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 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 综合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初中化学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
1.镁、铝、锌、铁与稀盐酸或稀硫酸之间的反应规律及图象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镁、铝、锌、
铁与足量酸反应,氢气质
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象
B等质量的镁、铝、锌、
铁与足量酸反应,氢气质
量与酸溶液的关系图象
C等量酸与足量镁、铝、
锌、铁反应,氢气质量
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象
D等量酸与足量镁、
铝、锌、铁反应,氢气
质量与金属质量的关系
图象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等量酸与足量金属反应时,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金属活动性越强,产生氢气速率越快;
等量金属与足量酸反应时,金属活动性越强,产生氢气越快,
金属的化合价
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

大,产生氢气越多。

【详解】
A、等质量的镁、铝、锌、铁与足量酸反应,最终和酸反应生成氢气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铝、镁、铁、锌,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等质量的镁、铝、锌、铁与足量酸反应,反应的酸质量相等时生成氢气质量相等,最终
和酸反应生成氢气由多到少的顺序是铝、镁、铁、锌,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C、等量酸与足量镁、铝、锌、铁反应,最终生成氢气质量相等,由于镁比铝活泼,铝比锌
活泼,锌比铁活泼,因此反应时间由短到长的顺序是镁、铝、锌、铁,该选项对应关系正
确;
D、等量酸与足量镁、铝、锌、铁反应,最终生成氢气质量相等,当金属质量相等时,生
成氢气质量由大到小是顺序是铝、镁、铁、锌,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C。

【点睛】
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
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分析下列图像与对应的实验操作,合理的是()
A.向两只装有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镁与铁,则图中a线表示的是加入镁对应的变化
B.用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制取氧气,a线表示的是没有加入二氧化锰的变化图,b线表示的是加入二氧化锰的变化图
C.将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该图表示的是生成沉淀与加入氢氧化钠的关系
D.向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的氧化铜,该图表示的是烧杯
中溶液总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Mg+H SO= MgSO+H↑A、因为稀硫酸的质量相同,设溶质硫酸的质量为98g,根据
2442 Fe + H SO=FeSO+H↑计算可知,镁与稀硫酸反应后溶液增加的质量为22g,铁与和
2442
硫酸反应后溶液增加的质量为54g,故铁与稀硫酸反应后溶液增加的质量大,故A正确;
B、加入催化剂二氧化锰会加快反应速率,则b线表示的是没有加入二氧化锰的变化图,a 线表示的是加入二氧化锰的变化图,故B错误;
C、将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氢氧化钠优先与盐酸反应,当盐酸反应完后,氢氧化钠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沉淀,则沉淀不是一开始就生成的,故C错误;
D、烧杯中原本有溶液,则溶液质量起点不可能为零,故D错误。

故选A。

3.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B.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
C.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镁、铝至过量
D.向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不断地加入硝酸钾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时,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热,温度恢复至室温时,由于溶剂水减小,部分溶质析出,因此溶质质量减小,故正确;
B、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生成的逸散到空气中,所以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减小,由于二氧化锰中含有氧元素,所以最终氧元素质量分数不为0,故正确;
C 、足量的金属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是相等的,因为质量
相等的同浓度的稀硫酸中氢元素的质量相等,根据化学方程式:2Al+3H 2SO 4═Al 2(SO 4)
3+3H 2↑、Mg+H 2SO 4═MgSO 4+H 2↑,完全反应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大于铝的质量,故正
确;
D 、向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不断地加入硝酸钾,硝酸钾会溶解,溶液质量增加,氯化钠的
质量不变,根据溶液的质量分数=100% 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所以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会不断减小,直至硝酸钾在溶液中达到饱和,故错误。

