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辆由机器人焊接而成的自行车诞生

合集下载

中国交通工具的演变

中国交通工具的演变

中国交通工具的演变一、陆上交通人类最原始的交通工具是人的双脚,此后人类又驯服一些动物如马、驴子等作为乘坐工具或乘坐工具的动力。

与此同时,以人力作为动力的轿子和以风力作为动力的帆船也作为一种交通工具与畜力交通工具长期并存。

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的侵入,上海最先开埠,一些近代交通工具纷纷涌入。

人力车应是日本的舶来品,1874年,一个叫米拉的法国人,从日本引进,故又称东洋车。

最初是用铁皮包着木头轮子,后改为充气胶轮。

为求醒目计,车身一律漆成黄色,故又名黄包车。

自行车于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首先拥有它的是在沿海做生意的西商。

上海第一个拥有脚踏车的华人,据埃米莉·哈恩《宋美龄传》说,是宋氏三姐妹的父亲宋耀如。

1902年3月,上海人议论最多的是一种能够在街上自动行驶的四轮怪物,这就是汽车。

据说是寓沪西医为求出诊方便,大约在1901年时由一位叫李恩时的匈牙利人引进到上海的。

从那时起,上海乃至中国才有了汽车。

上海最早引进的公共交通工具是有轨电车。

1908年3月5日,自南京路外滩到今西藏中路率先通车。

最早的电车为一节车厢,车速很慢,乘客可随时上下。

但由于封建传统的约束,老百姓怕“触电”,不敢乘。

经过一再宣传和保证,乘的人多了,就分成头等和三等票价,头等多为洋人所坐。

中国在1914年引入无轨电车,由上海的英商最先在租界内营运。

1950年之后,不少中国的城市都开始建造无轨电车系统。

1934年,上海又出现双层公共汽车,还有双层码头、双层轮渡,被称为上海“双层交通工具”。

新中国诞生后,1956年7月14日8时,在吉林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总装线上,依次驶下第一批12辆“解放牌”载重汽车,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诞生。

2000年,中国终于跻身世界汽车十强之列。

2002年,全国汽车产量325万辆,成为世界五大汽车生产强国。

2011年中国汽车产量连续三年居全球榜首。

火车的引进比汽车要晚,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擅自修筑淞沪铁路,不久就被拆除。

中国古代车辆发展简史

中国古代车辆发展简史
先秦时代的车,总的说来分为“小车”、“大车”两大类。驾马、车箱小的叫“小车”,也叫轻车或戎车。驾牛、车箱大的叫“大车”。小车除贵族出行乘坐外,主要用于战争。战国时,由于车战的发达,战车的多少成为一个国家强弱的标志,有所谓“千乘之国”、“万乘之国”的说法。小车的制作很讲究,上面装饰有各类金属配件。那时大车被看作“平地任载之具”,只用来拉点笨重东西而已。商周时期的贵族有的把生前所用的车马连同驾车的奴隶一起殉葬,多的达几十辆车。
2造车驾车的学问
我们简略地回顾历代车辆演变过程之后,再对车的有关部件加以介绍。古车作为载车部分的车厢,叫“舆”。“舆”的左右两边立的栏杆和木板,叫轸[yǐ以]。轸上留有缺口,以便乘车人上下。古时人们一般都是从车的后边上下车的。车身上拴有一根绳子,供上下车时使用。这根绳子,叫绥。《论语·乡党》曰:“升车必正立执绥。”
到了汉朝,车子有了很大发展和变化,单辕车逐渐减少,双辕车有了大发展,车的种类增多,且主要用于载人装货,而不是战场了。汉朝最高级的马车是皇帝乘坐的“辂[lù路]车”和“金根车”。据《续汉书·舆服志》描写,金根车上有“鸾鸟立衡”、“羽盖华蚤”。高级官吏乘“轩车”,这是两侧有障蔽的车。一般官吏乘“轺[yáo尧]车”(古代一匹马驾驶的轻便小车)。贵族妇女乘坐“辎车”,车箱像一间小屋子似的。此外,还有许多供某一特定目的而制作的专用车辆类型。汉朝的大车的样子和现在的大车相似,车体长,有的带棚盖。甘肃武威东汉墓出土了一件木制牛车的模型,车舆前有门窗,门窗上下有栏板。舆后栏有门两扇,可以开闭。东汉和三国时期出现了独轮车,这是一种既经济又实用的交通运输工具,在交通史上是一项重要的发明。根据历史记载,诸葛亮北伐时,蒲元创造“木牛”为军队运送粮草。许多学者认为当时的“木牛”,就是一种特殊的独轮车。
车辆的构造和组成,除了上面介绍的有关载车和运转部分的构件外,还要包括驾车的构件。驾车部分的构件主要有辕、轭、??[ní泥]。辕又叫辀[zhōu舟],为一根直木或稍弯曲的木杠。辕辕的后端连着车轴,前端拴着一根弯曲的横木叫轭,又叫衡或横。辕和轭相连靠的是销子,叫??,小车的叫軏[yuè月]。轭要卡在牛马的颈上。另外还有“轫”[rèn刃],它是阻止车轮转动的一块木头。行车时必须先将轫木拿开,车子方能转动。所以启程又叫发轫。以后用“发轫”泛称事情的开端。

