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运动的物理量课堂点对点练习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训练1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1.在北京冬奥会比赛项目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图甲中冰壶运动员的推壶技术时,冰壶可以看成质点
B.研究图乙中自由滑雪运动员的落地动作时,运动员可以看成质点
C.研究图丙中短道速滑1 000米的运动轨迹时,运动员可以看成质点
D.研究图丁中花样滑冰双人滑动作时,运动员可视为质点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体积很小的物体,一定能看作质点
B.当研究一列火车全部通过一座桥所需的时间时,可以把火车视为质点
C.地球很大,一定不能看作质点
D.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
3.汽车行驶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如下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是高速上的指示牌,上面的“95 km”“171 km”等指的是位移
B.乙图是高速上的指示牌,上面的“120”“100”等指的是平均速度
C.丙图是汽车上的时速表,指针所指示的数据表示瞬时速度的大小
D.丁图是导航中的信息,上面的“34分钟”“50分钟”指的是时刻
4.一个质点沿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一圈,回到原点,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分别为()
A.2πR,2πR
B.2R,2R
C.0,2πR
D.2πR,0
5.如图所示,嘉兴某地多支龙舟队正在进行“赛龙舟迎端午”比赛活动,则()
A.以龙舟为参考系,岸是静止的
B.以某一龙舟为参考系,其他龙舟都是静止的
C.获第一名的龙舟,平均速度一定最大
D.获最后一名的龙舟,终点冲刺速度一定最小
6.如图为某运动员分享的运动图,则该运动员在全程中()
A.位移的大小为15.20 km
B.位移的方向由图中的“终点”指向“起点”
C.用时01:34:03指的是时间间隔
D.平均速度的大小为2.69 m/s
7.通常,我们认为兔子比乌龟“跑得快”。
而在“森林动物运动会”的龟兔赛跑中,由于兔子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跑得快”。
这前后两个“跑得快”分别是指()
A.前者是平均速度,后者是瞬时速度
B.前者是瞬时速度,后者是平均速度
C.前后两者都是指平均速度
D.前后两者都是指瞬时速度
8.一身高为H的田径运动员正在参加百米国际比赛,在终点处,有一站在跑道终点旁的摄影记者用照相机给他拍摄冲线过程,摄影记者使用的照相机的光圈(控制进光量的多少)是16,快门(曝光时间)是1
s,得到照片后测得照片中运动员的高度为h,胸前号码布上模糊部
60
分宽度是ΔL,由以上数据可以知道运动员的()
A.百米成绩
B.冲线速度
C.百米内的平均速度
D.冲线时加速度
9.在男子100 m决赛和男子200 m决赛中,某运动员分别以10.31 s和20.72 s的成绩获得两枚金牌。
关于他在这两次决赛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运动员起跑动作和运动姿势时,他可以被看成质点
B.200 m决赛的位移大小是100 m决赛位移大小的两倍
C.100 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约为9.70 m/s
D.200 m决赛中的最大速度约为19.31 m/s
10.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局部精度已超越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
卫星导航的空间定位精度与时间精度密切相关,信号的传输速度为光速,对于1 ns(1 ns=10-9 s)的时间误差相当于距离误差为()
A.3×109 m
B.300 m
C.0.3 m
D.0.03 m
11.
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为匀速直线运动来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在下图中分别作出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的位移x、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12.如图所示为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A、B两质点的x-t图像。
由图可知()
A.t=0时,A在B的前面
B.B开始运动的速度比A小,t2时刻后才大于A的速度
C.B在t1时刻追上A,并在此后跑在A的前面
D.A的速度始终比B大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位移是标量
B.瞬时速率是矢量
C.矢量和标量遵从不同的运算法则
D.加速度-5 m/s2比2 m/s2小
14.(2021浙江嘉善高级中学高一期中)某辆汽车由静止开始加速启动,经过时间10 s,速度表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则()
A.此时汽车的瞬时速度大小是70 km/h
B.启动后10 s内汽车的加速度大小是7 m/s2
C.启动后10 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大小是70 km/h
D.启动后10 s内汽车前进的距离是70 km
15.某隧道(视为平直)全长1 152 m,利用通过该隧道所用时间进行区间测速,限速为50 km/h,一司机驾车通行该隧道用时92 s,并以15 m/s的速度离开隧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车通过隧道超速
B.该车通过隧道平均速度大小是45 km/h
C.该车通过隧道的平均速度大小是12.5 km/h
D.该车通过隧道任意时刻瞬时速度大小不得超过50 km/h
16.如图是做直线运动某物体的位移时间图像,根据图中数据可以求出P点的瞬时速度。
下面四个选项中哪一项更接近P点瞬时速度的真实值()
A.2 m/s
B.2.2 m/s
C.2.21 m/s
D.2.211 m/s
17.(1)子弹击中木板时的速度是800 m/s,历时0.2 s穿出木板,穿出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2 500 m/s2,求子弹穿出木板时的速度大小。
