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原文】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2。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3。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4。
【注释】
1.造口:即皂口,在今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
2.郁孤台:在今江西赣州市东南。
《舆地纪胜》卷三十二:“江南西路赣州南康郡,郁孤台在郡治,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冠冕一郡之形胜,而襟带千里之山川。
”清江:指赣江。
3.长安:本汉、唐旧都,这里用作北宋都汴京的代称。
4.愁余:余,我;愁余即“使我发愁。
”鹧鸪:鸟名,古人说它的叫声像说“行不得也哥哥。
”这里暗指时势艰难。
【译文】
郁孤台下那不息的江水呵,翻滚着行人的血泪!我翘首而望那中原故都长安,可叹,中间隔阻着道道山峦。
青山呵,你遮得住我的望眼,却遮不住大江浩荡奔腾流向东边。
江畔暮色已使我愁绪千端,更那堪那鹧鸪的声声啼叫回荡在深山!
【赏析】
淳熙三年 (1176),词人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虔州,路过造口时,在壁上题下此词。
唐代宗时李勉出任江西观察使,曾登临郁孤台北望慨然,改郁孤为望阙台。
苏轼有诗云:“涛头寂寞打城还,章赣台前暮霭寒。
倦客登临无限思,孤云落日是长安”。
辛词不仅用李勉事,寓自己北望之慨,而且同时用苏诗“孤云落日”、“长安”之典。
起首“郁孤台下清江水”以江水写起,承之以“中间多少行人泪”,遂使江水泪水成为一体,景语即情语。
高宗建炎三年(1129),金兵南下,分路追击高宗和隆裕太后,太后曾退至虔州。
“行人泪”即指此。
写水则有泪,写北望长安则有山。
清山毕竟遮不住望眼,正如遮不住东流的江水,然而,眼前清山又毕竟在遮挡住人的望眼,更兼暮色降临,深山里传来一声声鹧鸪的叫声。
全词仅44字,却一气旋折,委曲往复,极具婉曲之美;而写山写水,亦是写悲写愤,“无数山水,无数悲愤”(沈际飞语)。
罗大经体会鹧鸪鸣声为:“恢复之事行不得”,俞平伯认为“过于着实,未免附会”,不过,行人所听鹧鸪之声为:“行不得也哥哥”,满怀恢复壮志却又不得实现的词人,听成“恢复之事行不得”,也可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