公元前5000年至今的机械发展史,你有必要了解下

公元前5000年至今的机械发展史,你有必要了解下

公元前5000年⾄今的机械发展史,你有必要了解下远古时代简单机械:杠杆、车轮、滑轮、斜⾯、螺旋等。

公元前3000年,在修建⾦字塔的过程中,就使⽤了滚⽊来搬运巨⽯。

阿基⽶德⽤螺旋将⽔提升⾄⾼处,那就是今天的螺旋式输送机的始祖。

古代中国公元⼀世纪东汉“⽔排”⽤⽔⼒⿎风炼铁,其中应⽤了齿轮和连杆机构。

晋代(公元266年-420年)“连磨”⽤⼀头⽜驱动⼋台磨盘,其中应⽤了齿轮系。

中世纪欧洲(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脚踏板驱动的加⼯⽊棒的车床)(利⽤曲轴的研磨机)13世纪以后,机械钟表在欧洲发展起来。

连杆机构、齿轮机构和凸轮机构等在古代机械中即已经有所应⽤。

在达·芬奇时代,现在最常⽤的⼀些机构型式即已基本知晓。

近代(18世纪中叶- 20世纪中叶)因动⼒、材料、加⼯⼿段、⽣产模式、机构与传动等的变⾰,加上机械理论和设计⽅法的建⽴,机械的推动发展带来了质的飞跃。

古代机械的动⼒:⼈⼒、畜⼒和⽔⼒。

动⼒制约了机械的发展。

⾸先是动⼒的变⾰推动了机械的飞速发展和⼴泛应⽤。

1765年,⽡特(Watt)发明了蒸汽机。

揭开了第⼀次⼯业⾰命的序幕。

蒸汽机给⼈类带来了强⼤的动⼒,各种由动⼒驱动的产业机械 — 纺织机、车床等,如⾬后春笋般出现。

(蒸汽时代的纺织⼯⼚)19世纪,第⼆次⼯业⾰命电动机和内燃机发明电⼒代替了蒸汽。

集中驱动被抛弃了,每台机器都安装了独⽴的电动机。

为汽车、飞机的出现提供了可能性。

1886年,本茨发明的汽油发动机为动⼒的三轮车被授予专利。

与此同时,戴姆勒也发明出了他的第⼀辆四轮汽车。

18世纪中叶,发明了炼钢法,从那时⼀直到现在,钢铁始终是制造机械最主要的材料。

(最开始的⼟法炼钢)18世纪末,现代车床的雏形在英国问世19世纪中叶,通⽤机床的各种类型已⼤体齐备19世纪末,⾃动机床、⼤型机床出现社会需求⽇益增长。

20世纪初叶,机械制造进⼊了⼤批量⽣产模式的时代。

标志:美国福特汽车的⽣产18世纪欧拉(Euler)⾸次提出采⽤渐开线作为齿轮的齿廓,从⽽使⾼速、⼤功率的机械传动成为可能。

中国机车发展史

中国机车发展史

中国机车发展史第一章:机车的引入和早期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19世纪末,随着铁路的兴起,中国开始引进机车技术。

1896年,中国首个铁路机车厂——沈阳机车修造厂在辽宁省沈阳市建成,成为中国机车制造的起点。

沈阳机车修造厂最初引进了德国的机车技术,并开始组装和修造机车。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沈阳机车修造厂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中国机车制造的重要基地。

20世纪初,中国又陆续引进了英、美、法等国的机车技术。

1907年,中国首条全国性铁路——京张铁路正式通车,中国的铁路交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铁路运输需求,中国开始加大对机车制造的投入。

1919年,中国第一家国有机车制造厂——汉阳机车厂在湖北省武汉市成立,开始批量生产国产机车。

此后,中国机车制造业在国内逐渐崭露头角。

第二章:机车工业的发展与自主创新(20世纪20年代-50年代)20世纪20年代,中国机车制造业逐渐摆脱对外国技术的依赖,开始进行自主创新。

1921年,沈阳机车修造厂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台自制机车——“神头号”,标志着中国机车制造业进入了自主创新的时代。

此后,中国机车制造业在技术上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开始生产更多自主研发的机车产品。

20世纪30年代,中国机车制造业面临着战争和社会动荡的挑战,但仍然保持了一定的发展势头。

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机车制造业受到一定的冲击,但仍然坚持生产,为战争提供了重要的交通保障。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机车制造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新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机车工业的发展,将其列为国家重点支持的工业部门之一。

1951年,中国第一条全国性电气化铁路——沈阳到本溪铁路正式通车,为中国机车电气化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1953年,中国机车制造业实现了大规模的技术引进和设备更新,开始批量生产电力机车。

