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课题申报:新时期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发展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期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发展研究学科分类:职业教育
课题类别:一般课题
关键词:高职、科研能力、应用技术
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
课题设计论证
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问题的提出
当今是一个信息化、高科技、高技术的社会,近期美国对华为的制裁,中美贸易冲突等事件实际上就是两国之间的核心技术之战。

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尤其突出,地位尤其重要,这就给中国高等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培养高科技人才的任务迫在眉睫,企业要生存,就需要生产出高价值的产品和服务,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培养出能够生产出高价值产品和服务的人才,而创造性高技术人才的培养必然需要具有创造性教师。

只有教师具有了这个能力,才能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学生。

这个时代,尤其是中美冲突事件给当代中国高等教育
教师特别是高职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培养出有创造性的高技术人才是当下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2)课题的界定
通过分析高职教育面临的当代的挑战去探寻提高高职教师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着重解决高职教师科研的贫乏和不足的问题。

通过对高职教师科研的类型、科研的方式方法的研究为高职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提供研究方法,本课题确定科研能力在教师综合能力中的地位,通过高职教师科研四大系统研究,提出高职教师科研的类型、途径、方法、技术,促进高职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

(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国际竞争等因素对高职科研提出了要求和压力。

当下高职教师科研能力和发展水平缺失与低下,目前对高职教育学生学情的研究较多,但没有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和方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职教师对高职教育的规律、目标、途径、方法、技术缺少深入的研究。

高职教育有的学校根本不做科研;有的学校在做科研,做的也是教学的科研,不是技术技能的教学而是一般传统教学模式的研究;即使做了技术技能的研究,深度也是非常不够的,对技术的规律、特点没有做出深入的了解;即使有些学校做了方面的研究,但是做技术开发研究的也非常少。

随着现代职业教育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许多国家对教师职业能力的发展已经不再单纯地局限于教学能力上,突破了传统的职业能力理解框架。

麦克里兰发起的教师职业能力运动将教师职业能力模型分为以“技能”为本和以“素质”为本两类。

英国爱德克斯国际教育基金会将教师职业能力分为七个领域十八个方面,主要包括自我管理和发展能力、团队协作合作能力、人际交往与实践能力、规划安排与问题解决能力、数字运用能力、对新科学技术知识的英语能力、问题设计与创新能力。

澳大利亚高职教师职业能力包括:教学能力、实践能力、评估能力、人际关系交往能力、管理能力五个方面。

美国的高职教师职业能力标准有:为学生服务的观念和能力,教学基本内容掌握的能力、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环境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习的能力、教育管理和实践能力、相互合作与协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

国内研究主要匡英在《究竟什么是职业能力---基于比较分析的角度》中把职业能力的内涵做了纵向与横向的比较研究,指出职业能力分为职业技能、职业知识、职业潜能、情景性的综合能力。

包节《职业教育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研究》一文认为教学能力、职业指导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教育管理能力、公共关系能力、职业发展能力是职业教师必备的能力。

汤舒俊、刘业、郭永玉采用行为实践访谈法研究高校教师职业能力,认为人格魅力、学生导向、教学水平和客样能力是高校教师职业能力的核心。

在中国知网查询,找到近3年关于“高校教师教学研究”的论文和期刊记录有3310条,关于“高校教师技术应用研究”的论文和期刊记录有1258条,关于“高校教师技术开发的研究”的论文和期刊记录有465条,关于为“高职教育基本规律的研究”的论文记录有568条.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存在的问题第一总的对高职科研能力认识模糊,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只重视教学,不重视科研;第二只注重基础的理论知识,对于提高技术能力不够重视,技能不能反哺于知识。

第三即使重视技术,也只是重视技术的应用不重视技术的研发。

技术的应用与研发都涉及到科研能力。

本课题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对高职院校技术应用、应用理论、校企合作、高职学生特点和高职教育规律的研究,具体从这四个方面进行研究,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

(4)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必须全面提高职业院校的教师职业能力,而科研能力是职业教育教师能力的重要标志,教师科研能力不可忽视,近期美国对华为的制裁事件,更说明科技强国,科技强校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高职教育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教师要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能力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高职教师整体素质和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才能够培育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通过科技研
发能力的提升与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可以让国家的科技发展迅速,最终实现中国的强国梦。

2、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重点和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
①从科研的广度方面来研究高职教师为什么要发展科研能力。

科研是发展、建设高职院校内涵的必经之路,只有重视科研,才能搞好科研,只有搞好科研,才能提升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才能创建学院特色。

