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校语文试题重组测试系列11(新课标Ⅱ版)(第01期)(原卷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黑龙江省教研联合体201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老子思想中的治国理政智慧
王爱群
老子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源头。
在一些人的印象里,老子是一位遁世远俗、玄之又玄的思想家.事实上,社会人生、治国理政等问题,才是老子思考的中心.从老子那些古老的思想中,我们可以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明晓盛衰之道、成败之数。
大德非小惠。
老子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也就是说,真正有大德、厚德的人,不刻意去追求有德,反而有德;一些人不愿意失去德的名声,刻意去追求德,反而失去了德。
这句话看似矛盾,其实深含智慧。
对于理政者而言,德的重要表现就是使人各得其位、各得其所、各得其利、各得所需.只要把人们的得利、得位及其途径、多少、高低等用合理的规则固定下来并严格执行,就是德的表现,不必刻意去求德施德,这样才会成全大德。
相
反,如果理政者总是为了德的名声,热衷于对个别人施小仁给小惠,搞“有求必应",表面上看起来积了很多德,其实是偏私,是小惠个人、失德人民。
“无为”方能大有为。
老子推崇“无为而治”,“无为"是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无为”是要“道法自然”,顺应自然而不妄为。
也就是说,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法则,根据实际条
会法则,使其自行运转.“无为”并不是不作为,而是要通过“无为”达到有为,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控制乱作为,即不妄为.秦亡汉兴,实行轻徭薄赋、与民生息的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这是老子所讲的“我无事,而民自富”的例证。
对于理政者而言,“无为而治”的启示在于,自己的所作所为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通过自己的“无为”而引导和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同时,应通过控制、监督,限制权力的私自膨胀,防止乱作为。
天道忌盈.老子认为天道忌盈.什么是“盈"呢?口满为盈,权大为盈,富奢为盈。
口满,不仅难以兑现,而且招人记恨;权大,则生骄横,骄横必然侵害他人;富贵且奢侈,挥金如土,必然被食不果腹者怨恨.月满则亏,盛极则衰。
老子曰:“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这句话点出了贫富无常的道理。
怎样才能常虚不盈呢?关键是在成功的时候不忘忧患。
有忧患意识,则无忧患;无忧患意识,则终忧患。
也就是要做到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乐不忘悲.
伟业须从细小做起。
老子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细小之事如何才能变成伟业呢?老子认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也就是说,根本的方法在于不断地积累.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天下大事皆由积累而成。
所以,对于理政者而言,从小处做起,从一点一滴积累,抓好关键细节,方能成就大业。
事物的发展在于积累的道理还启示人们,积小过会成大恶,千里之堤会溃于蚁穴。
因此,理政者应当努力看得远一些、深一些,见事于初萌,防患于未然。
(选自
2009年4月
7日《人民
日报》)
【小题
1】下列对老子的“德政”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对文章第三段画线句子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为”指的是“道法自然”,理政者的行为必须遵循事物的内在规律。
B.“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理政者通过自己的“无为"引导和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达到“有为”。
C.防止理政者乱作为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通过控制、监督限制权力的私自膨胀.
D.理政者要从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中得到治政的启示,否则就会私欲膨胀,扰民乱民。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在作者看来,虽然老子是一位遁世远俗、玄之又玄的思想家,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他那些古老的思想中汲取不少治国理政的智慧.
B.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得益于轻徭薄赋、与民生息的政策,这是老子提倡“我无事,而民自富”的依据。
C.老子认为天道忌盈,他主张理政者应该具有忧患意识,做到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乐不忘悲。
D.老子认为大事由小事积累而成,对理政者而言,如果不善于从
小事做起,抓住关键细节,就不能成就大业。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宁夏银川一中2012/2013学年度(下)高二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武技
蒲松龄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
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
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
有薄技,请以相授。
”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
三月,艺颇精,意得甚。
僧问:“汝益乎?”曰:“益矣.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
”僧笑,命李试其技。
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跃移时,诩诩然骄人而立.僧又笑曰:“可矣。
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势.既而支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
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
”李以掌致地,惭沮请教。
又数日,僧辞去。
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
尼告众客曰:“颠倒一身,殊大冷落。
有好事者,不妨下场一扑为戏。
”如是三言。
众相顾,迄无应者。
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
尼便笑与合掌。
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
宗派也。
”即问:“尊师何人?”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师耶?若尔,不必较手足,愿拜下风。
"李请之再四,尼不可。
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师弟子,角。
尼乃起。
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
尼笑谢曰:“孟浪迕客,幸勿罪!”李舁归,月余始愈.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僧惊曰:“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
【小题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吾少林出也。
有薄技,请以.相授
木欣欣以.
