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的话》的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风的话》的教学反思《西风的话》的教学反思「篇一」
《西风的话》是一首作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歌曲,廖辅叔作词,黄自作曲。
最早收录于上世纪30年代中学音乐教材《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而在今天的小学音乐课上,它依然是一首保留曲目。
歌曲旋律性不强,学生学习兴趣不够,对于这首歌曲的教学,我采用聆听为主,这是一首四句一段体结构,聆听过程中让同学们辨识这四句旋律,老师分别弹四句旋律,然后让同学们听出来老师弹得是哪一句?
在这个听得过程中学生就把旋律记熟了,然后引入主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歌曲《西风的话》接下来请同学们跟着琴声一起唱这首歌曲!然后进行歌词内容的含义的讨论活动。
《西风的话》的教学反思「篇二」
歌曲《西风的话》是音乐家黄自创作的一首短歌。
歌曲借“西风”之口,寥寥数语,简练而生动地描写了一年来小朋友的成长和节令景物的变化,点出了初秋的特征,饶有情趣。
反映农村日常生活的镜头,颂扬少年儿童的美好心灵。
全曲共八乐句,歌曲节奏平稳、对称,结构自由、前两乐句为句首相同平行乐句,节奏前紧后松,给人宽广之感;旋律流畅,跌宕起伏,变化有致,使歌曲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这首歌为大调式,一段体。
由四个乐句组成。
这四个乐句都采用了相同的节奏: X X XX XX|XCXC|,但旋律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对比。
旋律流畅,在上下流动的级进中插入音程大跳,变化有致,加之粒度记号运用细腻恰当,使歌曲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由于使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西风”作为第一人称,唱起来倍感亲切。
这首歌曲的情绪比较平和,没有强烈的感情起伏,因而尽管标记有>、<和f等力度记号,但对比应该适中。
《西风的话》的教学反思「篇三」
要让学生的歌声动听悦耳,声音起着关键的作用,但在获得优美歌声的同时,我们的耳朵的作用不可忽视。
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说美术是视觉的艺术,那么音乐便是听觉的艺术。
我们在歌唱的同时要用耳朵去听辨音色、音量、音高、节奏等等。
《西风的话》是音乐家黄自创作的一首短歌,歌曲借西风之口,简练而生动的描写了一年来小朋友的成长和节令景物的变化,点出了初秋的特征,饶有情趣。
歌曲是一段体,节奏平稳对称,旋律流畅。
在学习这首歌曲时,我紧紧抓住“听”来展开教学。
首先让学生来听辨它的节拍,跟着音乐节拍的韵律拍一拍踏一踏。
其次听一听歌曲歌唱了怎样的季节变化,也就是听辨歌曲内容。
再次听的时候要求试着用手指画出旋律的起伏,也就是画出歌曲的'旋律线。
在反复的听辨中发挥了音乐的弥漫性作用,在无意识的听赏中就加深了学生对歌曲旋律的印象,在后面歌唱教学中就能基本把握好音高了。
但这时还不能急于歌唱,还要通过形象地模仿“西风”的声音来分句模唱歌曲,再把抽象的的旋律加入手势动作形象的引导,这样歌唱整首歌曲的节奏音准都不成问题了。
在完成了基本的歌曲教唱后,再加入了力度变化的歌曲处理及相关“秋”的拓展,说一说“秋”的诗句,唱一唱学过的有关秋天的歌曲和音乐作品。
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让学生通过“听”来教学,通过不同的形式要求来“听”,让学生真正能把握好歌唱的音准,获得美妙的童声。
《西风的话》的教学反思「篇四」
一、“教师教学活动设计多样性”观课纬度包括导入、新授、拓展三个层面共13个观察项目。
导入环节:课前请同学们欣赏了《青春舞曲》。
这个环节学生只欣赏了一首歌曲,老师说的语言过多,学生体验的太少。
欣赏完歌曲之后教师引入新课时,并没有提到《西风的话》与《青春舞曲》有相同的道理。
这个环节没有学生的活动和教师的范唱。
新授环节:为更好地体现学唱歌曲时的情感教育。
于老师通过欣赏、模唱、模奏都形式。
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确保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有计划有目的的达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情感体验”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为“帮助学生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表达的情感。
”于老师在第一次欣赏歌曲时提出歌曲的速度和旋律进行两个问题来听歌曲。
对于旋律是级进还是跳进?学生能够回答出来,但是没有体验的过程,如果在这里通过画旋律线的形式可能会更加生动。
第二次欣赏歌曲时,教师提出歌曲的情绪?采用打拍子的形式来感受歌曲四个乐句的节奏是相同。
这个环节一直都是教师灌输式的传授并没有学生自己的感受。
可以通过教师模击学生聆听然后自己在乐谱当中找出歌曲四个乐句的节奏相同。
于老师紧接着让学生随音乐感受歌曲的节拍。
我认为这两个环节可以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教师在设计意图是好的,为了让学生区分节奏和节拍。
如果这里采用小组合作形式或者学生本人的手脚合作来区分节拍和节奏效果可能会更好吧!
