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技术指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技术指南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技术指南》编制组
二〇一九年十月
项目名称: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技术指南
项目统一编号:
本规范起草单位:河北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北京科技大学。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
目录
1项目背景 0
1.1项目来源 0
1.2工作过程 (1)
1.2.1现状调研 (1)
1.2.2资料收集与整理 (1)
1.2.3标准制订 (1)
2标准编制研究 (2)
2.1已有标准现状 (2)
2.1.1现行人工湿地相关标准 (2)
2.1.2现行人工湿地相关标准人工湿地设计参数分析 (3)
2.2现场调研情况 (10)
2.2.1河北省霸州市石沟干渠生态砾石床湿地水体净化工程 (10)
2.2.2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龙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14)
2.2.3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生态砾石床 (17)
2.2.4河北省沧州南大港污水处理厂 (20)
3标准主要技术内容 (24)
3.1标准适用范围 (24)
3.2标准章节主要包含的内容 (24)
3.3术语和定义 (24)
3.4主要技术说明 (24)
3.4.1术语定义 (24)
3.4.2设计要求 (25)
3.4.3预处理 (27)
3.4.4人工湿地系统 (28)
3.4.5施工和验收 (34)
3.4.6运行与管理 (36)
1项目背景
1.1项目来源
自19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工湿地发展经历了研究与探索、应用和提升阶段,如今,人工湿地技术在生活污水、养殖废水、工业废水、农业退水、河水、黑臭水体等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推广和规范该技术,2009年及2010年住建部和环保部分别发布了人工湿地相关技术规范。

因此,在人工湿地的设计、运行与管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为深入推进水污染防治,打好碧水保卫战,我省水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制定了《河北省碧水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 2018-2020年) 》,明确以水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 着力开展八大专项行动,多次提出实施人工湿地工程建设,以保持优良水质不退化,不达标控制单元确保水质按期达标:其中“大运河生态带”中要求“以卫运河、南运河、北运河等重污染河流为靶向,加快实施人工湿地建设等治理项目,加强生态流量保障工程建设”,“(三)河流湖库流域综合治理专项行动——修复水生态空间”中提出“实施生态缓冲带保护修复工程、人工湿地工程建设”,“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控制单元,要加大保护力度,针对性实施人工湿地和初期雨水收集处理等工程,进一步削减入河(湖)污染负荷,保持优良水质不退化;全力推进滹沱河、龙河、凤河、沧浪渠、滏阳河等重污染河流(河段)环境治理攻坚,强化污染源头治理……人工湿地建设等措施,确保水质按期达标”等。

我省《关于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意见》中提出:(1)安装傍水村庭院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2)开展河流湿地建设,优先启动府河、漕河、瀑河、萍河、唐河、孝义河、潴龙河等汇入雄安新区前,在行洪范围外生态湿地项目建设。

此外,河北省已发布《大清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13/2795-2018)、《子牙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13/2796-2018)、《黑龙港及运东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13/2797-2018)三部地方标准。

这些都对流域水污染防治提出新要求,更是为水质净化提出了新挑战,也推动了人工湿地技术的应用。

因此,在已有的地方经验基础上,以国家行业标准为依托,因地制宜的制定河北省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技术指南具有重要意义。

1.2工作过程
1.2.1现状调研
标准编制组于2019年7-8月赴本省和外省进行调研考察,考察内容为采用人工湿地技术的污水处理、河道治理等生态工程,调查包括项目建设前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实施情况,项目工艺参数如处理水量、湿地类型、填料选择、植物栽种等,项目施工过程中构筑物的主要技术指标,如坡度、补水管、排水管的布置等,项目竣工的验收程序及环境影响相关的主要技术指标。

