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推动和平与发展 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推动和平与发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战争的危害,知道抗日战争为人类和平所作的贡献;理解威胁和平的因素,恐怖主义的危害,认识世界发展的不平衡性。
能力目标:能够理解人类为和平所作的努力;辩证地分析影响人类发展的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全球观念、增强忧患意识,维护世界和平,为中国的和平崛起而奋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维护世界和平的做法,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教学难点:消除贫困。
●教法与学法
教法:案例分析法。
学法:合作学习探究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上网查找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材料,制作适合本课实际需要的课件;划分学习小组,做好课前预习提示。
学生准备:围绕课题,做好预习,动员大家积极参与进来。
●教学过程
环节一:阅读材料,自主感悟
千百年来,不同肤色、族群的人们在这个星球上繁衍生息,发展壮大,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落后走向先进,从野蛮走向文明。
在发展的过程中,人类遇到过各种困难、挫折,甚至灾难,但从未停止携手共进的脚步;人类之间有过矛盾、冲突,甚至战争,但从未放弃对和平的追求。
人类的命运彼此相依,未来需要共同守望。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样的主题?
教师:当今世界和平来之不易,为了谋求和平的环境,人类作出了哪些努力?为了促进发展,世界各国又采取了哪些措施?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推动和平与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一段材料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便新课的讲解。
】
环节二:自主学习,解读新知
读一读:阅读教材,填空,圈出一些关键词,把自己认为是疑难的问题勾画出来。
看谁最先完成,限时10分钟。
1.回顾历史,战争让人类付出了惨痛代价,给人类带来了难以忘却的伤痛。
2.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全球性战争,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浩劫。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__________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也得到了国际社会广
泛支持。
(3)正是在世界各国__________的共同奋战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终才取得胜利。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追求和平日益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饱受战争之苦的各国人民看到战火导致的满目疮痍、生灵涂炭,看到人们在战争中失去家园、流离失所,也看到核武器的使用所带来的毁灭性后果,深深感受到和平发展的可贵。
(2)当今世界,人们越来越致力于以__________代替武力解决争端。
成立联合国,不断建立健全维护和平的机制;派驻维和部队;签署核不扩散条约……人类运用多种方式维护和平,为实现和平不断进行新的探索。
(3)世界上维护和平的力量不断壮大,__________成为时代的主题。
4.威胁和平的种种因素
(1)世界整体上维持和平的态势,但战争的阴影从未远离。
局部战争与冲突从未间断,霸权主义、民族问题、宗教冲突、领土争端和恐怖主义等威胁__________的种种因素依然存在。
(2)__________日益成为威胁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
恐怖主义违背人类的道义和规则,严重威胁普通民众的生命安全,造成社会动荡不安,与世界人民追求和平的愿望背道而驰。
5.实现和平需要每个人的努力
在这个世界上,有无数人在默默地守卫和平,让我们拥有安宁的生活。
我们要看到和平来之不易,珍惜今天的和平,积极表达爱好和平的愿望,主动承担维护世界和平的__________,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6.消除贫困的重要性
消除__________,让人们都过上幸福的生活,平等和有尊严地在健康的环境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和平、公正、包容的社会,是当今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发展课题。
7.导致贫困的国家越来越贫穷的因素
(1)世界经济发展__________现象仍然存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差距仍然很大。
(2)频发的战争、恶劣的__________、落后的教育等诸多因素使许多国家仍然难以摆脱贫困。
由此衍生的饥饿、疾病、社会动荡等一系列问题,阻碍着人类的发展。
8.面对问题,世界各国积极行动,消除贫困取得了阶段性成果(1)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设立了__________的减贫目标。
(2)各国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消除贫困的__________,为促进整个世界的发展而努力。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并与同桌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提炼本课知识要点。
)
【设计意图:出示预习提纲,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答案均来自书本,使学生对书本知识有一个初步了解,更好地把握重点,提
高效率。
】
环节三:聚焦主题,合作探究
友情提示:结合教材内容和探究题,与合作伙伴在小组内或跨组讨论,展示交流自学成果,解决自己在预习中存在的疑惑,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
组长帮助有展示、点评任务的同学高效完成任务。
合作探究一:维护世界和平
多媒体课件出示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和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等仆从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5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英国、中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探究:
(1)中国人民在这次战争中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2)这次战争结束后,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什么?
