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论语》十二章(教师版)-十年(2013-2022)中考真题集锦之课内文言文(全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2:《论语十二章》
一、(2022·北京·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则《论语》,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与“不义而富且贵”中“贵”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达官显贵.B.洛阳纸贵.C.物以稀为贵.D.春雨贵.如油
2.对“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一句的理解,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A.蔬菜米饭冷水,弯臂枕书苦读,读书的快乐是人生至乐。
B.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这样的生活也有乐趣。
C.健康的饮食习惯、劳逸结合的生活状态,是快乐的源泉。
D.艰苦的物质生活,使人获得心理的满足,从而得到乐趣。
3.根据两则《论语》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材料一
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
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天地间有至贵至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
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之一也。
(取材于周敦颐《通书·颜子第二十三》)材料二
初,公未显时,已欲任天下之重。
尝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夫忧人之忧,而欲免其忧,使人皆乐,然后与之同其乐。
(取材于王直《重修范文正公忠烈庙记》)颜回箪食瓢饮,孔子称赞他“贤哉”,师生二人志同道合。
周敦颐认为颜回“不改其乐”的原因是“①____”。
范仲淹汲取孔颜之乐的思想,主张“②____”。
他们倡导的人生追求已成为中华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1.A2.B3.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解析】1.“不义而富且贵”中“贵”的意思:地位优越。
A.达官显贵:就是职位高而声势显赫的官吏。
“贵”的意思:地位优越;
B.洛阳纸贵:比喻作品有价值,广为流传。
贵:价格高;
C.物以稀为贵:东西由于稀少而显得珍贵。
贵:珍贵;
D.春雨贵如油:比喻非常珍贵。
北方因春季降雨量少,而此时为小麦拔节孕穗时期,故春雨如油一般珍贵。
贵:珍贵;
故选A。
2.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的意思是: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
根据选项分析,B项理解正确。
故选B。
3.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
第一空:根据材料一“天地间有至贵至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的意思“天地间值得追求的最为珍贵最值得爱的,是和富贵不一样的大道,见到大道就忘记了小的富贵”分析,原因是“见到大道就忘记了小的富贵”。
即: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
第二空:根据材料二“尝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和《岳阳楼记》中“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可知范仲淹的主张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参考译文: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
材料一:颜回吃的是用筐装的饭喝的是用瓢装的水,住在简陋的小房中,别人忍受不了这样的贫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向道的乐趣。
富贵是人们所喜爱的,颜回不喜爱不追求,安贫乐道,他心里在想什么呢?天地间值得追求的最为珍贵最值得爱的,是和富贵不一样的大道,见到大道就忘记了小的富贵。
见到大道心就平静,心静了就没有什么不满足的,没什么不满足的那就能以平常心来对待富贵和贫贱。
材料二:当初,范文正公未崭露头角时,已经想要承担天下重任。
他曾说:“大丈夫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
”那忧人之忧,而要避免他人的忧虑,使人人都快乐,然后和他们一同快乐。
二、(2022·山西·中考真题)在班级举办的“善学精思”交流会上,启慧小组以下面的阅读材料为例,带领大家学习古诗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选自《论语》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学记》4.辨其音·走进文本: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中“好”的读音和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好.语似珠B.好.学不倦
5.明其义·理解内容:请完成下面语句的翻译。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翻译: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悟其理·丰富思想:《礼记》中说:“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请摘抄下面诗中告诉了我们“至道”的诗句,并将这句诗蕴含的哲理批注在相应位置。
7.取其精·学以致用:《论语》中有不少格言警句,如果要选择其中一句作座右铭,你会选择哪句?为什么?
温馨提示:①座右铭泛指激励、警醒自己的格言;②可以选自以上材料,也可以是《论语》中的其他语句。
【答案】4.B5.不也很快乐吗?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6.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批注:这句诗蕴含的哲理是天地万物新陈代谢,生生不息,要用乐观的精神看待社会人生。
7.示例一:座右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理由:我以此句为座右铭是为了警醒自己学习时要边读书边思考。
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只有将“学”和“思”结合起来,才能学得扎实深刻。
示例二:座右铭: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理由: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我以此句为座右铭是为了激励自己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考验,都要坚守气节,不能改变自己的志向。
【解析】4.考查字音字义。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意为:知道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
“好”读作hào,意为:爱好。
A.意为:指诗文中警句妙语很多。
“好”读作hǎo,意为:美好;
B.意为:爱好学习,不知疲倦。
“好”读作hào,意为:爱好;
故选B。
5.本题考查文言翻译。
要求:完整,流畅,准确。
注意:(1)亦,也;乐,快乐;乎,吗;(2)是故,因此;困,困惑。
6.考查诗句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了哲理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
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
他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
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天地之间万物新陈代谢乃是常理,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7.考查阅读启示,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如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作为座右铭。
这句话的意思是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这句话体现出一种谦虚的学习态度。
它会激励着我随时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向身边的人学习,取长补短,得到进步与提升。
参考译文: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
虽然有美味的内食,但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
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尚书•说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2021·四川成都·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
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借
B.久而乃和.和:暖
C.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同“披”,穿着
D.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快乐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策之.不以其道
B.不敢出一言以.复/全石以.为底
C.学而.不思则罔/濯清涟而.不妖
D.于.我如浮云/皆以美于.徐公
10.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A.(我)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会多次吃饭,(他)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B.(我)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我)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C.(我)处在逆境中,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他)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D.(我)处在逆境中,店主人每天会多次吃饭,(我)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11.用甲文的内容来印证乙文的观点,搭配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A.余幼时即嗜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B.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思而不学则殆
D.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答案】8.D9.C10.B11.A
【分析】8.D.句意: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乐,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故选D。
9.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助词,的\代词,指千里马;
B.连词,来\介词,把;
C.表转折,却\表转折,却;
D.介词,对于\表比较;
故选C。
10.本题考查文言翻译。
要求:完整,流畅,准确。
注意:逆旅,旅店;再,两次;食,供养,给……吃;之,的;享,享受。
故译为:(我)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我)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故选B。
