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火灾人员疏散问题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层建筑火灾人员疏散问题探讨
摘要:近年来,在我国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明确规定,高度在27m以上
的住宅建筑物,和高度在24m以上的非单层厂房和仓库等,均被划分到高层建筑的范围中。
并且,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现代高层建筑的高度也越来越高,一旦
出现火灾问题,将会导致整栋建筑出现严重的损毁问题。
因此,强化对火灾的人
员安全疏散问题研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人员伤亡问题,并降低财产损失。
文章就高层建筑火灾人员疏散问题展开分析和探讨,希望可以有效的避免人员伤亡。
关键词:高层建筑;火灾;人员疏散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腾飞,城市建设用地的日趋紧张,建筑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高层
建筑在我国建筑总量中的比例越来越大。
同时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的需求不断增强,生产生活
中用火用电情况的不断增多,由于各种原因而不断产生的火灾,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
了巨大的威胁。
而高层建筑本身具有功能复杂、起火因素多、火灾蔓延途径多、火灾扑救难
度大、人员疏散困难的特点决定了其一旦发生火灾事故极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高层建筑火灾的人员疏散问题也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1高层建筑火灾特点
1.1起火因素多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电的需求已变得不可或缺,而用电设备的应用也是随处可见,当然火灾的发生也变得理所当然。
除此之外,建筑装饰中的可燃材料(如木质隔段、石膏吊顶、地毯、家具等)更是让火势愈加猛烈。
日常生活中,由于用电线路老化、随地乱扔烟头、不正当使用电气设备等也是引发高层火灾的原因。
1.2火、烟蔓延迅速,容易形成立体火灾
1)高层建筑均设计有上下贯通的垂直通道,如:管线井、电梯井等,发生火灾时极易形
成“烟囱效应”。
烟气在水平向的扩散速度为0.3m/s,最快时可达0.5~0.8m/s。
而伴随着“烟囱
效应”的存在,烟气的垂直扩散速度为3~4m/s。
在无阻碍的情况下,35s内烟气就会穿升至100m高的建筑楼顶。
2)自然界的风力对高层建筑物的火势发展也有着相当大的影响。
当建筑高度在30m处
的风速是8.7m/s,60m处是12.3m/s,而在90m处就达到了15m/s。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随着建筑物的增高,风速就越大几乎呈现线性关系,这也说明在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火势
会瞬间变得无法控制,给楼内进行疏散人员和采取救援消防队员带来极大的困难。
1.3人员密集,疏散困难,极易造成人员伤亡
高层建筑中人员的密度占有比例与中国的国情(人口众多)有一定的关系,同时由于建
筑物内住户的需求不同,业主会根据顾客的需要进行错综复杂的结构设计,从而导致建筑结
构空间布置不合乎情理,疏散指示标志不显眼、不应急等,让紧急疏散的人们有一种迷失感,甚至感到迷惘、无助,致使楼内疏散人员不能很好地进行安全有效的疏散,造成不必要的人
员伤亡。
2高层建筑火灾人员疏散措施
2.1制定切合实际的应急疏散预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高层建筑和内部不同使用功能的场、部位要制定有针对性的人员疏散和应急灭火预案,预案要由单位的领导、物业部门、安保部
门以及消防部门的人员共同研究制定,明确疏散组织并确定人员分工。
疏散指挥通常要由单
位的主要领导或者安保部门负责人担任,第一火灾现场人员先期进行指挥,消防队到场后由
消防指挥员进行指挥。
在进行组织疏散时应设立应急广播组、事故照明组、内部疏散引导组、外部疏散引导组、警戒组和救护组。
指挥员在组织疏散时要根据火灾蔓延特点及人流密度情况,合理确定疏散方法、疏散顺序、疏散保障与引导方式,以确保安全疏散,并应该定期演练,做到一旦灾难降临,能够有章可循,处置得当。
2.2保证安全疏散设施完好并畅通无阻
安全出口、(封闭)楼梯间、疏散走道等部位,是用于火灾时人员疏散、逃生的生命通道。
高层建筑在消防设计时应按现行消防技术标准要求,设置必要的安全疏散设施,并保证其功
能完备、完好有效。
