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洗瓶的泡腾片探究实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洗瓶的泡腾片探究实验
摘要利用洗瓶为基本仪器完成对泡腾片中NaHCO 3的含量的探究,用该方法还可以测定CO 2的摩尔质量。

关键词泡腾片碳酸氢钠摩尔质量探究实验
泡腾片是指含有泡腾崩解剂,遇水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而迅速溶解呈泡腾状的片剂。

泡腾片药物起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携带方便且成本低。

泡腾崩解剂包括的酸源和碱源是泡腾片特殊化学变化的主要源泉,酸源有柠檬酸、酒石酸等可食用有机酸,碱源有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等。

利用泡腾片设计的化学实验,生活气息浓厚,现象明显,不仅可以用作课堂演示,还可以作为科学探究的素材。

我们在参考美国《化学教育》的一则探究实验基础上,利用洗瓶为基本仪
器完成对泡腾片中NaHCO 3的含量的探究,以及测定CO 2的摩尔质量。

1 实验原理
1.1 测定泡腾片中NaHCO 3含量原理
泡腾片遇水后,柠檬酸和NaHCO 3就会发生反应:
3NaHCO 3+H 3C 6H 5O 7=Na 3C 6H 5O 7+ 3H 2O+3CO 2↑(1)
由于柠檬酸的量可能不足,所以要测量 NaHCO 3在混合物中的含量,还需要加入盐酸使得NaHCO 3充分反应:
NaHCO 3+HCl=NaCl+H 2O+CO 2↑(2)
通过测定产生的CO 2的质量,根据NaHCO 3和CO 2的比例关系,
即可确定NaHCO 3在泡腾片中的含量。

1.2 CO 2摩尔质量测定原理
根据理想气体方程可知:
pV=mMRT (3)
把 m 和 V 移到方程左边,设密度为 d(g/L) ,则有方程:
mV=pMRT=d (4)
M=dRTp (5)
在方程(5)中
p : p (瓶内)= p (CO 2)= p (大气压)
d :通过测量CO 2的质量和体积来求得其密度。

2 实验仪器和药品
仪器:电子天平、磁力搅拌器、500 mL洗瓶、空胶囊、试管、锥形瓶、烧杯、100 mL量筒、 10 mL量筒
药品:蒸馏水、4 mol•L-1盐酸、泡腾片
3 实验步骤
(1)校准电子天平,称量并记录一个空胶囊的质量 m 1。

(2)在胶囊里尽可能地装满泡腾片粉末,称量并记录总质量 m 2。

(3)计算泡腾片粉末的质量为 m 3=( m 2- m 1)。

(4)准备1只小试管,放1枚小型磁力搅拌子(在反应过程中加快反应速率),向其中加入约 7 mL 4 mol•L-1的盐酸(保证过量),再把胶囊放到该试管里。

(5)准备1个500 mL的洗瓶并装满水,在管口处涂一层凡士林。

(说明:6到9步要迅速在胶囊溶解前完成)
(6)由于装有溶液的试管无法在电子天平上直接称量,所以可在电子天平上放1个锥形瓶,去皮,把试管放锥形瓶中,再称量其质量 m 4(胶囊质量+试管质量+盐酸质量+搅拌子质量)。

(7)把小试管用细线系住垂直放进洗瓶里(注意防止洗瓶内的水浸到试管中,如果不小心渗入,就需要重新进行实验),用一个烧杯接从洗瓶里流出的2~5 mL水——这不是实验需要的,所以应该标明。

(8)把洗瓶放在磁力搅拌器上,但开始时候不要搅拌,否则会有多余的水从洗瓶中冲出。

磁力搅拌器到反应快结束时再开启。

(9)盖紧洗瓶的盖子,防止因气体泄露而导致洗瓶内压强的改变。

(这时洗瓶内也会有水流出,和第七步中流出的水一样不是实验需要收集的,要用第七步中的烧杯接流出的水。


(10)当以上步骤完成后,等待胶囊全部溶解,泡腾片粉末开始与盐酸作用发生反应。

此时需要换一个量筒,接取洗瓶管内流出的水,以作记录之用。

(11)当反应接近完成时,打开搅拌器进行高速搅拌,直至洗瓶内没有水流出。

(12)反应结束后,小心地打开洗瓶的盖子(防止有水流出)。

(13)将洗瓶内的试管拿出,用干毛巾将试管外表的水擦干净。

(14)再将第六步中使用过的锥形瓶放在天平上,去零,把反应完成后的试管放在锥形瓶里,称其质量 m 5。

计算 m 6=( m 5- m 4),即为产生CO 2的质量。

(15)用100 mL的量筒量取收集水的体积 V 。

(16)再重复以上步骤五次。

4 实验结果
室内温度为11.2℃,大气压为101.28× 10 3 kPa
5 实验注意
(1)由于制作工艺,不同泡腾片中NaHCO 3含量不同,所以存在显著差异再所难免。

(2)实验中发现使用洗瓶质地如果比较软,则容易遭受外界大气压影响。

所以建议挑选合适的洗瓶才能正常开展实验。

6 应用建议
(1)该实验适用于“气体摩尔体积”教学时参考,也可以在学完“钠的化合物”时使用。

(2)本实验所得结果还可以用于命题素材。

(3)该实验还可以应用手持技术中的CO 2传感器和压强传感器进行检测探究,以拓展定量实验的应用性和研究性[5]。

参考文献
[1]Frazier Nyasulu,Shadrick Paris,Rebecca Barlag.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2009, 86(7):842-844
[2]Mary E Harris,Barbara Walker.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2003,80(12):1416
[3]/as/student_experiment.html
[4]Sarquis A M Woodward L M.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1999,76(3):385-386
[5]张凤,陈凯,王路路等.教学月刊(中学版),2010,(8):60-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