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识宏深_谋划周详——鄂尔泰《改土归流疏》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ECRETARY ’S COMPANION
2024年第3期
秘书之友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民族关系和边疆治理问题。
改土归流便是明清时期针对民族问题所制定的一项重要政治举措,通过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废除世袭土司制度,设立流官治理,促使当地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融入中华民族的主流。
雍正初年,作为皇帝心腹重臣的鄂尔泰主持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改土归流运动,在当时取得了显著成效,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
改土归流疏》上于雍正四年(
1726年),为鄂尔泰推行改土归流时所上奏折中最为著名也极为重要的一篇
[2]
,全文计800余字,中
心突出、论述充分,可视为这次改革的总体规划和行动纲领。
一、主要内容
此文文种实为奏折,后世将标题拟为《改土归流疏》,
取“疏”泛指上奏公文之意。
作为直接向皇帝言事的重要机密文书,该奏折开宗明义,总述事由“为剪除夷官,清查田土,以增租赋,以靖地方事”,短短18个字便阐明上奏的目的和意义,可谓概括精练、词约义丰。
其后为正文部分,根据具体内容和行文逻辑,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直面问题,力陈解决土司危害的必要性。
此奏折起首即点出云贵地区苗族逞凶斗狠,造成当地社会不安的问题,均因土司暗地在背后支持[3]。
那些鲜知法纪、贪残暴虐的土司不仅荼毒当地百姓,而且危害国家安定,这种边疆大害必须铲除。
第二,把握关键,阐明实行改土归流的重要性。
鄂尔泰深得雍正皇帝信任,此时已升任云贵总督。
面对土司肆虐的情况,如何稳定地方局势,改革弊端,增加租赋等,成为鄂
尔泰施政的当务之急。
鄂尔泰经过日夜筹思,从繁多的头绪中抓住要害,指出唯有“改土归流”,将土司中“富强横暴者渐次擒拿”“
懦弱昏庸者渐次改置”,才是解决当前困境的“第一要务”。
此项改革关系重大,稍有“瞻顾”或“懈怠”,就会上有负于朝廷、下有愧于百姓。
第三,精选例证,彰显实施改归之法的可行性。
此部分鄂尔泰先是提出了具体的“改归之法”,主张解决土司问题要采用“先柔后刚”的策略,即先尝试用计,将不法土司擒拿或是令其自愿投献,若无法达到目的再动用兵力解决。
至于改土归流后对原来土司的处理和安置,鄂尔泰建议恩威并施,根据该土司之前的所作所为以及对改土归流的态度而定。
他列举了改土归流初期的成功案例并加以分析,像对恣意妄为、危害地方的土司刀瀚
见识宏深谋划周详
——
—鄂尔泰《改土归流疏》赏析□刘长悦
公文评论
43
SECRETARY ’S COMPANION
秘书之友2024年第3期
和安于蕃就要坚决予以查办;而对自动投献、但求免死的土司刀联斗,“收其田赋,稽其户口”后,仍然授以职衔,以示鼓励。
如此一来,那些实力相对较弱的土司就会认清形势,作出“情愿归流”的选择。
上述典型案例,不仅体现了鄂尔泰善于根据改土归流的对象、形势等不同情况,精准施策,对症下药,同时也印证了实施改归之法的可行性。
第四,补充说明,表明政策因地制宜的灵活性。
在文章结尾部分,鄂尔泰针对黔省土司的不同情况,提出改归之法要灵活运用,因地制宜。
这说明他对滇、黔土司有较为深入的认识,因而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最后表达对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宁的美好期许,并就所陈事宜请示君主意见。
二、文章特色
雍正四年九月十九日,鄂尔泰上呈此文,雍正皇帝览奏后欣然朱批道:“朕中心嘉悦,竟至于感矣,有何可谕!勉之。
”
[4]
从这种书面形式