在日常管理中,应当保持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灯完好、有效,不能遮挡、覆盖:不得在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疏散楼梯及外窗处设置影响人员逃生的
铁栅栏等障碍物:不得占用、堵塞、封闭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不应采用卷帘门、转门、吊门和侧拉门:人员进出封闭楼梯间时要随手关闭防火门,防火门
的闭门装置应确保完好、有效:加强对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排烟等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
安全疏散部位应当采用不燃或难燃装修材料,严格控制火灾荷载。
疏散走道和主要疏散路线
应尽量明显,并具有连续性。
2.3合理有效利用消防电梯逃生
消防电梯是在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供消防官兵进行灭火与救援使用且具有一定疏散功能的
电梯。
发生火灾时,该电梯能在1min之内将需要疏散的人从顶楼直接运送到一楼,这是比
较高效、安全的运输方式之一。
这里列举几个利用消防电梯进行人员疏散的例子,例如:1974年巴西的一座25层的大楼发生火灾,火灾发生初期,大楼内的300人通过4部消防电
梯成功逃生,占所有422名生还者总数的70%。
1996年日本广岛一栋20层的高层建筑发生
火灾,当时建筑内的一半人员都是利用消防电梯逃离火灾现场的。
美国“9?11”恐怖袭击中,
位于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塔南楼91层的31名被困人员先是乘坐普通电梯到达19层的共享
空间,再乘坐消防快速电梯疏散到首层大厅而后逃生的。
但是,要注意,普通电梯不能作为
消防电梯使用,不能应用于火场逃生。
2.4确保辅助安全疏散设施的正常运行
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疏散,很多情况下离不开辅助安全疏散设施。
因为消防安全疏散设施
不完善而导致人员疏散受阻的案例屡见不鲜,这就要求高层建筑除设置正常的疏散楼梯等疏
散设施外,还应根据需要增设相应的辅助安全疏散设施,如救生绳、救生袋、救生软梯、缓
降器以及呼吸面罩等,有条件的高层建筑还可以配备逃生滑道等设施。
这些辅助安全疏散设
施要构造简单,方便操作,安全可靠。
当然,这些辅助的疏散设施要保证安全可靠的运行,
以便当发生火灾时,给疏散人员提供有效的保障。
高层建筑管理人员应明确管理部门和管理
人员,定期对辅助安全疏散设施的运行状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送检维修,同时,对存
在缺陷的设施设备要及时淘汰更换,确保在发生火灾时这些设施设备能够正常使用。
2.5加强人员灭火和疏散逃生能力的培训
鉴于高层建筑结构复杂、人员成分复杂、人员流动性大等特点,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因
地制宜,结合实际,以提高高层建筑入住人员的消防安全素质为根本,采取多项举措,开展
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并定期不定期的举办各类消防安全培训班,全面提升和加强高层
建筑场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消防安全素质,使其掌握基本的消防常识和扑救初起火灾的方法。
人们如果掌握了扑灭初起火灾的能力,就至少能防止火势继续蔓延,就能遏制重大火灾的发生。
同时,各级消防部门也要不断强化对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教育,使大家能够掌握自防自
救方法和应急处置能力,即使出现火灾等意外情况也能从容处置。
结语
虽然目前我国的高层建筑火灾人员疏散问题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但仍有很大的不足,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进行研究和发现,积极制定出正确的逃离方案,保证人民的人身安全和财
产安全,提高我国消防人员应对高层建筑火灾情况下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邢志祥,唐永,高文莉.高层住宅建筑火灾人员疏散仿真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06:29-33.
[2]詹建军,陈俊杰.高层建筑火灾人员疏散策略简论[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4,01: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