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初中地理课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年级:初中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地势的分布特点,包括高原、盆地、山地和平原等。

理解地势对气候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
地图、图片或图片幻灯片,用于展示中国地势的分布。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地图和图片。

课堂教具和学习材料。

教学步骤:
引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地势是怎样的?有哪些不同的地势类型?
中国的地势分布(20分钟):
使用地图展示中国的地势分布情况,包括高原、盆地、山地和平原。

解释每种地势类型的特点,例如高原地势通常位于西部,平原地势分布在东部和沿海地区。

讨论不同地势类型对气候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如高原地势导致气温较低,平原地势适合农业发展等。

地势与气候的关系(1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例如高山地势可能导致气温较低,山地地势可能导致多雨等。

讨论中国不同地势类型的气候特点,以及气候对植被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交互讨论(10分钟):
组织学生参与交互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地势与气候关系的理解和观点。

总结(5分钟):
总结课程要点,强调地势对气候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并鼓励学生多观察身边的地势和气候现象。

作业:
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地区,研究该地区的地势特点,并描述地势对当地气候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评估:
评估可以基于学生对课程要点的理解、参与讨论的贡献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