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清华简《系年》的第三章,成王伐商盍(葢),杀飞(廉),西迁商盍(葢)之民于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帖)清华简《系年》的第三章,成王伐商盍(葢),杀飞(廉),西迁商盍(葢)之民于邾,
原题《清华简或存在关于秦⼈起源的重要发现(图) 》清华简《系年》的第三章,成王伐商盍(葢),杀飞(廉),西迁商盍(葢)之民于邾,以御奴之戎,是秦先⼈。

清华简《楚居》,清华简是⼆⼋年七⽉⼊藏清华⼤学的战国⽵简,性质主要是经、史⼀类书籍。

其中有⼀种保存良好的史书,暂题为清华简《系年》,⼀共有⼀百三⼗⼋⽀简,分成⼆⼗三章,记述了从周武王伐纣⼀直到战国前期的史事,将作为⽵简的整理报告《清华⼤学藏战国⽵简》的第⼆辑发表。

作者在整理过程中发现,清华简《系年》有许多可以补充或者修正传世史籍的地⽅,有时确应称为填补历史的空⽩,清华简中关于秦⼈始源的记载,就是其中之⼀。

⼤家都知道,西周覆亡,周室东迁以后,秦⼈雄起西⽅,先是称霸西戎,随之逐步东进,终于兼并列国,建⽴秦朝,成就统⼀⼤业。

秦朝存在的时间虽然短促,对后世的影响却相当深远。

特别是秦⼈的⽂化,有其独具的特点,伴随着秦⼈的扩张发展,⼴被于全国各地。

研究中国的传统⽂化, 清华简在很多⽅⾯不能不追溯到秦⼈,⽽清华简秦⼈是从哪⾥来的,其⽂化有怎样的历史背景,历来有种种看法,是学术界争论已久的问题。

关于这⼀问题,长期以来的主流意见,是秦⼈出⾃西⽅。

司马迁在《史记·秦本纪》及《赵世家》中,曾经详述清华简秦的先世,讲到商朝晚期有戎胥轩,娶郦⼭之⼥,⽣中谲,“在西戎,保西垂”,看来秦⼈当时已在西⽅,并且与戎⼈有密切关系。

蒙⽂通先⽣的《周秦少数民族研究》便据此认为“秦为戎族”。

然⽽清华简也有⼀些学者持不同意见,⽐如钱穆先⽣的《国史⼤纲》主张“秦之先世本在东⽅,为殷诸侯,及中谲始西迁”。

这是由于《秦本纪》提到:“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徐⽒、郯⽒、黄⽒、终黎⽒、运奄⽒、菟裘⽒、将梁⽒、黄⽒、江⽒、脩鱼⽒、⽩冥⽒、蜚廉⽒、秦⽒。

