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相关传染病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HIV检测抗体阳性者应做好咨询、保密和报告工
作。对HIV抗体阴性者,如近期有高危 行为如性乱史、
吸毒史、受血史、献血浆史,或有急性流感样症状等
情况,为排除窗口期的可能,建议每3个月复查一次,
连续2次。对HIV抗体可疑的对象要作好咨询和随访工
作。
21
四、HIV感染/AIDS的治疗和预防
(一)治疗
抗病毒治疗、支持疗法、使用免疫调节剂、中药治疗、 抗感染和抗肿瘤治疗。
34
预防
控制传染源:隔离治疗,现症感染者限制从 事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幼托保育等 切断传播途径:良好卫生习惯、消毒 保护易感人群:乙肝疫苗,HBV慢性感染母 亲的新生儿及暴露于HBV易感者注射免疫球 蛋白
35
丙型肝炎
病原学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为一线状单正股RNA HCV对有机溶剂敏感。100℃10min;60℃ 10h 或用1:1000福尔马林在37℃ 下处理6h也可 使血清传染性消失。
此课件可编辑版,如对课件有异 议或侵权的请及时联系删除! 课件可编辑版,请放心使用!
第十二章
输血传播疾病
2
一、输血相关传染病的种类
通过输血传播的疾病与感染已知有十几种, 其中最严重的是艾滋病,乙型肝炎和丙型 肝炎。
3
一、艾滋病
艾滋病(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的简称,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引起的全身性传染病。临床 表现为严重的免疫缺陷,常以淋 巴结肿大、厌食、慢性腹泻、体 重减轻、发热、疲乏等全身症状 起病,逐渐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 继发性恶性肿瘤,精神与神经障 碍而死亡。 4
(二) HIV生物学特性
HIV是一种带包膜的RNA反转录病毒,在分类上属逆
转录病毒科中的慢病毒属。HIV已发现有1型和2型。 HIV对酸、热敏感,一般被HIV污染的器械和器具, 经高温、蒸汽、煮沸均可杀灭。 HIV对一般消毒剂比较敏感,1%戊二醛5min、70%酒 精1min均可灭活病毒。 HIV对碱及紫外线不敏感
38
实验室诊断
HCV抗原检测
抗-HCV检测:ELISA法和重组免疫印迹法
HCV-RNA检测:早期HCV病毒血症的“金指 标”
39
输血相关乙肝和丙肝的预防
1.加强对献血者的血液筛查 2.提倡无偿献血 3.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输血、输液器、对血 液透析机应彻底消毒。 4.对采集标本复查 5.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 6.所有的血浆蛋白制品都必须作病毒灭活 7.应用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 8.提倡自体输血和成分输血
2.预防性接触传播:
(1)禁止卖淫嫖娼和性乱。
(2)推广使用安全套预防艾滋病。
(3)加强宣传活动,普及艾滋病预防知识。
24
3.预防母婴传播
(1)发生HIV感染的妇女应避孕。
(2)当母亲有HIV感染时应停止母亲授乳,
改换别的方式喂养婴儿。
25
4.发生HIV职业暴露,紧急处理
皮肤有伤口,局部反复轻轻挤压,尽可能挤 出伤口处血液,用大量清水或盐水冲洗伤口 ,后用消毒液(75%究竟、0.5%碘伏)消毒 伤口并包扎 对暴露物的传染性和暴漏程度评估,及时上 报,及时救治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传 播 。血液传播途径包括输血与输注血液制品及注射、 刺伤、共用牙刷或剃刀、外科器械等。
3.易感人群:抗-HBs阴性者
高危人群: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 HBsAg阳 性者的家属、反复输血患者、血液透析患者、多个 性伴侣者、静脉药瘾者、接触血液的医务工作者等 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力。
的病毒颗粒:小球形颗粒、柱形颗粒、大球 颗粒(Dane颗粒,乙肝病毒完整的颗粒)
HBV的抵抗力较强,对温度、干燥、紫外线及 一般浓度的消毒剂均能耐受 121℃高压灭菌20min,100 ℃干烤1h、100 ℃直接煮沸2min均能灭活HBV
29
流行病学
1.传染源:急、慢性患者和无症状慢性携带 者
40
可通过血液传播的其他疾病
巨细胞病毒-人类疱疹病毒属的一种DNA病毒
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感染:RNA病毒
梅毒:4℃ 3~6天失去活力,不再具有传染性