故选:D 。

4.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
A .向一定量NaOH 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B .向H 2SO 4和CuSO 4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NaOH 溶液
C .向足量的锌粉、铁粉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D .向等质量的氧化钙、氢氧化钙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至过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向一定量NaOH 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发生反应:NaOH+HCl= NaCl+H 2O ,随着稀盐酸不断
加入,生成氯化钠的量逐渐增加,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也逐渐增大,但是当氢氧化钠反应完
以后,氯化钠质量不再增加,而稀盐酸还在加入,溶液总质量就不断增加,所以氯化钠的
质量分数就不断减小,故A 选项符合题意;
B. 向H 2SO 4和CuSO 4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直至过量,NaOH 溶液会先与稀硫酸发生
反应:2NaOH+ H 2SO 4=Na 2SO 4+2H 2O ,没有沉淀产生,直到硫酸完全反应,再发生2NaOH+
CuSO 4= Na 2SO 4+Cu(OH)2↓反应,这时才有氢氧化铜沉淀生成,故B 选项不符合题意;
C. 向足量的锌粉、铁粉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2442=Z Zn+H SO SO +H n ↑ ,
2442=F Fe+H SO SO +H e ↑,从方程式可以看出,氢气中的氢元素全部来自硫酸,因为锌
粉、铁粉是足量的,所以他们生成的氢气质量是相等的,又因为锌的活动性比铁强,所以
在变量控制是金属种类,其他因素都相同时,锌比铁反应剧烈快速,故C 选项不符合题
意;
D. 等质量的氧化钙(相对分子质量56)和氢氧化钙(相对分子质量74),氧化钙含有的
Ca 2+个数要比氢氧化钙多,酸的量充足,当这些钙离子全都转化为氯化钙时,氧化钙转化
为氯化钙的质量就比氢氧化钙转化为氯化钙的质量多,故D 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点睛】
对图像进行分析,一定要看清图像的横纵坐标,起点、拐点的含义。

5.大数据处理能及时获得更多的信息,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
B .向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
C .将等质量的铁片和镁片投入到足量稀硫酸中
D.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产生氯化亚铁溶液,溶液中铁元素的质量增大,盐酸反应完铁元素质量不变;故选项正确;
B、向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值不断减小,但不能小于7;故选项错误;
C、将等质量的铁片和铁片投入到足量稀硫酸中,镁片产生的氢气质量大,且产生的氢气速率快;故选项错误;
D、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选项错误;故选:A。

6.下列图象的对应关系合理的是( )
A.向pH=10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B.在久置的NaOH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C.分别向稀盐酸中加入等质量的Fe和Mg
D

在饱和的KNO
3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pH=10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入水,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pH值逐渐减小,无限的接近7,但是不会小于7,故A错误;
B、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久置氢氧化钠中存在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在久置的NaOH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氢氧化钠会先与盐酸反应,再与碳酸钠反应,所以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后,才会出现气泡,故B正确;
C、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的金属活动性强,所以镁的反应速率比铁的反应速率快,故C错误;
D、在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不会溶解,溶液的质量分数不会增大,故D错误。

故选B。

7.下列图象中有关的量的变化与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A B C D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向盐酸中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为mg时,pH<7,所得溶液显酸性,该选项错误;
B、向三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甲、乙、丙三种金属,甲、乙能和稀盐酸反应,丙不能和稀盐酸反应,则甲、乙的金属活动性比丙的强,该选项正确;
C、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加入催化剂时反应速率快一些,但是最终生成氧气质量相等,该选项错误;
D、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1℃升温至t2℃时,a、b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c仍然是饱和溶液,该选项错误。

故选:B。

8.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Zn和Fe
B.向一枚表面生锈的铁钉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取氧气
D.一定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答案】B
【解析】
【分析】
A、金属与酸反应时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因为酸的量相同,金属过量,故生成的氢气应该相等;根据金属不足时,生成氢气的质量与金属(+2价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生成等质量的氢气,消耗的锌多,故选项图象错误。

B、向表面生锈的铁钉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稀盐酸先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后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故选项图象正确。

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催化剂只能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故选项图象错误。

D、由于氧化钙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氧化钙反应消耗了饱和溶液中的水,而使饱和溶液因减少溶剂水而析出固体,饱和溶液的溶质、溶剂质量同时减少,所以溶液的质量减少,故选项图象错误。