第三章:机车工业的现代化转型(20世纪60年代-90年代)20世纪60年代,中国机车制造业开始进行现代化转型。

简述上海自行车发展史

简述上海自行车发展史

简述上海自行车发展史
上海自行车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外国人开始在
上海使用自行车。

随着时间的推移,自行车在上海逐渐普及,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工具之一。

在20世纪初,上海自行车的数量迅速增长,成为城市主要的
交通工具之一。

当时的自行车主要由公司和工厂提供,供员工和市民使用。

然而,在中国的大规模社会改革中,自行车逐渐成为了民众首选的出行工具。

在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的中国战争和动荡时期,上海的
自行车工业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但在改革开放的政策下,上海的自行车产业又得到了重振。

上海自行车厂成为了国内知名的自行车制造厂,生产各种类型的自行车,从普通自行车到山地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

随着汽车的普及和城市交通的改善,上海自行车的使用量逐渐减少。

然而,自行车在上海的地位仍然不可替代。

自行车便捷、环保且便宜,成为了长途出行和短途代步的理想选择。

近年来,自行车共享服务在上海兴起,进一步推动了自行车的发展。

人们可以通过手机应用随时随地租借自行车,使用完毕后可将自行车停放在指定区域。

这种便捷的服务使得自行车成为了更多人的出行选择,也促进了健康骑行和低碳出行的理念在上海的推广。

总体而言,上海自行车发展经历了起步、繁荣、衰落和再兴四
个阶段。

尽管汽车等新型交通工具的崛起使得自行车在上海的地位有所下降,但自行车作为一种健康、环保的出行方式,仍然在上海城市交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自行车的历史》PPT课件

《自行车的历史》PPT课件

自行车的历史
自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问世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 1791年,法国人西弗拉克发明了最原始的自行车。它只有两个轮子而没传动装 置,人骑在上面,需用两脚登地驱车向前滚动。 1801年,俄国人阿尔塔马诺夫设计出世界上第一辆用踏板踩动的自行车。 1817年德国人德雷电斯在自行车上安装了方向舵,使其能改变行驶方向。 1839年,苏格兰人麦克米伦制造出木制车轮,装实心橡胶轮胎,前轮小、后轮 大,坐垫较低,装有脚踏板入曲柄连杆装置,骑者可以双脚离开地面的自行车。 同年,麦克米伦又将木质自行车改为铁制自行车。 1867年,英国人麦迪逊设计出第一辆装有钢丝辐条的自行车。 1869年在德国斯图加特出现了由后轮导向和驱动的自行车,同时车上采用了滚 珠轴承、飞轮、脚刹、弹簧等部件。 1886年英国人詹姆斯把自行车前后轮改为大小相同,并增加了链条,使其车型 与现代自行车基本相同。 1887年,德国曼内斯公司将无缝钢管首先用于自行车生产。 1888年英国人邓洛普用橡胶制造出内胎,用皮革制造出外胎,以此作为自行车 的充气轮胎。从此,基本奠定了现代自行车的雏形。 时至今日,自行车已成为全世界人们使用最多、最简单、最实用的交通工具。 也许人们应该永远记住这些自行车的发明者们,他们的名字,丝毫不亚于汽车的发 明者卡马车;德国男爵卡尔杜莱斯是一般公认的自行车发明 人,他在1817年制造出有把手的脚踢木马自行车,他在车子前轮上装了一个方向把手, 这是人们第一次看到不需用马拉的奇怪车子,也是人们最早的自行车印象。他的发 明是构想是来自于溜冰鞋的原理,他想如果人们在两轮之上放个座垫,人坐在上面 两脚下垂交互踩踏前进车子就能像溜冰一样前行了。 1818年英国的铁匠及机械师丹尼士琼森率先以铁造取代了木头材质,以铁造取代了车 轮的骨架,接着他又在伦敦创办了两所学校以训练人们学习及骑乘自行车。后来英 国人就把这台有趣的车子叫作Hobby Hors。1839年英国苏格兰的冶铁匠汤马士麦米伦将 Hobby Horse改良,他不断思考如何能坐在车上,脚能不着地还能使车子前进,最后他 终于设计了一辆前轮大于后轮,并加上踏板及杠杆在后轮来驱动车子的自行车,骑 乘时不需再以脚踩地面去转动轮子前进,这也是自行车发明的一大进步。 1861年法国的娃娃制造商Michanx发明了前轮驱动的自行车,在前轮轴上直接加上踏板 。1867年Michanx成立公司并开始大量制造。1869年法国人发明用链条来驱动后轮,出 现了安全型自行车,到此时的自行车算是完整的版型。1874年英国詹姆斯史达雷发 明了穿钢丝的轮圈,1885年英国人把自行车改良成前后轮一样大小,并使用链条驱 动,叫做Rove型的自行车,这个车型就是现代化自行车的雏型。1888年一位住在爱尔 兰的兽医John Boyd Dunlop发明了橡皮充气轮胎,这是自行车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发明 ,它不但解决了自行车多年来最令人难受的震动问题,同时更把自行车的速度又推 进了许多。 从德国男爵的发明第一台自行车以来经过许多人不断研发,到现在脚踏车才算完全 定型。与以前发展中的自行车相较最大的进步,就是高度变低、材料变好;传动方 面则是由炼条传动后轮,增加了车子的稳定度。

