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国成人CAP指南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钠<130mmol/L (+20分);血糖≥14mmol/L(+10分);红细胞压积Hct<30%(+10 分);PaO2<60mmHg(或指氧饱和度<90%)(+10分) (5)胸部影像:胸腔积液(+10分)
肺炎严重指数(PSI)
评估死亡风险 低危:I级(<50岁,无基础疾病);II级(≤70分);III级(71-90分) 中危:IV级(91-130分) 高危:V级(>130分)
对特殊人群,如高龄或存在基础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脑血管疾病、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肾功能衰竭、糖尿病等),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 菌等革兰阴性菌更为常见
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地位在CAP中逐渐受到重视;CAP患者病毒检出率15%34.9%,流感病毒居首,其他包括:副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人偏肺 病毒及呼吸道合胞病毒
需休仍要克需应经要用积血升极管压液活药体性物复药的苏物脓治治毒疗疗症后休克
呼吸频率>30 次/min
多肺叶受累 BUN>20mg/dL (7.14mmol/L) 血小板计数<100×109 /L
指数( PaO2/FiO2) <250
意识障碍 收液缩体W压复B<苏C9计0数m<m4H×g1需09要/积L 极 体温降低(中心体温<36℃)
符合1条主要标准,或至少3项次要标准可诊断。
符合1项主要标准或≥3项次要标准即可诊断为重症肺炎
指南内容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第六部分 第七部分 第八部分
CAP的定义和诊断 CAP病情严重程度评价、住院标准及重症CAP诊断标准
CAP病原学诊断
CAP抗感染治疗 CAP的辅助治疗 CAP治疗后评价和处理、出院标准 特殊类型CAP
中,≤5岁 37.3%;>65岁 28.7%;26-45岁 9.2% 2013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12年,我国肺炎死亡率平均为17.46/10
万;1岁以下人群死亡率为32.07/10万;25-39岁人群死亡率<1/10万;65-69 岁人群死亡率为23.55/10万;>85岁人群的死亡率高达864.17/10万
疗方案 第6步,治疗后随访,并进行健康宣教
不同类型病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
可能病原体 细菌
支原体、衣 原体
病毒
临床特征
急性起病,高热,可伴有寒战,脓痰、褐色痰或血痰,胸痛,外周 血白细胞明显升高,CRP升高,肺部实变体征或湿性啰音,影像学 表现为肺泡浸润或实变呈叶段分布
年龄<60岁,基础病少,持续咳嗽,无痰或痰涂片检查未发现细菌, 肺部体征少,外周血白细胞<10×109/L,影像学可表现为上肺野、 双肺病灶,小叶中心性结节,树芽征、磨玻璃影以及支气管壁增厚, 病情进展可呈实变
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治 指南解读 2016版
李洁
本指南适用范围:年龄18周岁以上,非 免疫缺陷的CAP患者
以下临床情况可以参考本指南:HIV感染、粒细胞 缺乏、血液系统肿瘤及实体瘤放化疗、器官移植、 接受糖皮质激素及细胞因子拮抗剂治疗者罹患肺炎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6, 39(4): 1-27.
