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爱莲说》课件 (一等奖)2022年部编版语文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段精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景春认为大丈夫应该是那种叱咤风云、声震宇内的如公孙衍、张仪一样的英 雄人物。
B.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所为不过是“妾妇之道”,只知道摇唇鼓舌、曲意 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
C.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应该居于仁,立于礼,行于义,而不应该只知道 顺从君命。可见孟子反对臣子对君王的顺从。
D.“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概括了孟子所认为的大丈夫所为, 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异曲同工。
语段精练
(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 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 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语段精练
3.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 B.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 C.第二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
课前导读
《爱莲说》是通过咏物来说明道理 的。作者通过对莲花的歌咏,说明 爱莲的道理,借以表现自己的人格 和操守。
第
字
二
词 学
章
习
字词学习
注音
爱莲说
周敦dūn颐yí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 。晋jìn陶渊明独爱菊。自 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yú独爱莲之出淤yū泥而不染rǎn , 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màn不枝,香远益清 qīng ,亭tíng亭净jìng植zhí ,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
课文赏析
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而,表转折关系的连词,但是,却;亵,亲 近而不庄重;亵玩,玩弄;焉,助词;
(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课文赏析
予yú谓菊,花之隐逸yì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 花之君子者也。
予,我;谓,认为;之,助词,的;隐逸, 指隐居的人,隐士。者也,表判断语气;牡 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 。因为牡丹看起来十分浓艳,所以这样说。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
预习导学
理解填空
1.文中“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 。”与孟子说的“穷 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句话的意思相近。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列举六位经受磨难,成就事业的人物事例是为了证明“生于忧 患 ”,作者认为造成一个国家灭亡的原因是“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入则无法家拂士 ”。
予yú谓菊,花之隐逸yì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 花之君子者也。噫yī !菊之爱,陶后鲜xiǎn有闻。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yí乎众矣!
第
课
三
文 赏
章
析
课文赏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 。 之,助词,的;者,的;甚,很;蕃fán, 多(有关资料上通“繁”);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课文赏析
1、重点段落的理解
作者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既然各种各样 的花都很可爱,为什么作者独独只喜爱莲花呢?从课文中 找出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 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 可亵玩焉。
课文赏析
这段话中的七个短句分别描述了莲花的哪一方面的 特点呢?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语段精练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选拔,任用 )
(2)苦其心志( 使……痛苦 )
(3)入则无法家拂士( 通“弼”,辅佐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 和外犯的祸害,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
(5)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因忧患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预习导学
文言默写
1.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富贵的时候不能被其迷惑做过分的事情,贫贱不能使其改移节操, 威逼利诱不能使其屈服意志。
预习导学
(3)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 作为。
(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课文赏析
生长环境
莲 体态、 香气
风度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课文赏析
比较文中八个“之”字的用法
水陆草木之花 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 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的。《孟子》在儒家典籍中 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之一。
预习导学
字词积累 解释下列红色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一怒而诸侯惧( 害怕 ) (3)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这,这个 ) (5)贫贱不能移( 使……改变 ) (7)舜发于畎亩之中( 被任用 ) (9)行拂乱其所为( 违背 ) (11)困于心衡于虑( 梗塞,不顺 )
下人 教 版 八
课年 级 语
啦文 课 件
核心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惧、熄、是、淫、移、得、居、戒、屈、苦、固、去、恒、过、 作、喻、发”等。
2.理解“大丈夫”的人格意义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知识储备
儒家经典书籍:儒家经典主要指儒学十三经。《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 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 《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这十三种 文献,当以“经”的地位最高,“传”“记”次之,《尔雅》又次之。
课文赏析
晋jìn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独,唯独;爱,喜爱,喜欢;自,自从; 甚,很。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yū泥而不染rǎn ,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
予,我;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 立性;而,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却,但是;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染,沾染 (污秽);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 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 中的君子。
课文赏析
噫yì !菊之爱,陶后鲜xiǎn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yí乎众矣!
噫,叹词,相当于“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倒装句的标志, 前文学过“何陋之有?”)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鲜,少,很 少;闻,听说;同,与……相同;予,我;者,的同予者何人: 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宜,应当;众,多;宜乎众矣:人应 该是很多了。
(2)安居而天下熄( 平息 ) (4)富贵不能淫( 使……扰乱,迷惑 ) (6)得志,与民由之( 实现 ) (8)管夷吾举于士( 狱官 ) (10)曾益其所不能( 增加 ) (12)人恒过( 犯过错 )
预习导学
句子翻译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他们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全文分三层:开头运用类比立论,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概括全文主旨。类比 即指山“有仙则名”、水“有龙则灵”──这是当时人们公认的道理。仙之于山、龙 之于水既如此,则人之于室亦当如此,是以室虽陋而有德者居之,则不陋矣。 如此立论,颇有一锤定音之势。其次说到“陋室”,先以“苔痕”二句写“陋室”环境 之清幽宁静,以“谈笑”四句写室内生活情趣之高雅;再由此反跌出“无丝竹”二句, 使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更洞若观火。最后,奇峰突起,连举三位古人来证明 “陋室”不陋。“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是例证,联系上文还看见出作者有 自况之意;再引孔子的话作结,更具有雄辩的力量。按: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居 之,何陋之有”。作者省略了上句而只引下句,是因为上句的意思已经包含在“南 阳”二句之中。这样来引述既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又显得含蓄无 穷,发人深思。
2.对比论证
正:个人——处忧患,能进取 反:国家——处按了,国恒亡
结论: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语段精练
(一)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 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 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 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 丈夫。”
预习导学
整体感知
1.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孟子的“大丈夫”的理解。 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要心怀仁德,践行礼义,志在天下;得志 时,与百姓一同遵循仁义道德,不得志时,独自践行自己的主 张;并能不因外界因素(富贵、贫贱、强权)改变自己的追求。
预习导学
2.通读全文,完成本文的结构图。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1.举例论证:列举(舜、傅说,胶鬲 、管夷吾、孙叔敖、 百里奚)等六人的事例,论证“生于忧患”的观点
爱人 教
汇
版
报
八
人 :
莲年 级
子
语
沐 创 意 素
说文 课 件
材
主
课字 课课
目
前词 文后 导学 赏练
录
读习 析习
第
课
一
前 导
章
读
课前导读
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 字茂叔,道州营道人。晚年在庐山 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
学,世称“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 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著《周元公集》
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 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课文赏析
思
考
1.请找出课文中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
(在课文中用“——”划出来)
2. 用波浪线划出描写莲花生长环境的句子。
3. 哪些句子是从体态、香气方面来写的?
4. 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莲花的风度?
语段精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居天下之广居( 居所,住宅 ) (3)威武不能屈( 使……屈服 )
(2)戒之曰( 告诫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
(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
我则惟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污染, 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艳;
课文赏析
中通外直,不蔓wàn不枝, 中,里面,指茎内;通,贯通;外,外面; 直,笔直;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蔓,生藤蔓(名作动);枝,长丫枝(名作 动);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课文赏析
香远益清qīng ,亭tíng亭净jìng植zhí , 香,香气;远,散播得远(形作动);益, 更加;清,清幽;亭亭,耸立的样子;植, 立;净,洁净;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 立在那里。
• 1、“淤泥”和“清涟”写出了莲花的 生长环境; •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莲花的 体态; • 3、“香远益清”写出了莲花的 香味; • 4、“亭亭净植”写出了莲花的 整个形体姿态; •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出了莲花的 清高风度;
第
课
四
后 作
章
业
课后作业
反复品味文章的寓意,研讨下列问题。 1.《陋室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试联系全文内容作 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