与项目运行方调研建设后湿地工程的运行情况、进出水水质指标、各运行单元的去除率,运行维护中的关键要点及维护状况。

在调研过程中,标准编制组还与项目设计、施工相关方代表进行了交流,广泛听取了各方面代表和专家的建议和意见。

1.2.2资料收集与整理
标准编制组收集了北京、山东等部分省份人工湿地设计、竣工验收相关标准,收集查阅了泰国、德国等国外发达国家生态工程相关标准。

结合所调研的正在施行湿地工程的在线监测数据,基本掌握了人工湿地技术的主要工艺流程、污染物净化特点及运行管理现状等,为标准的起草奠定了基础。

1.2.3标准制订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标准编制组通过研究人工湿地的主要工艺设计、净化效率、运行管理维护、竣工验收等主要关键环节,并参考国内外相关排放标准及国内外现有的最佳实用工艺,确定了标准建议参数。

2019年10月,标准编制组完成《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

2 标准编制研究
2.1 已有标准现状
2.1.1 现行人工湿地相关标准
我国已发布的人工湿地相关导则、规程和规范以及发布机构和发布时间如下表所示。

表1 我国目前已发布施行的标准
从表1可见,我国最早的人工湿地相关技术标准是于2009年由住建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编制并发布的。

近年来发布的标准包括天津市人工湿地技术规程、山东省人工湿地技术指南和广东省人工湿地技术规范。

广东省人工湿地技术规范只含有水平流湿地的设计,并不包括垂直流湿地的设计,山东省人工湿地技术指南将潜流湿地不作区分,统一推荐设计参数。

青海省人工湿地技术标准内容主要是针对复合潜流湿地设计推荐的设计参数。

按地区看,华东地区的标准最多,包括山东人工湿地技术指南、江苏人工湿地技术规程、上海人工湿地技术规程等,华南地区有广东人工湿地技术规范,华
发布年份 发布机构 适用水体
标准名
2009 住建部 生活污水、二级出水及其他类似性质出水 RISN-TG006-2009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
术导则
2010 环保部 HJ 2005-2010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2011 宁夏自治区质监局 DB64/T 699-2011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规范
2012 上海市建设交通委 DG/TJ08 2100-2012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规程
2012 浙江省质监局 DB33/T 868-2012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
术规范
2014 江苏省住建厅 DGJ32/TJ 168-2014 有机填料型人工湿
地污水处理技术规程
2015 青海省质监局和环保厅
DB63/T 1350-2015 河湟谷地人工湿地污
水处理技术规范
2016 北京市质监局 DB11/T 1376-2016农村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2019 天津市住建部 DB/T 29-259-2019 天津市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规程
2017 广东省质监局 DB44/T 1995-2017水解酸化-人工湿地无动力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2010 云南省质监局 低浓度污水 DB53/T 306-2010 高原湖泊区域人工湿地技术规范
2018
山东省质监局
微污染水体 DB37/T 3394-2018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技术指南
北地区有北京人工湿地技术规范和天津人工湿地技术规程,西南地区有云南人工湿地技术规范,西北地区有青海人工湿地技术规范和宁夏自治区人工湿地技术规范。

2.1.2现行人工湿地相关标准人工湿地设计参数分析
表2、表3、表5、表6和表7列出了各个技术标准中垂直流人工湿地和水平流人工湿地的设计参数,可以看到水平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流人工湿地设计指标有悬浮物SS浓度、COD Cr负荷、BOD5负荷、水力负荷、水力停留时间、床体深度、核心处理层厚度和核心层粒径范围。

COD Cr负荷、BOD5负荷指的是单位面积人工湿地可削减的有机污染物质量,常用于计算人工湿地床体面积。

水力负荷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人工湿地接纳的污水量。

水力停留时间指水在人工湿地处理区总容积内的平均停留时间。

表9统计了各个技术标准对植物种类选用、种植密度和种植时间的要求。

人工湿地工程设计主要是面积设计计算,但是要保证良好的处理能力,湿地系统的设计深度、填料性质和粒径、植物种类等因素也非常重要。

一、人工湿地负荷设计:
1.进水SS指标和有机污染负荷指标
悬浮物SS会在湿地基质的空隙中积累,为了保证湿地正常运行,必须控制进水SS浓度。

污染负荷指标通常有COD Cr负荷(有机负荷)、BOD5负荷(有机负荷)和其他污染(氨氮、总氮和总磷)负荷。

如表2所示,北京规范、浙江规范和山东指南中没有对潜流人工湿地的进水SS浓度做出规定,云南规范的SS浓度最高限值为400 mg/L,明显高于其他标准,这与表7中其较大的基质粒径范围对应。