11.A.句意:我小时就爱好学习\句意:知道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
前句能印证后句观点;
B.句意: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
\句意: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前句表现了作者求学态度的谦虚,后句说明每个人都有长处。
前句不能印证后句观点;
C.句意: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句意: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前句表现了作者求学的艰难,后句强调了要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
前句不能印证后句观点;
D.句意: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句意: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前句说明作者因为读书学习而快乐。
后句强调了作者对于“不义”获得富贵的不屑。
前句不能印证后句观点;
故选A。
译文:
甲: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
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
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录书。
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
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
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
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
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
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
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
回到客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
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
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
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
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
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
乙: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
四、(2020·海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答题。
甲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二则》)
乙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选自《<论语>十二章》)1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不知其旨.也
(2)《兑命》曰:“学.学半”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4)传.不习乎
1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曰:教学相长也。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14.比较甲、乙两段中的画线句,说说这两句论述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15.班级召开“学会反思”主题班会,你代表小组发言,请从甲、乙两文中选一句作为你发言的论据写在横线上。
【答案】
12.(1)味美;(2)教导;(3)喜爱,爱好;(4)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3.(1)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2)和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
14.示例①:甲段画线句是从反面论述不学习的后果;乙段画线句从正面论述要向他人学习。
示例②:甲段画线句强调要自主学习,乙段画线句强调要善于向他人学习。
15.示例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示例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解析】
1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本题中,“旨”,古今异义,古义为味美;“学”是通假字,同“敩”(xiào),教导;“好”,动词,爱好,喜欢;“传”,动词活用作名词,传授的知识。
1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本题的重点词有:
(1)故:所以;长:推动,促进;
(2)交:交往;而:表转折;信:诚信。
14.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
甲句意思是: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弗学,不知其善也”这是从反面在论述不学习的后果,也即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乙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了要善于向他人学习,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
15.本题考查选用论据。
解答本题,首先要清楚论点是“学会反思”,所选的论据要能证明该论点。
甲文中,“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中的“自反”“自强”就强调了反思的重要性,能证明论点;乙文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也强调要经常反思,以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能证明论点。
【参考译文】
甲:虽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
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因此学习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后才知道困惑不通。
知道不足,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反思。
知道困惑,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兑命》上说:“教导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乙: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其中一定有个人能够当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自己的缺点。
”(《述而》)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而爱好学习的人又比不上以学习为乐的人。
”(《雍也》)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给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心力了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学而》)
五、(2020·内蒙古包头·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论语》八章
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②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③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卫灵公》)
④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子张》)
⑤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里仁》)
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⑦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
⑧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卫灵公》)
1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博学而笃.志(2)即.之也温
17.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8.找出文中与“人不知而不愠”意思相近的一章,说明此章中君子具有怎样的品德?
19.阅读⑦、⑧章,概括“君子”与“小人”有哪些不同?
【答案】
16.(1)坚定(2)接近(走近,靠近)
17.(1)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2)君子说话要谨慎寡言,但是做事要敏捷。
18.第③章中说明君子注重提高自身修养而不重名望。
19.君子安于贫困,坚守道义;小人则看重利益,会因私利而胡作非为。
【解析】
16.本题考查文言词语。
作答此题,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注意词类活用现象及通假字、古今异义。
笃,坚定;即,接近,靠近。
17.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注意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
(1)两个“而”均表转折,译为但、却;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
(2)讷,忍而少言;而,表转折,译为但、却;敏于行,做事要敏捷。
1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人不知而不愠”意思是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
与之意思相近的一章是第③章“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意思是君子担心自己没有才能,不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
从中可以看出君子的美德:不重名望,注重提高自身修养。
19.本题考查内容概括。
第⑦章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可以看出君子看重道义,小人看重利益。
第⑧章“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可知,君子安于贫困,坚守道义;小人会因私利而胡作非为。
这便是小人和君子的不同之处。
参考译文:①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为政》)
②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子张》)
③孔子说:“君子担心自己没有才能,不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
”(《卫灵公》)
④子夏说:“君子会使人感到有三种变化:远远望去庄严可畏,接近他时却温和可亲,听他说话则严厉不苟。
”(《子张》)
⑤孔子说:“君子说话应该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里仁》)
⑥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学而》)
⑦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
”(《里仁》)
⑧孔子说:“君子在困窘时还能固守正道,小人一困窘就会胡作非为。
”(《卫灵公》)
六、(2017·山东德州·中考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