疟疾:
弓形虫病: 其他
41
输血传播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严格筛选献血者 严格进行血液病毒标志物的筛选检测
加强采血和血液制品制备的无菌技术操作
鸡尾酒疗法: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非核苷类逆转
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三大类药物联合搭配使用。
22
(二)预防
1.预防血液传播:
(1)戒毒;对静脉吸毒实施标本兼治。 (2)手术、注射、拔牙均需使用严格消毒的器具。 (3)需防止剃须、穿耳、文身、刷牙时交叉感染。 (4)防止外伤时接触污染血液。 (6)采血和输血应规范操作,严格消毒。 (7)对血源严格管理,提供无偿献血。 (8)严格进行血液检验,加强血液检验质量控制。 (9)加强对医护人员和血站、实验室人员的培训,提高 23 自我保护意识。
5
HIV 的 传 播 途 径 性接触传播 血液传播 母婴传播
6
温馨提示:日常行为是不会传染艾滋病的!!
7
临床表现
急性HIV感染:2~6W后发热、全身不适、头 痛、淋巴结肿大等,持续3W后消失 无症状HIV感染:平均8~10年 艾滋病:艾滋病相关综合症、机会性感染、 继发性肿瘤、HIV脑病
26
二、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所致的病毒性传染 病,包括甲、乙、丙、丁、戊、庚型肝炎病 毒(HAV、HBV、HCV、HDV、HEV、HGV) 临床表现 发热、乏力、食欲减退、恶心、 黄疸、肝肿大、肝区压28
乙型肝炎
病原学:属嗜肝DNA病毒,体内存在3种形式
8
9
10
11
12
恶病质
13
14
15
三、HIV感染/AIDS的实验室诊断
(一)检测方法
1.HIV病原检测 病毒分离 p24抗原检测
HIV病毒核酸检测(NAT)
16
2.HIV抗体检测
酶标法(ELISA):
颗粒凝集法(PA):
快速试验(RT):
免疫荧光法(1FA):
免疫印迹法(WB):
30
31
临床表现
急性肝炎 慢性肝炎 重型肝炎 淤胆型感染 肝炎后肝硬化
32
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检查 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检测 HBV DNA检测:早期感染的最直接证据 其他检查:血氨、尿常规检查等
33
治疗原则
抗病毒治疗 护肝治疗 支持对症治疗 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等的治疗
36
流行病学
全球分布,无明确地理界线。 我国正常人群中抗-HCV阳性率为1.35%,个体 献血者为13.6%,个别地区更高。 传染源:急、慢性患者和无症状HCV携带者 传播途径 1.通过输血或血制品传播 2.母婴传播 3.其他
37
临床特点
急性病型肝炎的潜伏期平均为7.4周,多数起 病较隐匿,症状较轻,仅有乏力、纳差、腹 胀,ALT升高,抗-HCV阳性,HCV-RNA阳性, 有的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仅有ALT升高。 约50%~60%转化慢性肝炎,常见肝衰竭,癌 变
17
(三)HIV抗体检测程序
1.初筛实验:HIV抗体检测。常用的检测方
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
18
2.确认试验 为对筛查结果予以确定的检测方
法,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免疫印迹法 (WB) 、条带免疫 试验(LIA)及免疫荧光试验 (IFA),其中以免疫印迹法
最为常用。
19
20
检测结果的处理
加强对血液制品的病毒灭活 合理用血,大力提倡成分输血和自身输血
42
作。对HIV抗体阴性者,如近期有高危 行为如性乱史、
吸毒史、受血史、献血浆史,或有急性流感样症状等
情况,为排除窗口期的可能,建议每3个月复查一次,
连续2次。对HIV抗体可疑的对象要作好咨询和随访工
作。
21
四、HIV感染/AIDS的治疗和预防
(一)治疗
抗病毒治疗、支持疗法、使用免疫调节剂、中药治疗、 抗感染和抗肿瘤治疗。
34
预防
控制传染源:隔离治疗,现症感染者限制从 事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幼托保育等 切断传播途径:良好卫生习惯、消毒 保护易感人群:乙肝疫苗,HBV慢性感染母 亲的新生儿及暴露于HBV易感者注射免疫球 蛋白
35
丙型肝炎
病原学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为一线状单正股RNA HCV对有机溶剂敏感。100℃10min;60℃ 10h 或用1:1000福尔马林在37℃ 下处理6h也可 使血清传染性消失。
此课件可编辑版,如对课件有异 议或侵权的请及时联系删除! 课件可编辑版,请放心使用!