”这些国族,凡可考定的都在东⽅。

近年这种东⽅说的代表作,是林剑鸣先⽣的《秦史稿》⼀书。

出版于1981年的这本书,以为中谲只是“曾率⼀部分秦⼈替殷商奴⾪主保卫西⽅的边垂”,不能说明秦⼈即是戎族。

中谲的⼉⼦是飞(或作蜚)廉,飞廉的⼉⼦是恶来,⽗⼦三代都是商朝末年的著名⼈物。

《秦本纪》说:“恶来有⼒,蜚廉善⾛,⽗⼦俱以材⼒事殷纣。

”他们助纣为虐,史有明⽂,但他们给秦⼈带来怎样的命运,却没有清华简⽂献记载。

清华简《系年》的第三章,具体回答了这⽅⾯的疑问。

简⽂叙述了周武王死后发现三监之乱,周成王伐商⾢平叛:
飞(廉)东逃于商盍(葢)⽒。

成王伐商盍(葢),杀飞(廉),西迁商盍(葢)之民于邾,以御奴之戎,是秦先⼈。

“飞”就是飞廉,“”字从“⽢”声,“廉”字从“兼”声,古⾳相近通假。

“商盍⽒”即《墨⼦·耕柱篇》、《韩⾮⼦·说林上》的“商葢”,也便是称作“商奄”的奄。

关于飞廉、恶来,《秦本纪》云:“周武王之伐纣,并杀恶来。

是时蜚廉为纣⽯(使)北⽅,……死,遂葬于霍太⼭。

”这和清华简《系年》所记不同。

清华简《系年》的记载,可以参看《孟⼦·滕⽂公下》:“周公相武王,诛纣。

伐奄,三年讨其君,驱飞廉于海隅⽽戮之,灭国者五⼗,驱豹犀象⽽远之,天下⼤悦。

”和《系年》⼀样,是说飞廉最后死在东⽅。

飞廉参与三监之乱,失败后东逃到奄。

奄也即是清华简《秦本纪》讲的运奄⽒,属于嬴姓,飞廉向那⾥投靠,正是由于同⼀族姓。

当时今⼭东到苏北的嬴姓国族都是反周的,《逸周书·作雒篇》说:“周公⽴,相天⼦,三叔(管叔、蔡叔、霍叔)及殷、东、徐、奄及熊盈(嬴)以畔(叛)。

……⼆年,⼜作师旅,临卫政(征)殷,殷⼤震溃。

……凡所征熊盈(嬴)族⼗有七国,俘维九⾢。

”这充分讲明了嬴姓国族在这场战乱中的地位。

 奄是东⽅⼤国,是商王朝⾮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根据古本《⽵书纪年》,商王献庚、阳甲都曾建都于奄,然后盘庚才迁到今河南安阳的殷。

奄之所以称为“商奄”,⼤概就是由于这个缘故。

据《左传》,周初封鲁,“因商奄之民,命以《伯禽》⽽封于少皞之虚”,杜预注:“商奄,国名也。

少皞之虚,曲⾩也。

”传统上认为奄国即在今⼭东曲⾩。

不过奄的国境范围肯定要⼤得多,有学者主张奄相当周朝的鲁国,同奄⼀起反周的蒲姑相当周朝的齐国,可能是差不多的。

奄东⽅淮夷之种。

奄九有,
汉《⽑诗正义》郑⽞说:奄有九州。

武王崩,与三监武庚叛周,周公讨之。

成王即政,⼜叛成王,灭之,迁其君於蒲姑。

奄在兖州曲⾩县。

蒲姑,齐地。

《⼭海经》记载:《穆天⼦传》⽈:天⼦遂骚,升于奄⼭,乃纪迹于奄⼭之⽯,⽽树之槐眉,⽈:西王母之⼭。

奄⼭即崦嵫⼭也。

《论语》说颛臾云:“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谓颛臾主蒙⼭也。

鲁之境内,有此⼆⼭,故知龟、蒙是龟⼭、蒙⼭也。

龟、蒙今在鲁地,故⾔奄有泰⼭,则在齐、鲁之界,故⾔所詹见,其不全属鲁也。

《⽑诗正义》○郑⽞以奄为覆。

覆有龟、蒙之⼭,遂奄有极东之地。

《银雀⼭汉墓⽵简(壹)》孙膑兵法【见威王】
昔者,武王伐纣;帝奄反,故周公浅之。

△异姓爵姓具
宋(⼦,《公》隐元《经》)邾(曹,⼦,隐元《经》)
秦(嬴,伯,僖三⼗《经》)
古邾城
○邹县南周武王封祝融安期之裔挟于邾为鲁附庸⼗⼆世⾄仪⽗始见春秋齐桓兴霸仪⽗附从进爵称⼦⼜⼗四世⾄邾⽂公【⼜⼗四世⾄邾⽂公○衍⼜字】乃迁于绎绎本邹⼭故亦称邹此城葢其始封之⾢也汉尝以为南平阳。