环保部规范和广东规范对水平流人工湿地的进水SS浓度要求值最低,为60 mg/L。

表2 各标准对潜流人工湿地进水SS浓度的限值
各标准对潜流人工湿地进水SS浓度的限值(单位:mg/L)
环保部规范广东
规范
住建部
导则
上海
规范
宁夏
规范
江苏
规范
云南
规范
天津
规范
水平流60 60 100 100 100 80 400 80
湿地
垂直流
80 无
湿地
如表3中两种潜流湿地的污染负荷指标中,大部分标准的污染负荷指标设计值仅推荐了COD Cr负荷或BOD5负荷的其中之一,广东规范和云南规范对两种指标都有推荐值。

对于垂直流湿地,江苏规程的最高COD Cr负荷可达90 g/(m2·d),而导则的最高COD Cr负荷为20 g/(m2·d)。

对于水平流湿地,最高的COD Cr负荷限值为广东规范的50 g/(m2·d),而导则的最高COD Cr负荷为16 g/(m2·d)。

各标准建议两种湿地的BOD5负荷,大部分的设计值在12 g BOD5/(m2·d)以下。

Li统计分析中国人工湿地,报道了对1990-2015年运行超过三年的人工湿地工程的数据分析结果,发现垂直流湿地的负荷范围为10.6-55.3g BOD5/(m2·d),而西方国家普遍为6-10 g BOD5/(m2·d)。

表3 各标准对潜流人工湿地有机污染负荷建议值
宋丽丽等统计了全国各个地区的生活污水ρ( BOD5)/ρ( COD Cr)比值,全国的ρ( BOD5)/ρ( COD Cr)平均值为0.45,华北地区ρ( BOD5)/ρ( COD Cr)平均值为0.46,华东地区ρ( BOD5)/ρ( COD Cr)平均值为0.42,华南地区ρ( BOD5)/ρ( COD Cr)平均值为0.49,西北地区ρ( BOD5)/ρ( COD Cr)平均值为0.44。

使用各地区的ρ( BOD5)/ρ( COD Cr)平均值用于COD Cr负荷与BOD5负荷的换算,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各标准对潜流人工湿地有机污染负荷计算值
表4中数据显示,华北地区的北京规范和西南地区的云南规范的污染负荷低于国家环保部规范中的最小污染负荷值,北京规范的取值与住建部导则较为接近,而上海规程和江苏规程的最大污染负荷值很大程度超过了国家环保部规范的最大值,导致这种差距的原因应当是由于人工湿地设计的床体深度、选择的基质材料以及气候的差异造成的,对于垂直流湿地,上海规程建议粒径范围是2-6mm,而北京规范推荐的粒径范围为0.2-5mm,北京规范和上海规范其他设计指标比较接近,推测应当是污水性质不同和气候影响使得规范中推荐的污染负荷设计值不同。

2.潜流人工湿地的水力学指标
本文中提及的人工湿地标准的适用对象,都是生活污水、二级出水、或类似性质污水。

从表5中看出垂直流人工湿地的水力负荷设计值普遍高于水平流人工湿地,垂直流人工湿地的水力负荷通常在1000 L/(m2·d))以下,水平流人工湿地通常在500 L/(m2·d))以下。

各个标准之间差异明显。

水力停留时间指污水在人工湿地内的平均驻留时间,主要和污水流量、湿地床体体积及基质空隙率有关。

各个标准中两种潜流人工湿地的水力停留时间差别不大。

表5 各标准对潜流人工湿地水力负荷建议值
注:a指面积不受限情况下水力负荷值;b指面积受限情况下水力负荷值如表6所示,各标准中垂直流湿地的水力负荷有明显不同。

西南地区的云南规范和西北地区的宁夏规范中水力负荷范围与环保部规范相近和保持一致,推荐的设计值应与设计人口规模及经济发展状况相符合。

水平流湿地的水力负荷除山东指南外,大部分标准的建议设计值都环保部规范的建议范围内。

山东指南的适用对象为微污染水体,水力负荷最大值超过环保部规范的建议值。

与环保部规范相比,华北地区的北京规范和天津规程、华东地区的上海规程及浙江规范和华南地区的广东规范的水力负荷最大值小于其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建议的最小值,这可能归因于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浙江省和广东省已执行或即将执行的更高的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而江苏规程使用的是有机填料并且核心处理层厚度更大,水力负荷范围则超过环保部规范建议的最大值。