第十二章
输血传播疾病
2
一、输血相关传染病的种类
通过输血传播的疾病与感染已知有十几种, 其中最严重的是艾滋病,乙型肝炎和丙型 肝炎。
3
一、艾滋病
艾滋病(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的简称,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引起的全身性传染病。临床 表现为严重的免疫缺陷,常以淋 巴结肿大、厌食、慢性腹泻、体 重减轻、发热、疲乏等全身症状 起病,逐渐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 继发性恶性肿瘤,精神与神经障 碍而死亡。 4
(二) HIV生物学特性
HIV是一种带包膜的RNA反转录病毒,在分类上属逆
转录病毒科中的慢病毒属。HIV已发现有1型和2型。 HIV对酸、热敏感,一般被HIV污染的器械和器具, 经高温、蒸汽、煮沸均可杀灭。 HIV对一般消毒剂比较敏感,1%戊二醛5min、70%酒 精1min均可灭活病毒。 HIV对碱及紫外线不敏感
38
实验室诊断
HCV抗原检测
抗-HCV检测:ELISA法和重组免疫印迹法
HCV-RNA检测:早期HCV病毒血症的“金指 标”
39
输血相关乙肝和丙肝的预防
1.加强对献血者的血液筛查 2.提倡无偿献血 3.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输血、输液器、对血 液透析机应彻底消毒。 4.对采集标本复查 5.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 6.所有的血浆蛋白制品都必须作病毒灭活 7.应用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 8.提倡自体输血和成分输血
2.预防性接触传播:
(1)禁止卖淫嫖娼和性乱。
(2)推广使用安全套预防艾滋病。
(3)加强宣传活动,普及艾滋病预防知识。
24
3.预防母婴传播
(1)发生HIV感染的妇女应避孕。
(2)当母亲有HIV感染时应停止母亲授乳,
改换别的方式喂养婴儿。
25
4.发生HIV职业暴露,紧急处理
皮肤有伤口,局部反复轻轻挤压,尽可能挤 出伤口处血液,用大量清水或盐水冲洗伤口 ,后用消毒液(75%究竟、0.5%碘伏)消毒 伤口并包扎 对暴露物的传染性和暴漏程度评估,及时上 报,及时救治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传 播 。血液传播途径包括输血与输注血液制品及注射、 刺伤、共用牙刷或剃刀、外科器械等。
3.易感人群:抗-HBs阴性者
高危人群: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 HBsAg阳 性者的家属、反复输血患者、血液透析患者、多个 性伴侣者、静脉药瘾者、接触血液的医务工作者等 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力。
的病毒颗粒:小球形颗粒、柱形颗粒、大球 颗粒(Dane颗粒,乙肝病毒完整的颗粒)
HBV的抵抗力较强,对温度、干燥、紫外线及 一般浓度的消毒剂均能耐受 121℃高压灭菌20min,100 ℃干烤1h、100 ℃直接煮沸2min均能灭活HBV
29
流行病学
1.传染源:急、慢性患者和无症状慢性携带 者
40
可通过血液传播的其他疾病
巨细胞病毒-人类疱疹病毒属的一种DNA病毒
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感染:RNA病毒
梅毒:4℃ 3~6天失去活力,不再具有传染性
疟疾:
弓形虫病: 其他
41
输血传播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严格筛选献血者 严格进行血液病毒标志物的筛选检测