邹城
○峄⼭南⼆⾥【峄⼭南⼆⾥○疑即邾城于⽒误分为⼆据寰宇记则汉以邹城为南平阳者乃孔⼦⽗叔梁公所治之⾢后魏地形志邹县有叔梁纥城即乐记之邹城矣】邾迁于绎依绎⼭以为⾢汉志⽈城东门外有韦贤墓今此⼭前古城犹存⽯表⼤刻⽈汉丞相韦贤之墓此亦汉县也。

邾国是今天⼭东省境内的⼀个先秦古国,故址在今邹城市周围地区。

邾,⽂献中⼜称之为“邾娄”,战国之后称邹。

“邾娄”为春秋以前的古读⾳,连读后就读
为“邹”了。

邾国,曹姓,《世本》相传祝融的后裔陆终娶于⿁⽅,⽣有6⼦,第5⼦名安,为曹姓之祖,邾国即为曹安之后。

⼩邾曹姓,⼦爵,出⾃邾挟之後。

夷⽗颜有功於周,周封其⼦友於碲猓为附庸。

地在东海昌虑县东北。

碲獬牵今沂州。

齐桓公霸,碲饩附从,进爵为⼦,始列诸侯,谓之⼩邾⼦。

庄公五年,碲饫缋蠢闯,名,未王命也(未受爵命为诸侯)。

⼗五年,诸侯为宋伐碲猓碲猓附庸,属宋⽽叛,故齐桓伐之)。

郑⼈阎⽽侵宋。

僖公七年,⼩邾⼦来朝(始得王命⽽来朝也)。

襄公⼆年,会晋及诸侯城虎牢。

七年,⼩邾穆公朝鲁,亦始朝公也。

九年,会晋及诸侯之师伐郑。

⼗年,会晋及诸侯于且。

⼗⼀年,会晋及诸侯伐郑,盟于萧鱼。

⼗四年,会晋及诸侯之师于向,伐秦。

⼆⼗年,会晋及诸侯盟澶渊,⼆⼗⼆年,会晋及诸侯于沙随。

三⼗年,会晋及诸侯盟澶渊,宋灾故。

昭公三年,⼩邾穆公来朝,季武⼦欲卑之(不欲以诸侯礼待之),穆叔⽈:“不可。

曹、滕、⼆邾实不忘我好。

敬以逆之,犹惧其贰。

⼜卑⼀睦焉(⼀睦,谓⼩邾),逆群好也。

其如旧⽽加敬焉!《志》⽈:‘能敬⽆灾。

’⼜⽈:‘敬逆来者,天所福也。

’”季孙从之。

四年,会楚及诸侯于申。

⼗三年,会晋及诸侯,盟于平邱。

⼗七年,⼩邾穆公来朝,公与之宴。

季平⼦赋《采菽》,穆公赋《菁菁者莪》。

昭⼦⽈:“不有以国,其能久乎(嘉其能答赋,⾔其贤,故能久有国)?” ⼗九年,邾⼈、碲馊恕⑿烊嘶崴喂,同盟于⾍(先时,宋为禹阝故,讨邾取⾍)。

⼆⼗五年,会晋及诸侯于黄⽗。

定公元年,晋合诸侯之⼤夫城成周,宋仲⼏不受功,⽈:“滕、碲狻⒀Α碲猓吾役也(欲使三国代宋受功役)。

” 哀公四年,宋⼈执⼩邾⼦(⼩邾⼦⽆道於民,故称⼈以执)。

⼗四年,⼩邾射以句绎来奔(射,⼩邾⼤夫。

句绎,地名),⽈:“使季路要我,吾⽆盟矣。

”使⼦路,⼦路辞。

季康⼦使冉有谓之⽈:“千乘之国,不信其盟⽽信⼦之⾔,⼦何辱焉?”对⽈:“鲁有事於⼩邾,不敢问故,死其城下可也。

彼不⾂⽽济其⾔,是义之也。

由弗能。


由《系年》清华简⽂知道,商朝覆灭之后,飞廉由商都向东,逃奔商奄。

奄国等嬴姓东⽅国族的反周,飞廉肯定起了促动的作⽤。

乱事失败以后,周朝将周公长⼦伯禽封到原来奄国的地⽅,建⽴鲁国,统治“商奄之民”,同时据《尚书序》讲,把奄君迁往蒲姑,估计是看管起来。

但在清华简《系年》发现以前,没有⼈晓得,还有“商奄之民”被周⼈强迫西迁,⽽这些“商奄之民”正是秦的先⼈,这真是令⼈惊异的事。

秦国先⼈“商奄之民”在周成王时西迁,性质⽤后世的话说便是谪戍。

其所以把他们遣送到西⽅,⽆疑也和飞廉⼀家有关,因为飞廉的⽗亲中谲正有为商朝“在西戎,保西垂”的经历,并且与戎⼈有⼀定的姻亲关系。

中谲、飞廉⼀家,本来也是⾃东⽅出⾝的。

周朝命令“商奄之民”远赴西⽅御戎,完全不是偶然的决定。

清华简认识到秦的先⼈是原在东⽅的商奄之民,以前与秦⼈始源相关的⼀系列问题都得到解释,例如:
 在⽂献⽅⾯,《史记·封禅书》载:“秦襄公既侯,居西垂,⾃以为主少皞之神,作西畤,祠⽩帝,其牲駵驹、黄⽜、羝⽺各⼀云。

”秦襄公为什么⾃称主少皞之神,是由于少皞嬴姓,《说⽂》:“嬴,帝少皞⽒之姓也。

”《左传》讲得很清楚,封鲁的奄国之地⼜称做“少
皞之虚”,秦襄公只是没有忘记国族的来源⽽已。

在⾦⽂⽅⾯,西周中期的询簋和师⾣簋都提到“秦夷”,还有“戍秦⼈”,来⾃东⽅的商奄之民后裔⾃可称“夷”,其作为戍边之⼈⼜可称“戍秦⼈”。

按秦汉出⼟⽵简也有记载≮戍为未≯
在简帛⽅⾯,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的“苏秦谓燕王章”云:“⾃复⽽⾜,楚将⼜出沮漳,秦将不出商阉(奄),齐不出吕隧,燕将不出屋注。