如何衡量交通系统的可持续性

如何衡量交通系统的可持续性

S s ia l Tasot l nn ) ut nbe rnp rPa ig 的报 告 。这 份 报 告 a n
交 通 资讯
遵 循 上 述原 则 ,并结 合 美 国 、加 拿 大等 国 的情
况 ,提 出了一系列 衡量 交通 、城 市是 否绿色 或可
可持续 交通 的规 划工作指南
的信 号 。丰 田公 司表示 ,以后将会进 行大批 量生
产 ,但此刻 它还只是一辆原型车。 ( 北京 日报 ,2 1— l3) 0 1 1一 0
印度 政府计划 在 国内提升 电动 车市场 份额 ,所 需
资金可能 高达 2 5 亿卢 L( 0 2 L约合 4 亿 美元) 3 。该报 告将 是政府 未来 电动车发展 规划 的基础 。印度政 府拟 为电动车提供 发展平 台 ,第 1 个 五年计划期 2 间将 投资 7 亿卢 比用于 电动车开 发工作 ,同时建 4 立内阁小组监督项 目贯彻执行情 况。 尽管 印度政府 需要 向市场 和基建领 域投入 大
可达 1 0 亿卢比 ,同时减少 1 %的 C 0 4 . 5 O 排放。
( 盖世汽 车网 ,2 1 2 1) 0 卜1— 3
前 ,日本 微软将和北海 道 、福 冈县等地 的 l 个出 2
丰 田造 出世界首辆用意志控制速度的 自行车
世 界首辆 用意 志控制速 度 的 自行车诞 生 。丰
规划”
在车座 下 的电子齿轮拨 又。据 悉 ,该 系统是 用现 成 的脑波读取 器和软件 制成 ,可 以读取 大脑 发出
印 度汽 车 制 造 商协 会 及 重 工 业 部 发 布 报 告
称 ,到 2 2 年 ,印度 电动 车 总量 将达 到 6 0 7 0 00 0  ̄ 0 万辆 ,不 过其 中4 0 辆左 右 将 是两 轮 电动 车 。 8万

中国自行车的早期历史

中国自行车的早期历史

中国自行车的早期历史闵杰2003年第2期炎黄春秋杂志中国是自行车的王国。

在汽车热兴起之前,在所有交通工具中,中国人对自行车情有独钟。

因此大多数人也许会对本文将要叙述的历史感兴趣:自行车是一个半世纪前传入的舶来物,一百年前流行于中国各大城市,当时的自行车车型已经相当先进,直至20世纪90年代山地车等新型车流行前几乎被中国人使用了一个世纪。

百年前自行车价格昂贵,而购买者乐此不疲,因为他们可以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

自行车的最初传入第一辆自行车传入的时间已不可考,这无关紧要,因为最早的自行车骑行起来很不方便,并不能真正成为人们的代步工具。

大量的史料记载,在20世纪初中国的许多大城市中,自行车已经成了人们熟知的交通工具。

自行车的发明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1790年,法国伯爵西夫拉克首次发明自行车。

这是一种用两个木轮直线排列的最简单的自行车,没有链条,人坐车上,以两脚蹬地向前行驶,虽然与今天的自行车大相异趣,但比走路毕竟省力。

1839年和1853年,英国人麦克尔和德国人费歇分别发明了自行车踏板。

踏板由金属制成,装在前轮上,骑车人可以靠蹬踏板驱动车子,运行速度大大提高,体力也节省多了。

但这时的车身是木结构的。

1869年英国人谢尔查发明了链条和中轴,1871年空心钢管开始取代木头构成车架,1880年滚珠轴承被应用到自行车上。

在这一系列发明的基础上,1885年英国人斯塔利创造了全套自行车链条传动装置,把脚踏板的运动用链条从前轮移至后轮,并设计了使车座、脚蹬子、车把、前后轮的回转轴相互构成三角状的结构,使自行车的运动合乎结构力学的原理,造成了自行车的革命,不仅运行速度大大提高,同时也节省了体力,自行车从此进入生产阶段。

1889年苏格兰人杰罗巴又发明了充气空心轮胎,发展到这一阶段的自行车与今天的已没有很大的区别了。

在自行车发明和改进的各个阶段,这些不同类型的自行车都曾经传入中国。

最晚不超过1868年,上海街头已出现了自行车。

沈阳曾是中国最早生产自行车的城市之一

沈阳曾是中国最早生产自行车的城市之一

沈阳曾是中国最早生产自行车的城市之一作者:来源:《人生十六七》2012年第07期在堵车已经成为不少城市难以治愈的“顽疾”时,坐在车里的你是否羡慕在非机动车道上自由穿梭的自行车?自行车是世界上最受欢迎也是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不过它的诞生,也并非一帆风顺,尤其是在早期,经历了许多坎坷。