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 失其所.
与,不知 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 A
B .
C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幸先以我名告之.
D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小题
3】下列对原
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C.本文善于通过“笑”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憨和尚与尼僧高强的武艺、谦和的性情,这些关于“笑”的描写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D.本文通过曲折跌宕的情节安排,重在描写变幻莫测的武术技巧,故事性强,引人入胜,体现了古代文言小说的独特魅力。
【小题4】翻译(10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黑龙江哈三中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学年第二模块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清平乐
赵令畤
春风依旧,着意隋堤柳。
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
去年紫陌①青门,今宵雨魄云魂②。
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
【注】注:①紫陌:京城的道路,代指京城.②雨魄云魂:化用楚襄王梦神女事,此处表示伊人已逝,只能于梦中寻见。
【小题1】首句“春风依旧"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情感,请指出并分析其效果。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黑龙江省教研联合体201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题1分)
乙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宁夏地区部分学校2014届高三语文9月起点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25分)
琥珀手链
聂鑫森
年近半百的湘楚大学考古系教授柏寒冰,业余爱好除了看书、著述之外,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抽闲去叩访城南的古玩街。
一个店铺一个店铺地看过去,金石、字画、瓷器、杂项,在一种高雅而古典的气氛中,让身心得到最大的愉悦。
他不着意于收藏,但偶尔也会买上几件被店主看漏了眼的小玩意,价格便宜,又“真”又“古”,作平日休憩时的把玩,那一份快意只有他自个儿知道。
古玩街的店铺,他太熟悉了,有经营专项的,也有啥都上柜出售的,前者历练已久,属于“老江湖"了,后者往往初入此道,于杂乱中显出一种热闹。
柏寒冰特别留意于后者,往往在这种地方,可以“拣漏”,淘到称心的宝贝.
在午后稀薄的阳光下,柏寒冰走进了这家新开张的“赏奇斋”。
他清楚地记得,这家店铺原名“悦古斋”,专营古旧家具,店主是个白发老爷子,大概是赚够了钱,把店铺转让了。
里面的格局,已经全变了,古旧家具一件不见,墙上挂着字画,博物架上摆着铜壶、瓷瓶、佛像,柜台里胡乱搁着一些钱币、项链、灯具,一看就知道店主应是
个品位不高的新手。
柜台里果然站着个年轻人,不到三十岁,长得很粗壮,浓眉、大眼、高鼻,下巴上蓄着一小撮胡子.看见有客人进来,他只是点点头,连问候都没有一声,不是过于自矜,就是有点傻愣。
柏寒冰冷冷地扫了他一眼。
进门时,从墙上挂着的营业证上,知道这个店主叫毕聪,本想主动打个招呼,喉结蠕动了一下,到底还是忍住了.
柏寒冰先看字画,真的、好的,少!有一幅黄胄画的《毛驴图》,初看,题款是真的,可
他相信他的眼力不会错,这串暗红色的琥珀手链,是用八颗琢磨好的琥珀珠穿成的,每一颗都有拇指甲那么大.此刻他只是想知道,毕聪是否明白这串手链是琥珀的就行了。
柏寒冰问道:“请问这手链是什么材质的?"毕聪说:“不知道.是从一个老宅子里收购来的,应该是个老玩意吧。
”
“出价多少?"毕聪想了好一阵,咬了咬牙,说:“五百元吧.”
柏寒冰心里笑了,这样大的琥珀珠,每颗应在两百元左右,可见毕聪真没看出这是琥珀手链。
“请拿给我看看?”“好。
好。
”
柏寒冰并不是真要看,只是做出看了又看的样子罢了,然后说:“可以少点儿吗?”
“多少呢?你说个价.”“四百元怎么样?”
毕聪装出很犹豫的样子,吞吞吐吐地说:“你就再加五十元吧。
”“行.我要了!”
柏寒冰付了款,转身准备走时,毕聪很恭敬地说:“你是柏寒冰教授吧?"
柏寒冰愣了,问:“是。
我并不认识你呀。
"
“我买过你一本谈考古的书,上面有你的照片。
我叫毕聪,请你记住我,日后还请你多多关照。
”
“小毕,我‘拣漏’了,这是琥珀手链,你居然没有看出来!”