故选:B。

9.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向氯化钾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B.在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石灰石
C.向盛有一定量稀硫酸的烧杯中不断加水稀释
D.将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粉分别与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向氯化钾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沉淀质量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然后不变,所以沉淀质量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然后不变,故A错误;
B、每100份质量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所以在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石灰石,溶液会逐渐增大,然后不变,故B正确;
C、稀硫酸是酸性溶液,酸性溶液无论如何加水稀释都不会变成中性或碱性溶液,pH不会大于和大于7,故C错误;
D、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镁的金属活动性弱,每54份质量的铝和足量的酸反应会生成6份质量的氢气,每24份质量的镁会与足量的酸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所以将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粉分别与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镁的反应速率快,铝生成的氢气多,故D错误。

故选B。

10.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分别与足量的镁、铁、锌三种金属反应,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产生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之间关系的是()
A.B.
C.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分别与足量的镁、铁、锌三种金属反应,生成氢气中的氢元素全部来自于硫酸溶质,金属分别都是足量的,所以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对应同一纵坐标);又因为三种金属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镁>锌>铁,所以反应速率镁>锌>铁,反应完所用的时间镁最少,其次是锌,最长是铁(反应结束的拐点对
应的横坐标:镁<锌<铁)。

故选B。

11.下列图象能够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镁粉、锌粉
B.将铜片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
C.将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
D.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用等质量的相同质量分数的盐酸分别与足量的镁粉和锌粉反应,由于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酸量相等故生成的氢气量会相等,镁的活动性强于锌,故对应的曲线是镁的比锌的斜率大,图像能够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
B、铜与硝酸银生成硝酸铜和银,每64份质量的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216份质量的银,反应后固体质量会增大,不会减小,没有加入铜时,固体的质量应为零,图像不能够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浓度变小,图像不能够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
D、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时,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从而导致水的量不断减少,直至为零,溶质质量减小为零,图像不能够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

故选A。

【点睛】
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确定正确的图像。

1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常温下,稀释KOH溶液
B.将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
C.足量粉末状和块状金属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D.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稀释后氢氧化钾溶液的pH不能小于7,选项A不正确;
B、浓硫酸有吸水性,随着硫酸浓度的减小,吸收水分的能力越来越小,且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不会为0,选项B不正确;
C、因为等质量、等浓度的酸溶液中,含有的氢离子数目相同,故生成的气体的质量相同,二者的接触面积不同,故反应的速率不同,选项C正确;
D、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液中水的质量减小,同时有氢氧化钙析出;且反应
放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溶液中有氢氧化钙析出,因此加入生石灰后氢氧化钙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增加,选项D不正确。

故选C。

二、中考初中化学流程图
13.黑白复印机用的墨粉中常添加Fe3O4粉末,Fe3O4是由Fe2+、Fe3+和O2-按1:2:4的个数比构成的。

如图是氧化沉淀法生产复印用Fe3O4粉末的流程简图。

已知第④步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保持不变。

(1)Fe3O4粉末在复印机的电磁场作用下能使墨粉形成字迹或图案,这不仅利用了Fe3O4有磁性,还利用了Fe3O4是______色。

(2)第②步加入试剂X,生成Fe(OH)2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3)在第③步反应中要控制通入O2的量,以使生成的Fe(OH)2和Fe(OH)3的质量比等于
______,才能确保最终生成Fe3O4,操作Y的名称为______。

【答案】黑 FeSO4+2NaOH=Fe(OH)2↓+Na2SO4 45:107 过滤
【解析】
【分析】
【详解】
(1)四氧化三铁是黑色的固体,而Fe3O4粉末在复印机的电磁场作用下能使墨粉形成黑色的字迹或图案,所以还利用了Fe3O4是黑色;
(2)通过题中的反应原理可以看出,硫酸亚铁和试剂X反应生成了氢氧化亚铁和硫酸钠溶液,结合复分解反应的原理可知,X是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了硫酸钠和氢氧化亚铁沉淀,化学方程式为:FeSO4+2NaOH=Fe(OH)2↓+Na2SO4;
(3)Fe3O4是由Fe2+、Fe3+和O2-按1:2:4的个数比构成的,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通入氧气后生成的氢氧化亚铁和氢氧化铁的个数比是:1:2,所以生成的Fe(OH)2和Fe (OH)3的质量比等于:(56+17×2):2×(56+17×3)=45:107;经过操作Y后,得到了氢氧化铁沉淀、氢氧化亚铁沉淀和硫酸钠溶液,所以操作Y的名称为:过滤。