”所说是指各国的始出居地。

秦出⾃商奄,正与《系年》所记吻合。

这⼏句话后世的⼈们不懂,所以传世本《战国策》把“商奄”等都错误地改掉了。

清华简《系年》的记载还有⼀点⼗分重要,就是明确指出周成王把商奄之民西迁到“邾”这个地点,这也就是秦⼈最早居住的地⽅。

因此“邾”即是《春秋左传》⼭东
的“邾国”,
《春秋左传》- ◇昭公⼗⼋年,六⽉,鄅⼈藉稻。

邾⼈袭鄅,鄅⼈将闭门。

邾⼈⽺罗摄其⾸焉,遂⼊之,尽俘以归。

鄅⼦⽈:“余⽆归矣。

”从帑于邾,邾庄公反鄅夫⼈,⽽舍其⼥。

秋,葬曹平公。

邾国(⼜名邾娄国、⼩邹国),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个诸侯国,国君为曹姓。

邾国国名之由来,据《滕县⾦⽯志》载:“清道光⼗年(公元1830),城东北⼋⼗⾥凤凰岭涧沟中,出伯俞⽗诸器 ……其中⿀、盘、匜等铜器铭⽂中,皆有邾字。

“许慎的《说⽂解字》:“邾,蜘蛛也,从黾朱声。


邾国的“邾”字,⽆论在西周还是春秋时期的铜器铭⽂中,写作蜘蛛形,即今之“蛛”字。

据此,曲⾩师范⼤学教授郭克煜先⽣在其《邾国历史略说》⼀⽂中认为:“由蛛字字形得知,邾国先⼈曾以蜘蛛为图腾,建国之后,即以蛛为国名。

后来,为书写⽅便起见,改从⾢朱声之邾字,《邾公钟》之邾字,正是这样写的。


图腾崇拜则是原始社会⼀种最早的宗教信仰,约与⽒族公社同时发⽣。

在春秋以后的⽂献中,其“邾”字亦有⼏种不同的写法。

《春秋》、《左传》中写作“邾”;在《国语·郑语》、《孟⼦》中写作“邹”,在《史记》、《汉书·地⾥志》中写作“驺”。

⾳同⽽字异,其实皆⼀事。

邾国,亦称邾娄国,历史典籍多有记载。

《汉书·地理志》:“故邾国,曹姓,⼆⼗九世为楚所灭”。

《左传·⽂公⼗三年》(公元前614年):“邾⽂公⼘迁于绎”。

邾国的名称,经传⼜写作“邾娄”,战国时期通称“邹”或“驺”。

许多专家学者们研究的结果,认为邾娄是当地⼟语,邾是正名,⽽邹、驺则是战国后期其他相邻⼤国所⽤的同⾳通假字,与偃国称燕之类相同。

邾 (zhu 轻声)国是今天⼭东省境内的⼀个先秦古国,故址在今邹城市周围地区。

邾,⽂献中⼜称之为“邾娄”,战国之后称邹。