“是吗?我高兴啊,今天认识了你这位大教授。
”
又过了些日子,立冬了。
本市的一家拍卖公司,从古玩街征集了一批古玩,准备邀请企业界人士竞拍,响应者甚众。
在竞拍之前,拍卖公司先请文物专家前来鉴定、估价。
还特意通知了有古玩送审的店主到会场旁听,以便增长见识。
柏寒冰当然在受邀的专家之列,当他走到会场门口时,毕聪立刻
迎了上来。
“柏教授,你好!”
“啊,是小毕,你送了什么好玩意?”
“一张已故大画家黄胄的《毛驴图》,很多企业家都看中了这张画哩,出价不会低的。
”
“就是挂在你店里墙上的那一幅?”
“对,就是那一幅,还得请你美言几句啊。
那串琥珀手链,你觉得满意吗?我店里还有几个琥珀佩件,你什么时候来看看吧。
”
轮到柏寒冰发言时,他公正地评说了所有送审的古玩,重点谈了对《毛驴图》的意见:款识虽真,画却是伪造的,一定要撤下来!
毕聪痛苦地垂下了头。
第二天,柏寒冰特意去了古玩街的“赏奇斋",把那串琥珀手链放在柜台上,钱也不要退还,扭头飞快地走出了店堂。
(摘编自2010年20期《微型小说选刊》)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柏寒冰教授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去叩访城南的古玩街,目的是
想享受一种
高雅古典的
气氛,让身心得到最大的愉悦.
D.文中交代了黄胄《毛驴图》的真假,为下文毕聪和柏寒冰教授在拍卖会上相见的情节作铺垫,有利于塑造二人的形象。
E.本文通过结缘赏奇斋、拍卖会相见以及送还琥珀手链三个片段,来展现精巧的故事情节、刻画不同的人物形象,揭示小说的思想主题。
【小题2】小说第一段重点介绍了柏寒冰的身份、专业和爱好,其作用是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赏奇斋的老板毕聪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全文,请选择一个方面,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黑龙江省大庆一中2013届高三第三次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一代名士张伯驹
张伯驹(1898-—1982),河南项城人,生于官宦世家,与张学良、
溥侗、袁克文一起被称为“民国四公子”,是我国老一辈文化名人中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堪称“京华老名士,艺苑真学人”。
张伯驹7岁时被过继给其伯父长卢盐运使张镇芳。
当时科举刚刚废除,新式学堂方兴未艾,但张镇芳仍沿用旧式家塾教育,请来名师为张伯驹启蒙。
他从《说正经》《千字文》等学起,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记忆力和领悟力:九岁时,一部《古文观止》倒背如流;3000多卷的《二十四史》二十多岁时已读了两遍;354卷的《资治通鉴》可以从头讲到尾,如数家珍;唐诗宋词,更是脱口而出。
良好的家世和深厚的文学文化底蕴使这位翩翩公子能够悠然自得地生活在自己的精神
张伯驹天资超逸,利用闲暇时间写下大量古体诗词和音韵、戏曲论著.其主要著作有《丛碧词》《洪宪记事诗注》《从碧书画录》《素月楼联语》等。
另外,张伯驹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研究颇深,著有《中国书法》一书。
他本人亦擅长书法,其书法源学于王羲之的《十七帖》,融真、草、隶、篆于一炉,晚年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用笔飘逸,如春蚕吐丝,被人称为“鸟羽体"。
张伯驹在京剧艺术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
他自幼喜爱京剧,后跟李佩卿学戏,从钱宝森、王福山习武功。
学戏期间,他严守传统,苦下功夫,吊嗓子、打把子、文武昆乱无所不学,只一年就能登台演出,1930年与李石曾、齐如山、梅兰芳、余叔岩等组织“国剧学会”。
张伯驹的生活被人形容为现代中国最后的名士生活。
由于他对世俗生活相当淡漠,在他人眼中,张伯驹的言谈举动便十分“怪异”,不循常规。
高朋满座之时,众人谈笑风生,他若觉得话不投机,就坐在一边摸下巴颏儿,一根一根的拔胡子。
他生活在政治大家族里,却始终与各派政治势力保持一段距离.身为盐业银行董事、总稽核、老板,他对“毛票换大洋”的生意经丝毫没有兴趣,完全是个甩手掌柜,总经理有事来问,他不住点头说“是,是,是;好,好。
好;可以,可以,你看着办吧。
”虽拥有偌大家业,但其生活朴素得令人难以置信,“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不穿丝绸,也从不西装革履,长年一袭长衫,饮食也非常随便,有个大葱炒鸡蛋就认为是上好的菜肴了;他对汽车的要求是只要有四个轮子而且能转就行了.因为这些,朋友给他起外号叫“张大怪",张伯驹每有呼必欣然应允。
也许,正是这份狷狂和洒脱,促使他后来用尽毕生精力,散尽毕生财力来收藏古字画,成为“天下第一收藏家”。
民国时期,中国政局混乱,许多古董商唯利是图,致使大量国