故答案为:(1)黑;
(2)FeSO4+2NaOH=Fe(OH)2↓+Na2SO4;
(3)45:107,过滤。

14.高炉炼铁所需的原料有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等,其过程可用下图简要表示:
已知气体①、气体②和固体③均属于氧化物。

(1)气体②的化学式为_____。

根据氧化物的性质推测炉渣的主要成分为_____(填化学式)。

(2)炼铁高炉底部通过不同高度的出口分离铁水与炉渣(如图2所示)。

能实现渣铁分离的原因是是因为炉渣具有_____、_____的性质。

(3)反应Ⅰ~Ⅴ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_____个,属于分解反应的有_____个,属于置换反应的有_____个。

(4)高炉气体中含有多种成分,其中含量最高(占55%~60%)的是_____(填化学式),此外还含有25~30%的可燃性气体_____(填化学式),以及9~12%左右的_____(填化学式)。

【答案】CO CaSiO3熔点高密度比铁水小 3 1 0 N2 CO CO2
【解析】
【分析】
【详解】
(1)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所以气体②的化学式为CO,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依据氧化物的性质推测炉渣的主要成分为:CaSiO3;
(2)炉渣的出口在上方,铁水的出口在下方,所以炉渣具有熔点高、密度比铁水小的性质;
(3)Ⅰ是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合反应,Ⅱ是二氧化碳和碳高温生成一氧化碳,属于化合反应,Ⅲ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Ⅳ是氧化钙、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钙,属于化合反应,Ⅴ是碳酸钙高温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所以反应Ⅰ~Ⅴ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3个,属于分解反应的有1个,属于置换反应的有0个;
(4)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是氮气,所以高炉气中含有多种成分,其中含量最高(占55~60%)的是N2,此外还含有25~30%的可燃性气体CO,以及9~12%左右的CO2。

15.某种手机电路板中含有Fe、Cu、Au、Ag、Ni(镍,银白色金属)等金属,如图是某工厂回收部分金属的流程图。

(1)操作①中,使用的玻璃仪器除烧杯、漏斗外,还需_______________;
(2)写出滤液②中阳离子符号_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工艺流程图,可以得到Cu 、Ni 、Fe 、H 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

(4)已知滤渣①中的铜与稀硫酸、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会生成硫酸铜,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答案】玻璃棒 Fe 2+ Fe 、Ni 、H 、Cu 224
42Δ2Cu+O +2H SO 2CuSO +2H O
【解析】
【分析】
【详解】
(1)操作①为固液分离,操作为过滤,使用的玻璃仪器除烧杯、漏斗外,还需玻璃棒; (2)电路板中含有Fe 、Cu 、Au 、Ag 、Ni 等金属,根据题中反应情况和已学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板中的铁、镍和稀硫酸反应,铜、金、银不反应;过滤得到的滤液①中含有反应生成的硫酸亚铁和硫酸镍;加入过量铁粉,铁和硫酸镍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镍,再过滤得到的滤渣中含有镍和过量的铁,滤液②中含有硫酸亚铁,故滤液②中金属阳离子是亚铁离子,对应的符号是:Fe 2+。

(3)由于加入足量的硫酸,镍和铁反应,说明镍和铁比铜活泼。

而铁在滤液①中置换出镍单质,说明铁比镍活泼,所以Cu 、Ni 、Fe 、H 在溶液中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是:Fe 、Ni 、H 、Cu ;
(4)铜与稀硫酸、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会生成硫酸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2442Δ2Cu+O +2H SO 2CuSO +2H O (或分步写成:2Δ2Cu+O 2CuO ,
2442=CuO+H SO CuSO +H O )。

