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预防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预防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
效果观察
蒋和娣;肖艳林;毛鸿晓
【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术后患者应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脑出血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45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出血术后患者应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期刊名称】《华夏医学》
【年(卷),期】2017(030)002
【总页数】4页(P113-116)
【关键词】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脑出血;深静脉血栓
【作者】蒋和娣;肖艳林;毛鸿晓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神经外科,广西桂林541002;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神经外科,广西桂林541002;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神经外科,广西桂林541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34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和肺栓塞(PE)[1]。
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多,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脑出血术后最严重并发症之一。
DVT 最主要的危害是血栓脱落形成肺栓塞,严重时可致患者突然死亡[2]。
有学者报道脑出血手术后20.35% 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3]。
脑出血术后患者因瘫痪肢体存在感觉障碍,不利于早期发现 DVT,所以预防 DVT 的发生极为重要。
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即周期性充气压力(IPC)装置,是一种序贯地从踝、小腿至大腿加压的装置[4]。
有学者研究:应用IPC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患者患肢进行治疗可明显减少DVT的发生[5]。
笔者将我科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的90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我科接受开颅手术治疗的90例脑出血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高血压脑出血51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32例,颅脑外伤导致的脑出血7例。
患者均为一侧肢体偏瘫,肌力在0~3级。
入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GCS评分、静脉置管方式、实验室检查 D- 二聚体、止血药应用时间、手术时间、脱水药应用时间等方面相仿,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治疗,护理人员给患者或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长期卧床可能会发生深静脉血栓,给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交流,指导患者积极配合进行床上锻炼,指导患者正确进行深呼吸,正确咳嗽,适当增加患者的活动量。
告知患者进行适量的下肢运动,进行单腿活动,进行膝关节伸曲活动。
护理人员给患者适当按摩下肢。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进行治疗,治疗前均确认无深静脉血栓发生,无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使用禁忌证。
患者手术后6 h,生命征平稳开始应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型号:LGT-2200 H,广州龙之杰科技有限
公司生产,具体操作:连接电源线,连接充气气囊,设置参数包括模式、压力和时间,打开充气气囊的搭扣和拉链,放置于患者瘫痪肢体,调整合适后,拉紧搭扣和拉链,将仪器的压力设置在5~25 kPa,可根据医嘱及患者的耐受能力进行调节,采用周期性充气加压方式(IPC),充气加压时从脚底经小腿、膝盖至大腿根部序贯
加压,每次加压间隙5~6 s,反复加压、释压,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每次治
疗时间为20 min,2 次/d,连续应用10 d。
1.3 指标观察
两组患者经治疗10 d后,观察患者双下肢皮肤颜色、足背动脉血管的搏动情况,应用卷尺测量患者下肢同一部位的周径,并与第1天测量的数值进行比较,同样
大表明没有肿胀,比第1次测量的直径<1 cm,表明轻度肿胀,比第1次测量的
直径≥1 cm,表明重度肿胀。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观察下肢静脉血管
的管径大小,管壁和内膜情况,测定管腔内有无血流信号并测定血流速率。
血管腔内低回声、管腔内无血流信号时判断下肢形成深静脉血栓[6]。
1.4 统计分析
对研究所得数据利用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表示,P<0.05则提示两组数据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2.1 两组患者经治疗10 d后下肢肿胀程度比较
观察组肢体肿胀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静脉血流速率测定结果比较
经治疗后,观察组股静脉血流速率、腘静脉血流速率、平均血流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45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22%,对照
组中有6例患者发生,发生率为13.33%,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治疗可促进患者下肢静脉回流,降低下肢深静脉栓塞形成的发生率。
Virckow提出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
状态,现在仍为国内外学者所公认[7]。
脑出血患者术后DVT的危险性主要有:①术中制动,麻醉作用使患者静脉舒张,导致其血流缓慢或淤滞。
②长期应用脱水药,导致血容量减少,血液黏度增高,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
③术后机体将动员一切凝血机制,从而阻止机体失血,导致血液成高凝状态,加上止血药物的应用等。
④长期卧床,肢体不能活动,导致血流缓慢[8]。
临床上主要采用药物、机械性预防措
施及护理来预防,但由于抗凝药物易造成出血等并发症,所以,机械性预防措施即使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预防脑出血术后患者DVT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3.1 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可促进下肢静脉回流
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是一种非侵入性、无创伤的治疗方法,仪器采用多腔体充气囊集资进行波浪式充气、膨胀、放气,具有方向性、渐进性、累积的“挤出作用”,促进静脉血及淋巴液的回流,加压时可使下肢静脉血管尽量排空,减压时静脉血液自动回流,增加静脉血流速度,减少血液淤滞的成分,从而达到促进下肢血液循环的目的[9]。
有研究指出,使用IPC还可以影响一氧化氮合成酶的活性,使内皮细
胞释放一氧化氮,引起血管的扩张,促进血液流动,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下肢肿胀的发生。
在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下肢肿胀程度轻于对照组,为上述IPC扩张
血管的理论补充了临床依据[10]。
3.2 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治疗是预防DVT的有效措施
本研究在术后6 h生命征平稳,开始给患者应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治疗,加快了静脉回流速度,使血小板有形成分不易在血管内壁黏附聚集,从而有效降低
DVT。
由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DVT的发生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可见,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治疗可降低脑出血患者术后DVT的发生率。
3.3 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治疗时的护理
治疗时患者保持平卧,避免躁动,必要时给患者使用约束带。
严密观察血压,根据血压及时遵医嘱调整用药剂量及种类,尚未发现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治疗对血压的影响。
由于气囊不便清洗,笔者制作了“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气囊护套”给患者使用,有污染时及时更换,有效避免了交叉感染,经济实用,患者及家属满意,也很好地保护了气囊的清洁。
【相关文献】
[1]王开宇,陈明武,黄绳跃. 神经外科术后深静脉血栓栓塞症70例临床分析[J]. 北京医学,2013,35(7):536-537.
[2]王卫. 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6,35(3):333-334.
[3]李春霞,谢春雷,李爱文. 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 中华
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5):4233-4235.
[4]李海宁,胡秀壬.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深静脉血栓的疗效[J]. 当代护士, 2014(6):48-49.
[5]黄苑芬,黄小红,赖文娟.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2):316-317.
[6]王瑞方. 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预防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神经
疾病杂志,2016,19(17):105-106.
[7]吴晓娟,张韶琴,缪重骥,等.气压泵治疗在神经外科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2016(7):32-33.
[8]李春霞,谢春雷,李爱,等. 早期活动对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J]. 中
华护理杂志,2011,46(1):37-39.
[9]王静梅,周颐,史艳萍. 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预防脑卒中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护理研究,2013,27(5):1496.
[10]高丽琴,庄利梅,曹玲玲,等. 围手术期间歇性充气加压预防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
栓形成[J]. 护理学杂志2015,30(22):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