CAP治疗后评价和处理、出院标准 特殊类型CAP 预防
CAP定义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是指在医院外罹 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在入院后于 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成人CAP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我国无成人CAP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数据 2013年,一项国内关于CAP年龄构成比的研究显示:16,585例住院CAP患者
对于需要住院的CAP患者,推荐单用β 内酰胺类或联合多西环素、米诺 环素或大环内酯类或单用呼吸喹诺酮类
CAP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对于需要住ICU的无基础疾病青壮年重症CAP患者,推荐青霉素类/酶抑制剂 复合物,三代头孢菌素、厄他培南联合大环内酯类或单用呼吸喹诺酮静脉 治疗;而老年人或有基础病患者推荐联合用药
CAP诊治思路
第1步,判断CAP诊断是否成立;对于临床疑似CAP患者,要注意与肺结核等特殊感 染以及非感染病因进行鉴别
第2步,评估CAP的严重程度,选择治疗场所 第3步,推测CAP可能的病原体及耐药风险;参考年龄、发病季节、基础疾病和危险
因素、症状/体征、CAP病情严重程度、既往抗菌药物应用史等 第4步,合理安排病原学检查,及时启动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第5步,动态评估CAP经验性抗感染效果,初步治疗失败时及时查找原因,并调整治
证据等级和推荐等级
证据等级:是对研究证据质量的评价 推荐等级:是对一项干预措施利大于弊确定程度的评价 一般来讲,证据等级越高,推荐等级也越高,但是证据等级与推荐等级
并不完全对应,还需要权衡患者意愿、价值观和资源消耗做出判断
证据及推荐级别
证据等级与推荐等级
证据等级 等级I(高等级)
等级II(中等级)
对于门诊轻症CAP患者,尽量使用生物利用度好的口服抗感染药物治疗, 建议口服阿莫西林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青年无基础疾病患者 或考虑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患者可口服多西环素/米诺环素;我国肺炎 链球菌及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率较高,呼吸喹诺酮类可用 于上述耐药率较高地区或药物过敏/不耐受患者的替代治疗
预防
CAP病原学诊断
门诊CAP患者无需病原学诊断,除非群聚性发病或初始经验治疗无效
住院CAP患者积极行病原学检查
侵入性病原学检查适用于:1、肺炎合并胸腔积液;2、机械通气患者,可 经支气管镜留取下呼吸道标本;3、经验性治疗无效,怀疑特殊病原体感染, 常规方法获得的标本无法明确病原菌时,可支气管镜留取下呼吸道标本或 者经皮肺穿留取组织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4、积极抗感染治疗无效,需要 与非感染肺部病变(如肿瘤、血管炎、间质病等)鉴别诊断者
血白细胞> 10x109/L 或<4x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03
胸部影像学检査显示新出现的斑片状浸润影、叶或段实 变影、磨玻璃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符合1、3及2中任何1项,并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 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及肺血管炎等后,可建立临床诊断。
指南内容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第六部分 第七部分 第八部分
CAP的定义和诊断 CAP病情严重程度评价、住院标准及重症CAP诊断标准
CAP病原学诊断
CAP抗感染治疗
CAP的辅助治疗 CAP治疗后评价和处理、出院标准
特殊类型CAP 预防
CAP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首剂抗感染药物争取在诊断CAP后尽早使用,以改善疗效,降低病死率, 缩短住院时间
成人CAP病原学特点
CAP致病原的组成和耐药性在不同国家、地区存在明显差异,且随时间 的推移而发生变迁
我国多项成人CAP流行病调查结果显示:肺炎支原体和肺炎链球菌最为 常见;其他常见病原体包括:流感嗜血杆菌、肺炎衣原体、肺炎克雷伯 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少见