②从深度方面来研究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的内容,新时期行业、企业一线岗位所需要的高职人才是综合化、个性化和多变化的高技术技能创新型人才。

③从创新方面来研究新时代高职教师要发展怎样的科研能力。

新时期高职教师是知识、技术技能的引导着、帮助者甚至是创造者。

(2)研究内容
高职教师科研能力发展内容研究
1、高职教师科研重点:技术研究,包括对技术的本质、技术发展的规律、技术的思维、技术的应用研究。

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科研都需要理论研究,本科教师注重的是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应用,高职教师主要是理论的应用,在应用过程中提出应用理论,要发展应用理论,他是应用基础理论和发展应用理论。

高职教
师虽然对各种规律等理论无需做高深的研究,但对于技术背后的科学原理应当能够解释,要知道这个技术的来龙去脉,这也是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教师所做科研内容的本质区别。

根据问题的性质特点,可以把高职科研研究问题分为四类:应用问题、经验问题、现象问题、理论问题。

这四大问题都需要高校教师进行研究,但他们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本科教师特别是优秀的本科教师要做理论研究和新现象的发现和发明研究。

高职教师的科研研究问题主要是应用问题和经验问题。

①技术应用研究包括教学过程的应用和工作岗位上的应用,他们之间是有差别的。

教师应重点开展高新技术在行业、企业一线的应用研究,提高研究本身的效果和效率,准确把握行业、企业一线高新技术发展动态,从而不断改革其教育教学,进一步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②技术应用研究是要把技术运用到生活当中,根据需要开发新产品就需要我们进行研究,是没有现成可用的。

技术运用到教学之中,相应的教学也需要研究,现在的研究基本上都集中在教学研究,教学研究是学习,应用研究是把教学研究运用到产品生产的过程当中,里面也包含学习,但不等同于学习。

③教师要参与技术的研发。

教师应具备研发能力,仅仅只运用别人的技术,那么这个技术的应用也是没有后劲和发展潜力的。

2高职教师科研对象、方法、技术和语言表达研究。

所有的研究都涉及到对象、方法、技术和语言表达。

在新的时代下,科研对象有差别,那么针对对象所提出的问题就有差别,那么问题的差别,导致思考问题的概念也有差别,由于概念需要表达、需要交流,因此符号也有差别。

高职教师研究的对象是技术,不是基础科学;研究的方法是研究技术的思维,不是科学的思维;一个技术从思想萌芽到成熟的过程,首先
就需要在思维上确定,马克思的关于蜜蜂和建筑师建巢的例子中,建筑师区别与蜜蜂的不同就是他在建之前头脑里已经建构好了,他有一个系统的技术思维,这就是高职教师需要研究的。

实现这个思维的方法和技术是区别于科学的,科学是需要实证检验出来,科学是运用实验的方法来获取自然的真理,技术是要生产出产品和提供服务。

德国科学家哈贝马斯把科学分为三类:发现的科学、发明的科学和理解的科学。

如下图:发现的科学是基础科学,是解释自然规律;发明的科学是技术科学,能够做出产品;理解的科学是寻找意义通常用于文科。

根据这三类科学在旨趣、目标、基本方法、评价标准的区分,高职教育所做的科研的重心是发明的科学。

在语言的表达方式上,运用的是技术的语言,不是科学的语言,技术的语言要求生动、形象、具体。

更加的有效,具有可操作性。

3、高职教育科研体系构建
高职教育是一个全新的门类,是和本科教育不同层次的教育,他们之间是各自独立,相互作用,不能取代的关系,高职教师科研内容多、范围广,一切进入高职教育领域现象、对象、关系都应纳入研究范围,但他不仅仅是只包括教学研究,与其他的教育类型相区别是有他独特的研究,本研究将聚焦于核心研究内容与类型。

针对高职教育区别于本科教育最核心的四个系统研究:对象;思维方式(概念、系统);表达方式;问题。

从对象上区分,从思维方式(概念、系统)上区分,从表达方式上区分,最重要的第一位的区分是问题的不同,问题的不同决定了他们研究对象是有区别的,同时研究对象所用的思维方式、概念系统不一样,用来表达这些思想的语言系统也不一样。

(3)研究重点
1、本研究将聚焦于核心研究内容,技术的研究,包括对技术的本质、技术的发展规律、技术的思维、技术的应用的研究,对技术应用的研究,确定高职教师发展科研能力的体系。

2、本研究重点要明确高职教育最本质特点,从四个系统方面探讨高职教师科研能力发展的核心任务。

(4)创新之处
1、根据高职教师科研能力四大系统分类研究,转向教师科研能力方法,注重技术应用能力,制定教师科研能力发展的对策和措施,运用到每一个实际解决的问题当中。

