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和县畜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民和县畜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胡永杰
【期刊名称】《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年(卷),期】2016(046)005
【总页数】3页(P47-49)
【作者】胡永杰
【作者单位】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农牧局,民和,8018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
为全面了解民和县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便对今后畜牧业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县农牧局抽调专人,先后前往多家养殖企业、专业合作社及家庭牧场等通过座谈,实地走访等形式对民和县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实施“畜牧强县”战略,大力实施农畜联动、草畜结合工程,坚持把畜牧业发展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来抓,畜牧业生产得到快速发展,全县牲畜数量逐年增加,畜产品产量稳步提高,经济效益不断增长,畜牧业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

分析总结我县畜牧业发展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1 规模饲养凸显活力
截止目前,民和县已建成规模养殖小区(场)180家,其中:养猪场43家,奶牛养
殖小区(场)7家,肉羊养殖场76家,肉牛养殖场31家,特种养殖场23家。

在已经建成的180家规模养殖场中,85家通过了省级标准化养殖小区(场)资格认定,7家通过了国家级标准化养殖小区(场)资格认定,成为全省标准化认定最多的县。

通过规模养殖场建设的带动,全县畜牧业已开始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分散的生产方式向规模化、标准化的经营方式转变,规模养殖已成为推动全县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活力。

1.2 利用资源优势培育优势产业
依托民和县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结合农畜联动、草畜结合工程,通过建小区、抓大户,户带村、以村带乡,全力推进肉牛羊产业。

2015年全县牛饲养量达到
10万头,羊饲养量达到137.7万只。

以肉牛羊贩运育肥和陶(陶塞特)寒(小尾寒羊)杂交改良羊和西门塔尔等优质肉牛为主的牛羊育肥生产得到了优先、快速发展。

1.3 经营模式多元化
一是股份经营。

如青海广源等肉羊肉牛专业合作社,由养殖大户或村民合资兴办,牛羊存栏量多;二是独资经营。

如金茂养殖有限公司、三荣养殖有限公司、绿草地等养殖企业,由个人投资兴办,投资较大,养殖规模及标准化程度相对较高;三是家庭经营。

家庭牧场在政府项目支持下,指导棚圈及青贮池修建,按标准统一配备基础设备,激发农民养殖积极性,收效明显。

1.4 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一是加强了疫病防治体系建设。

形成了以县农牧局为中心,县、乡、村三级畜禽疫病防治服务网络;二是加强了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县、乡、村形成了较为健全的技术推广网络,对养殖龙头企业、养殖小区、养殖大户、家庭牧场进行技术指导,切实解决了畜牧养殖技术方面的难题。

2.1 畜牧业整体效益显著提高
自2010年实施“畜牧强县”战略以来,县委、县政府从政策、项目建设等方面进
行重点倾斜扶持,设法逐年增加畜牧业投入资金。

仅2015年投资高达2.15亿元,和2010年的1.84亿元相比增加0.31亿元,增幅为历年之最。

一是按照“扩羊、增牛、稳猪、发展蛋禽和獭兔”的畜牧业发展思路,确立了畜牧业结构调整方向;二是合理调整畜禽结构,使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禽发展迅速,生猪和禽蛋生产稳步发展,近年来又新发展了獭兔、乌鸡、土鸡等特种养殖;三是不断优化畜禽品种,引导养殖企业及养殖户引进高产奶牛、优质肉牛、优质家禽等,抓好了良种推广,应用暖棚极大改善了畜禽饲养环境,提高了良种存栏及产品产量比例,牛羊猪的良种化率分别达到了60%、75%和80%。

形成了奶牛、肉牛、羊、生猪、家禽和特种养殖全面发展的格局。

2.2 畜牧主导产业饲养量稳定增长
2015年草食畜饲养量达到150.03万头(匹、只),草食畜存栏达68.75万头(匹、只),草食畜出栏达67.46万头(匹、只),生猪饲养量达30.01万头,生猪存栏达8.15万头,生猪出栏达14.53万头,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15497t、2410t 和24210t。

生态畜牧业产值达到5.87亿元,牧业人均纯收入达到1350元。

全县特色、生态、规模养殖为主的现代畜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畜牧养殖已成为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2.3 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大力推进
一是畜产品生产向优势区域集中。

全县畜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生产布局不断优化,畜产品生产优势区域形成。

初步形成以川口、马场垣为中心,辐射松树、巴州、核桃庄等乡镇的湟水河谷奶牛养殖基地;以隆治、总堡等乡镇为主的良种仔猪繁殖和商品猪生产基地;以马营、李二堡等乡镇为中心,辐射带动22个乡镇的肉牛羊育肥养殖示范基地;以李二堡、峡等乡镇为主的特色养殖基地;二是家庭牧场建设成为畜牧业发展的亮点。

2013年,民和县先行试点建成了199户家庭牧场,深受广大群众欢迎,2014年、2015年县政府连续两年将家庭牧场建设作为县政府为
民办十件实事之一。

2014年、2015年分别建设家庭牧场1000户、2000户,目前已建成家庭牧场总数达到3199户。

2016年确定为精准扶贫产业项目,给予重
点扶持,家庭牧场的快速发展,对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民和县以循环农业为主题的“民和模式”注入了新内涵,也为打造全省农区畜牧强县增添了新活力;三是专业合作社组织发展迅速。