16.我国科学家侯德榜,在氨碱法的基础上,创立了更为先进的联合制碱法生产纯碱碳 酸钠。

某海边工厂利用贝壳、海盐等生产纯碱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反应②属于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工业上常用_____的方法制取氮气,该过程属于_____变化。

(3)操作 a 的名称是_____,实验室在进行该操作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
_____。

(4)在工农业生产过程中,会排放 CO2加剧温室效应。

下列做法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是_____(填序号)。

a 焚烧秸秆肥田
b 提高火力发电量
c 大力使用清洁能源
(5)有一种处理 CO2的方法,是将 CO2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CaCO3高温
CaO + CO2↑分解分离液态空气物理过滤玻璃棒 c CO2+4H2
一定条件
CH4+2H2O
【解析】
【分析】
【详解】
(1)反应①是高温煅烧碳酸钙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高温
CaO+CO2↑;反应②中,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属于
分解反应。

故填:CaCO3高温
CaO+CO2↑;分解反应。

(2)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氮气时,只是把氮气从空气中分离出来,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故填:分离液态空气;物理。

(3)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通过过滤把碳酸氢钠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实验室进行此操作时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

故填:过滤;玻璃棒。

(4)a.焚烧秸杆时能够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加剧温室效应;
b.火力发电时需要燃烧大量的煤,煤燃烧时能够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加剧温室效应;c.发展太阳能不会产生二氧化碳。

故选:c。

(5)CO 2 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2+4H 2 一定条件CH 4+2H 2O 。

故填:CO 2+4H 2 一定条件CH 4+2H 2O 。

17.白云石是重要的工业矿石,利用它可制硫酸镁,进而制得用途广泛的氧化镁。

(制备MgSO 4)
(1)白云石矿石是含有MgCO 3、SiO 2等物质的混合物,写出一个在酸浸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2)矿石进行酸浸前进行粉碎的意义在于______。

(3)流程中经过“系列操作”得到渣质是通过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实现的,在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备MgO )
用硫酸镁制备氧化镁的方案很多,其中之一是用活性炭还原硫酸镁,简要流程如图:
(4)反应原理为:2MgSO 4+C 高温2MgO +CO 2↑+2X↑,生成物中的X 的化学式为_____;工业上可用烧碱溶液将其吸收处理后排放,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5)活性炭在煅烧炉中除了做硫酸镁的还原剂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_____;体现这一作用的化学反应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MgCO 3+H 2SO 4=MgSO 4+H 2O+CO 2↑ 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反应物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 过滤 烧杯 玻璃棒 漏斗 SO 2 2NaOH+SO 2=Na 2SO 3+H 2O 产生了热量 22C+O CO 点燃
【解析】
【分析】
【详解】
(1)白云石矿石是含有MgCO 3、SiO 2等物质的混合物,酸浸池中碳酸镁能与稀硫酸反应,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MgCO 3+H 2SO 4=MgSO 4+H 2O+CO 2↑。

(2)矿石进行酸浸前进行粉碎的意义在于: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反应物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

(3)过滤能将固液分离,流程中经过“系列操作”得到渣质是通过过滤实现的,在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

(4)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可知,2MgSO 4+C 高温2MgO + CO 2↑+2X↑,反应前后镁原子、硫原子、氧原子、碳原子的个数分别为2、2、8、1和2、0、4、1,故2X 中含有2个硫原子、4个氧原子,故生成物中的X 的化学式为SO 2;工业上可用烧碱溶液将其吸收处理后排放,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SO 2=Na 2SO 3+H 2O 。

(5)活性炭在煅烧炉中除了做硫酸镁的还原剂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产生了热量;体现这一作用碳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放出了大量的热,化学反应是22C+O CO 点燃。

18.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目前,我国面临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利用率不高等问题。

图1是我国目前与十三五计划能源结构变化的对比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重要调整是_____。

(2)解决环境问题需要科技进步,如CO 2含量不断升高,使全球气候问题日趋严重,科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