成人CAP病原学特点
CAP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在流感季节,对怀疑流感病毒感染的CAP患者,推荐常规进行流感病毒检查,并积 极应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抗病毒治疗,不必等待流感病原检查结果,即使发病时间 超过48h也推荐使用;同时流感流行季节需要注意流感继发细菌感染可能,其中肺炎 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最为常见
05 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 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除外非感染性疾病可做出诊断
CAP临床诊断标准(2016版)
01 社区发病
02
肺炎相关临床表现:(1)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 道疾病症状加重,伴或不伴脓痰、胸痛、呼吸困难及咯血;
(2)发热;(3)肺实变体征和 (或)闻及湿性啰音;(4)外周
另外,我国肺炎链球菌对口服青霉素的耐药率达24.5%-36.5%,对二代 头孢菌素的耐药率为39.9%-50.7%
成人CAP病原学特点
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药物高耐药率是我国CAP病原学有别于其他多 数国家的另一特点
我国成人CAP患者分离出的支原体对红霉素的耐药率高达58.9%-71.7%, 对阿奇霉素的耐药率为54.9%-60.4%
对有误吸风险的CAP患者应优先选择有抗厌氧菌活性的药物,或者联合甲硝 唑、克林霉素等
年龄≥65岁或有基础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 疾病、肾功能衰竭、糖尿病等)的住院CAP患者,要考虑肠杆菌科细菌感染 的可能;同时需要评估是否产ESBL风险(有产ESBL菌定植或感染史、曾使 用三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或长期住院史、留置植入物以及甚至替代治疗 等);高风险患者选择头霉素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 或厄他培南等
等级III(低等级) 推荐等级 A(强推荐) B(中度推荐)
C(弱推荐)
说明
高质量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RCT)、权威指南及高质量系统综 述和meta分析 有一定研究局限性的RCT研究(如无隐蔽分组、未设盲、未报告 失访)、队列研究、病例系列研究及病例对照研究 病案报道、专家意见及无临床资料的抗菌药物体外药敏研究
血管疾病(+10分);肾病(+10分) (3)体征:意识状态改变(+20分);呼吸频率≥30次/min(+20分);收缩压
<90mmHg(+20分);体温<35°C或≥40°C(+15分);脉搏≥125次/min(+10分) (4)实验室检查:动脉血PH<7.35(+30分);血尿素氮>11mmol/L(+20分);血
该方案绝大多数患者、医生和政策制定者都会采纳 该方案多数人会采纳,但仍有部分人不采纳、要结合患者具体 情况做出体现其价值观和意愿的决定 证据不足,需要患者、医生和政策制定者共同讨论决定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第六部分 第七部分 第八部分
指南内容
CAP的定义和诊断
CAP病情严重程度评价、住院标准及重症CAP诊断标准 CAP病原学诊断 CAP抗感染治疗 CAP的辅助治疗
病毒阳性者约5.8%-65.7%合并细菌或非典型病原体感染(混合感染)
成人CAP病原学特点
2003-2005年我国CAP流调显示: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耐药率 为63.2%-75.4%
近期,我国CARTIPS研究显示,肺炎链球菌对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的耐 药率高达88.1%-91.3%和88.2%
多数具有季节性,可有流行病学接触史或群聚性发病,急性上呼吸 道症状,肌痛,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减低,PCT <0.1ng/ml,抗菌药 物治疗无效,影像学表现为双侧、多叶间质性渗出,磨玻璃影,可 伴有实变
指南内容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第六部分 第七部分 第八部分
CAP的定义和诊断
意识障碍
c
尿素氮>7mmol/L
U
呼吸频率≥30次/min
R
B 收缩压<90mmHg或舒张压≤60mmHg
年龄≥65岁 共5项指标,满足1项得1分
