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
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研究2020年1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6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将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应用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中,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早期康复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ADL评分以及治疗效果。
结果:对比两组治疗前FMA评分、ADL评分并没有太大差异(P>0.05),对比两组治疗后数据,研究组的FMA评分
(61.38±20.13)、ADL评分(66.73±26.22)相比对照组的FMA评分
(32.68±22.76)、ADL评分(44.96±25.64)要更高,且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96.97%)与对照组的(81.82%)相比要更高,P<0.05。
结论:在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早期康复治疗对提高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运动功能
急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的病变,导致患者出现了出血性或缺血性的脑卒中,一般患者会表现为脑出血、脑梗塞等症状[1]。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近年来临床医疗水平在不断的提升,脑卒中的死亡率随之下降,但是致残率却并没有改善,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健康有较为严重的影响[2]。
本次研究观察并分析了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2020年1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6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研究组男女比例为18:15,年龄45~76岁,平均
(52.16±4.36)岁;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9:14,年龄46~76岁,平均
(52.88±4.68)岁。
对比两组基础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将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应用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中,包括给予患者依达拉奉、甘露醇、阿托伐他汀钙等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达到降低患者颅内压、改
善脑代谢的作用。
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早期康复治疗,①床上被动运动锻炼,在
患者病情平稳后,医护人员需协助患者摆放正确的体位,并指导、协助患者进行
床上被动锻炼,如翻身锻炼、脚踝转动锻炼等,其次在选择训练强度以及部位时
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出现因运动量过大,而导致患侧损伤等情况。
②坐
位锻炼,在患者病情有所进展后,协助并指导患者进行坐位锻炼,将病床的床头
抬高30°,根据患者的承受能力、身体素质等方面,调整床头高度,借助外力进
行坐起练习。
③站立平衡锻炼,在患者能够自主进行坐起后,可指导患者进行站
立训练,同时可指导患者家属康复锻炼的重点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定期帮助患
者按摩四肢,避免出现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ADL评分以及治疗效果。
治疗效果:显著:患者在治疗后头晕、肢体麻木等症状有明显的改善。
有效:患者治疗后头晕、肢体麻木等症状有所改善。
无效:患者治疗后头晕、肢体麻木等症状没有较大的
改善。
总有效率=显著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采用n(%)表示治疗效果,x²检验。
使用
()表示治疗前后FMA评分、ADL评分,t检验。
有统计学意义时以P<0.05
表示。
2结果
2.1对比治疗前后FMA评分、ADL评分
对比两组治疗前FMA评分、ADL评分并没有太大差异(P>0.05),对比两组治疗后数据,研究组的各项数值相比对照组的更高,P<0.05,详情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FMA评分、ADL评分对比(,分)
组别n
FMA ADL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研究组
3
3
20.16±1
6.33
61.38±20
.13
35.85±
8.43
66.73±26
.22
对照组
3
3
20.36±1
6.42
32.68±22
.76
35.41±
8.17
44.96±25
.64
t
-
-
0.049 5.4260.215 3.410
P
-
-
0.9600.0000.8300.001
2.2对比治疗效果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研究组的数值相对更高,效果更为确切,P<0.05,详情见表2。
表2 治疗效果对比 n(%)
组
别
n显著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研究组33
26
(78.79%)
6
(18.18%)
1
(3.03%)
(32)
96.97%
对照组33
22
(66.67%)
5
(15.15%)
6
(18.18%)
(27)
81.82% -------- 3.995
P--------0.045 3讨论
由于脑卒中会导致患者脑组织损伤,因此会导致患者出现肢体功能、运动功
能障碍等情况,目前临床上以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为主要,在手术后会给予患者
常规康复锻炼治疗,但是大部分患者在进行常规康复锻炼时多出现锻炼强度与时
间由患者自己决定的情况,导致康复锻炼的效果并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2]。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对比两组治疗前FMA评分、ADL评分并没有太大差异
(P>0.05),对比两组治疗后数据,研究组的各项数值相比对照组的更高,
P<0.05。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研究组的数值相对更高,效果更为确切,P<0.05。
原因分析为:①早期康复治疗通过床上被动运动锻炼,在患者病情平稳后,医护
人员指导、协助患者进行床上被动锻炼,如翻身锻炼、脚踝转动锻炼等,遵循循
序渐进的原则开展康复锻炼,有效避免了因运动量过大,而出现患侧损伤等情况。
②早期康复护理通过坐位锻炼,在患者病情有所进展后,协助并指导患者进行坐位锻炼,根据患者的承受能力、身体素质等方面,调整床头高度,借助外力进行坐起练习。
在患者病情恢复较好后指导患者进行站立平衡锻炼,逐步使患者恢复运动功能。
综上,在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早期康复治疗对提高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刘超.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 v.1(24):31-33.
[2]秦锐.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 山西医药杂志, 2020, v.49(06):67-69.
[3]魏坤阳, 谈毅.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的影响[J]. 中国基层医药, 2020, v.27(20):2496-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