结果降水直接到达失去保护的地表,会使________________作用增强,导致________________。

没有了森林,________________逐渐减少,森林失去营养源,可能造成森林退化、土壤侵蚀、________________等严重问题。

14.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森林起着类似海绵的作用,能够吸收和滞蓄大量降水,整个亚马孙雨林所涵养的水量约占地表淡水总量的________。

雨林能通过自身的蒸发和蒸腾作用使降水又重新返回大气,形成________。

亚马孙流域大约50%的降水量是由该地区的雨林自身产生的。

因此,热带雨林具有促进全球____________、调节全球________的作用。

(2)亚马孙雨林每年释放的氧气占全球氧气总量的________,被植被固定下来的碳的总储量有________,因此,亚马孙雨林被人们称为“____________”。

(3)一旦雨林被毁,没有了植被涵养水源,当有降水时会增强________,造成________;当降水量少时,没有来自雨林的水汽,会加重________程度。

答案精析
1.C 2.A 3.A[第1题,“三北”地区荒漠化和风沙严重,防护林主要作用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第2题,道路绿化带既可美化环境、减弱噪声、划分车道,又可以调节大气成分和改善生态环境。

第3题,河流中上游地区的森林一般是起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 4.A 5.D[第4题,气候条件决定了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光照、热量和水分,因此影响生物的生长速度、微生物的分解速度,从而影响土壤、生物量、枯枝落叶在生态系统中所储存养分比重的大小。

第5题,比较三幅图中的箭头粗细,③图中物质养分流最大,说明生物循环旺盛,养分主要储存在生物体内,应为低纬度;①图中物质养分流最小,说明生物循环慢,枯枝落叶腐烂分解慢,养分主要储存在枯枝落叶中,为高纬度。

]
6.D7.B[第6题,由图可知,南回归线大陆东西两岸,纬度、距海远近没有差异,不是红树林缺失的原因,A、C错;图中大陆东岸没有形成季风气候,两岸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光照差异不大,B错;东岸是暖流、西岸是寒流,差异明显,故主要影响因素是洋流,选D。

第7题,红树林位于沿海的潮间带,能够减少海水侵蚀,保护海岸,有固岸护堤的效益;调蓄洪水是陆地上水库的功能,红树林在沿海,不能调蓄陆地上的洪水;红树林可以防风消浪,能净化海水中的一些有害物质,故选B。

]
8.B9.C[第8题,岩石的风化与温度、降水等有关,与沙漠尘埃无关,A项错误;撒哈拉沙漠尘埃中的沙子、磷等进入亚马孙雨林生态系统,可随雨水带来可溶性养分,B项正确;地表径流与降水、下渗等因素有关,C项错误;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关,D项错误。

第9题,雨林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并释放大量氧气,所以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故C项正确。

]
10.D11.B12.D[第10题,白天,植物一直在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植物所消耗的CO2一直在增加,导致大气中CO2浓度一直下降,至日落前后,太阳落山,不在进行光合作用,这时CO2浓度降为最小。

故答案选D项。

第11题,从上题分析可知,一天中大气中CO2含量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大致出现在日出前后和日落前后,因此,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日出、日落分别约为北京时间11点和19点,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15点,因北京时间指120°E地
方时,因此该地经度约为75°E。

答案选B项。

第12题,由材料可知该地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因此地表易积水而形成沼泽。

答案选D项。

]
13.(1)暴雨冲刷烈日暴晒
(2)枯枝落叶不断更新
(3)淋溶土壤侵蚀枯枝落叶物种灭绝
解析第(1)题,图的右侧表示雨林未被破坏的情况下,植被与土壤之间维持着正常的物质循环,森林起到明显的环境效应。

第(2)题,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来源于岩石风化释放的养分、雨水带来的可溶性养分和枯枝落叶释出的养分,本题要求回答的是枯枝落叶释出养分。

第(3)题,图的左侧表示雨林被砍伐后,森林的生态作用消失,植被与土壤之间的物质循环也被破坏,从而出现各种生态环境问题。

14.(1)23%云雨水循环水平衡
(2)1/3上千亿吨地球之肺
(3)地表径流水土流失干旱
解析第(1)(2)题,主要考查热带雨林的环境效应,包括促进全球水循环和调节全球水平衡以及降低二氧化碳含量等。

第(3)题,采用逆向思维方式来说明热带雨林被毁的严重后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