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历史期中考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八年级(上)历史学科期中测试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 “国家危难,救国意坚,广东禁毒,虎门销烟”描述的历史人物是 A .林则徐 B .洪秀全 C .魏源 D .张学良 2.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 A 、虎门销烟 B 、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太平天国运动 3. 2009年2月26日,圆明园被盗文物鼠首、兔首铜像以2800万欧元在法国被高价拍卖。

这两件文物是在近代哪次侵华战争中流失海外的 A.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创立拜上帝教,发动太平天国运动的是() A .洪秀全 B .孙中山 C .黄兴 D .林则徐 5. 下列诗句与19世纪70年代收复新疆的民族英雄左宗棠有关的是 A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B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C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D .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 6.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最终失败,其主要原因是 A .八个帝国主义国家联合起来力量强大 B.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策略失误 C .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出逃动摇了军心 D.清政府的妥协和叛卖所致。

7.“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这是光绪帝为甲午中日战争中壮烈牺牲的一位爱国将领写的挽联,这位将领是 A .曾国藩 B .邓世昌 C .左宗棠 D .关天培 8. 关于甲午中日战争,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 .海军将领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为国捐躯 B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破产 C .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香港 D .《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9. 近代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多次侵略战争,清王朝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下列关于战争与条约对应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伊犁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辛丑条约》
C.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南京条约》10.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

规定把台湾割让给日本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11. 近代时期,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的标志是
A.甲午战争清政府的惨败 C.《辛丑条约》的签订
B.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D.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12. 下列历史事件中,与列强侵入北京城有关的是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13.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下列历史人物身上能体现这种民族精神的是
①邓世昌②曹汝霖③左宗棠④林则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 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提出的口号是
A.民主、科学 B.民族、民权、民生 C.自强、求富 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15.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B.发展资本主义
C.实现中国的独立富强
D.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16. 下面是某班为纪念某历史事件举办的图片展中的3张图片,这一图片展是为了纪念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17.小明的爷爷今年(2011)81岁,即1930年出生,他平时总强调自己出生于民国,寿宴上,历史老师问小明:你爷爷出生于民国多少年?正确答案应该是
A.十八年
B.十九年
C.二十八年
D.三十八年
18.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

2010年5月,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团访问大陆,拜谒中山陵,重游民国旧都。

你认为他们要去的城市是
A. 南京
B. 北京
C. 武汉
D. 广州
19. 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这里的“胜利”主要指的是
A.推翻了封建制度 B.成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C.成立了中华民国 D.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20.《新青年》杂志创办于1915年,下列人物中哪一位最有可能是创办者
A胡适 B.陈独秀 C.鲁迅 D.孙中山
21. “Democracy”(民主)和“Science”(科学)是近代中国从西方请进来的两位“先生”,它们成为近代中国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旗帜
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22.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有关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历程先后顺序表述正确的是
A.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B.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C.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 D.学技术——学思想——学制度
23. 下列口号,最能完整地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A.“废除二十一条” B.“还我山东” C.“拒绝和约签字” 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24.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主要在于
A.掀起了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B.使“民主”与“科学”深入人心
C.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
D.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25. 下列我党的早期领导人,其中只有一位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他是A.陈独秀 B.李大钊 C.毛泽东 D.周恩来
26. 中国共产党“一大”确定党在当前的任务是
A.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D.领导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
27.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鸦片战争 B。

辛亥革命 C。

五四运动 D。

中国共产党成立
28.“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这首慷慨激昂的《国民革命歌》诞生于
A.辛亥革命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9. 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不包括
A.袁世凯
B.吴佩孚
C.孙传芳
D.张作霖
30.国民革命军北伐的目的是
A.推翻清政府统治 B推翻袁世凯的统治
C。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D推翻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
31.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历史事件是
A. 武昌起义
B. 广州起义
C. 南昌起义
D. 秋收起义
32.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它是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中央革命根据地
C.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D.大别山根据地
33.1927年,毛泽东写词抒怀:“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墓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这首词赞颂的是
A.井冈山会师 B红军长征 C武昌起义 D秋收起义
34. 下列历史事件中,联系搭配错误的一组是
A.洋务运动——京师大学堂 B.辛亥革命——中华民国
C.国共第一次合作——黄埔军校D.井冈山会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35.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华兴会 D.光复会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36.“1840年至1901年短短的几十年间,中国屡遭西方欺凌,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请回答:(1)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进行的第一次较量是哪一次战争?(3分) (2)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和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不平等条约各是什么?(3分)其中第一个不平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分)
(3)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屈辱史,更是一部英勇的中国人民抗争史。

学习这段历史,你对其中哪一次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或对哪一位爱国志士印象最深刻?为什么?(3分)(4)面对列强的步步侵略,清朝的统治日益腐败,假若你是当时的一名学生,为改变中国当时的情况,的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3分)
37.材料一:废二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产启迪后来人。

材料二:辛亥八月,乱党谋事于武昌。

——据清史资料
请回答:(1)材料一对联中“先行者”指的是谁?(3分)
(2)对联中的“首义”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爆发于何时?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是如何看待这一历史事件的?他们为什么有各自的看法?(8分)
(3)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了解该事件的真相?举出两个途径。

(3分)
中学八年级(上)历史学科期中测试
36、(1)甲午中日战争;(3分)
(2)《南京条约》、《辛丑条约》;(3分)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每个1分,共4分)
(3)言之有理即可;(3分)
(4)如撰写文章或示威游行,揭露清政府的腐败和帝国主义的暴行,教育和动员群众起来抗争等。

(言之有理即可,3分)
37、(1)孙中山;(3分)(2)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材料一的作者是站在革命派一方的,而材料二的作者是站在清政府一方的,角度不同,所以得出的结论不同。

(每个问2分,共8分)
(3)上网、查找历史书籍等。

(3分)
中学八年级(上)历史学科期中测试
(2)《南京条约》、《辛丑条约》;(3分)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每个1分,共4分)
(3)言之有理即可;(3分)
(4)如撰写文章或示威游行,揭露清政府的腐败和帝国主义的暴行,教育和动员群众起来抗争等。

(言之有理即可,3分)
37、(1)孙中山;(3分)(2)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材料一的作者是站在革命派一方的,而材料二的作者是站在清政府一方的,角度不同,所以得出的结论不同。

(每个问2分,共8分)
(3)上网、查找历史书籍等。

(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