“邾娄”为春秋以前的古读⾳,连读后就读为“邹”了。

邾国,曹姓,《世本》相传祝融后裔陆终娶于⿁⽅,⽣有6⼦,第5⼦名安,为曹姓之祖,邾国即为曹安之后。

邾侠开创的邾国,后来⼜有较⼤的变化和发展,并衍⽣出⼩邾与滥国。

他也因开创之功⽽被后⼈尊为朱⽒、邾⽒、颜⽒、邹⽒、娄⽒等姓的⼤始祖。

邾国的“邾”字写法很多,建国以后曾以“蛛”作为国名,后来改加“⾢”为“邾”字。

“邾”字的读⾳在古代有两种读法:在齐过⼈所纂的《公⽺传》⼀书中,“邾”字读为“邾娄”,为双⾳节字;⽽鲁过⼈所纂的《左传》⼀书中则读为“邹”。

这两种读法在古籍中被写成“邾国”或者“邹国”,其实指的是同⼀个诸侯国家。

 邾国在两周时期的诸侯国中只能算作⼀个⼩国,从开始建国,就是鲁国的⼀个附庸国,⽅圆不过⼏⼗⾥,其疆域东到今费县城西,西到今鱼台县东北境独⼭湖北岸⼀带,南到今滕县安上村⼀带,北到今邹县县城附近。

邾国建国之初的国⼒实在太弱,⽆法与其他诸侯⼤国抗衡,因此在西周初期的史籍中没有留下什么记载,只
有简单的世系供后⼈参考。

在西周时期,⾃曹侠为第⼀位国君开始,其世系是:曹侠→曹⾮→曹成→曹车→曹辅→曹将新→曹訾⽗→曹夷⽗颜。

⾃邾武公曹夷⽗颜始,邾国的历史开始零星地见于史籍之中,这时已经到了春秋时期。

经过⼏代⼈的努⼒,邾国已经开始强⼤起来,但它仍是鲁国的附庸。

继位的邾侯曹夷⽗颜是⼀个昏君,他重⽤奸⾂,把邾国搞得⼀团糟,政治极为腐败。

后来,曹夷⽗颜被周宣王姬静所杀,把王位赐给了其弟曹叔术。

曹叔术⾮常贤达,他不愿意接替兄长的权⼒,只做了很短⼀段时间的国君,便把王位传给了夷⽗颜的⼉⼦曹夏⽗。

曹夏⽗作了国君之后,便封⾃⼰的兄长曹友到郧地(今⼭东滕县),建⽴了⼀个⼩邾国。

⼩邾国共传⼗四世,在战国中期被楚宣王熊良夫所灭。

曹夏⽗还将曹叔术封到滥(今⼭东滕县),建⽴⼀个滥国。

鲁昭公姬即⼆⼗⼀年(公元前521年),滥国国君曹⿊肱降于鲁国,滥国灭亡。

曹夏⽗分封曹友和曹叔术建国,使邾国有了两个⾃⼰的附庸国。

夏⽗逝世后,把王位传给了⾃⼰的⼉⼦仪⽗,鲁庄公姬同⼗六年(公元前678年),曹仪⽗死,其⼦曹琐继位,是为邾宪公,在位⼗⼆年,于鲁庄公⼆⼗⼋年(公元前666年)逝世,邾⽂公曹籧篨继位。