(2)沿光滑水平地面以12 m/s的速度运动的小球,撞墙后以原来的速度大小反弹回来,与墙壁接触时间为0.2 s。
求小球与墙碰撞过程中的平均加速度大小。
描述运动的几个物理量
1.C 解析 在研究冰壶运动员的推壶技术时,需要注意与冰壶的接触位置,冰壶的大小和形状可忽略,不可看成质点,A 错误;在研究自由滑雪运动员的落地动作时,运动员的动作不可忽略,不能看成质点,B 错误;在研究短道速滑1 000米的运动轨迹时,运动员可以看成质点,C 正确;在研究花样滑冰双人滑动作时,运动员的动作不可忽略,不能看成质点,D 错误。
2.D 解析 很小的物体的体积不一定能够忽略,不一定能看成质点,如原子很小,在研究原子内部结构的时候是不能看成质点的,A 错误;当研究一列火车全部通过桥所需的时间时,火车的长度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B 错误;地球虽大,且有自转,但在研究其公转时仍可将地球看作质点,C 错误;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但它可以帮助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D 正确。
3.C 解析 甲图是高速上的指示牌,上面的“95 km ”“171 km ”等指的是路程,A 错误;乙图是高速上的指示牌,上面的“120”“100”等指的是瞬时速度大小,B 错误;丙图是汽车上的时速表,指针所指示的数据表示瞬时速度的大小,C 正确;丁图是导航中的信息,上面的“34分钟”“50分钟”指的是时间间隔,D 错误。
4.D 解析 质点A 沿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一周,回到出发点,在此过程中,路程等于圆周的周长s=2πR ,初位置和末位置重合,所以位移为0,故D 正确。
5.C 解析 以龙舟为参考系,岸是运动的,故A 错误;以某一龙舟为参考系,与这一龙舟速度相同的龙舟是静止的,速度不同的龙舟是运动的,故B 错误;获第一名的龙舟,运动时间最短,因所有龙舟的位移相等,则获第一名的龙舟,平均速度一定最大,故C 正确;获最后一名的龙舟,平均速度最小,但终点冲刺速度不一定最小,故D 错误。
6.C 解析 运动的路程为15.20 km,位移的大小是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的长度,所以位移大小小于15.20 km,A 错误;位移的方向由图中的“起点”指向“终点”,B 错误;01:34:03指的是完成跑步所用的时间,是时间间隔,C 正确;由于无法确定位移大小,所以平均速度无法确定,D 错误。
7.B 解析 通常我们认为兔子比乌龟跑得快,是指它的瞬时速度,而裁判员判定乌龟跑得快,是指它的平均速度,故B 正确。
8.B 解析 由于无法知道运动员跑100 m 经历的时间,故无法确定其平均速度和成绩,A 、C 错误;由题意可求出冲线时160 s 内运动员跑过的距离Δx=H ℎΔL ,进一步求得160 s 平均速度v =Δx
160 s ,由于时间极短,可把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近似看成是冲线时的瞬时速度,故B 正确。
9.C 解析 硏究短跑运动员的起跑动作和运动姿态时,不能将其看作质点,A 错误;由于200 m 决赛的跑道有弯曲部分,100 m 决赛的跑道是直道,所以200 m 决赛的位移大小不是100 m 决赛位移大小的两倍,B 错误;根据v =Δx Δt 可得100 m 决赛的平均速度大小为v 1=10010.31 m/s =9.70 m/s,C 正确;由题给条件不能确定200 m 决赛中的最大速度,D 错误。
10.C 解析 误差长度x=ct=3×108×1×10-9 m =0.3 m,故选C 。
11.B 解析 甲、乙同时从起跑线起跑且均做匀速直线运动,故他们运动的x -t 关系图像均是经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斜率大小代表速度大小;而v -t 关系图线是平行于横轴的直线,由题图可知,v 乙>v 甲,故选项B 正确。
12.A 解析 t=0时,B 在原点,A 在正方向上距原点x 1处,则A 在B 的前面,故A 正确;根据x -t 图像斜率表示速度可知,刚开始运动时,B 的速度比A 小,t 1时刻后A 停止运动,B 仍做匀速直线运动,B 的速度大于A 的速度,故B 、D 错误;在t 2时刻两质点的位移相同,两质点到达同一位置,说明B 追上A ,此后A 处于静止状态,而B 沿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因而在此后B 跑在A 的前面,故C 错误。
13.C 解析 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故A 错误;速率为瞬时速度的大小,速率是标量,故B 错误;矢量和标量遵从不同的运算法则,而不只是看物理量的正、负,故C 正确;加速度的正、负只表示方向,故加速度-5 m/s 2比2 m/s 2大,故D 错误。
14.A 解析 汽车的速度表显示的是瞬时速度的大小,由图可知在第10 s 末汽车的瞬时速度大小是70 km/h,A 正确;加速度a=Δv Δt =703.6
-010 m/s 2=3518 m/s 2
,B 错误;启动后10 s 内汽车的运动情况未知,不知道汽车的位移,故无法确定汽车的平均速度,C 错误;由于汽车从静止开始启动,10 s 末速度达到70 km/h,所以10 s 内的平均速率一定小于70 km/h,根据路程等于平均速率与时间的乘积,可得启动后10 s 内汽车前进的距离一定小于s=vt=70×103 600 km =736 km,D 错误。
15.B 解析 该车的平均速度v =x t =1 15292 m/s =12.5 m/s =45 km/h,小于区间限速,故不超速,故B 正确,A 、C 错误;该区间测速测的是平均速度,故该车通过隧道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可以超过50 km/h,故D 错误。
16.C 解析 根据公式v=Δx Δt ,时间Δt 取得越短,平均速度越接近瞬时速度,A 项的时间段是1 s,B 项的时间段是0.1 s,C 项的时间段是0.01 s,因此C 正确,D 项没有依据,是臆造的,D 错误。
17.解析 (1)根据a=v-v 0t ,可得子弹穿出木板时的速度
v=v 0-at=800 m/s -2 500×0.2 m/s =300 m/s 。
(2)小球与墙碰撞过程中的平均加速度
a=v-v 0t =-12-120.2 m/s 2=-120 m/s 2
小球与墙碰撞过程中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120 m/s 2。
答案 (1)300 m/s (2)120 m/s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