在哼唱完旋律有于老师解决了难点“一字多音”强调要用圆润的声音演唱。
为什么不结合目标中的自然舒展的声音呢?加强训练,这样就达成了目标一。
填进歌词的时候老师采用两个同学讨论完成,这里锻炼学生的独立学生的能力,比较可
取,并且通过展示,老师可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并进行有效的评价和纠正。
在基本上学唱歌曲后,于老师进行了每一个乐句的力度记号的处理,进一步的加强对歌曲的处理,达到让歌曲唱美的目的。
如果在这里教师能够强调作曲家创作的意图的话加强情感升华,效果也许会更佳。
小组展示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本节课于老师以钢琴伴奏为主,讨论3次,提问4次,学唱9次,聆听2次,演唱8次,讨论4次,情感体验1次。
授新课环共请了13位同学回答问题,占全班的34%,授新课环节目标达成不够完整。
拓展环节:教师主要欣赏三首歌曲,分别是春、夏、冬三的个季节的歌曲。
歌曲选择上有点问题。
学生并不一定熟悉。
希望教师在选择音乐资源的时候尽量从学生的角度分析。
这样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
本节课拓展延伸环节共用8分钟,聆听了3首歌曲,欣赏了《春天在哪里》《夏日泛舟海上》《雪绒花》三首歌曲,学生聆听后的表情时而微笑、时而凝重、时而点头陶醉。
二、“学生学习目标达成度”观课纬度
我们制定的这一维度包括学生的课堂学习共9个观察点进行观察。
在学生上课过程中,我们观察到根据老师的提问,平均90%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回答老师的问题,学生正确回答问题共18次,有效率为93%。
说明教师对学生的关注面很广,学生有很多发言的机会,大部分同学在回答问题方面思维活跃,积极性高,都能够认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教学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并能积极主动的在老师指引下感受音乐、聆听音乐。
本堂课100%学生都能够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有80%的学生能用心倾听同学的发言,并作出了相应的思考和反应。
聆听音乐时,95%以上同学都能够全神贯注,认真,用心聆听。
还有少部分同学能够从面部表情、声音、动作这几个
方面去表现音乐。
而且学生在回答问题和演唱歌曲时声音较洪亮,表达能力很强,准确率较高,上课的精神状态是良好的。
通过研修组老师们与上课教师的备课,研讨,以及多次修改教案和观课测量活动,提升了教师创设情境,通过体验式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增强了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兴趣点,合理设计音乐教学活动的意识和能力。
较好的完成了本次磨课的任务。
《西风的话》的教学反思「篇五」
《西风的话》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第八册音乐教材中第五课《风景如画》单元中的一课,这是一首柔美抒情的歌曲。
是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黄自创作的一首短歌。
歌曲借“西风”之口,寥寥数语,简练而生动地描写了一年来小朋友的成长和节令景物的变化。
点出了初秋的特征,饶有兴趣。
歌曲使用拟人的手法,将“西风”作为第一人称,唱起来倍感亲切。
此歌曲只有一个乐段,非常规整,每一乐句的节奏也完全相同,给学生极大地演唱信心。
不过里面的力度记号的变化;一字多音;二分音符和三拍音的演唱给学生们增加了点小小的难度,也给学生小小的挑战,在这里老师润物细无声的渗透科学演唱方法,气息的连贯演唱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西风的话》课题的录制分为教学设计,备课,制作课件,录课,剪辑等几个环节。
对于本节课录课过程中,我非常感谢一片区的各位老师们,从教学环节到渗透知识点,重难点解决、再到录课方法、技巧都得到了老师们的大力支持与帮助,让我有了很大的收获!
在本节课中,西风像一位长者亲切的话语中充满了关爱之情,我将歌曲的四个乐句诠释为“回忆”、“惊喜”“成长的过程”“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整个教学过
程中,学生通过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掌握歌曲的重难点并能用柔美的声音,恰当的力度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能够体会“西风”告诉我们时间一去不复返!告诫我们要珍惜时间!
在此,让我想到了,孩子们在疫情期间无奈宅在家里学习上网课,有些孩子认为在家学习没有家长和老师的监督,会放松学习,形成贪玩的习惯。
因此在拓展环节老师大胆编创了新歌词,希望以此唤醒孩子们爱学习的心,希望他们“克服困难,珍惜时间,把握当下,做最好的自己”!