二、人工湿地深度设计:
比较不同标准的人工湿地床体深度和核心处理层厚度,如表6所示。

大多数标准中垂直流流人工湿地床体深度至少为800 mm,最大值为2000 mm,核心处理层厚度至少为400 mm。

宁夏规范的床体深度范围最大,为1600-2000 mm。

垂直流湿地床体深度一般须根据冬季环境温度、植物种类和根系生长深度确定,以保证湿地床中必要的好氧条件和一定的保温效果。

深度越大,水平流湿地和垂直流湿地容水量越大,间歇运行的垂直流湿地好氧条件越好,但提高了单位面积的成本,并且更换基质难度大、成本高,维护困难。

水平流湿地深度至少为600 mm,最大值为2000 mm。

大部分标准缺少对核心处理层厚度的建议。

表6 各标准对潜流人工湿地深度建议值
三、填料性质和粒径要求:
核心处理层的基质粒径也是影响处理效率的关键设计指标。

人工湿地基质的粒径是人工湿地设计的重要参数,一方面,粒径的大小影响湿地比表面积,粒径越小,基质床体比表面积越大,对污染物的吸附效果越好,且越有利于微生物的附着生长。

如表8所示,Pelissari等在孟加拉国达卡市进行了垂直流人工湿地中试试验,基质粒径为3-8 mm ,COD Cr去除率只有63.8%,效果不太好,Paing 等在法国调研169个垂直流人工湿地,其中18个使用小粒径砾石的紧凑型垂直流人工湿地表现相对较好,COD去除率达到了80%以上。

另一方面,粒径的减小,降低了湿地床体的水力传导性,增加了湿地堵塞风险。

潜流人工湿地最常选用的基质粒径范围是4-16 mm,对于水平流人工湿地,在进水配水区和出水集水区需要使用更大粒径的基质。

北京规范和宁夏规范要求填料粉末含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值,但没有给出具体要求。

丹麦指南要求粘土和淤泥(颗粒小于0.125 mm)的含量必须小于0.5%,可供参考。

住建部导则和广东规范要求填料粒径符合级配曲线范围,但广东规范没有给出级配曲线。

表7 各标准对潜流人工湿地填料层粒径的建议值
表8.典型垂直流人工湿地的数据比较
四、人工湿地对植物的要求:
表9 各个标准中对于植物种类、数量、种植时间的要求
各标准对人工湿地的植物部分提出植物种类选用、种植密度、种植时间、种植方法、植物驯养和植物管理等方面的建议,住建部导则、上海规程、江苏规程对植物部分的描述相对更细致。

各标准对人工湿地选用植物的要求可以总结为耐污去污能力强、根系发达和生物量大、移植成活率高、耐寒、抗病害、兼顾观赏性和经济性的六个特性,部分标准提及其中三至四点。

如表9所示,芦苇、香蒲、菖蒲、水葱为各规范均推荐选用的人工湿地植物,环保部规范、上海规程、江苏规程、浙江规范、广东规范中提及的植物种类数量较多。

表9中,各标准对单位面积栽种的植物数量建议范围存在差异,地方标准中,云南规范的植物种植密度最小,住建部导则对芦苇的建议种植密度最小,其理由是挺水植物生长繁殖速度快,种植初期密度不宜过大[1] 。

除未给出种植时间的标准,各标准都建议在春季栽种植物,上海规程和广东规程提及越冬期可以栽种植物,可能与当地气候有密切关系,江苏规程提及春季栽种最为适宜,实践证明8月底前栽种均可以成活。