邾⽂公在位期间,曾经把都城由峄⼭之北迁往峄⼭之阳。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国不断攻占⼩国的领地。

邾国离鲁国最近,⼜是鲁国的附庸国,因此必须听从鲁国的指挥。

邾⽂公以前的邾国国君都曾多次朝贡鲁国,还要参加鲁国召集的多次会盟。

如果鲁国国内有⼈不能在国内⽴⾜,就会跑到邾国,邾国国君还要以礼待之,不敢有丝毫怠慢之处,以免这些⼈在得势之后找⿇烦。

如鲁庄公⼆⼗三年(公元前671年),鲁国⼤⾂臧纥逃奔到邾国,邾⼈⾮常热情地接待他,就像对待鲁国的使⾂⼀样。

尽管邾国对鲁国⼀直都很尊敬,仍然遭到鲁国的攻伐。

周哀公姬不⾠七年(公元前年)鲁国⼤举⼊侵邾国,邾国的军队只作了⼩⼩的抵抗便⼤败⽽归,国都也被鲁军攻下了。

鲁军进⼊邾国国都之后,毫不客⽓地冲进贵族和平民家中,不分⽩天⿊夜地抢劫财物,然后趾⾼⽓扬地满载⽽归。

这次抢劫使邾国好不容易聚集的财物损失殆尽,⼈民的⽣命财产也遭到了极⼤的威胁。

为了减少战争损失,邾⽂公决定将都城迁到峄⼭的南⾯。

这个地⽅以怪⽯和曲径通幽的⼭洞闻名,易守难攻。

这之后邾国被抢劫的事情便很少再有了。

邾⽂公在位五⼗⼆年。

鲁⽂公姬兴⼗⼆年(公元前615年),邾定公曹貜且继位,在位三⼗七年。

鲁成公姬⿊肱⼗⼋年(公元前578年),邾宣公继位,在位⼗⼋年。

鲁哀公姬将⼗七(公元前556年),邾悼公曹华继位,在位⼗五年。

鲁昭公元年(公元前541年),邾庄公曹穿继位,在位三⼗四年。

邾庄公逝世后还要以活⼈殉葬,这种做法在春秋时期已经是公认的落后和野蛮的⾏为,因此遭到了国内外⼈⼠的强烈反对。

当时的舆论对这件事进⾏了⾔辞激烈的谴责。

有⼈说:“祭祀不⽤六畜,怎么能⽤⼈做殉葬呢”?
鲁定公姬宋三年(公元前507年),邾隐公曹益继位。

鲁哀公六年(公元前489年)鲁国⼜⼀次攻打邾国,这⼀次鲁国⼈不但对财物进⾏了抢劫,还把邾隐公也俘虏到了鲁国,并把他囚禁起来,这⼤概是因为邾隐公得罪了鲁国。

两年之后邾隐公被释放,继续做他的国君。

然⽽,重新执政的邾隐公却整天忙于游乐,被国⼈骂作⽆道。

邾隐公不得⼈⼼的做法成为吴国攻打邾国的借⼝,他们凭借锐利的武器和勇猛的军队攻⼊了邾国,俘获了邾隐公,把他带到吴国进⾏教育,同时⽴邾隐公的⼉⼦曹⾰为国君,即邾恒公。