宝流落海外.张伯驹对此甚为痛惜,所以为了收藏古字画一掷千金,哪怕变卖家产或借贷也在所不惜.他曾花4万大洋买下中国传世最古墨迹西晋陆机的《平复帖》;变卖了自己最喜爱的宅院甚至妻子潘素的首饰,用110两黄金收藏范仲淹的《道服赞》;以240两黄金保住了中国传世最古画迹隋展子虔的《游春图》……尽管此后他债台高筑,但是直至后来,即使当他被绑匪绑架,生命堪虞时,犹称“宁死魔窟,绝不许变卖家藏”。
经他收藏的书画名迹有118件之多,建国后,这些名贵的收藏大都被他捐给了故宫博物院和吉林博物馆,为此,时任文化部长的沈雁冰专门为其夫妇颁发了褒奖令,这纸褒奖令被他细心悬挂在家中屋顶靠近房梁的地方。
文革期间,张伯驹被诬陷,遭受了不公正的对待,一度失去了北京户口,也失去了工作,只能靠变卖家中残存家当度日;但张伯驹照样上香山,爬鬼见愁,游西安访古人遗迹,吟诗填词,不改其乐.著名画家黄永玉为此称赞他:“富不骄,贫能安,临危不惧,见辱不惊……真大忍人也!”
张伯驹博雅通脱、坦荡超逸的一生,浓缩了近现代中国的风云变幻,也书写了一代名士的大德懿行。
“它折射出来的那种文化及人格力量,足以穿越历史的尘烟,绽放一种耀眼的光芒,也温暖着一代中国人的文化记忆。
”
(摘编
自任凤霞
《一代名师
张伯驹》) C.民国时为防止国宝流失,张伯驹债台高筑、生命堪虞之时仍坚持收藏,建国后他却几乎倾囊而捐,书写了一代名士的大德懿行.
D.文革期间,张伯驹遭受了不公正的对待,失去了北京户口和工作,日常生活都难以维持,但他却并不在意,依然自得其乐.
E.本文通过记述张伯驹博雅通脱、坦荡超逸的传奇人生,旨在展现近现代中国风云变幻的历史和展现他动人的文化和人格力量.
合传主的人生经历,从中任选两个方面,谈谈你的认识。
(8分)
第II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甘肃省天水一中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2012级暑假作业检测)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由于动脉严重硬化,他的两只手经常会情不自禁
地抖动,这
....
对他来说真是痛苦的事。
.
B.尽管有些人将邓丽君、徐小凤等人的歌曲看成是明日黄花
....可是,由歌坛新人翻唱这些老歌还是会吸引大批观众。
C.推行素质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具有综合性人文性质的。
语文教学又必然首当其冲
....
,D.北京大学大学术气氛浓厚。
学生处于其间四年,耳闻目睹
....也养成了重视学术的风气.
14.(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当今的环境保护技术不仅做到了生产过程不浪费资源,不污染环境,保证产品使用的清洁高效,而且产品使用后废弃物的有效回收和循环利用.
B.一旦确定了某个特定节日的纪念物,商家、企业就可以设计、生产、经营相关的物品,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就有了重点宣传的目标。
C.虽然现在所学的一些专业课,对我们很陌生,学起来比较吃力,不过我相信,在老师的帮助下,只要下苦功,就一定能够学好。
D.某院医护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携带有艾滋病病毒的
血液输入到患者体内,致使这些患者旧病未除,又染新疾,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15.(甘肃省2013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中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民俗,。
在文字出现以前,民俗靠话语口口相传,有了,便有了。
文艺张扬民俗,民俗在不断的社会历史变革中得到重塑和创新。
这样看来, 是一个问题,更是一个问题。
16. (甘肃兰州一中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下列四组加点词中,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17.(2013年哈尔滨市第三中学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仿照下面的事例,另写两组句子构成排比,并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8分)例:我不知道我的知识是否丰富,但我知道它是我通向成功的阶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60分)
18.(甘肃省河西五市2013届高三二次联考)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们的心里或许有一首或几首喜欢听的歌曲,有时还会不厌其烦地听同一首歌.久而久之,就会从这些好听的旋律和曲调里明白了许多,比如从美妙的调子里,懂得了什么是荣誉、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除了诗歌以外,文体不限,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