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理学习状况调查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课题探究中期报告——中学生物理学习状况调查
报告
中学生物理学习状况调查报告
本次问卷对本校初二170名学生,初三180名学生,问卷以表格形式分两类,一、就知识难易程度而言;二、就课堂学习情况。
一、知识难易程度而言:调查从三方面入手,教材、实验、习题(课外)的难易程度,分三个等级。
学生认为教材难的有占 12.4%中等的57%容易的30.6%;认为实验难的有23.8%中等的有47.7%容易的有28.5% ,习题难的有16.2% 中等的36% 容易的
47.8%。
单就知识难度而言学生应该多半掌握,可现实是成绩不理想。
分析原因如下:
教材内容,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完善教材衔接性,适当深化教材难度,提高知识点的坡度,培养学生应试的舒适度。
实验是物理学发展的科学基础,是检验物理学理论的唯一标准。
中学物理教学必须要以实验为基础。
加强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创造能力。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实验室设备的不断完善,我校的实验课以开足开齐为原则,无缺开现象,经调查有59.5%的学生认为小实验不是很难,有41.9%学生认为通过做实验对动手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有36.6%的学生认为较有帮助,只有少数学生认为没有太大的帮助。
从上述的调查可以看出,学生对实验还是持肯定态度的,但是同时也可以看到,既然学生认为实验对他们能力的提高帮助很大,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是经常亲自动手做实验,进入实验室无所适从,这是不是也反映出一个问题呢?所以,实验教学的当务之急就是物理教师如何合理地去运用这些器材,有效组织落实并发挥实验课的功效。
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改革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把部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上台演示或边讲边实验的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操作机会。
这种“边学边实验”或“边教边实验”的方式是有很多好处的。
它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有利于克服课堂教学“满堂灌”的现象,它有利于扩大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它还可以提供更多的机会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2)注重学生实验教学。
对于学生实验物理教师不要随意取消或者减少课时。
对学生实验的教学,教师要组织好实验,要求学生按“预习——实验——观察记录——分析讨论——总结报告”的形式进行,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认真讨
论,分析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写出实验报告,从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捣蛋的学生实验中要严格管教,以防影响课堂气氛。
(3)加强学生课外实验。
课堂上的实验由于受到课时的限制,毕竟数量很少、时间有限。
而课外实验就不一样了,只要学生们愿意,他们随时随地可以做任何实验。
对于课外实验,可以采取学生为主、教师从旁辅导、指点的方法。
采取“自设方案——选择方案——实验验证——总结报告”的程序进行,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
这样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以及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这次活动卡的设计也考虑到了这一点,它增加了小实验的数量,那么,学生们对此又有什么看法呢?有34.7%的学生表示他们有时会亲自动手去做课
本课后的小实验,经常做的不到10%,而40.6%的学生却从来不做。
这种情况值得我们反思。
我们把习题这个部分单独地列出来,是因为根据调查问卷,学生们对于这方面的反映比较多。
学生们很多都提到要配练习册,多增加一些题目,有的同学甚至提出难题的数目太少。
他们认为,课本上的知识不太完全,有的题目过于简单,有些题目难度相当没有梯度。
很多学生认为,书本上的知识虽然简单、易懂,但考试的题目却还是像过去一样的有难度。
所以,很多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要补充很多的附加知识点和附加题目。
从中可以看出学生所学的内容还是没有减少,所作的习题也没有减少多少。
这与我们要减少学生负担的思想产生了一些矛盾。
这一点在问卷调查中体现的很清楚:有64.9%的学生表示课后习题的难度一般,71.7%的学生表示课后的习题数目一般。
我们知道练习是知识运用的一种主要方式,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能帮助学生巩固、熟练、活用基础知识,加深和扩展物理知识,将理论运用到实际。
所以,对于习题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既不能搞“题海战术”,也不能随便找几个题让学生做。
我们要对题目进行必要的选择,对题目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认真的分析:
(1)解这个题要运用到哪些物理概念、规律,涉及哪些知识点;
(2)题中涉及的研究对象和物理过程的复杂程度,以及涉及的条件如何;
(3)解题中的困难、关键处和易错处;
(4)解题时所涉及的技巧和方法,以及在这方面训练的熟练程度;
(5)解这个题在了解物理知识与社会、技术、生活的联系方面有哪些价值;
(6)解这个题在发展学生能力、提高智力和非智力品质方面的价值。
我们认为如果编写教材的教师和任课的老师能够根据上述的几条来选择习题,那么学生的学习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触类旁通的效果了。
二、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向老师质疑的情况:
课堂上师生之间、同学之间:
从整体上看,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生在独立思考、整理知识、提出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学生在实验课上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最薄弱的是:
教师认为学生抄袭作业情况:
学生认为同学间抄袭物理作业的现象:
从上述问卷结果分析可知:
A.课堂上学生主动向老师提问、经常讨论的比率只占10%,缺乏讨论气氛。
从某种程度上讲,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因此必须大大增加教学过程中的学生活动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切莫把“对话”变成“问答”。
把传统的“满堂灌”变成“满堂问”,“是不是”“对不对”“好不
好”“你们想学吗”“你们会了吗”“你们学得开心吗”之类没有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或是把问题切得很细很碎,让学生在“碎石似”问题组成的跑道上亦步亦趋,把整体性教学内容肢解得支离破碎,从而大大降低了知识的智力价值。
也有的教师经常会在学生回答后附带“是这样吗?”“对吗?”等暗示性话茬,如此“弦外有音”导致后面发表意见的学生异口同声地“临阵倒戈”。
这些都是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平等互动的对话庸俗化为机械问答,课堂上一问一答,表面上师生、生生在互动,实质上是用提问的方式去“罐”,直至学生钻进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套子里。
B.莫把“合作”变成“合坐”
片面追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的设计。
一有疑问。
无论难易,马上布置前后4人小组坐在一起讨论,甚至一些毫无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
讨论时间又不去把握。
有时讨论时间过长,学生最后变讨论为聊天;有时学生还没有进人合作学习的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就在教师的要求下结束了,“成果”从何谈起?这是典型的应付式、被动式讨论。
而学生方面,往往缺乏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尤其是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结果往往是“发言明星”的意见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成了陪衬,他们即使发表了意见也不会受到重视,从头到尾当听众。
这种小组合作学习处于一种自发阶段,随意性较大,偏重于“坐在一起”的形式,缺乏对其内涵的深刻认识和反思。
C.学生的能力普遍较差,包括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因此,如何做到从单纯的知识学习转变为知识、方法、能力、态度兼顾的学习,这个问题不仅在于学生学习习惯等的转变,更在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D.在当前的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是比较严重的,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