2、多元研究的有机结合,以科研问题为导向,根据科学的分类研究,构建高职科研能力发展体系,在技术研发中提升师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
通过对高职教师科研能力发展现状的调查、原因分析,确定高职教师应发展的科研能力,探讨高职教师科研能力发展的路径、方法和内容,探讨发展高职教师科研能力的对策和措施。

通过高职教师和本科教师科研研能力的区别,根据对核心问题的研究,针对高职教育区别于本科教育最核心的四个系统研究,构建相应的教师科研能力体系,体现其应用性的科研特征,加大应用问题的科研能力。

重点应放在应用技术能力的研究上,在教学中不断勇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去探究、去发现,去引导学生不断提高,不断创新。

(2)研究方法
理论研究法: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的导向及特点,及构建具有高职导向的实用性强的理论。

实践活动法:组织教师科研培训、青年教师汇报科研成果、组建学校与企业协作研究中心。

问卷调查法:调查高职教师科研能力的现状。

综合比较法:比较开展教师科研活动前后的变化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教师科研案例,分析总结科研能力研究的作用。

(3)实施步骤
第一,准备阶段(2019.7——2019.9)
理论学习,资料收集、模块设计
第二,实施阶段(2019.10——2020.10)
2019.10——2020.1教师科研能力测评;教师科研能力培训
2020.1——2020.10青年教师汇报科研成果、组建学校与企业协作研究中心
第三,总结、结题阶段(2020.11——2021.6)
2020.11——2021.6 总结实证研究成果,发表论文、并准备结题。

(4)预期成果
学术论文:新时期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发展研究
研究报告:新时期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发展研究
4、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前期相关研究成果、核心观点等。

课题组成员老中青搭配、高级中级职称相结合、研究力量合理充沛、形成高中科研梯队,学科领域分布广泛、研究成果丰富、科研实力较强。

课题组教授1名、副教授1名,中青年讲师1名,主要学科研究领域分别为:哲学、心理学、管理学、英语教育。

课题成员XXX,教授,哲学博士。

全国著名的问题哲学专家,长期专注哲学、社会学、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丰硕。

近3年在《武汉大学学报》、《黑龙江社会科学》等核心权威期刊上发表《文化变迁的社会心理学思考》、《解决生命意义问题的五种途径》、《文化的哲学心理学思考》等10多篇论文并被CSSCI收录、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核心观点:通过对问题哲学的应用,对科研管理、科研过程进行思考。

课题成员XXX,副教授,英语硕士。

近年来发表多篇教学改革学术论文,核心观点:在专业教学中进行科研训练,以专业的角度去尝试、运用、总结、提炼与推广。

课题组成员均曾参加过多项省校级研究,大部分已经结题,并发表过多篇论文,具备科研能力;课题研究时间为2年,时间充裕,可保证
完成;成员均长期在一线教学,方便开展组织各类教学实践活动;学校图书馆藏书颇多,网络电子资源丰富,方便收集最新的科研资料;校学术委员会专家定期对各类在研课题进行专项指导,可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

学校建立了科研积分奖励资助政策,从经济和物质上,对于立项课题给予大力的资助。

5、开展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

[1]J.Ouston.Management Competences.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Educational Management[J].Educational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1993(04).
[2]Hay McBer.Research into Teacher Effectiveness:A Model of Teacher Effectiveness.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EB/OL].
[3]Drucke.现代管理学(第二版).[M].北京:星球出版社,2010.
[4]Mallet Chamot A.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Cambridge:CUP,1990
[5]匡瑛.究竟什么是职业能力----基于比较分析的角度[J].江苏高教,2010(01).
[6]包节.职业教育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
[7]王小梅,周详,范笑仙等.2016全国高校高职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基于18家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的发文情况[J].中国高教研究,2017(4).
[8]蔡元培.蔡元培教育文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148:41.
[9]刘翠翠,邹璐琦,赵永生.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提升问题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5):32-33.
[10]王小梅,周详,范笑仙等.2016全国高校高职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基于18家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的发文情况[J].中国高教研究,2017(4).
[11]冯明,曹成润,陈力.高职院校教师应具备科学研究能力[J].教育与职业,2005,(5):63-64.
[12](德)赫尔曼.哈肯:大自然构成的奥秘[M].凌复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
[13]陈林杰.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分析模型与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08(29):5-6.
[14]温贻芳.高职“课堂革命”之道[N].人民政协报,2018-01-10.
课题编号:74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