的“君臣对话”中,不难看出雍正皇帝对鄂尔泰所陈观点、举措的支持与赞赏。
笔者以为,该文的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纲举目张,措施得力
作为西南地区封疆大吏,鄂尔泰敏锐地意识到土司问题是稳定西南大局的关键所在,此矛盾不解决,其他矛盾便无从谈起。
正如奏文中所述,在土司肆虐的情况下,“纵使田赋、兵刑尽心料理,大端终无
头绪”。
为摆脱这一困境,鄂尔泰坚持纲举目张,提出“改土归流”才是云贵的“第一要务”,只有妥善处理好这一主要矛盾,才能带动其他环节问题的解决。
至于改土归流的方式方法,鄂尔泰有着周详的筹划和得力的措施,如制定上、下二策,以此为原则先行招抚,不得已再行征剿;根据土司的不同情况,恩威并施,区别对待;针对滇黔两省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分别调度等。
(二)布局合理,表达精当
此道奏折条理清晰、详略得当。
先述缘由,点明实行“改土归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再论举措,结合土司的处理和安置情况进行分析;最后补充说明黔省的不同情况,并请示皇帝的总体意见。
由于雍正皇帝早已从此前诸臣所奏中获悉了土司强横不法的种种劣迹,因此该文在分析土司问题时,只是略陈土司肆虐之情状,重点在于提出改土归流之法,并详写对刀瀚和刀联斗这两位不法土司的具体处置和善后情况。
此外,文中还综合运用了叙述、说明和议论三种表达方式,缘由部分夹叙夹议,“边疆大害”“第一要务”等论精警有力;举措部分,叙述土司处置经过清楚明了,说明“清查田土”情况数据详实,论述改土归流策略切实可行,达到了事核理明、文气贯通的效果。
(三)辞朴情真,恰如其分
鄂尔泰早年仕途不顺,直
至雍正即位,受到赏识和重用,这才有了施展才能、实现抱负的机会。
鄂尔泰感念雍正皇帝知遇之恩,此文虽质朴平实,但字里行间不难看出鄂尔泰的真情流露。
如“稍有瞻顾,必不敢行;稍有懈怠,必不能行”二句,正是鄂尔泰深知改土归流绝非易事,故以此表明自己不避艰难、勇敢担当的决心与信念。
又如鄂尔泰指出刀瀚等土司横征暴敛,中饱私囊,“是其征之私橐者,不啻百倍数十倍,而输之仓库者,十不及一二,百不及二三。
由此类推,又何可胜计?”改土归流后,这些赋税收入由国家掌握,鄂尔泰却言“边地粮饷,亦不无小补矣”。
这前后“反差”体现了鄂尔泰一心为公,绝不自高其功的态度和追求,分寸把握得当,恰如其分。
三、现实意义
文如其人。
此文不仅折射了一代名臣鄂尔泰沉稳干练、运筹帷幄的风采,文中蕴含的经验和智慧对我们当下的工作也不无启迪。
一是既要“谋全局”又要
“谋一域”。
鄂尔泰职任封疆大吏后,着力解决主要矛盾,以改土归流为“第一要务”;在推进过程中,又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这启发领导干部无论是思考问题、研究对策,还是制定方案、推动工作,既要谋整体、谋关键,又要抓落实、求实效。
二是呈报信息、请示意见前要深入调研。
从这篇奏文中可以看出,鄂尔泰对滇、黔二省的情况早已作了充分了解,
公文评论
44
SECRETARY ’S COMPANION
2024年第3期
秘书之友
而且在不法土司被查办后,还委派专员调查其辖区的户口和土地情况,并将详细情况上报。
在此基础上提出实施改归之法的具体建议,自然会得到雍正皇帝的支持与认可。
三是对待工作要有谦谨意识和担当精神。
前者指“低调做人”,就是保有谦虚谨慎的工作态度,绝不可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后者则指“高调做事”,在工作中要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
鄂尔泰这篇奏文可谓将此二点发挥得淋漓尽致。
结语
在2019年召开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阐释“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这一论断时,就以“改土归流”为例来强调“历朝历代的各族人民都对今日中国疆域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5]。