鲁哀公⼗年(公元前485年),邾隐公逃出了吴国,他先到鲁国,⼜到齐国,最后投奔了越国。

越国⼈⼜把他送回邾国,重新⽴他为国君。

但是备受流浪之苦的邾隐公却不思悔改,仍然被国⼈骂作⽆道,这⼀次就连⽀持他的越国⼈也发怒了。

他们出兵将邾隐公抓到越国再次囚禁起来,并⽴曹⾰的弟弟曹何为国君。

此后,邾国的世系缺乏详细的记载。

⼈们只能简单地知道邾国共传⼆⼗九世,最后为在楚宣王执政时期(公元前369~前340年)被楚国所灭。

邾国灭亡后,楚宣王将其王室成员和贵族们迁到邾城(今湖北黄冈),⽽其他⾮王室成员和平民则迁往齐、鲁等国。

失国后的邾国国⼈去“⾢”,以“朱”为姓⽒,以念故国之情。

邾隐公流亡齐国⼗⼆年之后,东⽅的形势发⽣了巨⼤变化,当年拥⽴太⼦邾⾰的吴国正被越国围攻,越国强⼤起来。

于是邾隐公便在周元王姬仁三年(公元前473年)⼜从齐国投奔到吴的敌国越那⾥,请求越国出⾯⼲涉。

越国⼈派兵把邾隐公护送回邾国,邾隐公再次复位,⽽邾桓公邾⾰却⼜逃亡到越国去了。

可是,邾隐公复位后,仍旧昏庸⽆道,民怨载道,因⽽两年后,⼜被当年助他复位的越国⼈抓回越国。

⾄此,周元王五年(公元前471年),邾隐公便第三次成为外国的阶下囚。

不过,按《世本》的说法,邾国为齐国所灭,但按地理位置⽽⾔,邾国较有可能亡于楚。

但及⾄⽬前为⽌,还没有可靠史料显⽰邾国亡于何国、何时。

⽽最后关于邾国的记载见于《孟⼦·滕⽂公篇》。

西周初秦⼈的最早居地在这样的地⽅,由近年考古⼯作看,是⾮常合理的。

⽢⾕西南,即今礼县西北,正为早期秦⽂化可能的发源地。

2004年以来,早期秦⽂化联合考古队在礼县⼀带西汉⽔上游进⾏了遗址普查。

2005年—2006年,⼜做了有针对性的调查,确认或发现了西⼭、⼤堡⼦⼭和⼭坪三座周代城址,见该队《⽢肃礼县三座周代城址调查报告》(《古代⽂明》第7卷)。

其中西⼭的时代相对较早,从遗址来说,其秦⽂化出现的时间约为西周中期,城的使⽤年代则在西周东周之际。

2005年以来,在西⼭的发掘成果丰富,见《中国⽂物报》2008年4⽉4⽇所刊《⽢肃礼县西⼭遗址发掘取得重要收获》⼀⽂。

西⼭位于礼县县城西侧,西汉⽔北岸的⼭坡上,还不是最早的秦⽂化遗址。

由这⾥往北,没有多远便是“邾”的可能位置,有待勘查探检,这为今后的考古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线索。

既然清华简秦⼈本来是⾃东⽅迁来的商奄之民,最早的秦⽂化应该具有⼀定的东⽅⾊彩,并与商⽂化有较密切的关系,希望这⼀点今后会得到考古研究的验证。

感谢您访问京华⽹()
【责任编辑:刘林】
本⽂来源:清华简或存在关于秦⼈起源的重要发现(图) _京华⽹
2012年3⽉17⽇ - 清华简《楚居》,清华简是⼆⼋年七⽉⼊藏清华⼤学的战国⽵简,性质主要是经、史⼀类书籍。

其中有⼀种保存良好的史书,暂题为清华简《系年》,⼀共有...
/351/c/... 2012-03-17
- 百度快照 - 评价
《清華⼤學藏戰國⽵簡(貳)》釋⽂,
第三章: “飞(廉)东逃于商盍(葢)⽒。

成王伐商盍(葢),杀飞(廉),西迁商盍(葢)之民于邾,以御奴之戎,是秦先⼈。


⾶廉東逃于商蓋⽒,成王伐商蓋,殺⾶廉,西遷商蓋之民于邾国,以御奴虘之戎,是秦之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