下面让我们回顾一下自行车的早期发展史,看一看两个轮的自行车究竟是如何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的。

雏形是木头制成的“木马轮”可能我们现在已经无法追寻到,人类是如何驯服马匹成为我们最早的代步工具之一。

许多年前,人类跨上马匹宽阔的脊背,就能以最省力最舒适的方式走遍大地。

不过,实践证明,骑马虽然帅气,但却需要相当的技巧才能被驾驭,不过很快聪明的古代人便发现让马拉车的方式比爬到马背上去驾驭要轻松省力甚至舒适得多,所以就出现了马车——从稳定性来说,四轮马车更受欢迎。

马车的确是个不小的发明,但人类的智慧自然远不只这些,于是,便有了人类历史上两轮车的诞生———法国人西夫拉克在一个下雨天,在街头漫步时,被经过的四轮马车溅了一身泥,这一溅使他突发奇想:四轮马车这么宽,应当把马车顺着切掉一半,四个车轮变成前后两个车轮……于是,1791年第一辆代步的“木马轮”小车诞生了。

“木马轮”只有两个轮子而没有传动装置,人骑在上面,需用两脚蹬地驱车向前滚动。

问题是,这叫“自行”车吗?1801年,俄国人阿尔塔马诺夫设计出世界上第一辆用踏板踩动的自行车,但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重视。

现代自行车的鼻祖:“会跑的机器”1816年是历史上的无夏之年,因为印尼的坦博拉火山于1815年爆发,它把大量灰尘送入高空,导致气温剧烈下降、出现不可预知的天气状况和随后的作物歉收、普遍的饥荒。

当然,动物也无法幸免。

为此,德国的冯德赖斯男爵开始寻找并设计了可以替代马匹的交通方式,他把自己设计的这个玩意儿称为“会跑的机器”,这就是现代自行车的鼻祖。

“会跑的机器”与现在的自行车不同,它没有脚踏板,骑车人只靠两条腿夹着的两个轮子奔跑。

造车鼻祖是谁——原来是咱古代祖先!

造车鼻祖是谁——原来是咱古代祖先!

造车鼻祖是谁——原来是咱古代祖先!奚仲[xī zhòng]奚仲东夷薛国人(今山东省滕州市),夏朝时期工匠。

相传其发明了两轮马车。

据《滕县志》记载:“当夏禹之时封为薛,为禹掌车服大夫。

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

以木为车盖仍缵车正旧职,故后人亦称奚仲造车。

”奚仲因造车有功,被夏王禹封为“车服大夫”(亦称“车正”)。

马车的出现,其贡献不亚于“四大发明”,奚仲是古薛国地面上出现最早的、最大的发明家、政治家,过世后被百姓奉为车神。

后人在薛城区千山头修建了奚公祠常年祭拜,以求出行平安。

“祭拜奚仲,平安出行”的民谚流传至今。

奚仲诞生奚仲是黄帝曾孙帝喾的后代,帝喾生禺号,禺号生淫梁,淫梁生番禺,番禺即是奚仲的父亲,传说番禺发明出船。

奚仲居住在薛地,夏朝时,奚仲担任掌管车服的官职(《杜氏注》),于是夏朝君主夏禹将薛地分封给他。

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

以木为车,盖仍缵车正旧职,故后人亦称奚仲造车云(《荀子》)。

奚仲最初居于薛,后迁于邳(《左传》)。

商朝初年,奚仲十二世孙仲虺居于薛,担任商朝君主商汤的左相。

(《路史》)。

主要成就马车的发明,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大创举,它不但解决落后的交通问题,而且还促进道路设施的发展,扩大商贸运输和文化交流活动。

谁发明世界上的第一辆马车?奚仲据《吕氏春秋通诠·审分览·君守》考,奚仲是夏禹之时的车正,职掌车服诸事,传说姓任,是黄帝之后,为车的创造者,春秋薛国始祖。

虽然一直有轩辕氏造车的说法,而关于“奚仲造车”,史书记载较多,《左传》、《荀子》、《说文解字》、《通志·氏族》及《纲鉴易知录》等均有记载。

据《滕县志》记载:“当夏禹之时封为薛,为禹掌车服大夫。

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

以木为车盖仍缵车正旧职,故后人亦称奚仲造车。

”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学勤介绍说,根据记载,奚仲所造的“车”应该是具有一定技术标准,具有重大创新的马车。

经考证,中国先秦史学会、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一致认定:位于枣庄市薛城区陶庄镇奚村是4000多年前的夏“车正”奚仲居住地,发明马车,是“造车鼻祖”。

1869年,当第一辆自行车在上海出现

1869年,当第一辆自行车在上海出现

不过,领风气之先的还是以洋人为主,这些居住于上海滩的外国侨民也多是拿它来作为一项健身运动;尽管后来也逐渐有一些华人在使用,也多是一些家境殷实的浮荡少年,以此作为炫耀的物件而已。