环保部规范、住建部导则、上海规程、江苏规程、云南规范、宁夏规范、青海规范给出了植物栽种移植的方式。

住建部导则、宁夏规范、青海规范提及了植物种植后驯养的方法。

在植物收割方式上,大部分标准规定为定期收割,浙江规范为衰败后及时收割,北京规范为越冬期保存,到开春后收割。

综合来看,部分标准还需要对人工湿地的植物维护管理部分进行更详尽的规范说明,补充植物种植时间和植物的驯养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并且各标准可以结合本地气候特征和生态环境情况,参考实际工程和科研结果,确定可以选用的植物种类、不同植物合适的种植密度范围和成活率高的种植时间范围。

五、标准中的其他设计要求
基质材料通常选用砂、砾石、沸石和石灰石等一种或多种填料组合。

大部分标准未明确规定运行方式,部分提及适当采用间歇运行防堵塞,上海规程和广东规范规定可以采用连续运行、间歇运行和潮汐运行三种运行方式。

只有北京规范对间歇运行的时间进行说明:对于连续流运行的湿地池体,至少每月降低一次湿地水位,实施间歇运行3-5天。

设计使用年限仅有北京规范和山东指南提及,北京规范的设计使用年限为
30年,山东指南建议是质保期一般为2年。

2.2现场调研情况
2.2.1河北省霸州市石沟干渠生态砾石床湿地水体净化工程
一、基本信息
1.工程名称:霸州石沟干渠生态砾石床湿地水体净化工程。

2.建成时间:2018年9月。

(累计建设时长约12月)
3.地理位置:116.679634(经度)39.055141(纬度)
4.处理对象:河道水(来自中亭河)。

(中亭河接受水体主要是污水处理厂排放的尾水和夏季初期雨水)
5.处理水量:设计处理11万吨/天(由于工业废水排放标准趋于严格,大量工厂停产,对污废水处理设施进行提标改造,实际处理水量小于设计水量)。

6.运行方式:连续运行。

7.排放标准:出水排入石沟干渠。

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地表V类水(COD≤40 mg/L、氨氮≤2.0 mg/L 、总磷≤0.4 mg/L)。

达到《大清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13/2795-2018)中一般控制区排放限值(COD≤40 mg/L、氨氮≤2.0 mg/L 、总氮≤15 mg/L 、总磷≤0.4 mg/L)。

二、工艺技术及运行情况
1.设计依据: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导则》(RISN-TG006-2009);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05-2010);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修订(建2 标[001]77 号);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
《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 版);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 版)。

2.核心工艺情况
1)湿地类型:生态砾石床+多级植物碎石床(水平流人工湿地)。

2)湿地总面积:52500 m2。

3)湿地数量:生态砾石床2块(采用生物绳填料(辫带式填料))。

多级植物碎石床共有5组(并联),分别为S1~S5。

3.整体工艺流程
图1 水体净化工程工艺流程图
1)预处理:本工程通过水流自身的重力作用将河水引入格栅间。

2)生态砾石床(一级):格栅间出水进入生态砾石床。

图2 生态砾石床构造
3)多级水平流人工湿地:生态砾石床出水进入多级水平流人工湿地,出水
进入石沟干渠。

图3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构造
4.工艺设计
1)生态砾石床:共2座(并联),采用生物绳填料(辫带式填料),深4m,填料长约2m。