加强采血和血液制品制备的无菌技术操作
鸡尾酒疗法: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非核苷类逆转
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三大类药物联合搭配使用。
22
(二)预防
1.预防血液传播:
(1)戒毒;对静脉吸毒实施标本兼治。 (2)手术、注射、拔牙均需使用严格消毒的器具。 (3)需防止剃须、穿耳、文身、刷牙时交叉感染。 (4)防止外伤时接触污染血液。 (6)采血和输血应规范操作,严格消毒。 (7)对血源严格管理,提供无偿献血。 (8)严格进行血液检验,加强血液检验质量控制。 (9)加强对医护人员和血站、实验室人员的培训,提高 23 自我保护意识。
5
HIV 的 传 播 途 径 性接触传播 血液传播 母婴传播
6
温馨提示:日常行为是不会传染艾滋病的!!
7
临床表现
急性HIV感染:2~6W后发热、全身不适、头 痛、淋巴结肿大等,持续3W后消失 无症状HIV感染:平均8~10年 艾滋病:艾滋病相关综合症、机会性感染、 继发性肿瘤、HIV脑病
26
二、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所致的病毒性传染 病,包括甲、乙、丙、丁、戊、庚型肝炎病 毒(HAV、HBV、HCV、HDV、HEV、HGV) 临床表现 发热、乏力、食欲减退、恶心、 黄疸、肝肿大、肝区压28
乙型肝炎
病原学:属嗜肝DNA病毒,体内存在3种形式
8
9
10
11
12
恶病质
13
14
15
三、HIV感染/AIDS的实验室诊断
(一)检测方法
1.HIV病原检测 病毒分离 p24抗原检测
HIV病毒核酸检测(NAT)
16
2.HIV抗体检测
酶标法(ELISA):
颗粒凝集法(PA):
快速试验(RT):
免疫荧光法(1FA):
免疫印迹法(WB):
30
31
临床表现
急性肝炎 慢性肝炎 重型肝炎 淤胆型感染 肝炎后肝硬化
32
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检查 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检测 HBV DNA检测:早期感染的最直接证据 其他检查:血氨、尿常规检查等
33
治疗原则
抗病毒治疗 护肝治疗 支持对症治疗 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等的治疗
36
流行病学
全球分布,无明确地理界线。 我国正常人群中抗-HCV阳性率为1.35%,个体 献血者为13.6%,个别地区更高。 传染源:急、慢性患者和无症状HCV携带者 传播途径 1.通过输血或血制品传播 2.母婴传播 3.其他
37
临床特点
急性病型肝炎的潜伏期平均为7.4周,多数起 病较隐匿,症状较轻,仅有乏力、纳差、腹 胀,ALT升高,抗-HCV阳性,HCV-RNA阳性, 有的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仅有ALT升高。 约50%~60%转化慢性肝炎,常见肝衰竭,癌 变
17
(三)HIV抗体检测程序
1.初筛实验:HIV抗体检测。常用的检测方
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
18
2.确认试验 为对筛查结果予以确定的检测方
法,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免疫印迹法 (WB) 、条带免疫 试验(LIA)及免疫荧光试验 (IFA),其中以免疫印迹法
最为常用。
19
20
检测结果的处理
加强对血液制品的病毒灭活 合理用血,大力提倡成分输血和自身输血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