1884年,著名的《点石斋画报》刊登《两妇善御》一文,叙述上海交通云:“以小车、东洋车、马车为多,间有华人乘西人所创之两轮脚踏车者。

”还有文章曾罗列了一批上海滩上最早拥有脚踏车的人员,分别是:颜福庆(上海圣约翰书院教员)、颜惠庆(圣约翰书院学生)和唐露园等人。

他们都曾留学欧洲,学会车技,并将车首先带入上海。

自行车的发明者究竟是谁?史上各种版本的说法很是繁杂。

1791年,法国南部的农民曾发明了两轮的木马车用来自行车进入上海的时间大约在19世车上,一轮在前,一轮在后,人用两运输葡萄酒,据此,法国1962年3月出纪中叶.距今已近一个半世纪,也就是脚尖点地,引轮而走。

又一种,人如版的《法兰西科学》杂志作出结论,认说,上海是中国最早出现自行车的城踏动天平,亦系前后轮,转动如飞,为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自行车雏形”;市。

它不仅是摩登、时尚的都市新元人可省力走路。

不独一人见之,相见但也有人认为,德国的卡尔杜莱斯男素,它还使这个城市的生活节奏和市者多矣。

”上海市民因为第一次见到爵才是自行车的真正发明人,他最早于民生活状态变得与以往有所不同,它了自行车而兴奋不已。

可以想见,当1817年制造出一种带有把手的脚踏木马同时还代表着先进和富有。

据《上海l869年“脚踏车”成为上海滩上一道自行车,他在车子前轮上装了一个方向新报》1869年11月24日报道记载:“兹亮丽的风景时,尚处在清末的上海老把手,这是人们第一次看到不需使用马见上海地有自行车几辆,乃一人坐于城厢的路上,便已出现骑自行车的人。

匹来拉动的奇怪车子,也是人们最早见科全书》(1968年版第15卷)的记载:1839年苏格兰爱丁堡一个叫麦克米伦的工匠,才是蹬踏式脚蹬驱动自行车的发明人。

这也是全世界公认的说法。

中国机车发展史

中国机车发展史

中国机车发展史中国历史上制造的第一台机车中国有铁路始于清朝末期。

1881年中国工人试制成功了一台0-3-0型的蒸汽机车。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制造的第一台机车。

(图为1881年中国制造的第一辆“非常设计的”“极其奇形怪状的”蒸汽机车)“龙号”蒸汽机车另有一种说法是,中国第一辆火车是当时任唐胥铁路总工程师的英人薄内的夫人仿照乔治·斯蒂文森制造的英国著名的蒸汽机车“火箭号”而造成的,并把它命名为“中国火箭号”,于1881年6月9日开始使用。

可是中国工人却在机车两侧各刻一条龙,于是就把它叫做“龙号”机车。

由于照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到Rocket of China(中国火箭)的字样和龙的标记,所以后人一直认定这就是中国制造的第一台机车。

(来自日本的机车1936年制造的Decapod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铁路运输事业的迅速发展,对机车的需要日益增加,自行制造机车是当务之急。

由于当时的铁路牵引动力还是蒸汽机车,机车的制造即从蒸汽机车起步,沿着仿制旧型,改造旧型,进而自行设计新型机车的道路,循序渐进。

蒸汽机车有:前进人民上游反帝解放胜利建设星火自力蓉建红旗工建跃进和平等,内燃机车有:巨龙飞龙卫星TY360 建设先行东方红北京长征东风1 东风2 东风3 东风4 东风4B 东风4D 东风4DK 东风4DF 东风4DD 东风4C 东风5 东风5C 东风6东风7 东风7B 东风7G 东风8 东风8B 东风9 东风10 东风10F 东风11 东风11G 东风11Z 东风12 ND5 ND6 NY5 NY6 NY7 NJ2等,电力机车有:韶山神州先锋和谐等。

蒸汽机车解放型蒸汽机车干线/货运蒸汽机车。

1952年7月,四方机车车辆工厂制造出新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定名为解放型,代号JF。

构造速度80km/h,全长(机车加煤水车)22634mm。

这种机车随后成批生产,到1960年停止生产时,共制造了455台。

前进型蒸汽机车干线客/货运,1956年生产,总生产4714台,现已基本退役!建设型蒸汽机车干线货运/小运转,1957年生产,累计1921台,已基本退役。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文档:专题4 第2课时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文档:专题4 第2课时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Word版含答案

第2课时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学考报告】1.交通近代化的趋势(1)进入近现代社会之后,交通工具的更迭加快了速度。

(2)轿子、马车、帆船等传统的交通工具逐渐被人力车、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所取代。

2.中国近代的交通工具要点近代中国交通的特点及成因史料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在1937年指出:“九十年代来中国交通事业之设施,殆非以前数千年间之交通事业所可比拟。