评估死亡风险 0-1分,低危 2分, 中危 3-5分, 高危
肺炎严重指数(PSI)
年龄(女性-10)加所有危险因素得分总和: (1)居住在养老院(+10分) (2)基础疾病:肿瘤(+30分);肝病(+20分);充血性心力衰竭(+10分);脑
我国肺炎支原体仍对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敏感
CAP的临床诊断标准(2006版)
01 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 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02 发热
03 肺实变征和(或)闻及湿性罗音。
04 WBC>10 X 109/L或<4 X 109/L,伴或不伴细胞 核左移
CAP病情严重程度评价、住院标准及重症 CAP诊断标准
CAP病原学诊断 CAP抗感染治疗 CAP的辅助治疗 CAP治疗后评价和处理、出院标准 特殊类型CAP
预防
CAP病情严重程度评价
CURB-65 肺炎严重指数(pneumonia severity Index,PSI)
CURB-65评分
注:IV级和V级需要住院治疗
CAP住院标准
建议使用CURB-65评分作为判断标准 0-1分,门诊治疗 2分,建议住院或在严格随访下的院外治疗 3-5分 住院治疗 注:还需结合患者年龄,基础疾病,社会经济状况,胃肠功能及治疗依 从性等综合判断是否入院治疗
重症肺炎诊断标准(20016)
肺炎严重指数(PSI)
评估死亡风险 低危:I级(<50岁,无基础疾病);II级(≤70分);III级(71-90分) 中危:IV级(91-130分) 高危:V级(>130分)
对特殊人群,如高龄或存在基础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脑血管疾病、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肾功能衰竭、糖尿病等),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 菌等革兰阴性菌更为常见
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地位在CAP中逐渐受到重视;CAP患者病毒检出率15%34.9%,流感病毒居首,其他包括:副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人偏肺 病毒及呼吸道合胞病毒
需休仍要克需应经要用积血升极管压液活药体性物复药的苏物脓治治毒疗疗症后休克
呼吸频率>30 次/min
多肺叶受累 BUN>20mg/dL (7.14mmol/L) 血小板计数<100×109 /L
指数( PaO2/FiO2) <250
意识障碍 收液缩体W压复B<苏C9计0数m<m4H×g1需09要/积L 极 体温降低(中心体温<36℃)
符合1条主要标准,或至少3项次要标准可诊断。
符合1项主要标准或≥3项次要标准即可诊断为重症肺炎
指南内容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第六部分 第七部分 第八部分
CAP的定义和诊断 CAP病情严重程度评价、住院标准及重症CAP诊断标准
CAP病原学诊断
CAP抗感染治疗 CAP的辅助治疗 CAP治疗后评价和处理、出院标准 特殊类型CAP
中,≤5岁 37.3%;>65岁 28.7%;26-45岁 9.2% 2013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12年,我国肺炎死亡率平均为17.46/10
万;1岁以下人群死亡率为32.07/10万;25-39岁人群死亡率<1/10万;65-69 岁人群死亡率为23.55/10万;>85岁人群的死亡率高达864.17/10万
疗方案 第6步,治疗后随访,并进行健康宣教
不同类型病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
可能病原体 细菌
支原体、衣 原体
病毒
临床特征
急性起病,高热,可伴有寒战,脓痰、褐色痰或血痰,胸痛,外周 血白细胞明显升高,CRP升高,肺部实变体征或湿性啰音,影像学 表现为肺泡浸润或实变呈叶段分布
年龄<60岁,基础病少,持续咳嗽,无痰或痰涂片检查未发现细菌, 肺部体征少,外周血白细胞<10×109/L,影像学可表现为上肺野、 双肺病灶,小叶中心性结节,树芽征、磨玻璃影以及支气管壁增厚, 病情进展可呈实变
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治 指南解读 2016版
李洁
本指南适用范围:年龄18周岁以上,非 免疫缺陷的CAP患者
以下临床情况可以参考本指南:HIV感染、粒细胞 缺乏、血液系统肿瘤及实体瘤放化疗、器官移植、 接受糖皮质激素及细胞因子拮抗剂治疗者罹患肺炎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6, 39(4): 1-27.
