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本科高校英语专业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办本科高校英语专业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作者:楼毅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2年第11期
楼毅
(三江学院英语系,江苏南京210012)
摘要:目前,英语专业就业前景不容乐观。

如何使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更有特色、更符合社
会和市场的需求,关系到民办本科高校英语专业的存亡和发展。

“语言技能+职业证书+创新素质”的培养模式符合社会对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的要求,对民办本科高校英语专业来说,是一
个务实、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民办本科;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复合型应用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2)11—0056—02
英语专业曾经是高校招生的热门专业之一,然而,近年来,英语专业面临很多挑战。

《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再次将英语专业列为本科就业红牌警告专业。

被红牌警告的专
业为就业率较低、失业量较大、且薪资较低的专业中的前10个。

[1]
根据我国教育部2011年12月公布的数据,全国有民办本科高校79所,独立学院309所。

[2]民办本科高校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在招生和就业方面竞争非常激烈。

因此,如何使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更有特色、更符合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关系到民办本科高校英语专业的存亡和发展。

本文结合江苏省第一所民办本科——三江学院的英语系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的实践和探索,提出“语言技能+职业证书+创新素质”的培养模式,同时分析其可行性。

一、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等学校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根据人才培养的
目标和质量标准,制定出的一套培养方案。

这套培养方案既包含对教学内容的规划和改革,也
包含实现这个内容的方式和手段。

[3]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经历了多次变革。

从恢复高考到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培养英语语言技能为主要目标;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世纪末,人
才培养目标转变为培养“语言技能+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但是,在人才培养上存在重语言能力、轻素质培养的情况。

意识到这种培养模式滞后于社会发展的要求,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
大纲》在培养目标中明确规定了21世纪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这些人才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

”[4]这一目标对各类高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如何培养出符合要求的人才,成
为民办本科高校英语专业如何适合国家经济和教育发展新形势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民办本科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困境
首先,在招生录取过程中,民办本科高校被归为三本院校,按高考分数线在本科院校中排
名最后,再加上社会对民办高校的偏见,民办高校生源质量相对较差。

三本院校学生普遍存在
学习成绩偏低、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不科学等特点。

第二,在人才培养
模式上,有些民办高校在创建初期直接套用了公办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特色并不鲜明,与社会和学生的期望有所脱节。

民办本科高校英语专业在经历了世纪之交的快速发展之后进入瓶颈期,面对很多困难和困惑。

正如《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市场对单纯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
量正逐渐减小,外语专业必须从单科的‘经院式’人才培养模式转向宽口径、应用性、复合型
人才的培养模式。

”民办本科高校英语专业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审时度势,制定切实的、顺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民办本科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出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

[5]民办本科高校英语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首先要树立务实、创新的教育理念。

(一)树立务实、创新的教育理念
民办本科高校英语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设定的时侯既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更要从学生
的实际能力和需要出发。

在人才培养上应该有更创新的思维方式,体现更务实的教育理念。

务实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英语技能是英语专业学生的立足之本,所以,
必须下大力气夯实学生的语言基本功,而且要突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第二,考虑到就业是
绝大部分民办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时的选择,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资格能力,应该
被列为民办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

在21世纪,创新性是对人才的普遍要求,民办高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树立素质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创新能力
教育的观念。

(二)采用“语言技能+职业证书+创新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务实、创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遵循《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民
办本科英语专业可以采取“语言技能+职业证书+创新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与实训结合,人文素质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结合,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结合,培养一批具有较扎实的英
语技能、较好的人文素质、具有初步的职业意识和职业实践经验、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英语专
业复合型应用人才。

复合型人才体现在学生除了具有较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外,还具有某一职业方向的初步知识、技能和资格;应用人才则体现在学生应具有较好的英语应用能力,具备一定的职业意识和初中
级职业资格。

(三)实行导师制等灵活和个性化的教学管理制度
传统的一个年级配一个班主任的教学管理模式不利于民办高校新生学习习惯的改善和学习
能力的提高,因此,应该从学生一入校开始为每名学生配备导师,与学生定期见面,对学生的
英语学习和职业规划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

除了灵活和个性化这些优点之外,导师制还
有利于指导和检查学生的课外学习情况。

同一导师指导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开展有团队的学
习,内容不局限于教材,可以完成一些小的学习项目,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应用知识的能力,
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的能力,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四)开展分模块式教学,充分发挥选修课的作用
三四年级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知识课程主要以模块式选修课的形式存在,为学生提供多种选
择的同时,保证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某一职业方向所需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剑桥商务英语、翻
译职业资格等都是很受学生和用人单位欢迎的职业资格。

翻译职业资格模块的选修课主要有:英汉对比研究、应用翻译、交替传译、新闻翻译、旅
游翻译、商务翻译、会议翻译。

商务英语专业的相关课程主要有:跨文化交际、国际贸易实务、市场营销学、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原理等。

(五)实训+职业证书考试,提高就业竞争力
无论是商务英语还是翻译方向的相关职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

学生在学
习知识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

院系在与相关单位洽谈合作、建立实训基地的同时,还可以开展校内实践,设立教师和学
生共同参与的工作坊,或者在每学期设立固定的实践周,主题与商务英语和翻译类职业相关,
可设定为模拟商务谈判、口笔译等,并要求学生在毕业时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资格证,增强学
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麦克思研究院. 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2]唐景莉.全国民办本科高校战略研讨会召开
[EB/OL]./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39/201112/1 27511.html.
[3]王守仁,朱刚,王文宇.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5(11).
[4]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S].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S].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