在此一点上,我们不能不说是近年交通事业之进步。

”思考史料中“进步”的主要含义是什么?举例说明“九十年代来中国交通事业之设施”有哪些?提示 进步:传统的代步工具逐渐被新式交通工具所取代。

举例:人力牵引的交通工具如人力车、自行车。

机械牵引的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电车、轮船、飞机等。

1.(2015年1月浙江学考)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迁。

下列史实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建成 ②中国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天津建成 ③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④中国人开始自办有线电报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③② C .①④②③D .④①②③解析 ①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建成出现在1865年,②中国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天津建成出现在1906年,③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出现在1924年,④中国人开始自办有线电报出现在1877年。

答案 C2.(2010·浙江学考)民国元年,上海居民出行的代步工具有可能是( ) ①自行车 ②有轨电车 ③公共汽车 ④地铁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D .②③④解析 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出现在1924年,上海到1995年开通第一条地铁线路。

答案 B考点二 近代以来中国通信工具的发展(b)要点 近代通信工具的发展史料一 “天朝的人民……认为是洋人雇用了机敏而无形的鬼神,在(电报)线路内来回穿梭……有一次,因电报线附近某个人生病,一夜之间,一英里长的电报线就被毁坏了。

中国交通工具发展史

中国交通工具发展史

中国交通工具发展史
《中国交通工具发展史》
中国交通工具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时期,从最早的人力车、马车,到如今的高铁、地铁,中国交通工具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漫长而丰富多彩的。

古代的交通工具主要以人力和畜力为动力,人们使用的主要是马车、牛车、人力车等。

直到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蒸汽机车的发明使铁路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也标志着中国交通工具的现代化开始。

但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在铁路建设方面一直处于落后的状态。

20世纪初,中国开始引进汽车,在城市里使用汽车逐渐取代了传统的交通工具,成为了主要的交通工具。

随着汽车的普及,道路交通的拥堵问题也日益突出,于是中国陆续建立了地铁、轻轨等城市快速交通系统。

直到现在,中国的城市交通工具多元化,包括地铁、公交车、有轨电车、出租车、共享单车等。

在高铁领域,中国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

中国的高铁建设起步较晚,但却在短短数年时间内迅速发展,如今已经成为了世界上高铁里程最长的国家,高铁在中国的交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的交通工具也将继续迈向更加智能化和绿色化的方向。

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的无人驾驶车辆、新能源交通工具等。

通过对历史的回顾,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交通工具的发展历程,也可以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有更清晰的认识。

实验室观后感

实验室观后感

实验室观后感实验室观后感1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大一一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了,现在我们也已经进入了实习阶段,而参观实验室也是我们实习重要的内容。

观后,我深有感触。

在这里学习一年了,可是大学的感觉就没有多少。

学习完全就是高中的模式,眼里就只有课本,其他的就觉得和自己没有关系。

可是,参观完了实验室之后。

才明白,大学是学技巧的,它是一个舞台,看谁把这场戏演得更好。

在这里,没有人整天围着你,告诉你好好学习,考个好成绩;在这里,你可以发挥你的特长;在这里,你可以发展你埋藏了很久的兴趣。

大学更多的是实践,而不是理论知识,把学到的应用于生活、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这一天参观了学校很多实验室,大多数都是关于计算机IT的大型实验室,看到了5-1模块,了解了相关操作;接着又进了智能实验室,了解了有关机器人近年来的发展情况;看了车模的擂台比武及机器人和机械蛇的运动。

这些高科技都让我目瞪口呆,对这些东西以前都只是在电视上见到,一直认为它们只有少数人才能只做得出来,现在这些东西就事实的摆在我眼前,而且就是我的学长学姐们用自己的双手做出来的。

才发现原来只要学了程序的人都可以的,只是得把程序学精、学的透彻。

这一年都不知道自己学的专业到底有什么重大作用,现在是彻底的明白了,人们所热衷于的iphone手机也都是靠计算机研发出来的。

从此,让我对所学的专业更加感兴趣,对将来充满了希望,将来时把握自己手中的。

大学是美好的,多彩的。

这种美好与多彩只对那些努力奋斗、有计划、有胆识、有毅力的人。

再告诉正在迷茫的学生一句话:好好学习吧,被等到毕业时后悔。

当日下午又听了几个学长学姐们的讲话,学习了他们的经验,看到了他们的成功。

现在什么都没有的我很羡慕,暗暗告诉自己,要努力奋斗,争取我取得的成绩比他们还要好。

那个学长告诉我们,他已经和某公司签约了,很快就可以去上班了,看到他我就想到了我们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我们必须努力,我们还年轻。

另外一个学长他在大学四年里参加了许多比赛,什么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大赛啊。

四平市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八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经典测试题(含答案)

四平市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八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经典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风力发电机所利用的风能是二次能源B.石油催化重整是获得芳香烃的主要途径C.煤的干馏是煤在敞开体系中加强热后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D.植物的细胞壁棉花、木材中均存在大量的淀粉2.补钾和补钙一样重要。