CAP治疗后评价和处理、出院标准 特殊类型CAP 预防
CAP定义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是指在医院外罹 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在入院后于 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成人CAP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我国无成人CAP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数据 2013年,一项国内关于CAP年龄构成比的研究显示:16,585例住院CAP患者
对于需要住院的CAP患者,推荐单用β 内酰胺类或联合多西环素、米诺 环素或大环内酯类或单用呼吸喹诺酮类
CAP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对于需要住ICU的无基础疾病青壮年重症CAP患者,推荐青霉素类/酶抑制剂 复合物,三代头孢菌素、厄他培南联合大环内酯类或单用呼吸喹诺酮静脉 治疗;而老年人或有基础病患者推荐联合用药
CAP诊治思路
第1步,判断CAP诊断是否成立;对于临床疑似CAP患者,要注意与肺结核等特殊感 染以及非感染病因进行鉴别
第2步,评估CAP的严重程度,选择治疗场所 第3步,推测CAP可能的病原体及耐药风险;参考年龄、发病季节、基础疾病和危险
因素、症状/体征、CAP病情严重程度、既往抗菌药物应用史等 第4步,合理安排病原学检查,及时启动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第5步,动态评估CAP经验性抗感染效果,初步治疗失败时及时查找原因,并调整治
证据等级和推荐等级
证据等级:是对研究证据质量的评价 推荐等级:是对一项干预措施利大于弊确定程度的评价 一般来讲,证据等级越高,推荐等级也越高,但是证据等级与推荐等级
并不完全对应,还需要权衡患者意愿、价值观和资源消耗做出判断
证据及推荐级别
证据等级与推荐等级
证据等级 等级I(高等级)
等级II(中等级)
对于门诊轻症CAP患者,尽量使用生物利用度好的口服抗感染药物治疗, 建议口服阿莫西林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青年无基础疾病患者 或考虑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患者可口服多西环素/米诺环素;我国肺炎 链球菌及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率较高,呼吸喹诺酮类可用 于上述耐药率较高地区或药物过敏/不耐受患者的替代治疗
预防
CAP病原学诊断
门诊CAP患者无需病原学诊断,除非群聚性发病或初始经验治疗无效
住院CAP患者积极行病原学检查
侵入性病原学检查适用于:1、肺炎合并胸腔积液;2、机械通气患者,可 经支气管镜留取下呼吸道标本;3、经验性治疗无效,怀疑特殊病原体感染, 常规方法获得的标本无法明确病原菌时,可支气管镜留取下呼吸道标本或 者经皮肺穿留取组织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4、积极抗感染治疗无效,需要 与非感染肺部病变(如肿瘤、血管炎、间质病等)鉴别诊断者
血白细胞> 10x109/L 或<4x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03
胸部影像学检査显示新出现的斑片状浸润影、叶或段实 变影、磨玻璃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符合1、3及2中任何1项,并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 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及肺血管炎等后,可建立临床诊断。
指南内容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第六部分 第七部分 第八部分
CAP的定义和诊断 CAP病情严重程度评价、住院标准及重症CAP诊断标准
CAP病原学诊断
CAP抗感染治疗
CAP的辅助治疗 CAP治疗后评价和处理、出院标准
特殊类型CAP 预防
CAP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首剂抗感染药物争取在诊断CAP后尽早使用,以改善疗效,降低病死率, 缩短住院时间
成人CAP病原学特点
CAP致病原的组成和耐药性在不同国家、地区存在明显差异,且随时间 的推移而发生变迁
我国多项成人CAP流行病调查结果显示:肺炎支原体和肺炎链球菌最为 常见;其他常见病原体包括:流感嗜血杆菌、肺炎衣原体、肺炎克雷伯 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少见
成人CAP病原学特点
CAP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在流感季节,对怀疑流感病毒感染的CAP患者,推荐常规进行流感病毒检查,并积 极应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抗病毒治疗,不必等待流感病原检查结果,即使发病时间 超过48h也推荐使用;同时流感流行季节需要注意流感继发细菌感染可能,其中肺炎 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最为常见
05 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 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除外非感染性疾病可做出诊断