生态砾石床从底部通过,表面覆土并种植花草,四周设置检查井。

2)多级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共5组(并联),分别为S1~S5。

S1:有2座两级芦苇碎石床并联而成。

S2:有2座两级芦苇碎石床并联而成。

S3:有2座两级芦苇碎石床并联而成。

S4:有1座三级植物碎石床,1级种植芦苇,2级种植香蒲,3级种植千屈菜。

S5:有10座三级植物碎石床,1级种植芦苇,2级种植香蒲,3级种植千屈菜并联而成。

3)水力负荷:最高达2.4 m/d。

4)碎石床填料深度:1.3 m,水位深度:1.2 m,常保持在填料表面以下。

5)碎石床填料种类:碎石。

6)碎石床填料粒径:进水区和集水区为40-50 mm碎石,主体区为20-40 mm 碎石。

7)工程坡度:1%;水头损失:约20 cm。

8)植物种类:芦苇、香蒲、千屈菜。

9)种植密度:16株/m2。

10)植物管理情况:未发生病虫害。

千屈菜生长情况不佳,补种一次。

每年的常规植物收割时间是秋季。

4.湿地常规监测指标、频次和水质情况
1)监测指标:COD、氨氮、pH。

2)监测频次:每月1次
3)湿地进出水质情况:
表10 2018年湿地监测数据汇总
表11 2019年湿地监测数据汇总
5.湿地运行管理要点
1)湿地管理人员:主要由霸州当地农办和水体净化工程施工单位负责,现场约10余人左右。

2)工程调试:调试期约1个月,直接接入河水,不需要先通清水养植物,但是需要通过闸阀控制湿地内的水位。

水流24小时不间断,均为活水。

刚种植植物时,建议高出碎石床10cm,便于植物存活。

3)常规运行:控制水位低于碎石床10cm,防止水绵等藻类受到阳光照射后大量生长。

4)冬季运行管理:冬季先把水位抬高,让水面结冰,结成约10 cm的冰盖,
随后降低水位至填料表面下,正常运行。

5)依据《石沟干渠湿地项目运行维护手册》对现场进行管理维护。

三、其他情况
1.湿地工程竣工验收程序
工程质量进行了验收,2018年5月建成,6月可以正常运行,出水达标,12月完成验收。

2.目前人工湿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设计排放出水的COD和氨氮可以被很好地控制,出水总氮能低于地方标准限值,但不能保证低于地表水V类水的限值;当夏季雨水充足导致水位升高,水绵等藻类生长迅速。

现场人员建议水平流湿地(植物碎石床)使用较大粒径的填料,避免产生长期运行后湿地发生堵塞而更换填料的工程费用,依据维护手册,遇到湿地发生轻微堵塞可对湿地进行落干数天。

2.2.2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龙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一、基本信息
1.工程名称:安次区龙河(东张务闸-冀津断面)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2.地理位置:E 39.404303,N 116.802507
3.建成时间:2018年10月(累计建设时长11月)
4.处理对象:河道水
5.处理水量:3万吨/天
6.运行方式:连续运行
7.排放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表V类水
8.占地面积:约94000 m2
二、工艺技术及运行情况
1.设计依据: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05-2010)
主要参考指标为水力负荷≤0.5m/d,本湿地水力负荷为0.4m/d。

2.核心工艺情况
1)湿地类型:两级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表面流人工湿地
2)湿地总面积:总有效面积为82000m2
3.整体工艺流程
该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由预处理、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表面流人工湿地组成。

1)预处理:采用高效沉淀工艺,主要为去除SS和TP。

在进水水质较差时,投加絮凝剂。

2)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共有6组(S1~S6),总有效面积为62000 m2,每组由若干座(S18座,S2~S67座)两级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并联组成,两级分别种植芦苇、香蒲,种植密度25株/m2,S1每级长38 m宽15 m;S2~S6每级长48 m宽16 m。

3)表面流人工湿地:总面积20000 m2,靠近河岸处种植挺水植物(芦苇、香蒲),远离河岸处种植沉水植物(狐尾藻、眼子菜)并种植浮水植物(荷花、睡莲)作为景观植物。

4.水质情况
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进水为劣V类水体,工程建成一年,出水均达到GB3838-2002地表V类水标准。

详细的COD Cr、SS、NH3-N、TP等水质情况见安次区人工湿地水质监测报告。

除此之外,根据现场运营人员反馈,进水TN在15 mg/L左右,出水在1~2 mg/L,去除效果很好。

5.工艺设计参与与运行情况
1)水平流湿地设计水力停留时间:2.3 d;水力负荷:0.4m/d。

表面流湿地水力负荷:1.5m/d.
2)填料深度:1.4 m;有效水位深度:略低于填料表面。

3)湿地填料种类、粒径范围、级配情况(以S1碎石床为例)
进水区:2 m,采用碎石填料(粒径40~100 mm)
主体区:34 m,前26m采用碎石填料(粒径16~32 mm),后8 m采用沸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