全县现有280多家养殖专业合作社,扶持、带动和组织着千家万户的农户发展生产、参与市场;260多名畜产品及活
畜经纪人,活跃在销售行业,为农户生产的产品、活畜提供销售服务的同时,也将市场信息及时反馈给农户,架起了农户、市场、政府之间的桥梁。

2.4 饲草加工产业稳步推进
紧紧抓住全县全膜双垄玉米大面积种植的有利时机,转变饲草加工经营方式,加强饲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饲草技术服务功能,加大玉米秸杆的加工利用力度,使丰富的秸秆资源物尽其用。

组建了鲁青、绿宝、恒兴、丰龙4家饲草料加工企业和
惠民玉米秸杆配送专业合作社,建立了25个饲草加工点。

2015年饲草加工利用
达到100万t,初步形成了以饲草生产、加工、贮存和配送为一体的产业化饲草加工体系。

2.5 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扎实有效
坚持“突出重点,兼顾全面”的原则,狠抓口蹄疫、禽流感等人畜共患的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治,确保了畜牧业生产的安全运行和人畜健康。

同时,狠抓动物检疫工作,在22个乡镇开展了产地检疫工作,通过产地检疫促进了屠宰检疫、市场检疫监督的开展和完善。

3.1 产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民和县的畜牧业产业化水平不高。

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少且带动能力偏弱,尤其是能真正发挥产业化“龙头”作用的企业更少。

畜产品生产、精深加工的产业链条还没有很好地形成,企业与农户利益联接不紧密,不能有效形成“企业+基地
+农户”的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造成市场竞争乏力,产销衔接不畅,直接影响了畜产品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制约了畜牧业的快速长远发展。

3.2 融资渠道需拓宽
从调研的情况得知,2015年建设的1862户家庭牧场项目扶持资金4655万元未
落实,缺口资金大,仅靠扶持贷款不能满足需求。

很多农民对奶牛、肉牛、肉羊、家禽养殖愿望非常迫切,已有养殖场还想再扩大规模,但信用社发放的支农贷款户口限制条件多、额度较小、期限短,没有畜牧业专项贷款,苦于资金短缺无法扩大规模。

3.3 经营管理滞后
目前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生产方式,因生产的随意性比较大,粗放经营,生产不规范,饲养环境复杂,缺乏基本的动物卫生防疫条件等原因,不能使有限的资源合理配置,综合效益不高。

全县现有的规模养殖场中,生产经营状况较好的约占30%,处于盈亏界点的约占40%,处于亏损状态的约占30%。

经营管理滞后已成为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和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

3.4 养殖场建设用地难度大
目前,建设用地已成为制约民和县畜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受国家耕地、林地禁养家禽等政策、制度限制,养殖用地审批手续繁琐,导致新上养殖企业用地审批困难,已有企业很难扩大规模,限制了企业进一步发展。

3.5 疫病防治压力大
民和县地处甘青二省的交接地带,肩负着防治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疫病传入、传出县内乃至省内的重大使命。

但近几年随着饲养量猛涨,畜牧专业人才明显不足,加上投入严重不足,基础设施薄弱,检测、诊断、无害化处理等设备缺乏或已落后,无法满足测报、诊断、防疫工作的需要,对动物疫病的防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4.1 发展壮大龙头企业
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引导龙头企业扩大规模,增加设备,提高生产水平。

一是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有效组织形式,健全“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共享、
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共同抗御市场风险;二是加快建立牛羊生猪屠宰加工龙头企业,改变畜禽产品品种相对单一的现状。

4.2 增加对畜牧业的投入
要采取多方融资的办法,解决畜牧业发展资金的瓶颈问题。

一是统筹农业综合开发、扶贫等涉农项目资金,重点围绕技术服务体系、良繁体系、防疫体系建设等加强财政扶持,将国家关于农村小额贷款的政策用好、用足,争取银行贷款;二是积极向上级呼吁,加大畜禽良种补贴力度,扩大补贴范围,争取上级财政支持;三是积极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畜牧业的信贷支持,积极鼓励民间资金投向现代畜牧业,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

4.3 规范经营管理
提倡“集中连片、各有重点”畜牧业发展新理念,加快建设好五大养殖基地,加大养殖场规划和建设的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改善落后的饲养管理方式,强化防疫、粪污处理,保证畜产品品质,促进我县养殖业健康快速发展。

4.4 明确畜牧业用地手续
依照现行土地利用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对畜牧企业建设用地的规划和管理,做好用地论证等工作,积极为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做好服务,提供用地保障,确保畜牧企业和个人用地指标的审批和土地使用费用的最大优惠。

4.5 强化防控体系建设
进一步建立健全县、乡(镇)、村三级动物疫病防控网络,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的报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充实技术力量,加强对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监测力度。


好动物检疫和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做好产地检疫和市场检疫,加大对病害畜禽及其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保证肉食、禽蛋产品安全,构筑畜牧业发展的安全屏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