CAP临床诊断标准(2016版)
01 社区发病
02
肺炎相关临床表现:(1)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 道疾病症状加重,伴或不伴脓痰、胸痛、呼吸困难及咯血;
(2)发热;(3)肺实变体征和 (或)闻及湿性啰音;(4)外周
另外,我国肺炎链球菌对口服青霉素的耐药率达24.5%-36.5%,对二代 头孢菌素的耐药率为39.9%-50.7%
成人CAP病原学特点
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药物高耐药率是我国CAP病原学有别于其他多 数国家的另一特点
我国成人CAP患者分离出的支原体对红霉素的耐药率高达58.9%-71.7%, 对阿奇霉素的耐药率为54.9%-60.4%
对有误吸风险的CAP患者应优先选择有抗厌氧菌活性的药物,或者联合甲硝 唑、克林霉素等
年龄≥65岁或有基础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 疾病、肾功能衰竭、糖尿病等)的住院CAP患者,要考虑肠杆菌科细菌感染 的可能;同时需要评估是否产ESBL风险(有产ESBL菌定植或感染史、曾使 用三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或长期住院史、留置植入物以及甚至替代治疗 等);高风险患者选择头霉素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 或厄他培南等
等级III(低等级) 推荐等级 A(强推荐) B(中度推荐)
C(弱推荐)
说明
高质量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RCT)、权威指南及高质量系统综 述和meta分析 有一定研究局限性的RCT研究(如无隐蔽分组、未设盲、未报告 失访)、队列研究、病例系列研究及病例对照研究 病案报道、专家意见及无临床资料的抗菌药物体外药敏研究
血管疾病(+10分);肾病(+10分) (3)体征:意识状态改变(+20分);呼吸频率≥30次/min(+20分);收缩压
<90mmHg(+20分);体温<35°C或≥40°C(+15分);脉搏≥125次/min(+10分) (4)实验室检查:动脉血PH<7.35(+30分);血尿素氮>11mmol/L(+20分);血
该方案绝大多数患者、医生和政策制定者都会采纳 该方案多数人会采纳,但仍有部分人不采纳、要结合患者具体 情况做出体现其价值观和意愿的决定 证据不足,需要患者、医生和政策制定者共同讨论决定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第六部分 第七部分 第八部分
指南内容
CAP的定义和诊断
CAP病情严重程度评价、住院标准及重症CAP诊断标准 CAP病原学诊断 CAP抗感染治疗 CAP的辅助治疗
病毒阳性者约5.8%-65.7%合并细菌或非典型病原体感染(混合感染)
成人CAP病原学特点
2003-2005年我国CAP流调显示: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耐药率 为63.2%-75.4%
近期,我国CARTIPS研究显示,肺炎链球菌对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的耐 药率高达88.1%-91.3%和88.2%
多数具有季节性,可有流行病学接触史或群聚性发病,急性上呼吸 道症状,肌痛,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减低,PCT <0.1ng/ml,抗菌药 物治疗无效,影像学表现为双侧、多叶间质性渗出,磨玻璃影,可 伴有实变
指南内容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第六部分 第七部分 第八部分
CAP的定义和诊断
意识障碍
c
尿素氮>7mmol/L
U
呼吸频率≥30次/min
R
B 收缩压<90mmHg或舒张压≤60mmHg
年龄≥65岁 共5项指标,满足1项得1分
评估死亡风险 0-1分,低危 2分, 中危 3-5分, 高危
肺炎严重指数(PSI)
年龄(女性-10)加所有危险因素得分总和: (1)居住在养老院(+10分) (2)基础疾病:肿瘤(+30分);肝病(+20分);充血性心力衰竭(+10分);脑
我国肺炎支原体仍对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敏感
CAP的临床诊断标准(2006版)
01 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 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02 发热
03 肺实变征和(或)闻及湿性罗音。
04 WBC>10 X 109/L或<4 X 109/L,伴或不伴细胞 核左移
CAP病情严重程度评价、住院标准及重症 CAP诊断标准
CAP病原学诊断 CAP抗感染治疗 CAP的辅助治疗 CAP治疗后评价和处理、出院标准 特殊类型CAP
预防
CAP病情严重程度评价
CURB-65 肺炎严重指数(pneumonia severity Index,PSI)
CURB-65评分
注:IV级和V级需要住院治疗
CAP住院标准
建议使用CURB-65评分作为判断标准 0-1分,门诊治疗 2分,建议住院或在严格随访下的院外治疗 3-5分 住院治疗 注:还需结合患者年龄,基础疾病,社会经济状况,胃肠功能及治疗依 从性等综合判断是否入院治疗
重症肺炎诊断标准(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