我国居民每天钾摄入量仅为1616.9毫克,远远低于预防慢性病的建议摄入量。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大量出汗时,钾的排出量会明显增加B.钾肥是常见的化学肥料C.钾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D.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碳酸钾溶液中滴加足量盐酸后会产生气泡3.化学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酒精和84消毒液混合使用能提高对新型冠状病毒的预防效果B.纳米铁粉可以去除被污染水体中的Cu2+、Hg2+等重金属离子,其本质是纳米铁粉对重金属离子较强的物理吸附C.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同时也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D.5G时代某三维存储器能储存海量数据,其半导体衬底材料是单晶硅4.中华传统文化中蕴藏丰富的化学知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上如漆,采以膏车及燃灯极明”中的“石脂水”为油脂B.“凡石灰经火焚……风中久自吹化成粉”中的“粉”为氧化钙C.“盖此矾色绿味酸,烧之则赤……”中“矾”为五水硫酸铜D.“土鼎者……入砂于鼎中,用阴阳火候飞伏之”中“土鼎”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5.“共享单车”方便出行,低碳环保。

下列关于单车的制造材料说法正确的是A.制造车轮钢圈的材料是合金B.铝合金制造的车架较钢制造的重C.制造轮胎用的橡胶属于无机物D.制造反光板的有机玻璃属于硅酸盐6.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是化学变化的是①甲醇低温所制氢气用于新能源汽车②氘氚用作“人造太阳”核聚变燃料③偏二甲肼用作发射“天宫二号”火箭燃料④开采可燃冰,将其作为能源使用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7.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内容基本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C.“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江中浪底来”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石灰石-石膏法对燃煤烟气进行脱硫,最终生成CaSO3B.过量的Fe在干燥的氯气中点燃生成FeCl2C.等物质的量的氯气和甲烷在光照条件下反应能制得纯净的CH3ClD.用焦炭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制得粗硅的同时产生大量CO9.下列有关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叙述正确的是A.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的过程中发生置换反应B.金属铝的冶炼可采取电解熔融氯化铝的方法C.石油裂化的目的是提高轻质燃料油的质量和产量D.煤中含有的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物,可通过煤的干馏来获得10.下列有关石油炼制和煤的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煤的气化、液化和干馏是物理变化B.通过石油分馏得到的汽油是纯净物C.石油裂解是为了得到乙烯、丙烯等气态短链烃D.干馏的产物能提取出苯、甲苯等芳香烃,因为煤中含有苯和甲苯二、填空题11.请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并回答有关问题:石墨烯是一种二维的单层石墨,这种神奇的材料是人类已知的最强材料,具有极其广泛的用途。

中国古代车的起源

中国古代车的起源

中国古代车的起源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车的国家之一,相传黄帝时已知做车。

但由于车是一种形制较为复杂的交通工具,所以在生产力低下的远古时期,它的发明,不仅不可能是一人所为,而且也不可能是一日之功,在其创制之前,必然还有一段漫长的萌发和完善过程。

轮是车上最重要的部件,“察车自轮始”(《考工记》);因此,轮转工具的出现和使用是车子问世的先决条件。

在我国新石器时代,随着手工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创制出许多轮转工具,如纺线用的纺轮,制陶用的陶车和琢玉用的轮形工具等等。

纺轮出现的时间最早,考古工作者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七千多年)遗址中就发现了它的踪迹。

相传夏代还设有“车正”之职,专司车旅交通、车辆制造。

当时有一个叫奚仲的人,就曾担任过夏朝的车正,在其封地薛(今山东滕县)为夏王制造车辆,并“建其恚尊卑上下,各有等级”(《续汉书〃舆服志》)。

可以推测,车子在夏代已相当普遍。

虽然夏代车的实物至今尚未见到,难言其详,但从有实物可考的晚商的车制已较为完备这点来看,上述的推测是合乎事物由简到繁的发展顺序的。

到目前为止,我国所能见到的最早的车形象和实物均属商代晚期,即公元前14世纪前后。

在甲骨文、青铜器铭文中,“车”字作(《甲骨文编》卷十四)、(《商周金文录遗》二三○吊车觚),是车的象形字。

车的实物,在河南安阳殷墟先后发现了十八辆,古人载运物品,最初主要依靠背负着肩扛或手提臂抱著。

进而使用绳曳法,即将绳子系则在物品上以人力拉曳。

但这种运输方法,物体着地面积小,因而摩擦阻力非常大。

为增加摩擦,后来利用树枝为架,两杈之间绑以横木,横木不触地,其上时载物,即为所谓橇有载法。

但是这种木橇在光滑的地面上前进,还比较省力,例如突遇高速行驶不平的路面时,仍很费力。

古人进而把圆木枕头在木橇之下,筹钱其翻转而移动木橇。

这种圆木与木橇的融合,可以说道就是1车的雏形,上装在木橇下的圆木可以视作一对上装在车轴上的最为完整的特定形式的“车轮”,其车轴的直径恰好等同于车轮的直径,而且两者就是一个整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