《西风的话》的教学反思「篇六」
《西风的话》是由音乐家黄自创作的一首短歌,歌曲借“西风”之口,简练而生动地描写了一年来小朋友的成长和节令景物的变化,点出了初秋的特征,饶有情趣。
在学习这首歌曲的时候,我采用的是整体听唱法学唱歌曲。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由于歌曲旋律跨度较大,多次出现五度、七度的音程跳进,对学生音高音准的准确演唱有着一定难度。
怎么样解决好音高音准的问题呢?我决定把无形的音高转换成有形的线条,让学生切身感受到音符的存在。
在学习时,我先让学生用“lu”音演唱,把学生的目光脱离书本集中到我的手上来,根据音符的高低、旋律的走向,手势划出一条条高低清晰的旋律线,在跨度较大的地方,如歌曲的第四乐句,用幅度较大的动作提示学生加以注意,练习几次下来,学生的音高有了明显的进步。
在此基础上,我又趁热打铁用拳头表示力度“强”,用手掌表示力度“弱”,这样在划旋律线的同时,加入了力度处理,解决了力度变化的难点,让学生用简单形象的线条,就掌握了歌曲的重难点。
要让学生的歌声动听悦耳,声音起着关键的作用,但在获得优美歌声的同时,我们的耳朵的作用不可忽视。
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说美术是视觉的艺术,那么音乐便是听觉的艺术。
我们在歌唱的同时要用耳朵去听辨音色、音量、音高、节奏等等。
《西风的话》是音乐家黄自创作的一首短歌,歌曲借西风之口,简练而生动的描写了一年来小朋友的成长和节令景物的变化,点出了初秋的特征,饶有情趣。
歌曲是一段体,节奏平稳对称,旋律流畅。
在学习这首歌曲时,我紧紧抓住“听”来展开教学。
首先让学生来听辨它的节拍,跟着音乐节拍的韵律拍一拍踏一踏。
其次听一听歌曲歌唱了怎样的季节变化,也就是听辨歌曲内容。
再次听的.时候要求试着用手指画出旋律的起伏,也就是画出歌曲的旋律线。
在反复的听辨中发挥了音乐的弥漫性作用,在无意识的听赏中就加深了学生对歌曲旋律的印象,在后面歌唱教学中就能基本把握好音高了。
但这时还不能急于歌唱,还要通过形象地模仿“西风”的声音来分句模唱歌曲,再把抽象的的旋律加入手势动作形象的引导,这样歌唱整首歌曲的节奏音准都不成问题了。
在完成了基本的歌曲教唱后,再加入了力度变化的歌曲处理及相关“秋”的拓展,说一说“秋”的诗句,唱一唱学过的有关秋天的歌曲和音乐作品。
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让学生通过“听”来教学,通过不同的形式要求来“听”,让学生真正能把握好歌唱的音准,获得美妙的童声。
《西风的话》的教学反思「篇七」
在教学《西风胡杨》5-8自然段时,我提出“同学们,而今,如此坚韧、顽强,为着人类默默奉献着的胡杨又遭遇着什么呢?”再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5-8自然段,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品读完课文后,他们的表情变得严肃,有的凝重,有的愤怒,有的悲哀这时,马上让他们谈谈自己品出了什么味道?心中有什么感觉?他们有的说到:从“两千年前胡杨繁盛,孕育出西域文明”品味出甜甜的味道;从“胡
杨也有哭的时候”品出咸咸的味道;从“他们想求人类”这一句品出酸酸的味道;从“我看到塔里木与额济纳旗的河水在骤减”这句话品出辣辣的味道,从“我怕我担心”这一句品出苦苦的味道这整个过程,我都站在一旁静静地倾听,放手让孩子们说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我站在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哪怕就三天。
”引导学生理解这一句时,我结合课后第3题,让他们抓住三个“祈求”,理解了每一个“祈求”所包含的不同意思,让他们联系生活,发挥想象完成这样一道填空题:(课件展示)“此时此刻,我们也来到了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我们继续祈求,祈求”引导学生联系前面第五自然段的内容,祈求“上游的人们不要拦水造坝围垦开发”,联系我们的生活,祈求“人们要节约用水,要爱护地球水资源”。
学生们的想象空间打开了,发言也就更加踊跃了。
这一环节的教学,不仅让学生在品读中感悟真情,体会胡杨之“悲”。
而且紧扣了本单元关注环保,爱护大自然的主题,让他们意识到:人类不仅有热爱大自然的权力,更有保护大自然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