师生总结: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
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追求和平日益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设计意图:出示材料,帮助学生探究认识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使学生树立爱好和平的意识。
】
合作探究二:推动可持续发展
联合国在1992年12月22日会议上通过47/196决议,决定自1993年起把每年10月17日定为国际消除贫困日,用以唤起世界各国对因制裁、各种歧视与财富集中化引致的全球贫富悬殊族群、国家与社会阶层的注意、检讨与援助。
每年联合国为此纪念日订立主题。
探究:
(1)为什么联合国如此重视消除贫困?
(2)导致贫困的国家越来越贫穷的因素有哪些?
师生总结:
(1)消除贫困,让人们都过上幸福的生活,平等和有尊严地在健康的环境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和平、公正、包容的社会,是当今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发展课题。
(2)①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仍然存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差距仍然很大。
②频发的战争、恶劣的自然环境、落后的教育等诸多因素使许多国家仍然难以摆脱贫困。
由此衍生的饥饿、疾病、社会动荡等一系列问题,阻碍着人类的发展。
【设计意图:出示材料和设问,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思考的能力。
】
环节四:回顾总结,情感升华
1.构建知识框架。
学生小组内交流,思考讨论,分组探究,以小组为单位构建知识体系,做好知识回扣。
选出代表发言,归纳总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分析归纳进行引导、点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设计意图:构建知识框架,让学生理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重点,便于巩固所学知识。
】
2.谈学习后的收获和困惑。
(提示:可从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或者收获方面进行回答。
)
学生盘点自己的收获与困惑。
我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还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困惑。
今后,在生活中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通过知识框架,整体把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
3.教师寄语。
本节课重点学习了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可持续发展两部分内容,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珍惜今天的和平,主动承担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责任。
●板书展示
●课堂作业
1.在世界文明史的5000多年里,人类经历了大小14550多次战争,和平期仅为392年,如果把这5000多年当作一天来计算,在24小时中,就有23小时在打仗。
20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灾难深重的世界大战,先后有几十个国家卷入战争,几千万人死于战争。
这说明()
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B.战争让人类付出了惨痛代价,给人类带来了难以忘却的伤痛
C.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没必要了解战争的危害
D.战争是人们现代生活的主流
2.当今世界,人们为实现和平不断进行新的探索,世界上维护和平的力量不断壮大,和平成为时代的主题。
下面做法中有利于促进和平的有()
①签署《核不扩散条约》
②派驻维和部队
③联合国的成立
④多国进行反恐演练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美国政府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退出巴黎气候协定、退出联合国多个组织机构;公然否认由世界各大国背书且有着国际法效力的伊核协议。
这些举动遭到了全世界的反对,也包括美国传统盟友的一致反对。
这说明( )
A.各类事件考验着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整个世界复杂多变
B.我国为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做着不懈的努力
C.国际形势缓和的大趋势已经改变
D.世界格局不再是多极化趋势
4.材料分析题。
自1993年起,每年的10月17日是“国际消贫日”,从2014年起,我国将每年的这一天设立为“扶贫日”。
1990年全球极端贫困人口有19亿,2015年降至8.36亿,其中,中国的脱贫贡献率超过70%,7亿多中国人在这期间摆脱了可怕的贫困陷阱。
世界银行中
国局局长曾说,如果没有中国扶贫工作的成功,联合国减少贫困的千年发展目标就难以实现。
(1)联合国减少贫困的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体现了什么?
(2)查阅资料,说说我国政府为消除贫困实施了哪些政策。
参考答案:
1.B
2.D
3.A
4.(1)①面对贫困问题,世界各国尤其是中国积极行动,消除贫困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②我国扶贫工作取得巨大成功,为解决世界贫困问题作出巨大贡献。
(2)如实施产业发展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扶贫小额信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