以史
为鉴,察往知来。
以《改土归流疏》为代表的这一系列公文,不仅是雍正君臣探索民族政策、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见证,而且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智慧,至今仍然有着不可忽视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附原文:
改土归流疏[6
]
为剪除夷官,清查田土,以增租赋,以靖地方事。
窃以苗猓逞凶,皆由土司。
土司肆虐,并无官法,恃有土官土目之名,行其相杀相
劫之计。
汉民被其摧残,夷人受其荼毒,此边疆大害,必当剪除者也。
臣受恩深重,职任封疆,日夜筹思,若不尽改土归流,将富强横暴者渐次擒拿,懦弱昏庸者渐次改置,纵使田赋、兵刑尽心料理,大端终无头绪。
稍有瞻顾,必不敢行;稍有懈怠,必不能行。
不敢与不能之心,必致负君父而累官民。
故以臣愚昧,统计滇黔,必以此为第一要务。
然改归之法,计擒为上策,兵剿为下策;令自投献为上策,勒令投献为下策。
前镇沅土府刀瀚、沾益土州安于蕃,经臣拿禁题参后,随分委干员,将各田亩、户口、银谷数目,逐细清查。
缘土州安于蕃地土更广,私庄尤多,清册尚未造报。
现据游击杨国华、威远同知刘洪度造报镇沅土府清册前来,查该土府每岁额征米一百石,今每岁应纳米一千二百一十二石零;每岁额征银三十六两,今每岁应纳银二千三百四十八两零。
是其征之私橐者,不啻百倍数十倍,而输之仓库者,十不及一二,百不及二三。
由此类推,又何可胜计?再查附近镇沅之者乐甸地方,与元江、新平、景东接壤,四面皆邻汉土,一线紧逼哀牢,素为野贼出没门户。
其
江形山势,尤为险阻,且当按版各井驮盐要道,原系世袭土长官司管辖。
该长官司刀联斗,昏庸乖戾,受汉奸把目主使,为害地方,民夷怨恨。
若不一并改流,终难善后。
臣就告发各件,即委杨国华同刘洪度,止带兵一百名,径至者乐
甸质审案拟,相机行事。
而刀联斗自知罪无可逃,随即出迎,投献印信、号纸,但求免死,情愿归流。
据此情状,犹有可原。
除俟臣题参改土归流外,仰恳圣恩,但收其田赋,稽其户口,仍量予养赡,授以职衔,冠带终身,以示鼓励。
则强不如安于蕃、刀瀚,势不如刀联斗者,皆将遵法输诚,不烦威力,而边地粮饷,亦不无小补矣。
至于黔省土司,与滇省异,一切凶顽,半出寨目。
因地制宜,更须别有调度。
臣已面与新提臣杨天纵,详细密商,并将各要件逐一开单,交付查访,以便会办。
务期两省边方,永远宁谧,仰副圣怀,而心长力短,时切惶悚。
伏乞圣主训示遵行。
参考文献:
[1]郭家翔.改土归流: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举措[N ].中国民族报,2021-11-02(5).
[2]刘本军.震动与回响———鄂尔泰在西南[D ].昆明:云南大学,1999:20.
[3]陈维新.鄂尔泰与雍正对云南改土归流的“君臣对话”———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朱批奏折选件[J ].思想战线,2018(4):60.
[4]清世宗胤禛(批),允禄,鄂尔泰,等(编).雍正硃批谕旨(第五册)[M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86.
[5]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9
(29):8.[6]丁守和,陈有进,张跃铭,等(编).中国历代奏议大典(四)[M ].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1994:227-228.
[基金项目:2018年度安徽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晚清小说中官场文体研究”(SK2018A0227)]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公文评论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